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家意志-第4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射的火箭弹,一整晚,他们都在断断续续地发射这种武器,中国人总是这样,抓到一点点优势就会充分施加到对手头上,毫不留情。
    “老鹰编队,特别要小心敌人的红旗导弹。那些地面火箭炮的附近不会什么也没有。”
    “明白中队长。”
    “注意,他们的中型运输机升限大约10000米,速度比较慢,很容易被护航战机拉下,是我们最好的目标。”
    “明白。”
    戈亚一直都在注视着雷达告警设备的动静,在这样四面都是高山的区域,地对空导弹不容易部署,但是话说回来,如果真的存在,也会有相当的隐蔽性,最好在其发射前的某个阶段就有所察觉。
    “中队长,我想我看到敌人航线了。”一名飞行员报告了新的发现,通过编队数据链,在每架战斗机的显示器上,目标也可以看到了。
    那是一架运八型飞机,正自北向南飞行,高度8500米,刚刚高于四周几座7千至8千米的雪山;看来保持较低的高度,也是中国飞机躲避印度雷达的一个策略;同时,这也会给中距弹攻击增加了若干的困难,无论是半主动的r27还是主动雷达制导的r77,都有一定的可能被附近山峰的反射干扰,所以即使敌机完全没有反制能力,从导弹的极限射程上攻击,然后轻松脱离,是不可能的。
    戈亚偏离编队,稍微升高一些,想在中距弹攻击前,再看看四周还有没有其他中国飞机。他升高了500米后,果然看到在这架运8稍后的位置,有2架雷达识别为苏27的战斗机,随后是第二架运8,距离在180公里外。这次侦察,很自然地使得他自己也暴露出来,阿克赛钦的雷达也看到了他,想来敌人的编队立即就会有所反应。
    “堡垒,堡垒,发现2架幼兽,另有2架侧位,老鹰准备事实远距离攻击。”
    “有没有看到c17?”指挥部某人念念不忘那架c17。
    “没有,没有发现返航的敌人运输机,他们也许还有一条返航航线。我们没有时间多等,他们的战斗机应该已经察觉到,并我们这边过来了。”
    “老鹰队长,你自己看着办吧。”
    雷达可以看到运输机开始向西修正航线,而2架歼11则径直向这边飞过来。这样的护航编队其实完全在戈亚的预料之中,敌人扑向这边也是标准的驱逐策略,总的来说,他们的兵力太少。
    他自行降低高度,随后下令编队中的另外3架爬升并迎上去,引开敌机注意力,自己则率领另外的2架,降低高度,借着山谷掩护,偷偷追击落单的运输机,一旦突破战斗机的防卫,他可以尽量靠近到有把握的距离,将那2架运输机击落,那些运输机其实没有太多可以逃脱的空间,如果一味向西,很容易落入梅内亚姆将军部署在克什米尔的紫菀导弹射程内。中国人强行开辟的这条新的空中走廊,其实还相当的狭窄,也许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他们认为派几歼11战机来回飞几趟,就可以使得航线万无一失。
    果然,更高高度的佯攻机群起了作用,2架歼11向他们冲了过去,试图抢先发射导弹。
    根据事先制定的策略,高空中的3架战机,没有急着利用数量消灭敌人,他们要做的,首先是示弱、后退,让敌人以为他们可以抓到抢先开火的机会,不自觉地从驱逐演变成追击,由此诱使他们不断地偏离保护目标。当戈亚攻击运输机的行动展开时,僚机将同时投入战斗纠缠住敌机,让他们无法回救,如果有可能,则将其全部击落。
    老鹰中队是印度空军最优秀的部队,有大量的在实战中磨砺过的3打2的战术,到时候敌人就会发现自己的主动出击有多傻。
    戈亚的雷达牢牢锁住一架运8,加力向敌人冲过去,即使隔着150公里,运输机也无力规避雷达,这一点与空战截然不同。
    电台里,负责吸引护航战机的副中队长萨莫亚报告,他的一架僚机已经通过敌人侧面9点钟,可以视作完成包抄,现在敌人即时察觉到被偷偷算计了,也无法脱身了,一分钟内,他将击落这两架敌机。
    没有预警机指示,仅仅通过编队数据链信息,戈亚也可以暂时获得战场局面,凭着老鹰兵力上的优势,自己已经完全主导了战局。目前那2架歼11自身难保,2架运输机正在落荒而逃,阿克赛钦的地面雷达无计可施地看着这边,显然现在是实施最后一击的时候了。
    告警器不合时宜地闪烁了一下,mpcd探测到持续时间0。1秒的持续扫描,但是没有识别出威胁来源或者威胁等级,甚至连这次扫描,来自于地面还是空中也无法做出做出判断,只能很模糊地探测到,辐射源来自自己右侧2点至4点钟的60°范围内,任何有可能的高度上。
    难道只是一次虚警?在敌人没有投入干扰设备,且电磁环境相对干净的雪山附近,这是很少碰到过的事情。戈亚想,也许是苏30mkk的电子设备较之mki更加灵敏的缘故?
