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45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又在江南之地,黄承节趁江东出兵交州,成功诱杀孙文台。后又被孙文台长子,孙伯符复仇于江东。黄承节一死,荆州刘景升趁机夺回江夏。荆州除去一心腹大患,亦算有得利。而孙伯符坐镇江东,又有扬州、交州二地人口粮财,为其蓄养兵力,扩张兵马。加之其辖地,皆有长江为险,作为屏障。孙氏崛起,已是势不可挡。
  眼下看来,诸侯逐鹿中原的时代已过。汉中张公祺近月已被文不凡所灭,益州刘季玉,荆州刘景升皆是碌碌之辈。依我所见,未来或许会是曹、孙、文三方势力,分割天下,成三鼎而立之势!不知孔明觉得可是如此?”
  诸葛亮听言,眼神平淡如同湖面,不起丝毫涟漪,执起茶杯轻吮不言。司马懿微微一笑,随即闭目养神,再不作言。
  过了好一阵后,两人仍未有一字道出,司马懿缓缓睁开双眼,眼中露出几分急色,最终还是先出言而道。
  “不过先前,我听闻有一奇人,名叫殷馗。此人善观天文,曾言命局大变,四龙腾飞,未来天下大有可能是,四龙争天之势。若真如此,曹、孙、文夺天下根基已立,必在四龙之中,但剩下一龙又是何人。不知孔明可有高见?”
  司马懿此言一出,诸葛亮眼色终于有些许异色,他缓缓放下茶杯,轻摇鹅毛扇。
  “将来会是三鼎而立还或是四龙争天,眼下还是言之过早。不过依我所见,以势局将会若何分变,全在一人身上。”
  司马懿一听,嘴角翘起一丝笑意,心中暗暗窃喜,又是问道。
  “哦?不知师弟所谓何人?”
  诸葛亮平静地目视着司马懿,似乎不愿在此纠缠。
  “师兄之智,并不逊色于孔明。何必多此一问?”
  “哈哈哈哈哈!!!能以一人之力,变改天下大局,普天之下只有一人矣!!!”
  司马懿忽然又是大笑,和诸葛亮对视一眼,两人心知答案,却谁也没有道出。一阵后,司马懿笑容一敛,字字铮铮竟是向诸葛亮请教道。
  “师弟,我欲投效曹孟德麾下,临行前,还请师弟给予一番赠言予我。”
  诸葛亮听毕,仿佛早就猜得司马懿会选择曹操,面目毫无惊色,缓缓而道。
  “曹孟德,乱世枭雄也。此人有经天纬之才,行兵打战、谋策韬略、用人治国之能,皆是绝世无双。若非时下人杰多生,曹孟德已平定之下,建造不世功业。
  此人乃旷世雄主,可比于秦始皇‘嬴政’,汉高祖‘刘邦’。不过凡是这等雄主,为人处事定是谨慎多疑,且不愿给人看出其所思所想。
  师兄才智过人,胸有无尽韬略,料事如神。若在此人麾下,尽显所能,必遭此人忌惮。因此师兄在此人麾下,最好收敛几分,谦虚处事。
  曹孟德麾下谋臣多如牛毛,且个个都有过人之能,世之俊杰。若曹孟德问计,师兄可不出头时,尽量避免,万万不得已时,计留七分。以曹操之智,剩余三分,他自会来补。以此可显他胜你一筹,久日之后,他自然对你信任有加。”
  司马懿听得目光连连迸发异彩,心中一一谨记,然后向诸葛亮拱手执礼一拜,脸色真挚,毫无虚假之意。
  “谢师弟所赠!仲达必然谨记在心!”
  “师兄不必如此。如你所言,此番一别后,你我再次见面,只怕敌友难分。但此时此刻,你还是我诸葛孔明的师兄!”
