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枭在唐-第3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在安抱玉的严防下惨败而返,却也让李怀唐感到后怕。毕竟,安市城的守军都是新军,战斗力较弱,容易被趁虚而入。
  对于安抱玉的表现,李怀唐甚为满意,整个安市城的防务被他经营得像铁桶,滴水不漏,巡视一遍,可见守卒精神饱满,劲头十足。
  只是安抱玉未免有点失望,两百颗契丹人的头颅与他心目中渴望的战功相距太远。
  “放心,大餐会有的,肉也会有的。就怕撑坏你的胃口。嗯,需要援军尽管说。”
  粮仓与城防的结束后,李怀唐心中有底。注意到安抱玉的神情,于是拍肩膀加慰勉,但更似在激将。
  辽西城之失,将安市城推向了风口浪尖,可以预见,接下来渤海国与契丹人的联军会如潮涌来,惨烈的攻防战在所难免。
  或许是不服气,又或许是担心功劳被分薄,安抱玉赶紧挺胸抬头表态:“抱玉本部有信心在十万敌军面前坚守一年,只要粮食充足。”
  “嗯,很好。城里的粮食还能维持多少时日?”
  李怀唐说到了要点。因为运力有限,在回师的路上,大量带不走的粮草被迫遗弃,虽说都是从敌人手里缴获,但是轻易就这样浪费掉,多少有些心痛。现在他最需要的是粮草,旅顺港的供应链在恶劣的大自然面前十分脆弱。
  安抱玉的严谨在他迅速给出的答案中有所体现:“三个月。”
  只有时刻准备着的人,才会如此干脆。
  数据令李怀唐皱眉头。即使把大武艺揍成白痴,他也不会选择在这个冬季结束前带着主力出现在城下,他唯一需要做的是等待,等待宁远铁骑的粮食消耗殆尽,等待蜜桃成熟。
  可以说,旅顺港是铁轨上的一个岔道口,因为它的存在,辽东战事的火车头走向了另一个方向。在原定终点站等待列车到达的注定了要被忽悠。
  他等他的,我运我的。
  李怀唐开始运粮了,挑选五千忠心将士坐雪橇南下,不止运粮,更运士气。
  南下的将士,每一人都当场宣誓保守秘密,以军令待之。
  不管粮食从哪里来,关键是能来,并源源不断地过来。
  唉,老子又要被神化被传说了!唉,又要风靡无数大唐娇美小娘艾妇了!
  李怀唐得意臆想。想到美人,李怀唐的心马上飞回洛阳,飞回家。美人啊,府里的美人们怕是急上火了吧,嗯,烽火连数月,家书抵万金。先写给谁好呢,若兮,紫紫,玉环……咦?忽然想起漏了一件重要事。
  乌知义被唤到跟前。
  写信?
  乌知义瞪眼。
  遇到文盲了,只会签名的文盲。
  算了,我写,你签名画押。李怀唐苦笑。
  信是写给兵部的。据实上报并求援,当然,部份内容作了艺术处理,譬如旅顺港。
  乌知义糊里糊涂地在落款处画了几笔,盖手印,算是与李怀唐联名上报。
  “可是,”乌知义表示困惑,“怎么送回洛阳呢?”
  李怀唐手指向天:“飞回去。”
  此次出征,李怀唐从兵部借来了十数羽信鸽,一直未有机会使用。
  信写了相同的好几封,数羽信鸽被同时放飞。同时出发的还有张仇,带着李怀唐的详细战报以及一封求援血书南下旅顺港,经海路回洛阳。呵呵,作戏要做全套。
  望着消失的鸽子,乌知义若有所思:“我们会有援军吗?”
