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枭在唐-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头,逼供啊,把她当众扒光了,保管她啥都招了!”
  有人起哄,引起一片哈哈大笑。
  “滚!”屠步烈怒道,“鄙视你们这群禽兽!警告你们,谁也不许碰她!”
  秦舞阳佯作震惊状:“老屠沾到上将军的风采了,竟然学会怜香惜玉!”
  “滚!”
  “哈哈”……
  谁也没有对这名小娘当作一回事,屠步烈心中的疑惑被小娘后来的解释打消。美人言,她来自新罗商人家,随父行商辽东,一时兴起,偷跑到此想隔海瞭望富饶的大唐,结果,被抓了。
  屠步烈一笑置之,他认为,不管这美人撒谎与否,都不会产生什么威胁。上将军不也曾有过类似的艳遇吗?
  搜山行动持续了一天一夜,相对于狼牙的兵力,山林还是太大了,难免有漏网之鱼。等屠步烈等人离开后,在一处隐秘的废弃陷井里爬出一名虚弱的渤海国士兵,脸带着急之色,踉踉跄跄向北逃去……
  都里镇的建设自登陆开始,一直处于热火朝天之中,三千余名招募来的壮力、工匠和俘虏将汗水和辛劳付诸于一道城墙的庞大工程上。城墙长达十数里,半圆形蜿蜒连绵于包围都里镇的山包岗顶。防御工事一旦建成,守军居高临下据险而守,绝对能让敌人蛋疼心寒。
  建设队伍里,有百余当地俘虏,主要为高句丽人。封常清派屠步烈四出搜寻逃入山林中的居民,目的主要是为了防止泄露消息。
  其实,封常清的担忧完全多余。
  唐时交通条件之恶劣远超想像,加上辽东半岛大部被高山丘陵覆盖,都里镇的陷落没有半年功夫传不到渤海国大武艺的耳里。即使传达了,也未必会引起他的注意,这个海港经常为倭寇所占,没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世事总难料,天意高难测。与封常清的初衷完全相反,因为他这道画蛇添足的命令,反而促使了渤海军的提前反扑。
  掌控都里镇的消息很快传达到檀州,李怀唐刚到达宁远铁骑的军营,就收到这个好消息。
  只要都里镇在手,东征大军就无后顾之忧。虽然渤海国也有水军,但是实力较弱,甚至不及倭寇小犬一家强大,李怀唐并不担心,甚至于,他还打算主动出击,进入辽东湾消灭掉渤海国的唯一海上力量,从而可以让运粮船队溯辽河而上百里,一旦计划成功,他不但能够及时得到足够的军需,还可以送走伤员、俘虏和缴获的财物。
  
  
  


 第601章 唯我白大将军

  李怀唐到达檀州第三天便誓师出征,形势不容乐观,张守硅派快骑送来急报,小股渤海军联合契丹余部不停侵扰营州,营州告急!
  出征大军一共三万五千人,轻骑加武骑,高度骡马化。 热书阁
  轻骑由一万余宁远铁骑与乌知义率领的五千名万骑将士组成,武骑以两千名强弩手、一千陌刀手和万余新募军组成,主要负责运送并保护粮草箭矢等军需物资。
  按计划,大军出山海关,沿辽西走廊,迅速直插辽西故郡(今锦州),从侧翼策应营州。
  辽西走廊北起辽西故郡城,南至榆关(山海关),一侧高山,一侧辽东湾,地形险恶,一旦前进之路受阻,三万余人只能在狭窄的辽西走廊上摆开一字长蛇阵,随时会受到来自两面的截击而溃不成军。
  所以,辽西故郡城的战略地位相当重要,欲进入辽东腹地,必先攻克此城。
  白孝德又一次被李怀唐点将,挑起急袭,为大军打通东征之路的重任。
  论才华,白孝德要逊色于王忠嗣,但是,皇帝老儿不肯放王忠嗣前来,这多少让李怀唐感觉遗憾,看来,李隆基也相中了这匹千里马。
  不过,白孝德亦非泛泛之辈,有勇有谋,年少气盛又不乏作战经验。李怀唐在洛阳运筹帷幄之时,他已未雨绸缪为攻取辽西故郡城做谋划了,以极富前瞻性的眼光派出的精锐斥候搜集到相关大量信息,具体上甚至包括守将的性格和习惯。
  先知们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所准备之人。白孝德准备得足够充分了,就赌运气女神是否站在他这边。
  辽西故郡城的重要性只要不是“何不食肉糜”的白痴都能看得出,何况才能出众,野心勃勃的大武艺?