  诸葛亮平淡的眼色中,稍起激荡,亦拱手回礼道。之后,司马懿与诸葛亮心中似乎都有一番思绪。
  到了夜晚,诸葛亮设宴招待,师兄弟两人饮酒取乐,只说旧日趣事,再无谈天下之事。


 第七百四十七章 司马懿的毒辣

  诸葛亮、司马懿两人喝得甚是欢喜,一夜尽兴而欢,直到醉倒为止。
  次日,司马懿告辞而别,诸葛亮亲自送他到疏林前。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师弟送到这里便好了,剩下的路,你我只怕难以再同走了。”
  司马懿挂着一抹灿笑,他的话中有话,但诸葛亮却未有在意,微微颔首,止住了脚步。司马懿哈哈大笑,转身离去,随即歌赋一曲,边走边唱,歌音雄壮,词赋激昂。
  待歌声缓缓消失于山林之间,诸葛亮忽然脸色一变,和身边几个书童吩咐几句后,几个书童遂转入疏林之内。
  少时,书童驶着一架木车而出,这木车正是用木牛流马牵着。诸葛亮踏上木车,书童遂望山下卧龙岗驶去。
  李强在诸葛亮所摆的小型八卦图阵内受了重伤,于情于理诸葛亮也应去看望。
  而就在诸葛亮赶去看望李强的途中,数个汉子忽然出现在疏林之外。这数个汉子皆是李强的手下,昨日李强受了重伤而回,后来诸葛亮虽有派人送来金创药,但在这些汉子眼里,不过是猫哭老鼠假慈悲。于是这数个汉子私下商议,决定要放火烧林,报复诸葛亮。
  当然此事,李强并未得知。不但如此,李强在事后还特别吩咐一众手下,不得做任何报复。李强管理赌坊,在龙蛇混杂之地混迹已有十几年载,经验老道的他,岂会看不出昨日之事,乃是那神秘人有意而为。不过李强却无将此事告之其手下,因此他那些手下对诸葛亮可谓是恨之入骨。
  那数个汉子个个脸色阴鸷,手持火把,正准备烧林。但是刚走到疏林前,一阵诡异的狂风猝然吹袭而来,将他们手中火把尽数吹灭。那数个汉子一惊,连忙又是起火,将火把重新点燃。就在此时,忽然疏林内响起一阵阵轰鸣声响。那数个汉子一听,就知林内那些怪物又要出来伤人,吓得就想逃去。
  就在此时,疏林某处,竟然出现了司马懿的身影。司马懿按了几处机关,顿时准备冲出的一头头木兽停止住了。司马懿目光阴柔,他早料到这些人定会报复诸葛亮,因此趁诸葛亮离开后,绕路折返,故意来助这些人烧这树林。
  那数个汉子忽然听到,那些轰鸣声渐渐停止,几人满脸莫名其妙之色,后来一个胆子较大的汉子,执起火把缓缓走近疏林。奇怪的是,那些木兽仍旧没有反应,而刚才那阵诡异的怪风亦未有出现。
  那汉子一喜,拿起火把就往一颗硕大的树木烧去,很快整颗树燃起了熊熊大火。另外两个汉子一看,连忙也来帮忙,在四处纵火。
  不一时,疏林前头一排树木尽数燃烧,火势还不断地蔓延,张天火焰冲天而起。
  “如此一来,孔明再无可能入仕那文不凡麾下。哼哼,孔明你别怪我,自你我分别的那刻起,你我便注定成为不死不休的对手!”
  在疏林某处的司马懿望着前方火焰,阴鸷的脸色更带着几分痛快,喃喃而道。随即他见火势越来越猛,迅速就向疏林后方快步走去。
  却说诸葛亮坐着木车快要赶至卧龙岗,忽然浓烈的硝烟味道传来,诸葛亮脸色剧变,连忙向后方望去,只见他茅舍所在的位置周围,红通通的火光一片。
  “快!!快快回去庄子!!!”
  诸葛亮迅疾想到在庄子内的黄月英,吓得一阵惊慌失措,忙令书童驶车回去。待诸葛亮赶到时,眼前视线之内,尽是冲天火焰。
  “月英!!!!”
  诸葛亮脸色顿起疯狂之色,竟向眼前那片火海纵身飞跑而去,车上书童连忙跳下车阻止诸葛亮。这智多胜妖的诸葛亮,此时已尽失冷静,竭斯底里地大吼着,不断地挣扎,欲要往火海奋身扑去。
  “夫君?夫君!!!”