    飞机本身的电子战术威胁系统,每秒钟都能侦测到各个方向的上万次各种电磁辐射,要甄别出那些有威胁的,持续扫描的,或者已经完成跟踪的辐射源,完全依赖于软件的判断,留给人去瞎猜的空间很少。
    但是戈亚这样的老手,仍然可以依据自己的直觉做出一些判断,这是一次相当反常的“试探”,或许来自于某种低可探测的雷达,他注意到,自己的右侧也就是北方地区,确实是敌人最可能隐藏的区域,但是他不可能因此就放弃攻击,因为这些敌人运输机的每一架次成功降落,都将在决定印度命运的天平一端,增加一些分量。他们处心积虑要送给印度的,就是一场灭顶之灾。
    告警器开始提示危险,这一次不再模糊不清,一个女声反复提醒戈亚发现红旗导弹的持续跟踪。
    显示器上敌人雷达大致的位置在几秒钟内,就已经探测到,那是一种常见的相控阵警戒/搜索雷达,但是由于中国地空导弹部队大量使用这种雷达,作为不同导弹阵地的核心警戒雷达,所以在其他信息暴露前,还无从判断这是一部红旗9还是射程比较近的红旗16,不过按照常识,中国人应该在这一带部署一部红旗9才更有利于保护其航线。
    

640 老鹰折翅
    国家意志戈亚决定不管那部雷达,继续穿越可能存在的防空圈,印度正处于岌岌可危之中,他不能因为一时谨慎而放弃这样的战机,责任感压迫得他必须冒险。
    另外2架苏30mkm作掩护,正在其稍后一公里内的区域飞行,时刻警戒敌人的反击,如果中国的地空导弹要发起攻击,至少还有又另一部雷达会投入到跟踪,所以对于老鹰这样的顶尖部队而言,攻击窗口仍然存在。唯一的问题是,缺少一架预警机盯着大部分的空域。
    地面的制导雷达始终没有出现,这是一个反常的情况,以通常中国部队的水准,快则10秒内就能察觉到制导雷达,或者这部雷达只是负责监视,目的是引导战斗机?
