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寒士谋-第8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懿倬故谴笮ζ鹄矗ι叛锓興ang,在正座大殿内遽然回荡,响不绝耳。
  “哈哈哈哈哈!!!好!好!!好!!!文不凡你不愧是朕一生宿敌,此番却是朕太过轻视你了。倘大东吴一国,朕亲率数十万大军,几乎折损殆尽,损兵折将,方取下吴北之地,而你不费吹灰之力便取下半余!!你这是向朕宣战耶!!?”
  曹操说到最后,整张脸竟是亢奋而又狰狞,如若一尊被惹怒了的九幽魔王,气势骇然,让人不敢直视,浑身如冒起幽幽火焰。曹彰眼眸泛着赫赫金光,忿然而出,满脸汹汹杀气,厉声喝道。
  “父皇不必动怒!!区区贼子,何足挂齿,孩儿愿引一军,必将那赵子龙擒下来见!!”
  曹彰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赵云威名已久,殿下除了曹彰之外,却再无将臣赶出席附和。曹操见众将士皆有怯色,目光如炬,冷冷地扫视众将。众将无不变色,皆低头不敢直视。曹操却是笑容更胜,更有一股令人心惊胆跳的寒意,忽地转眼望向贾诩,冷声而道。
  “依太傅之见,朕当若何!?”
  贾诩一听,神色一沉,跨步走出,拱手秉道。
  “回禀陛下,依老臣之见,赵子龙竟已取下长沙等郡,据城而守,占据地利。而我军,近年屡屡恶战,损伤惨重,剩余兵士皆都疲倦不堪,若大起兵戈,恐是胜少败多。事已至此,不如便以南昌为界,各自划地而守!待以时日,吴北得以兵力补给,再举图画!!”
  曹操闻言,细目一眯,寒光逼人,吟声而道。
  “若如此,朕岂不让那文不凡白白占了朕的便宜!!?”
  曹操此下神态,暴怒之余,更有不可抑制地亢奋,似乎恨不得立即与西唐全面开战。孰不知,曹操视文翰为一生之敌,两人昔年曾是过命好友,更为一生知己。曹操等此役,与文翰一决雌雄,已许多年矣!贾诩似乎亦明白曹操的心意,拱手拜道。
  “吴北初平,民心未稳。此下局势,对我大魏甚为不利。还请陛下稍作忍耐,待时机一到,我等大魏文武,定将万众一心,舍生忘死,效以死力,随陛下一统江山!!”
  贾诩话毕,司马懿亦急急而出,沉声而道。
  “陛下,太傅所言极是。时值至今,天下已成两雄争霸之势。我大魏据于中原,国力浑厚,北据幽、冀、兖、青四州,皆是人口、钱粮广盛之地。此下南方又取得荆州、吴北之地,兼合徐、豫两州,四路发达,各为呼应。国势之盛,非西唐可比。只要陛下歇以时日,待时机一到,举倾国之兵,何愁不可江山一统呼!?”
  曹操听了,深吸一口大气,那熊熊怒火、杀气,顿时收敛。殿下文武,方才觉得那逼得人浑身肉颤的迫力,减弱了许多,纷纷大口喘气。这时,又听曹操笑起,颔首向司马懿、贾诩应道。
  “两位爱卿所言是理。人苦于不知足也。多年战事,兵士劳苦,百姓怨声载道,朕若不知收手,强行战事,岂不成了昏君耶!?到那时,大魏四处动荡,更是便宜了那文不凡!!”
  曹操话音刚落,忽然殿外传来喝响,报说姜维遣人来报战事。曹操一听,神色一紧,眼中暗暗闪过一丝怒色,似乎也料定姜维大多也会败于西唐军下,连忙召入。
  那将士拜礼毕,迅速报说。曹操听闻,姜维并无紧进,心中一喜,又闻庞德尚在攻打高昌,大有趁乱而取之机,却又脸色一黯,甚为惋惜道。
  “伯约心思缜密,此番大有可能趁乱取下高昌,夺取庐陵。可惜、可惜!”
  贾诩听了,遂秉而道。
  “陛下不需过于在意。陛下乃当今天子,天命所归,天下之地,迟早尽归于陛下,又何须在乎这一时得失?”
