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一百三十二章 准备回归

  丁原也是寒门出身的人,他原为南县小吏,受使而不辞难,不惧生死,几番勇追寇虏,辄在其前。数十年风雨打拼,他不知历经了多少磨难腥风血雨,才得以做到今日的位置。这也是他之所以会如此乐意,帮助文翰的原因之一。
  紧接着之后数日,直到高顺、徐晃他们到来,文翰、关羽一直都在刺史府内,受丁原的教诲。
  丁原也乐意教他们,也知文翰、关羽在这逗留的时间不会太长,捉紧时间去教文翰、关羽。秉着一副能教多少是多少的态度,而文翰、关羽则是一副能学多少是多少的态度。这样一来,丁原教得很快,文翰、关羽也学得很快。这知识十分广泛,有一些朝中忌惮的知识,有一些为人的技巧,也有一些处事的方法。
  其中,丁原有一身好的箭艺,少年时他就是靠这箭艺,几番击杀寇虏,闯出名堂。丁原把这箭艺的大纲用法巧劲,简略地教予了文翰、关羽。
  虽是学的时间不长,但丁原教的都是精华,像关羽这种顶级武将,日后只需勤于训练,就能学个七八。至于文翰,端的是苦恼,他不似关羽那般天生凡是对这有关武艺之事,一学就通个半成。
  他听丁原说的大纲,犹如在听天书,什么力沉丹田,气聚虎口,什么用七分劲留三余力。文翰一听,头就在痛,甚至有些怨恨在看关羽。一副,汝怎么就听得懂,吾却不懂的愤恨摸样。
  后来,丁原看文翰学得实在缓慢,只好吩咐关羽日后多多教他。关羽灿烂笑着,一边说自然自然,一边瞄着文翰,气得文翰心中一阵翻腾。大恨天地不公,怎么这人和人想必差的就这么多呢。
  “老爷,听城外守将来报。有两队自称是文司马的队伍正在晋阳城外等候,不过奇怪的是,守将告诉老奴,他好似有见到高将军的身影。”
  刺史府的老管家,不知何时走来了后院,来到丁原面前,先是锐利地瞟了一眼文翰,然后才禀告道。
  “哎呀。不好,忘了与刺史大人说高顺的事了。”
  文翰心中一紧,才记起这事。立刻有些不好意思地向丁原走去。丁原却挥了挥手,示意文翰先等在一边,然后又向老管家道。
  “嗯。老夫知道。放他们进城吧。还有,叫城里的将士莫要为难高顺。这其中牵及许多,但总的来说,是吾儿奉先对不住他。汝下去吩咐吧。”
  “老奴明白。”
  丁原虽是如此说,但老管家在临走前,还是带有一丝莫名神色的又瞟了文翰一眼。文翰皱了皱眉头,他感觉这刺史的管家,似乎他自己起了杀意。等老管家走后,文翰刚张嘴想要说话,就被丁原先开口打住了。
  “行了。老夫知道汝想要说什么。吾儿奉先早有来报,他并无隐藏他所做的事,实情报来。既然是他旧日做了错事,那就怨不得他人。而且,汝那放人文书上,有老夫的名字,这已代表老夫早就应允,高顺的调离了。
  不过,老夫还是有一句话要与汝说。既然汝要了高顺,就要做到这长官应该要做的事,日后莫要因为鸡毛蒜皮的事,做出与之离心的事情。”
  “是。刺史大人,吾当谨记。”
  “好了好了。这教了汝等二人几天,老夫这老骨头折腾得够惨的。他们一来,汝等也差不多要回去洛阳了。汝等迟了不少日子,虽然有这闯胡境救汉民的大义,但汝等可是擅自而为。到时朝廷那些官宦,接不接受这个说法,可是未知之数。
  冠军儿,老夫想汝还是先回去,与麾下人商讨准备一番说辞吧。”
  “既是如此。吾就不打扰了。多谢刺史大人这几天的教诲。”
  文翰向丁原慎重地行一师礼,关羽亦是做着同样的动作,两人表情皆是诚恳。丁原倒是大方接受了。之后,文翰、关羽就一同离开了刺史府,向军营校场走去。