  李怀唐胸有成竹:“有,会有的。”
  白孝德也笑道:“上将军是在给大武艺下催战令吧。”
  李怀唐欣慰地点点头。经过多年的历练,白孝德成长起来了,看出了求援信的意图。
  指望大唐在段时间内派出援军无疑于缘木求鱼。向兵部求援不过是为了给张守硅增加压力让他有所动作,只要求援的风声传到幽州,传到辽西城,传到大武艺的耳朵里,决战自然会提前到来。从大武艺的心态出发,他最担心的是煮熟的鸭子飞了。而且,他也不希望见到腹背受敌的局面出现。
  李怀唐在连续行动,大武艺也没空闲着。他派来了上百架雪橇战车,带来劝降书。
  士兵将渤海国士兵射来的其中一支羽箭叫到李怀唐的手里,羽箭上绑着一张白纸。
  告大唐士兵书。贵军后路被断,只有死路一条。然,渤海国国君有好生之德,不忍见生灵涂炭,不愿你们妻妾成为寡妇,子女沦为孤儿。凡降之将士,无论何人一律优待,取李怀唐首级者,官升三级,赏牛羊千万,奴隶五百云云。
  亲情牌,发财牌,招招阴毒!
  李怀唐冷笑。
  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对忠诚的宁远铁骑无效,李怀唐唯一担心的是乌知义带来的万骑将士。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关键时刻,乌知义带着主要将领来表态了:“上将军请放心,万骑只有战死的勇士,没有投降偷生之辈!”
  唐军军纪同样严明,军法规定,战场上别说投降,即使是怯战不前,旁边的战士即可斩之,并接收其家产。这道军法保证了唐军强悍的战斗力,只不过到了盛唐,奸臣当道,纲纪败坏,军队始变质,以致于在安禄山的叛军面前毫无抵抗力。
  
  
  


 第625章 各方在行动

  固步自封没前途,单纯的山寨亦然。 热书阁 欲立于不败之地,唯有创新,提高,再创新,再提高。套用一句广告词,我们不停被模仿,却从未被超越。
  李怀唐向来无耻,不但山寨了,还盗用经典。
  “大将军文采惊人。难怪桃花运缠身。”
  乌知义的亲兵――张小年忍不住赞叹。本来他还为错过一场别开生面的野外猎杀行动而懊恼,听到李怀唐这句名言,气顺多了。
  对渤海国的雪橇马车绞杀之战刚刚结束,神箭手们带着战果凯旋,众人赶来围观。当然,人头和缴获的马匹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好奇在于新鲜出炉的狗拉雪橇之上。
  与马拉雪橇相比,狗拉的雪橇灵活便捷,转弯躲闪更快,李怀唐甚至让工匠参照船舶,给雪橇加一个方向舵。改进的雪橇对渤海国的初级山寨版具有极大优势,一轮绞杀战下来,收获了近百架雪橇,全歼当天例行来劝降的渤海国士兵。
  面对将士们的哄笑,李怀唐直翻白眼,“你个小屁孩懂什么,这是人品问题。本将军人品好,所以美人多多,创意多多。”
  “人品?”张小年挠挠头,小声嘀咕,“莫非这就是裴四娘不正眼瞧我一眼的缘故?”
  在与李怀唐接触之后,张小年发现,偶像相当平易近人,只要不违反军纪,不违反原则,怎么闹都行,与传说中的凶悍霸道形像根本不沾边。
  “怎样才有人品?”众将士迫不及待请教经验。
  “听我的命令,人品自然来。你们看,屠步烈的人品体高多快啊,,搜山都能遇上个美人儿。”李怀唐信口雌黄,还附带活生生的事例。
  当一个人被提升到大神的高度,纵然放个屁都是香的,无论他此前吃的是番薯土豆,还是山珍海味。
  至于谁谁谁,反正都信了,一个个表情虔诚得让李怀唐想发笑。
  “很好!明天南霁云出战,将士由他确定,不服者小心无妞可抱!”李怀唐忍住笑意,胡诌之中,轻松搞定明天的绞杀战名额安排。
  明天的战斗规模肯定更大,大武艺肯定要派人来看个究竟,到底又发生了什么……
  辽东的雪橇绞杀战如火如荼之时,洛阳城陷入了躁动。
  “听说了吗?辽东战败了,全军覆没!”
  “我早说过,当年太宗皇帝打那些高句丽奴时,被寒冷冻得无功而返,他李怀唐何德何能?能活着回来就不错了。”
  “哎哟,可怜我那外甥,还以为能沾点功劳,没想到被李怀唐害苦了哇!”
  “不会的,李将军是好人,帮我们除掉了万恶的神龙帮,好人一定有好报!”