  曹操闻言大悦,放声而笑,与众人商议定后,遂各教人传达号令,教张颌暂且镇守南昌,以备西唐贼子来犯。而姜维听令,便即日撤军,退守临川,与镇守南昌的张颌,互相呼应,以保吴北之界。
  随着曹操号令发出,约是半月后,姜维引兵从黄虎城撤去。庞德听闻,却无大举掩杀,徐徐而进,防其有诈。最终,姜维一路退出庐陵境地,直到临川境地,把守各处要口。庞德见姜维撤回临川,料想曹操已无取吴南之心,遂据守关口,同时遣流星马星夜赶路,报与赵云。且说赵云取得长沙等郡,已有一月余,各城各县,渐是安稳无事,又见魏军迟迟未有出兵,心头稍稳。忽一日,流星马来报,魏军金鹏将军姜维,亦撤军退出庐陵,退回临川。至此,吴南五郡,皆纳于西唐之境。但赵云素来行事谨慎,教庞德紧密把守庐陵边境,不可松懈。随后约是过了七、八日子,曹操遣中大夫管宁为使,赶往长乐来见赵云。
  赵云听说,大魏来使乃是管宁,不禁脸色微变。且说这管宁,字幼安,乃北海郡朱虚人,博学多才,学富五车,在中原极有民望,与华歆、邴原并称为‘一龙’。在旁的文舜,对管宁亦颇有耳闻,沉声而道。
  “魏帝遣此人来见,必是有要事商议。莫非魏帝欲要和战?”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四百四十一章 和战(上)

  赵云闻言,似乎心有亦有此想,颔首应道。
  “这其中大多与殿下所想相合。王上不愧是料事如神,高瞻远瞩,早前已有吩咐,若是夺下了吴南五郡,曹操不敢来犯,便以和为贵。若是此人来说和战之事,便正应王上心意!”
  赵云说罢,遂教人准备宴席,然后与文舜一同出城郭迎接。少时,在长乐城外,只见有一架装饰尊华的马车,马车四周大约有数十从人,为首一人,身穿华服,身长八尺,美须眉,面容威严、肃然,虽年近五旬,但眼中精光烁烁,一看便知并非寻常之辈。蓦然,城门开处,赵云与文舜还有数十从骑,纵马而出。赵云眼见那五旬男子,翻身一跃,便是下马拱手拜道。
  “云久仰管公大名,今日见之,实为云之幸也。云已在城内备好宴席,还请管公入城一聚。”
  赵云一眼便看出那五旬男子的不凡,正如其料,那人便是管宁。管宁微微颔首,作揖一拜,从容笃定而道。
  “龙侯之名,如雷贯耳,宁能与龙侯相见,实乃万幸也。不过此番却是有要事在身,此事关乎大魏、西唐两国百姓之福祉。宁岂敢有所怠慢,还望能先与龙侯商议要事。”
  赵云听了,神色一沉,淡然一笑。此下文舜走了过来,管宁看文舜年纪轻轻,却是气度不凡,英姿飒爽,不由转眼望去。文舜拱手一拜,甚为谦虚有礼道。
  “文子熹见过管公。”
  “哦?殿下便是麒麟儿呼?”
  管宁眼神一亮,紧紧望去,随即作揖回礼。文舜笑道。
  “此不过虚名罢了。舜才疏学浅,还请管公多多赐教。”
  管宁见文舜身份尊贵,却是知礼谦虚,暗暗一叹。这时,赵云在旁边笑道。
  “管公能以公事为先,实乃教人敬佩,此处不是说话的地方。还请管公随云一同入城商议。”管宁闻言,便是答好,与随行从人吩咐一声,又向赵云、文舜各拜一礼后,便回到马车之内。须臾,赵云、文舜亦都上了马。于是,管宁一干人等便随着赵云、文舜一同入城。
  长乐府衙之内,赵云坐于高堂,文舜、管宁各做次席。赵云沉了沉色,遂与管宁笑道。
  “不知管公此来,所为何事?”
  管宁闻言,面色端然,就席上作揖一拱,便是答道。
  “近年蜀汉被西唐所灭,此下东吴亦也亡国。天下已成大魏、西唐,两雄争霸之势。不过,天下多年混战已久,民不聊生。眼下若两国开战,必定生灵涂炭,非天下黎民所愿也。我大魏帝君,雄才大略,亲民如子,不愿大动兵戈,望能与贵国和战。吴地以南北划分,各为所取。不知龙侯意下如何?”