  文翰、关羽刚回到校场,就见到风尘仆仆的徐晃、高顺。徐晃、高顺虽是面上疲倦不少,但见到文翰、关羽也不觉一笑。四人一番问候后,勾肩搭背,先后走进了某个帐篷。文翰亲自斟了两杯水给徐晃、高顺,他们二人也不客气,接了杯子,大口大口地灌。等他们两人歇息一会,精神好了一些后。
  文翰的神情凝重起来,徐晃、高顺就知文翰定是有要事要说。果然,文翰开口将浑身身份和驯马人的事情一一告之。徐晃、高顺听毕,表情各有不同,徐晃沉着脸在思虑,而高顺则与关羽差不多,说了一同的话。
  “文司马,这事情汝大可不必告诉吾等。这事关重大…”
  文翰摆了摆手,与关羽相视一笑,好似早就猜到高顺会这样说。
  “高将军。虽然汝与吾相处时间不久,但吾把汝当做更亲于血肉的手足,这自然不会有所隐瞒。因为吾相信汝啊。”
  这句相信,将高顺接下来想要说的话,尽数打回。高顺木然的脸上,渐渐涌现一丝激动,站到一旁,一时不知再说什么好。
  “不凡。这驯马人好熟悉啊。他是不是瘦的好似一只猴子,笑起来特别猥琐,而且性格特别怪?”
  徐晃在一旁想了好一会,却是蹦了这样一句问话。
  “嗯。公明这一说,这倒是符合那驯马人的形象。怎么?难不成公明识得他?”
  “那八九不离十就是他了。不凡还记不记得当初,汝驯服踏云乌骓,吾教汝那个咬耳朵的方法时,所提起的那人。
  那人正是不凡口中的驯马人。不凡好福气,吾一身武艺、阵术、行兵打战的本领都是他所教,原本吾死缠烂打想要拜他为师,却被他以生性不爱拘束,拒绝了不知多少回。最后他被吾烦得不行,竟然一声不响地离开了。
  吾在周围的乡县,找了他许久,也找不到。想不到,他却忽然成了不凡的挂名爷爷。哎呀。对了,不凡。汝没遭他毒手,去做那色鬼之事吧?”
  徐晃脸色突兀一变,又想起以前被驯马人教唆去投青楼姑娘衣裳的画面。
  “呃…这个倒是没有。吾倒是花了不少银两为他买这风流帐。”
  忽然,天香那沉鱼落雁的面容出现在文翰的脑海里,似乎鼻子里又围绕着那迷炫的沉香。还有,天香那白衣胜雪的衣裳…
  “里面到底是包裹着一副怎样完美天造的娇躯呀!”
  文翰心中情不自禁地暗暗腹诽。徐晃望着文翰这脸变成了猪哥相,差点流出口水,不由用一副我懂了的淫dang摸样,嘿嘿地笑了起来。
  “嘿嘿。还说没有!?汝看汝,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想不到平日凡事笃定平淡的不凡,竟也是性情中人啊。”
  文翰被徐晃这一取笑,立马回过神来,下意识地抹了抹嘴边,还好并无口水流出。顿时,瞪了徐晃一眼,不过旁边的关羽、高顺却是捉住机会,一同取笑了文翰一番。文翰越是解释就越是越描越黑,后来连忙正起脸色,装模作样的咳嗽了几声。
  “咳咳咳咳咳。接下来还有正事要说。汝等这嬉皮笑脸的,成何体统。快,止住笑。听吾说话。”
  关羽、徐晃、高顺见文翰这有理说不清的窘相,又是笑了一阵后,才止住了笑意。文翰没好气地瞟了他们一眼,见他们静下来后,脸色又变得凝重。
  “吾这次回去洛阳。以防不测,吾并不打算,把全部兵力尽数带回。否则更会遭人嫉恨。到时吾会与丁刺史大人对上口风,请他替吾等保密。原本朝廷只派了五千兵马予吾等,所以此次回去,吾等不必带回太多的兵马。
  一千黑风骑,和公明的麾下的一千二百步兵,共二千二百人足矣。至于另外的一千八百黑风骑,与公明的一千枪盾兵还有高将军的二千步兵皆全部带回解县。至于这些归去的人马,暂由高将军统领。高将军到时,只管找这解县的何双县令或是周珑主薄,告之他们此乃吾之吩咐,他们就会明白,且会协助于汝。