  “你还别不信。我那在兵部干事的亲戚昨晚喝酒时与我透露,辽西城被渤海叛逆数十万大军攻占,恐怕李将军他已经凶多吉少。”
  ……
  洛水前街的各个酒楼里挤满了各类打听消息的人,心态各异,各说纷纭,所有的说法皆源于辽西城的得而复失。
  一辆马车从洛水北大街缓缓驰过。
  马车的车窗门全开,里面的两张面孔带着幸灾乐祸之色。
  “兄长,你说,这回李怀唐能侥幸逃生吗?”
  武信的声音。
  武忠笑道:“冰天雪地,后路被断,除死再无第三种可能!”
  “第三种?”
  “呵呵,很快你就会听到第二种传言了。”
  “第二种?”
  “二郎不是时刻惦记着玲珑孪生姐妹吗?这回如你所愿,一举将李怀唐的家抄了……”
  “哈哈,好,好计谋!谁想出来的,莫非又是李林甫?”武信手舞足蹈,心情极好。
  “呵呵,是契丹人的主意。前两天李林甫收到王珙飞鸽传信,估计八百里加急也该到了。”
  两兄弟正说着,马车停下,路,意外被堵住了。
  怎么回事?
  见过排队买米的,没见过排队下注的,而且那疯狂劲有过之而无不及。堵路的队伍从玉鸡坊一直延伸出来,截断了洛水北大街。
  他们疯了吗?
  车夫回报说,玉鸡坊内的一家赌坊开局,押注渤海叛逆胜,一赔五,而买李怀唐胜不赔。
  什么烂赌局?赔得起吗?
  车夫解释,赌坊的东家在鸿鹄钱坊存入五十万贯为保证金,由第三方监管。
  武家兄弟乐了。全城,哦,不,应该是全国,肯定只有这家赌坊独树一帜。眼看李怀唐败局笃定,渤海叛逆稳胜,还敢出一赔五的赔率?要知道,其余赌坊,包括武家的赌坊,赔率刚好相反。出风头也不能以败家为代价啊!
  赌坊叫什么?
  欢乐今宵?!什么?欢乐今宵?
  武家兄弟结舌,面面相觑。
  无它。数年前,欢乐今宵在李怀唐与契丹人的擂台比武的赌局中声名鹊起,大杀四方,一举奠定了其在长安业界大哥大的地位,抢了武家的很多财源。
  “哈哈,还不有仇报仇有冤报冤,有仇报仇?”
  武信率先反应过来,猥琐地搓着手。
  “等等,”武忠比较冷静,“这事,我怎么觉得透着怪异啊?”
  “管他呢,反正 李怀唐死定了。”武信不以为然,“要不我们先买五万贯?”
  相对于洛阳城里疯狂的赌徒,欢乐今宵的区区五十万贯保证金只是杯水车薪,再不下手,恐怕要被他人捷足先登。
  武忠前后思索,不得要领,只好点头同意弟弟的建议。
  “回头好好查查那人的背景。”
  “兄长莫非担心他是李怀唐的人?”
  武忠冷笑,“难说。”
  武信不信邪,还是要去投五万贯赌注。武忠没这份耐心,让车夫绕道入宫。
  多事之秋最常见的是八百里加急。
  又一匹快马从上东门急驰而入,直奔王宫。
  “幽州快马!好,来了!看你还怎么翻天?”
  转入上东道,武忠恰巧遇上快骑。
  “武仁义,我在宫门下车,你回头告诉二郎,让他加倍下注!”
  车夫应诺。
  皇宫内。金吾卫接力将幽州密报传入御书房。
  密报展开,皇帝脸色铁青。众内阁大臣疑惑,还有比全军覆没更糟糕的噩耗?
  答案是肯定的。
  李隆基的拍案而起和怒不可竭的命令证实了这一点。
  “传朕旨意,将李怀唐全家投入天牢,任何人不准为之求情!”
  按大唐律法,圣旨的发布需要经过中书门下两省的草拟和审核,特别是门下省,不经过他们的审核和盖章,圣旨是无效的。李隆基以口谕方式,绕过两省的程序,直接行令,怒意可见一斑。
  “陛下,李怀唐虽然丢失辽西城,但尚未战败,即便如此,亦罪不及家眷啊!”