    “老鹰2号,我们时间不多,尽快解决掉那两架歼11战斗机。”
    “明白。”
    戈亚的副手萨莫亚从容回答道。他很善于用这套诱敌深入的战术引诱敌人攻守失据,通常来说三代战斗机性能的些许差别,在数量上的优势前面不值一提,中国人总是握有数量优势,这是他们可恨的地方,但是今天,数量优势在老鹰这边,尽管老鹰的兵力在分散,但是仅仅在战场一隅,老鹰就握有3比2的优势。
    现在萨莫亚少校的任务不再是掩护队长,队长早就在几十公里外了,而是全力消灭敌人的护航机队。他也注意到乐与中队长一样的情况,mpcd的工作很不稳定,偶尔会发现可疑辐射,但是却有无法识别类型甚至方位。他只能根据经验判断,在超远距离上,有一架中国预警机在不断变化脉冲特征窥探这里,他的这个结论稍嫌草率,但是他的直觉并不足以提示他,经验以外新的威胁。
    2架苏30mkm正在持续与对手隔着几公里进行盘旋,矢量动作会让他们掉一些速度,与目标的距离被拖远,但是距离只是其次的,能够咬住敌机后方才是重要的,原则上不能让对手脱身进入到垂直机动,这是双座且沉重的印度战机必须回避的,这一点是他们面对歼11时,几乎唯一的短板。
    中国飞机终于发现到了圈套,但是为时以晚,现在他们意识到了威胁,索性丢下运输机,向北跑,这给了原本担任辅助攻击的老鹰4号很好的角度,另一侧夹击的萨莫亚少校暂时只能打打下手。
    老鹰4号对于形势变化心领神会,当仁不让从敌人左侧后逼近,萨莫亚提醒僚机,他已经从另一侧压迫敌人,让其不能转弯,不必太急。敌机完全陷入被动,不可能跑掉。
    对手开始实施电磁干扰,对于苏30mkm的相控阵雷达而言,这样盲目的反击是不容易起作用的,雷达一直紧紧咬住目标。但是干扰还是破坏了雷达告警器,使得这个东西尖叫起来。飞行员紧盯hud,他还需要大约10秒钟完成最后发射r73的准备,对虚警声完全充耳不闻,现在只能由后座武器制导员和长机来担负起了警戒任务了。
    2架苏30mkm夹击着一架歼11,另一架苏30监视着另一架歼11使得其不能支援,态势极为有利,利用头盔发射r73的条件已经构成,但是飞行员不停地提醒自己耐心些,只要方位角再小些,他完全可以在敌人不可逃逸的区域开火。
    萨莫亚少校在靠东位置等着一切发生,他的告警器没有受到干扰,所以他可以确认四周没有威胁。但是后座飞行员首先看到雪山后面,一道细小的白烟正朝这里延伸过来,接着是第二道,从更低的区域靠近,经验告诉他这是敌机发射的2枚导弹,并且弹道不尽相同。最近的那一枚距离大约已经到了5公里内,否则不至于能通过肉眼观察到。
    这是一个与经验高度不符的场面,如果敌人锁定了编队中某架飞机,那么至少应该在边跟踪边扫描阶段,就会暴露出来,即使是乌克兰制造的红外制导的r27et导弹,也需要载机至少进行扫描,否则导弹不可能精确找到目标附近,红外导引头也不会起作用。
    萨莫亚少校确实应该感觉到无措,印度空军高层为了强调其技术上的优势,总是拒绝承认情报单位收集到的,敌对国家可能已经具备的超越己方的技术,对巴基斯坦如此,对中国也是一样,技术手册上总是有意无意地贬低对手:jf17只是米格21的一种翻版,持续转弯能力低下;而中国的歼11只是一件拙劣的纺织品,除了爬升速度一无是处;在中距离作战上,你只要持续机动,它的雷达就无法跟踪云云。
    这种旨在靠片面且过时的情报来自欺欺人的做法,最终导致了飞行员无法面对可能出现的新式威胁,情报单位完全可以从那些已经公开的信息中,分析出一些中国新武器的来龙去脉,并向飞行员提出警告,但是公开向飞行员介绍一种技术水平远超印度的敌人隐形飞机,在政治上是行不通的,毕竟印度空军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吹嘘己方武器能力来维持士气的,这一点在陆军也是一样。
    萨莫亚少校大声呼叫编队小心,由于对方完全没有开机锁定,所以他无法判断导弹会转向编队中哪一架战机。并且正在埋头攻击的老鹰4号已经无法呼了,显然歼11强大的干扰,暂时破坏了通讯。
    一切快如闪电,又如同慢镜头一样清晰,少校大约在1。5公里外,看到了一枚明显有进气道的导弹,击中了正要开火的老鹰4号,少校不记得以前在这样的距离看清过空对空导弹的细节,但是这次他确信自己没看走眼。
    被击落的是老鹰历史上排第6的尖子飞行员,在活着的飞行员中排列第4,击落过3架巴基斯坦飞机,包括一架f16c。
    萨莫亚看着他从空中坠落,并且及时跳伞,而另一名飞行员的降落伞似乎没有打开,这个月份印度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能会把他吹到阿克赛钦。不过管不了那么多了,他还得担心自己,那些来路不明的导弹在攻击前,好像不发出辐射?