  至于公明、云长哥哥,汝等则要与吾回去这洛阳一趟。”
  高顺因是中途脱离并州军统,身份特殊,文翰这边又因军统不同,无权为高顺写上功绩,所以此次高顺并不用与之一同归去洛阳。正好可以为文翰领兵回去解县,隐晦兵力。此次浑身事件,为文翰敲响了警钟。
  他深刻明白自己所在的位置。那些官宦权贵对他已生了忌惮之心,虽然这七千兵力对于那些官宦权贵来说,并不入眼。但文翰还是秉着以防万一的态度,把兵力隐晦下来。而且按这时间来算,黄巾之乱随时都会暴发。
  到时早已病入膏方的大汉王朝,就会迎来乱世。乱世的游戏规则,历来都是如此,就是谁打下的领地,谁做主。为了迎合这乱世的游戏规则,文翰现今就要做好准备,当中兵力就是最重要的资本。
  文翰把一系列的事情吩咐下去,关羽、徐晃、高顺一一领命。之后四人又是商讨了一番洛阳所要应对的事,谈了一些细节方法后,打算休息一日,明日与丁原告辞后,就准备归去洛阳。


 第一百三十三章 大贤良师

  到了明日,文翰准顿好兵马,领着关羽、徐晃、高顺仨到了刺史府,与丁原告别后。丁原一直相送到城门口,又与文翰关切地交代了几句话,文翰一一记下,临行前,又与关羽、徐晃、高顺一同向丁原郑重施礼,才领军离开。
  丁原站在城门口,一直在看着文翰军马离去的背影。大大地吐了一口气,神色莫名,叹息道。
  “诶。冠军儿性格刚毅,坚决。秉性谨慎,又是韬略不凡,而且更是那一旦决定的事情,粉身碎骨也要做到底的人物。关云长武艺高超,重情重义。高顺,性格果断,又是练兵好将。那叫徐公明的人,眼神清澈,观事入微,本领不低。
  冠军儿有这三人相助,日后成就定不会低于老夫。就不知未来,他是那乱世之枭雄,还是治世之能臣啊。”
  丁原又是站了好一会,之后才慢慢离去。
  时值甲子之年,天下怪事连连。天气怪异,各州各郡,时而大雷大雨,加以冰雹,落到半夜方止,打破城中房屋无数。天下四处地震,沿海地带,海水泛溢,许多渔民,尽被大浪卷入海中。
  原本大汉朝廷昏庸,百姓深受压迫,衣不裹体食不果腹。这又灾难不止,简直是雪上加霜,无论城内城外,漫山遍野,都是流民、死人。大汉汉民,数月间死亡人数达到了百万之巨。人死多了,瘟疫就会流行。
  反常、不祥之事多了,就有妖孽作乱。
  巨鹿有一名叫张角的不第秀才,与他的兄弟张宝、张梁,聚集五百不轨恶人,认之为徒,在天下四处散施符水,称此符水,包治百病,无病吃之更能生出慧根,更有许多神奇特效,尽解人之烦恼。
  后来,有许多传闻。说青州有一人食用了这些黄符。说也奇怪,那人原本奄奄一息,快要死去,却突然变得生龙活虎。豫州也有一孩子,天生呆滞,不识数不识文,吃了黄符,慧根生出一夜间,把家中书籍看完,且能背得滚瓜烂熟。
  又听说幽州有一夫妻,结婚五年,一果为成,食用黄符半月,那丈夫就听闻妻子有喜。之后又听徐州,有一老人已是风烛残年,睡在床边,见只有不到三天性命,食用了黄符,立刻吃得睡得走得,还能与十岁的孙子赛跑。
  冀、荆、扬、兖其余四州,皆有神奇之事,此后天下人对这黄符,眼红发热,趋之若鹜。对那身穿黄袍的道士,更是视之为天下神人。那为首的张角趁此,自称‘大贤良师’,广收教徒,一时间天下百姓都好似失了理智地疯狂加入张角的黄巾教。
  青、幽、徐、冀、荆、扬、兖、豫八州之人,家家侍奉大贤良师张角名字,当做是天上派下的神仙,下凡来打救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这股兴起的歪风邪气,朝廷虽想打压,却是止不住势头。越来越多的百姓,加入了黄巾教。