  张九龄性格秉直,所言不偏不倚。
  “哼!”李隆基将密报甩给高力士,怒气冲天,“大将军,你念,好好念给他们听听。”
  高力士接过密报一看,手不禁抖了抖。
  密报是辽东行军大总管与转运使,还有幽州长史张守硅联名发来的。
  他们说,数天前,营州守将安禄山冒险到辽西城下侦查得悉,渤海叛逆在与李怀唐谈判,包括安禄山在内的数名大唐斥候都看见了有宁远铁骑的身影出入辽西城。随后,他们捕获一名契丹信使,据俘虏供述,李怀唐粮食耗尽,正与渤海叛逆眉来眼去,行投降之举,还有一把汉刀作为信物。
  辽西城的失守,边令城以及王珙众口一词,指证李怀唐为罪魁祸首。这些天,李隆基因此而处于火头之上,这封密报无异于火上浇油,点起他的冲天火势。
  “陛下,”准女婿有难,信安王站不住了,“兵部之前接到辅国大将军李怀唐与万骑将军乌知义的联名传信,说安市城尚在他们掌握之中,城内粮食足够三个月的消耗,并要求援军,南北夹攻辽西城。臣以为,未到绝境,再傻的人也断然不会铤而走险。至于汉刀为信物,战场上可轻易得之,不必当真。”
  李祎不是内阁成员,按说并无资格参加内阁会议。但是萧嵩与韩休内斗,被李隆基双双罢相,军事上,没有萧嵩这位泰斗参谋,李隆基很不适应,于是就给李祎加了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身份,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外国绿卡之类或者会员卡,顺理成章让他在内阁走动。
  李隆基一怔,怒气指数似乎要掉头向下。
  李林甫又站出来了。
  “信安王所言在理。不过,空穴来风,总有迹可循。幽州长史与边大总管能联名具信,至少说明了他们的态度。对于前线的情况,他们应该比我们清楚。还有,我们都知道,乌知义将军大字不识,信里的内容他清楚吗?”
  李林甫长袖善舞,一招曲线迂回攻击,竟是要将李怀唐置于死地。意思是咱们谁也没边令城和张守硅靠得近看得清,既然他们如是说了,那就必然是对的,任何人的反对都显得可笑。
  “李士郎危言耸听了。”李祎冷哼,“张长史只是据实上报敌俘之所供,并无任何表态。”
  “哦?那王爷就是说边大总管与转运使王珙联合欺君了?”
  “你!”
  众人嗡嗡,交头接耳。有摇头的,也有点头的。
  还是张九龄实事求是:“事关重大,我们切莫自乱阵脚。臣建议将边大总管和安禄山将军召回,同时把俘虏押来洛阳审问,真相自会水落石出。”
  李隆基有点下不了台,面子上过不去。
  李林甫似乎看出了主子的心思,道:“事关国体君颜,勿纵,亦勿枉。无论真相如何,臣以为朝廷有责任为辅国大将军的家眷提供保护。”
  软禁与保护似乎天生就是孪生兄弟,没有一个字相同,却被赋予了相同的内涵。
  最后,李隆基一锤定音:“此事勿再议。中书省拟旨,派金吾卫保护辅国大将军府!”
  李祎见事不可为,不再纠缠。事至如今,李怀唐的最终胜利才是最重要的。
  “臣请陛下降旨调朔方军入幽州。”
  接到李怀唐的飞鸽传信,李祎权衡利弊后,向李隆基递上奏折建议从朔方调援。但是,李隆基一直犹豫未决。
  “不妥!”
  又是李林甫从中作梗。“辽东之战库房消耗甚多,如果再扩大战争规模,恐怕户部不堪重负。”
  李祎早料到他有此说,淡淡道:“陛下明鉴,朔方军入幽州只是充实幽州的防御,给敌人增加压力,并利于李怀唐突围。臣未曾计划让他们加入战团。”
  “准奏。调五千步兵入幽州。具体由李卿家安排。”一旦渤海叛逆取胜,回头将对幽州形成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