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豪杰-第1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二月中旬,颍川黄巾波才响应号召起兵。迅速占领颍阳、阳翟,于嵩山立营寨,兵取长社、颍川,但因遭到颍川郡境内荀家、陈家、韩家三家联合抵抗,集合兵力取长社。
  同期,汝南黄巾渠帅吴霸击败太守赵谦于邵陵,率何仪、何曼、刘辟、黄劭、龚都等将领,迅速控制大半个汝南郡。期间陈国黄巾渠帅彭脱被陈王刘宠率本**所败,无奈只得南下协助汝南黄巾。其后,陈国黄巾与汝南黄巾合取汝南,汝南贼瞿恭、江宫、沈成见黄巾势大,分别反于原鹿、富波,桃山贼张赤亦反于期思,弋阳县尉周直杀县令反,至此汝南全境沦丧。此后,陈国黄巾渠帅彭脱率领前往颍川协助颍川黄巾渠帅波才,汝南黄巾渠帅吴霸则继续南下,欲助扬州黄巾渠帅陈败与大将万秉,可惜却被扬州刺史臧洪阻于寿春。但是这时扬州境内也不安稳,见黄巾乱起,淮南贼郑宝、张多、许乾反于九江郡。
  二月下旬,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遣赵弘、韩忠、孙夏、孙仲四将分别鲸吞郏下、安众、安乐、鲁山四县,四面夹攻宛城,杀太守褚贡,兵锋直指司隶河南郡,致使朝廷战栗,急调江夏都尉秦颉出任南阳太守,以挡张曼成。
  期间,又有广阳黄巾杀幽州刺吏郭勋及太守刘卫,甚至于,又有安平、甘陵等诸侯国,各执其诸侯王响应黄巾。
  其余像徐州黄巾、扬州黄巾虽然未取得较大的进展,却也令当地官府如临大敌。
  短短不过两月光景,大汉境内冀、并、兖、豫、扬、青、徐等州竟有近半县城沦丧,这不由得叫人震惊于黄巾军的凶猛攻势。
  不过作为如今黄巾军名义上的总领袖,张煌的忧虑却丝毫未有消退。
  在蔡琰的建议下,张煌化名张晟,接任了太平道教宗的位置,由于对外称是大贤良师张角的义子,因此信徒们都称其为小天师。鉴于“反贼”的名声并不好听,尽管蔡琰能够理解张煌加入太平道黄巾军的目的,但还是不希望张煌被举国通缉。
  虽然已成为太平道的掌教,并且,就连太平道的原代掌教张梁也已尽数放权,但是张煌却依旧无法得到麾下子势力全心全意的支持,毕竟他的资历并不足以令像张牛角、卜巳、波才、司马俱等黄巾渠帅臣服,就连在冀州黄巾内,张宝也因为张煌曾经与他的恩怨而对他心怀愤恨,因此在张牛角离开冀州黄巾之后,张宝又带走了一批人,自行攻打清河国去了,以至于原本势力当属最强的冀州黄巾,如今除了几乎事事不管的人公将军张梁外,就只有那么小兵小卒三两只,可是敌对的呢?钜鹿太守郭典早已亲点三千精锐县兵,围着平乡县攻了近十日。
  “那帮混蛋!”