  被他指定镇守该城的是以小心谨慎而闻名的儒将张文崇,渤海国水军大将张文休的兄长。张家一门三杰,其中最为年少的将军张文白运气糟糕,在追杀叛徒大门艺的过程中,不幸遇上李怀唐,成了阶下囚早早退出战争的舞台。
  文崇博学多才,进取不足,守城有余。这是大门艺对他的中肯评价。
  说起小心谨慎,张文崇确实无可挑剔,他镇守的城池天下别无分店,只有半个门。
  是的,只有半个,在他上任之前,辽西故郡城有三个门,他到任后,下令彻底堵死两个,剩下的一个门也封住一半,而且,这扇城门还是北向,对着老巢腹地。
  曾经,大武艺率军前去观瞻雄伟的山海关,路过辽西故郡城,入城已郁闷,只开一半的城门让他很不爽,等想出南门时,整个人当场瞠目结舌:门呢?
  老张的回答理直气壮:对不起,大王的问题不在本将的职责范围内。本将只管守城,不管出城。
  那,本大王要南下,怎么办?难道要出西门绕城小半圈吗?
  回答让大武艺前所未有的蛋疼:请原谅,西门并不真实地存在。如果大王要达成目的,可以,原路返回,绕城半周即可。
  对于这样的恪尽职守的将领能职责么?答案是无奈的否定。
  难怪老张不担心胸膛会被拍坏,每年述职时总信誓旦旦,城防绝无问题。
  能有问题么?突破城头防守的唐军恐怕会吐血!城门,有,但徒有外形,门后面的通道全被泥石彻底堵死了。
  如果换作其他人,遇上老张必然要大吃苦头。可是,白孝德不会,功夫不负有心人,数月的查探侦查得到了回报,关于目标城池的情况他了如指掌。
  当然,这得感谢乌鸦等斥候的胆大心细。
  奇袭关键在于隐秘突然,注定人手只能少量且精干。白孝德带来的人不多,仅仅五百人,相对于城内的三千守军,劣势明显。
  白孝德没打算硬拼。根据乌鸦提供的情报,他自有计划。
  辽西故郡城北的一大片树林里,白孝德等人潜伏了整夜,他们轻装出发,避开渤海军的斥候,花费好几天功夫翻越崎岖起伏的山区,绕到故郡城之北。
  以张文崇的性格,自己的后方肯定少不了斥候。命令很好,可是官长的意志更多时候取决于执行之人的贯彻力度。数十年来,莫说后方,即使是南面的辽西走廊也鲜见唐军身影,久而久之,斥候每天的任务逐渐流于形式,检查成了沿大道走一圈的游行。
  渤海国斥候的疏忽大意给白孝德提供了极大的活动空间,广阔的原野上,牛羊遍地,牧民悠闲,谁也没想到,在他们眼皮底下有数百名致命的杀手。
  作为军事重镇,故郡城城内的居民全是随军户,闲时,他们为守军放牧,战时,他们临时为兵。
  牧民们的作息规律很严谨,天亮驱赶牛马羊出城北十数里河畔草场,傍晚赶回,或许是因为地处己方地盘,又或许是兵力不足,守军没有派兵随行保护。
  日薄西山,眼看又一天要逝去,牧民们赶着成群饱食喝足的牲畜朝北门赶。
  每天这个时候,谨慎的张文崇都会率军在城头上等候,风雨不改。
  今天的张文崇心神不宁,兵力的减少让他感觉前所未有的虚弱。据幽州的探子汇报,大唐有意讨伐渤海,然而,大王此时却选择两线作战,主力去打新罗,另分一部联合契丹残部准备拿下营州先给大唐一个下马威,他所辖之城有任务,须分出五百人运粮。
  五百名士兵的离去,带走的是五百份安全感,孰料,这只是开始,昨天,一名衣衫褴褛的骑士出现在城下,带来了噩耗,大王新娶的新罗美人在出游期间,莫名其妙偷偷跑到都里镇观海瞭望什么富饶的大唐,很悲剧地遇海寇被掳了去。