  管宁并无出言挑衅,亦无指责西唐趁虚而入之举。毕竟事已至今,天下尽为大魏、西唐所有。两国势力相当,不相伯仲,皆有一统天下之心。两国此下虽在商议和战,但迟早必会开战,大动兵戈,直至天下一统为止。管宁不愿做无用之举,也不愿惹怒了赵云。赵云听管宁如此直接,面色微微一怔,不过很快便回过神来,灿然笑道。
  “魏帝竟如此仁义,实乃两国百姓之幸也。”
  “如此,还请龙侯通报西唐王,然后再细议和战之事,可好?”
  管宁面容平淡,行事却是雷厉风行,直切入主题。赵云笑容更胜,忽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不慌不忙而道。
  “无需多此一举。我西唐王有经天纬地之智,此中早有料算,不久前其亲自遣人贲书而来。有言,若魏帝愿和,当以和为贵。又教云将此书付与魏使,转交魏帝。”
  赵云此言一出,一直从容笃定的管宁,不禁面色大变,眼眸瞪大,尽是惊骇之色。不过管宁确非等闲之辈,很快便稳住神态,出席拱手拜道。
  “西唐王果真神人也,但恨山高地远,宁不得亲见尊威。”
  赵云哈哈一笑,遂教左右侍从将文书转交予管宁。管宁双手接过,收入怀内,神色已恢复平常,不过眼眸中还是尚有几分骇色。
  看来西唐王文翰早就料定,吴南必落入其军之手,这份高瞻远瞩,实在令人不得不心生敬佩。而其中也不知文翰是对赵云能力看重,还是轻视大魏无人,非其敌手,故有此举。想到此,管宁心中暗暗一叹,一时不知甘味。可想,大魏耗费数十万大军,损兵折将,方攻破吴县,擒下孙权。本以为吴地尽归所有,却生生被西唐这头黄雀,取去一半。若说管宁心里不忿,那绝无可能。不过时势所迫,管宁亦唯有强忍。但此下又听到文翰竟早料定,其国不敢与之开战,大有轻视之意,心里自然万般地不好受。
  赵云处事多年,眼光老辣,见管宁有几分不自在,便以好言安抚,请管宁一同饮宴。管宁似乎并无此意,拱手拜谢后,言其连日奔波,身体不适,又想其大魏帝君,正是急切和战之事,歇息一夜后,便欲离去。赵云听说,亦无强求,便是许之。管宁遂拜退而去。待他离去不久,赵云面色一沉,与文舜谓道。
  “殿下以为那魏帝曹操此番讲和,意欲何为?”
  文舜刀目一亮,似乎早有料想,即便答道。
  “曹操此番起伐吴之战,耗费国力,听闻中原一带,民怨载道。而曹操于吴北兵力不多,却是不多,更兼屡屡恶战,皆以疲倦。前番曹操之所以敢遣张颌、姜维来取吴南,是料算吴南空虚。此下却见我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尽得吴南五郡,占据地利。何况吴地百姓,对其国恨之入骨,但若曹操起大军来犯,必然奋起抵抗。曹操不得吴人民望,其军又是疲倦,心知非是我军之敌,故暂且侧忍,与我国和战,待其蓄jing养锐,稳定局势,必然起倾国之兵,与我西唐决一雌雄!!”
  文舜自从听说管宁来见,便在分析一二,此下所言,有条有序,清晰明理,听得赵云连连颔首,甚是唏嘘地叹声而道。
  “如此,天下黎民尚能有数年安稳、太平。只是一旦这数年一过,西唐、大魏两国开战,势必惊天动地,战火连天,生灵涂炭呐~!”
  文舜听出赵云语气中,暗含的惆怅、不忍,也是微微一叹,凝声而道。
  “所谓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民无二主。若想终结乱世,唯有天下一统。纵然我父王愿至此休战,与大魏共分天下,互不侵犯,但恐那魏帝曹操,不肯就此罢手!!”
  文舜所言,甚为精辟,赵云一听,大有所悟,眼神亦是变得坚定起来,与文舜笑道。
  “看来殿下虽是年幼,但这乱世之道,比本侯却是看得更为透彻。”
  “舜胡言乱语,还望龙侯休怪。”
  文舜却是谦虚,唯恐应道。赵云摆了摆手,龙目赫赫生威,与文舜谓道。
  “竟不久大战将临,有道言有备无患,武功不可轻费。我且看看殿下武艺有无退步。”
  “龙侯愿意指教,舜自然求之不得!”