  就在此时,黄月英的声音忽然传来,诸葛亮一听,尽是惊惧之色的脸上顿时涌起狂喜之色。诸葛亮望眼看去,只见黄月英还有两个书童正从一路走来,在她们身后,还有三个被绑得牢牢实实的大汉。
  原来黄月英在庄子内,忽然听得庄前疏林内响起木兽的移动声,以为李强的手下怀恨在心,要来报复。于是黄月英便叫上庄子内的两个书童,前去探望。哪知黄月英刚入疏林不久,便见入口处一道道火焰冲天而起,黄月英只有人放火。此处乃她和诸葛亮的家,黄月英视若如命,此时竟然被人纵火。饶是善良的黄月英也升起了怒火,立马带着书童从一路冲出疏林,去抓那几个纵火的恶徒。
  别看黄月英是柔弱女子,她的武艺非同寻常,一般二流将领根本不是她的对手,若是遇上一流将领,黄月英亦有一战之力。黄月英冲出疏林后,很快便将李强那几个手下擒住。后来黄月英心想孔明见到疏林起火,定会折回,于是黄月英便往疏林赶回,正好遇着了诸葛亮。
  诸葛亮一见黄月英,立马向她冲去,一把把她紧紧地搂入怀内。
  后来,卧龙岗乡民见隆中茅舍起火,连忙纷纷赶来扑灭火势。在卧龙岗一众乡民齐心协力下,经过一天一夜的扑火,疏林的火势渐渐熄灭。只见原本茂密的林间,此时周遭尽是黑乎乎的一片,诸葛亮的庄子亦荡然全无,只剩下一些黑乎乎的残骸。
  “可惜呐,这庄子内有无数书籍,都被这一把火烧干烧尽。”
  一个乡民望着诸葛亮庄子原本所在的位置,不由叹道。他话音刚落,另外一个乡民立即瞪大着眼,然后又偷偷瞟向诸葛亮,暗叫那人不要哪壶不开提哪壶。
  诸葛亮闻言却是淡淡一笑,事已至此,他并不会再为往事而伤感,更何况他有一个过目不忘的妻子,庄子内的书籍黄月英都曾观阅过,不出三年,黄月英便可把所有的书籍重抄一遍。此时黄月英亦默默地将眼神投向诸葛亮,两人目光交接,黄月英投以一个会心的笑容。诸葛亮微微颔首,眼神带着歉意,嘴角轻张,好似在说‘以后要辛苦你了’。
  之后,那几个被黄月英抓住的纵火恶徒,很快被乡亲发现他们正是李大善人的手下。这些乡民可谓是又惊又怒,纷纷喝骂。诸葛亮冷着面色,向那数人询问一番后,便沉着面色地站到一边。
  “司马仲达!你实在欺人太甚了!!!”
  以诸葛亮的才智,岂会猜不出正是司马懿在背后搞鬼,这数个恶徒才能得手。此番还好黄月英并无受到伤害,若是有个万一,诸葛亮悔不及也。
  至此,诸葛亮对司马懿这个昔日的师兄,心怀恨意。而司马懿似乎亦早已准备好日后与诸葛亮不死不休。两人在将来,将会成为死敌,争夺不休,直至两人中一方死去,才是停止。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李强手下纵火之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卧龙岗。乡民皆是震怒,纷纷还予李强先前所赠之物,然后还将李强等人赶出卧龙岗。李强虽欲解释,但乡民怒火难挡,而且李强身上带伤,一时间可谓是百口莫辩。
  后来那几个纵火的恶徒,李强令人砍去其头颅,献于卧龙岗前,然后才离开隆中。李强一边赶回河东,一边又写予书信,派人通报文翰。
  数个庸俗之辈,却是坏了文翰与诸葛亮的机缘。后事如何,暂且不说。
  另一边,在皇都洛阳。却说曹仁派来使持书来见曹操,于信中请罪,具言损将折兵之事。请曹操责罚。曹操看后,沉吟一阵,息怒不知。就在众文武都以为曹操定然会发雷霆之怒,严惩曹仁时,曹操却是笑道。
  “哈哈,胜负乃军家之常。曹子孝虽是有过,但最后还是保住了樊城。此时他身居在外,为本丞相抛头颅洒热血,本丞相谅其苦劳,暂不严惩。给予他一个戴罪立功的机会。”
  “丞相仁义,实乃我等臣子之幸也。”
  众文武一听,顿时皆暗暗松了一口气,齐声喝道。曹操随即收敛几分笑意,凝声问道。
  “但不知谁为刘备画策?竟然能破去曹子孝,八门金锁大阵,实乃奇人也!”