  迷幻人心,诱惑人心,把持人心,控制人心。张角一步一步地,将黄巾教势力推进、扩张,教众越来越多,为了方便管理。张角乃立三十六方人马,大方约有万余人,小方则六七千,又各立渠帅、将军。
  黄巾教,目无朝廷,其势嚣张。但其人多势众,各州各郡的太守被其捣得时焦头烂额,无计可施。
  此时,在巨鹿郡。仙台山,高于二千海拔,山势险峻。在山顶中,有一大祭坛,平时大贤良师张角正是在此为教众作福。祭坛后,则是张角、张宝、张梁等人的住处,三人成名后,就少有出去云游,而是在此商议平日教会之事与管理各方渠帅。
  张角首席弟子,唐周走在祭坛阶梯上,不久后,来到祭坛门口,整理好衣裳,向守在门口的天公护卫,行礼通报。
  天公护卫乃张角的特用卫兵,由众多教众特别挑出的精锐壮汉,个个都是大力士,平时专门保护张角安全。
  唐周表明来意后,一天公护卫便走进祭坛。唐周这才观看了一眼,那高达五丈,宽约十丈的大祭坛。祭坛巨大,隐隐好似有一缕一缕的黄气围绕,又有一股巍然的威严气势,令人不得不心存卑微。
  唐周这一看入了神,连那回来的天公护卫在喊他,也浑然不觉。
  “唐法子!唐法子!”
  唐周作为大贤良师的首席徒弟,在教中又另有称呼,叫做法子。
  唐周猛地一愣,回过神来,有些紧张地哽咽一口唾液。
  “怎么,怎么呐。”
  “大贤良师唤汝进去。”
  那名天公护卫木讷着嘴脸,毫无表情地说道。
  “哦,俺知了。这就进去。”
  唐周经过天公护卫后,拍了拍脸庞,打醒十二分精神。自从张角势力越来越大后,唐周就发现自己的师父,变得越来越深不可测,那眼光慑人可怕,一双眼睛好似无尽黑洞,想要将所有都吸入进去。
  所以,唐周每次见张角,都会不觉地提心吊胆,十分紧张。
  唐周带着卑微的心一步一步走过祭坛,来到祭坛后大宅子。在大宅子有数十个装备精良,表情都是木讷,眼睛直视前方的天公护卫守着,他们已经知道唐周要见大贤良师,所以并无拦阻,任由唐周走入宅子大门。
  唐周有礼地向这些天公护卫施礼,那些天公护卫好似见不到一般,面无表情,眼睛还是直视前方,宛如当唐周不存在似的。不过,唐周对此已是司空见惯,如果这些天公护卫会向他还礼的话,唐周才会觉得诡异。
  这些天公护卫个个都是经过张角精心调教,除了张角的命令外,其黄巾教众无论职位大小,一律无法令指。有时甚至连个好脸色,这些天公护卫也懒得给,曾经有一个职位不低的教众想要通过天公护卫放容,多多接近大贤良师张角,许以金银。
  哪知那天公护卫理都不理,大喊:“大贤良师凡是想贿赂天公护卫者,杀!”
  那个教众意料不及,连求饶都来不及,就被天公护卫一大刀砍成两半。从此就无人再敢对天公护卫做贿赂之事。
  唐周想起旧事,回过神来时,才发现自己已入来了宅子之内。在他面前的,是一位身穿符文黄绸大衣,头带红纱黄冠,眼袋涂黑,一双眼睛发着碧绿有光,浑身都发着一股令人畏惧的气息。
  此人正是唐周之师,大贤良师‘张角’。在张角身后,有一个碧眼童颜,手执藜杖的巨大石像,张角曾与唐周说过,此乃南华老仙。
  张角成立黄巾教的根本,乃是三卷天书《太平要术》,张角称此书乃天上神仙南华老仙赐下予他,打救世间苦难之人。至于是否真实,那就无从得知,或许只是张角迷惑人心的说辞罢了。
  “唐周,鄙人交予汝的事情,可办妥?”
  张角的声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