  文舜刀目一亮,也是和赵云一样,乃是一个十足的武痴。而赵云对文舜的天赋,亦是赞口不绝,有意将其一生武学,倾囊教授。当下,赵云、文舜便转入内堂,到后院一处,切磋操练。
  且说,数日后,管宁回到吴县,贲书来见曹操。曹操见管宁归来,神色似有难言之隐,不禁眉头一皱,冷声问道。
  “怎么!?莫非那赵子龙不知好歹,出言羞辱于卿家耶!?”
  管宁闻言,连忙作揖而拜,沉声答道。
  “非也。回禀陛下,赵子龙已答应讲和一事,更兼以礼相待,并无挑衅、相辱。”
  “哦?竟是如此,朕不是教你便先在长乐等候文不凡回书,一面暗中探查那轰雷炮,待有结果,方才归来!?”
  曹操微微一怔,管宁素来处事妥当,滴水不漏,为人实在,严己律行,罕有会出差错。这竟不是赵云出言羞辱,喝令其归,这管宁又为何归得如此之快?管宁心头一揪,欲言又休。曹操细目一瞪,尽是不可置疑的威严,凝声喝道。
  “卿家有话直说!!不必顾虑!!”
  管宁心中苦涩,暗叹一声,从怀中取出一封文书,与曹操谓道。
  “据那赵子龙所言,西唐王文不凡却是早有料定,陛下将与其国和战,早发文书,令赵子龙交付我国之使。微臣当日商议,和战之事便于当日终结。事后,微臣曾欲前往探查,却发觉四处皆有人在暗中监视,那些人身手敏捷,更兼性子侧忍,极善于隐匿之术。微臣归去驿站后,曾在初更、三更、五更时候,有意出往去察,途中皆被截回。微臣恐惊动赵子龙,便急切归来。有负陛下厚望,甘愿受罚!!”
  曹操闻言,气势遽然迸发,一双细目眯得绷紧,如蕴滔滔怒火。他只听进了管宁前面的话,后面的话几乎一字未听入耳内,语气尽是寒澈杀气,却是咧开一丝莫名的笑容,似笑非笑地谓道。
  “把那文书递来与朕一观!”
  曹操此言一出,殿内一众文武,只觉心头抖颤,管宁更是打了一个哆嗦,连忙将文书交予赶来的侍臣,侍臣蹑手蹑脚地递交曹操。曹操取过文书,拆开便看,愈看脸上笑容更胜,但那股寒意却又更是寒澈。看罢,曹操放声大笑。
  “哈哈哈哈!!文不凡你虽于千里之外,却又运筹帷幄之中!!此事果被你料算矣!!”
  曹操虽是在笑,但其意若何,众文武并不敢擅自猜度,毕竟伴君如伴虎,若是不慎惹怒了曹操,遭来了杀身之祸,岂不冤枉?于是,大殿之内,数十文武无一人敢进谏。曹操的笑声,在大殿内回荡不绝,许久不散。曹彰金目赫赫,尽是凛凛杀气,欲要出席道说,曹丕却暗暗阻止,急急地投了一个眼色。曹彰见了,死压怒火,咬牙切齿,好似受到了极大的羞辱。这也难怪,大魏自建国起,便是天下第一大国,曹操雄才大略,威震华夏,天下何人不敬畏之。在曹彰眼里,西唐、蜀汉、东吴三国,之所以能与大魏并立于天下,乃是时势尚未到临,只要时势一到,一一击破,尽为所吞,不过是迟早之事。
  此下却不料,西唐成了异数,不但覆灭了蜀汉一国,还生生从虎口抢食,取了半余东吴之地。更兼还如此轻视大魏,料定曹操不敢开战,甘愿受此大辱。曹彰素来将其父视若神明,岂肯让曹操受此大辱!?
  曹丕见曹彰暴怒不已,近欲暴走,连忙低声说道。
  “三弟休要轻举妄动!此下吴北局势未稳,中原怨声载道,绝非时机与西唐开战!


第二卷 风云莫测 第一千四百四十二章 和战(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