  面对着如此处境,在屋内房中张煌忍不住破口大骂。骂的不是别人,正是张宝跟张牛角两人,毕竟这两人几乎拉走了冀州黄巾几近八成的骁勇。其中尤其是张牛角的黑山黄巾。风头简直比原本商议好的冀州、颍川、南阳三路主力军还要盛,短短两个月的工夫,地盘已从三个封国扩大为半个冀州,直接跟涿郡派遣来的、由卢植率领征讨军交上了手,但偏偏就是对钜鹿郡郭典不理不睬。顾名思义,钜鹿郡的那位缚虎太守郭典,多半就是张牛角有意留给张煌的,看样子就是想看看张煌究竟有没有资格坐在太平道掌教的位置,号令整个黄巾势力。
  “有工夫闲骂,阿煌不如思忖思忖如何退敌。”旁边蔡琰见张煌出言粗俗。心下有些不喜,轻声劝道。
  见蔡琰开口,张煌这才怏怏地撇了撇嘴,但他仍有些郁闷地说道,“怎么退敌?那郭典明显水火不进、软硬不吃。”
  不怪张煌如此郁闷,毕竟他这些日子里已与郭典打了好几回交道,感觉那郭典简直就是猛将中的智帅、智帅中的猛将,用计人家不中计,打嘛还真不见得打得过对方。照张煌的初步估计。郭典的武力至少能跟孙坚的外甥徐琨持平,比程普还要犀利一个层次,这种准豪杰的对手让张煌独自一人来应付,别说还真是相当的吃力。
  “其实郭典并不是当务之急……”
  在略微停顿了一下后。张煌徐徐说出了他心中最担忧的顾虑:“比起我这边,其实我更加担心其余的那几支……”
  蔡琰闻言取过一叠战报来,皱眉说道,“除了徐、扬两地未见成效外。其余黄巾的人马战绩可谓卓越,何以阿煌会心生顾虑?”
  “他们打得太凶了。”张煌摇了摇头,叹息说道。“张牛角、卜巳、吴霸、司马俱、波才、彭脱、张曼成,一个个都是这样,恨不得一日之内攻下大汉所有的城池……贪多嚼不烂啊!”
  “你是说粮草?”聪慧的蔡琰当即想到了战略层次上的隐患。
  “不单单是粮草,而是整个后勤。”张煌走向了窗户,满脸忧虑地说道,“眼下黄巾军的后勤,大抵就是在破城后抢掠城中富豪大户,其中小半分予百姓,大半则收归军中……倘若每每皆能攻克城池还好,可若是有一日许久攻不下敌城又该当如何?”
  蔡琰呆了一呆,旋即脸上露出几许凝重之色,想来她也明白若是张煌所说的情况真的发生,那么到时候黄巾军就只有兵败如山倒的结局了。
  “发书给各地方的渠帅了么?”蔡琰小声询问。
  “发了。”张煌郁闷地吐了口气,继续说道,“基本上是毫无音信,唯一回信的波才却也只是敷衍两句。……这帮人太小瞧大汉朝廷了!”
  蔡琰闻言苦笑不语,其实她倒也能理解那些地方黄巾渠帅的傲气,毕竟人家在短短两个月内,几乎攻下了大汉境内三成的地盘,也难怪会变得心高气傲。
  “别看如今朝廷一败涂地,可实际上,那些不过是地方官府与诸侯封国的兵马而已,朝廷真正的精锐北军、南军,根本还未有出动!再者,朝廷还没有祭出那个大杀招呢!”
  “大杀招?”蔡琰疑惑地望了一眼张煌。
  张煌没有细说,恐怕只有他也知道,只要再过不久,见黄巾势大的朝廷就会下诏令使各地方的豪强们,允许他们私募兵马,配合北军围剿黄巾军,到时候,无数在原本历史中绽放光彩的明主、猛将、智囊就会层出不穷地出现。到那个时候,黄巾军那就是四面楚歌的的地步了。
  因此,张煌早前发书给各地方的黄巾渠帅们,提醒他们勿要以抢占地盘为最主要的本地,而是要尽可能地打击自己治下所控制地盘内的豪强势力。就拿颍川渠帅波才来说,虽然有些对不起荀家,但是张煌还是建议波才在攻克了荀氏书院后再挥军北上攻打长社,甚至于,张煌还竭力建议波才想办法逼降或招揽荀氏书院的那些王佐之才,虽然这桩事的几率相当低,但总可以试试不是?可是那波才倒好,见攻不下以荀家、陈家、韩家为首的地方反抗势力,竟然一扭头直接攻打长社去了。虽然说柿子挑软的捏这并没有错,这也得保证自己的腹地不存在致命威胁吧?张煌发狠般咒骂着:回头你波才在长社被皇甫嵩、朱儁所挡。身背后又被荀家、陈家、韩家联合当地百信断了后勤,我看你怎么办!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