  那曹仁来使,当即告之曹操,乃是一叫单福的人。曹操刚是得知,忽然有人来报,益州来使张松求见。
  曹操眉头一皱,先将刘备之事放下,传见张松。少顷,张松走入大堂,拜毕。曹操哪里不知张松来意,不过却是要先他一头,减其锐气,便是张口问道。
  “张子乔!你主刘璋连年不进贡朝廷,何也?”
  张松见曹操一张口便是问罪,脸色微惊,不过还快就镇定下来,作礼告道。
  “丞相息怒,全因路途艰难,贼寇窃发,不能通进。我主对朝廷忠心耿耿,绝无二心,还望丞相明鉴。”
  张松此言一出,曹操麾下文武纷纷色变,这张松岂不在暗说曹操这个大汉丞相,为有尽职,以致贼寇窃发,诸侯难以通进朝廷!


 第七百四十八章 张松辩才

  曹操一听,那双如能吞噬天地的细目顿时暴起,厉声喝叱道。
  “本丞相早已扫清中原,袁本初、袁公路等逆贼已死,有何盗贼?”
  曹操的喝声,如雷轰炸,震得整个大堂为之一荡。张松却不慌乱,缓缓而道。
  “益州南有孙策,北有文翰,东有刘表,至少者亦带甲十余万。通路皆塞,益州难以无路通进中原,岂得为太平耶!!?”
  “你!!!!”
  曹操先见张松为人猥琐,长得丑陋,便有五分不喜,又因刘备之事,心情正是不好,之后又闻语言冲撞,遂拂袖而起,转入后堂。
  曹操麾下一众文武见状,纷纷色变。有几人怪责张松,出言道。
  “你为使命,何不知礼,一味冲撞?幸得丞相你远来之面,不见罪责。你可急急回去!否则性命不保!”
  张松闻言,反而一笑说道。
  “我西川无诌佞之人也。此番我乃领我主之命前来,使命未有完成,岂能离开!”
  张松话音一落,忽然阶下一人怒声大喝道。
  “你西川不会谄佞,难我中原会有谄佞者乎?”
  张松闻言,目光一转,定眼一看,观其人,单眉细眼,唇红齿白,貌白神清。张松看后,暗付真乃俊杰也。遂问其姓名,那人答之。张松方才知,此人乃太尉杨彪之子杨修,字德祖,现为丞相门下掌库主簿。
  杨修此人博学能言,智识过人,能言善辩,颇有急智。张松知杨修是个舌辩之士,有心难之,已显其才,吸引曹操的注意。而杨修亦自恃其才,小觑天下之士,有意震其锋芒。
  当时杨修见张松言语讥讽,遂邀出外面书院中,分宾主而坐,两人面色不一,张松笃定,杨修锐利。
  少顷,从人上茶落定。杨修先是出言。
  “蜀道崎岖,远来劳苦。不似中原,地广宽阔,人杰地灵。公不若在在此多住数日。”
  杨修暗讽西川地偏人杂,张松听后,却是凝神而道。
  “松奉主之命,虽赴汤蹈火,焉敢辞也。中原虽好,但却非是我处身之地。使命完成,当速回西川。”
  “哦?不知蜀中风土何如?竟让公如此眷念?”
  “蜀地为西郡,古号益州,又名西川。路有锦江之险,地连剑阁之雄,百万雄兵亦难得进。回还二百八程,纵横三万余里,地广盛丽,天下一绝。且又鸡鸣犬吠相闻,市井闾阎不断,热闹非常。蜀中田肥地茂,岁无水旱之忧,国富民丰,时有管弦之乐,不失为人间乐土。所产之物,百般不同,阜如山积。天下莫可及也!”
  杨修听的脸色连变,在杨修印象里,蜀地偏远,蛮民杂居,不过是一未有开荒的野俗之地。但在张松这一把利嘴之下,蜀地却成为了世间乐土。杨修暗暗惊叹,遂又问道。
  “蜀中地方虽好,但又不知人物如何?”
  张松灿然一笑,即又侃侃而谈。
  “古时文有蔺相如之智,武有伏波之才。今亦有黄公衡谋可定国,张姑义武能安邦。医卜之术,皆有奇士。九流三教,出类拔萃,人人了得,个个英雄,不可胜记,岂能尽数!”
  杨修眼神连起涟漪,遂又追问。
  “方今刘季玉手下,如公者还有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