  他恨死了报信的内侍,却又很无奈,谁让这名内侍持有大王的令牌?而他的驻地距离事发地点又很近,营救王妃责无旁贷。
  令牌所承载的愿意是让各城的守将给予出游的美人保护。本来在大后方,所谓的保护最多不过派人装装门面而已,谁知弄巧成拙,出兵抢救的霉运降临到了张文崇头上。
  来骑的令牌并非绝对,张文崇找了许多藉口推搪。可是,俗话说得对,一种米养百样人,副将朗桂献媚悦上的性格就与他格格不入,他不愿意去,并不代表朗桂甘心放弃这个升官发财的机会。
  结果,朗桂去了,带走了八百骑。
  也就是说,张文崇的手上只剩下千七士兵,其中,还要分两百斥候游弋于河西走廊,真正守城的只有千五人。
  张文崇似乎被霉运缠身了,在他不停诅咒带来令牌的内侍之时,一名牧民快马奔到城门下。
  “什么?被一群野狗袭击?”
  喝凉水塞牙的传说意外地撞了一下老张的腰。与霉神交恶之时,什么离奇怪象都有可能发生,居然不知从哪钻出一群凶狠的野狗,疯狂攻击牧民的牛羊群,牛羊惊骇,四散而逃。
  夜幕很快降临,野外各种猛兽叫声依稀可闻。
  牛羊是城里守军的粮食,如有闪失,即将到来的寒冬日子里,他们唯有喝西北风填肚了。
  “该死!统统该杀!”张文崇终于爆发,心头里积郁回荡已久的怒火以火山喷发之势,宣泄在牧民身上。
  一顿马鞭之后,赶紧下令亲兵跟随他出城驱狗并收拢牛羊群。
  守城将士面面相觑,这样的粗重活实在难为以儒将自居的张文崇了,不过没有办法,时间不允许再集合其他部队。
  随张文崇出城的足足有五百骑,卷起漫天的尘土。
  时间在流逝,天色渐昏暗,远处,守将消失的方向,终于传来隆隆马蹄声。
  回来了!
  守门将士慌忙将半边城门拉开迎接。
  马蹄声渐近,不慌不忙。
  “口令!”
  一楞头青习惯性张嘴。
  “啪!”
  守门将官的五指山印在不懂事的部下脸上。
  找抽啊你?没注意到张将军的心情很糟糕吗?活该当一辈子的小卒……咦?兄弟,你好面生啊,张将军呢?
  回答门将的是一把弯刀,闪电般从他眼前划过,及时切断他的惊恐呼叫。
  愣头青呆眼了,不就问个口令么?张将军何以恼羞成怒至斯?不对!
  愣头青的惨叫同样被堵在喉咙里。
  骑兵蜂拥入城,无可阻挡。当先一骑勇猛无敌,手中马槊如臂使指出神入化,遇者要么被他挑飞,要么被扫飞,竟无一合之敌。
  鱼贯入城的骑兵们分工明确,百骑乘势入城冲杀,将城内搅个稀巴烂,迟滞敌人集结反扑的时机;两百人下马登上城头;两百人用尸体杂物堵塞城门。
  城头上的守军不多,很快被扫荡干净。眨眼之间,故郡城唯一的城门易手。
  紧接着,数道焰火在城头天空上绽放,光耀眼亮,十数里外可见。
  “好!谁能横刀立马,唯我白大将军!”
  李怀唐松吐一口气,为保险起见,他亲率五百骑尾随,停留在距离辽西城之西十数里外的山坳里。万一奇袭失败,还可以将启动第二套备用方案,如果得手,他马上支援。
  “出发,去助白将军一臂之力!”
  同样是看焰火,张文崇的心情截然相反。他治军严谨,麾下将士绝不会冒杀头危险搞这玩意娱乐。
  如果焰火不是守军所放,哪还会是谁?