    2架歼11战机并没有掉头展开反击,他们转了一大圈向西飞去,似乎要去补救运输机,仍然留给了印度战机从后半球追击的机会。
    萨莫亚下意识地紧追着过去,这是飞行员无法抗拒的诱惑,尽管他还来及仔细考虑风险的大小,但是扳回一城的强大愿望,支撑着他这么做。
    他刚提醒另一架僚机小心东北方向,就看到东面一道黑烟,坠向雪山,从位置判断,这一应该是他的另一架僚机?这次更蹊跷,事先甚至没有得到察觉到任何的不对劲。
    “4点钟,导弹!”后座武器制导员喊道。
    这是追击中的戈亚通过电台,听到了萨莫亚少校编队的最后一句话,他低头查看,发现正在包抄敌人歼11的3机编队的数据链通讯全部失去了,电台里也听不到他们的声音了,他每隔20秒就会低头查看垂直显示器,所以一切肯定是20秒内发生了。
    也谢是虚惊一场?他没有听到萨莫亚少校或者其他人呼救,只听到他提醒队友看到了导弹,小心些。
    在山区,通讯通常会时断时续,除非你飞到比较高的区域。戈亚想,难道他们遭遇了地对空导弹而利用了山区进行了躲避?这样就足够解释为什么通讯也一并中断了。
    他正在横穿中国导弹部队的防空网,追杀那些运8,不能过于分心担心队友,另一架僚机则在不停地呼叫,希望找到失踪的3架战机。
    雷达告警器突然想起,不是预想中的红旗9制导雷达,实际上是一枚来自侧后的空对空导弹。
    他转过头去,立即就看到了那枚导弹,它比通常能看到的pl12或者r77粗一些,大约就在5公里内。
    通常情况下,这些中距导弹总是在10至20公里外,大约肉眼还看不见的距离,就开启主动雷达,而在这之前,制导雷达会一直保持跟踪状态,所以被攻击的飞行员总不至于完全无防备,这也是中距弹的命中率要低于格斗弹的一个原因,但是这枚导弹开启主动雷达的时机很刁钻,告警器响起的同时,几乎已经到跟前了,并且之前没有更多的马脚暴露(或者有,他没有当一回事)。
    戈亚意识到自己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他没有半点犹豫就放弃了队运输机的锁定,以一个利落的俯冲冲向下方,以避开攻击,雷达告警器立即沉默下来,显然暂时摆脱了导弹,但是是否摆脱了飞机?
    一秒钟内他突然想清楚了很多事情,首先,敌人不是没有使用制导雷达跟踪,真相是自己一直在被扫描,只是苏30mkm的告警器无法察觉到罢了;其次敌人的没有发射地空导弹,是因为那部雷达在担任指示战斗机的任务,自己偷袭运输机的动作或许有一些突然性,但是敌人的指挥应对的很从容,他们在后方藏着几样真正的保障运输线的武器,而萨莫亚的小队,应该是在20秒内就被干净地解决了。
    他抬起头,看到中距弹在空中拐过一道弧线,以令人不可思议的过载,转向另一架来不及脱身的战机。
    转眼间,飞机化作火球坠落,老鹰中队历史上,虽然也遭受过不少败绩,但是还从未有过一分钟内连失4机的前例。
    戈亚可以看到留在最后的一架己方战机正在转弯逃离,似乎可以借助雪山摆脱无形的敌人跟踪,但是他自己无法回头,因为那个察觉不到的对手,大致就在4点钟到6点钟方位,这是他从导弹尾迹中判断出来的,这个位置使得她很容易截断自己的退路。他还是很吃惊中国人会在战争尾声阶段(他自己也认为战争还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