  张文崇连想的勇气都没有,收集一半的牛羊也不要了,集合部下匆匆往回赶。
  
  
  


 第602章 斩将夺城

  辽西故郡城内,守军很不幸,城门告破一刻恰逢晚食时间,汇集而来的士兵手里多数只有饭碗,注意力全在食物之上,懵懵懂懂地被突如其来的百骑横扫。 热书阁
  来敌凶猛,如入无人之境,所过之处卷起腥风血雨。守军死伤惨重,胆气尽丧,最致命的是群蛇无首,不知该如何应对。
  有人说,主将已弃城而逃,也有人说,主将战死,唐军大队人马已入城。直到城外传来进攻的号角声,乱糟糟的守军才发动首次反扑。
  恼羞成怒让张文崇忘记了一点,他并不善于进攻。有什么主将就有什么部下,何况城内的部下听不到他的具体命令,连续两次备受教科书推崇的内外夹攻都虎头蛇尾。
  在防守中,宁远铁骑的精良装备和训练有素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辽西故郡城始终牢牢掌握在他们手上。
  两次攻击的结果直接导致张文崇的五百亲兵损失过半。根据唐军的战斗力计算,他得出判断,占据城头的唐军至少有千人!否则何以解释那密集而准确的箭雨?
  该继续进攻还是维持现状等待援军?
  城门有失,事关重大,张文崇不敢隐瞒,向三个方向都派出了快骑报信请求援军,第一个通报的是他弟弟,渤海水军总督张文休,不止因为距离近,重要的是亲兄弟好说话;第二个通知营口方向的金壤平将军,最后才是遥远的渤海都督府。
  还是等待援军吧。选择符合张文崇的保守性格。
  刚作出决定,震颤人心的马蹄声从西方传来,将张文崇送进惊疑境界。
  援军?应该没那么快。
  唐军?可能吗?城头上已经有一千了,还不知道他们怎么瞒天过海潜过来的。
  时间到,答案揭晓,超越正常选项。
  来骑的装备显然与唐军不同,战刀长而稍弯曲,却锋利异常,身上非皮甲,而是他见所未见的说不出的奇怪战甲,称它为战甲,那是因为其坚固程度不输明光铠,砍在其上的弯刀都无法带给对手伤害。
  对手之犀利远超预料,张文崇大吃一惊,想逃已然来不及。
  “快扔掉火把!”
  张文崇醒悟,企图消灭光线,借夜色逃生。
  命令很正确,却太迟,甚至给他招致杀身之祸。神秘的敌骑当中,一骁勇快骑似乎注意到来了他是施号发令的角色,果断杀奔过来。
  勇敢的亲兵上前阻挡,两骑相错而过,没有意外,无畏死亡的亲兵中刀落马。
  连续的损兵折将,张文崇身边的护卫死伤殆尽,他是儒将,喜欢唇枪舌剑,不屑舞刀弄枪,面对砍来的冰冷战刀,连反抗的意识都没有。
  快骑呼啸而过,手中战刀滴血淋漓,嘴上痛快狂呼:“敌酋授首!”
  跟随其后的数骑相当紧张,显然担心他的安全。
  “上将军歇歇吧,剩下的残羹冷炙留点给将士们吧!”
  趁着快骑勒马转身的空档,数骑拦住了他的回头路。
  “哈哈,李忠心你小子越来越不老实了,是不是夫人又叮嘱你啥了?”快骑笑道。
  “嘿嘿,上将军知道就好,属下不好办啊。”
  “别废话,限时一刻钟结束战斗。”
  “是,保证完成任务!”
  砍杀张文崇之人正是李怀唐,他率五百骑到达的时机刚刚好,那时张文崇麾下死伤惨重,士气低落,连跑路都还没开始准备。五百名宁远铁骑如猛虎下山,几个来回横扫,战场再无抵抗者。
  城外战场尘埃落下,城内正如火如荼。
  李怀唐的歼灭战引致城内守军的误会,以为主将又开始第三次尝试了,纷纷鼓起勇气扑向北门。他们终于意识到,北门是他们唯一的逃生口,如果不能抢回来,那么等待他们的只有死路一条。
  兔子急了也咬人!何况他们不是兔子,而是兵甲齐全的战士。他们已从慌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