  为此,张煌不止一次地发书给那些各地方的黄巾渠帅,一次又一次地提醒他们,不必急着对司隶洛阳展开围攻之势,也不必着急全盘占领大汉的地盘,要稳扎稳打,一边打,一边也要恢复当地的粮食种植。可那些地方上的黄巾渠帅一个个生怕抓不到足够的兵源,只要有百姓顺从,就立马拉到军中,根本就没有人想过要将打下的地盘稳固一下,这种蝗虫式的攻略方式,让张煌大为担忧。
  平心而论,各地方的黄巾军实力不弱,尤其是担任渠帅的头头们,或多或少都会几手道法。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地方官府的围剿时有着不俗的战力。其中举例子还得说波才,这家伙在张煌看来简直就是帅才,打败了地方官府不说,就连像皇甫嵩、朱儁这样的朝廷名将。在率领北军五校这样的精锐之师的情况下,也是被波才一顿胖揍,揍地狼狈逃入长社固守。但即便是波才,也未考虑过在攻克城池后要不要抽出一点人力、时间来完善城池的防守建设。就是憋着一股子劲进攻,一副不能一路攻至司隶洛阳就决不罢休的架势。
  可能在那些渠帅们的心里,打下地盘并不算什么。唯有杀了住在洛阳皇宫里的大汉天子,才能算是改朝换代。对于这种不懂得变通的想法,张煌简直就是难以理解,尽管在这个时代,存在这种想法的其实占绝大多数。
  可是张煌不怎么看,在他看来,只要黄巾军稳扎稳打,就算跟大汉划江而治、划郡而治又怎么样?只要能站稳脚跟,总有抓到朝廷的破绽,一步步地蚕食掉偌大的大汉,何必急于一时?
  当然了,在张煌心中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不打,毕竟大汉朝廷此时还未展现他所隐藏的底蕴,剑儒、墨儒、道儒几个深藏于暗水的势力一个都没有暴露,就连北军也只是才刚刚出动,更别说第五宫元那个半仙的存在了;而黄巾军这边,却早已经打尽了所有的底牌。
  “算了算了。”张煌苦恼地叹了口气,摇摇头,将精神专注于如何击败郭典,毕竟这位缚虎太守,才是当前他张煌所率冀州黄巾的首要大敌,若是不敌战败,再多说什么也只是空谈。
  可问题是他手底下没什么骁勇的将领可用啊,难道每回都要身为主帅的他亲自冲锋陷阵么?
  “不若提拔些年轻的信徒?”在得知张煌的困扰后,蔡琰在旁试探性地说道,毕竟她也明白就算是在冀州黄巾内,也不是人人都听信于张煌,许多至今还愿意留在冀州黄巾内的老资格信徒们,其实他们愿意追随的是张梁,而不是张煌。
  “提拔年轻的信徒?组建我自己的班底?”张梁闻言一愣,继而不由得眼睛一亮。
  '对啊,年纪比我大的那帮人倚老卖老,不服管教,那我就提拔一些年轻的组建自己的班底,虽然年纪轻经验少,但至少会听从命令……不过,要提拔哪些人呢?
  张煌陷入了沉思。
  就在这时,屋外传来一阵叩门声,旋即,一名年纪弱冠的少年迈步走了进来,器宇轩昂、气势着实有些不凡。在略一迟疑后,他义正言辞地说道,“小天师,郭典那厮又率百余人在我县城外搦战,我等久不出战,恐怕有伤弟兄们的士气……小的斗胆请缨出战,定能斩那匹夫狗头!”
  '气机不弱啊,比万亿、阿到他们还要强上一线,不错啊……
  张煌仔细地感受到了一下对方流露于体的气机,愣了一下,旋即表情有些怪异地问道,“请战……你为何不去找人公将军?”张煌很清楚究竟多少人前后围着张梁,请他出面主持大局。
  而出乎张煌意料的是,这名少年脸上露出了几许疑惑,不解地反问道,“为何要去找人公将军?人公将军不是已将所有的职务都交接给小天师您了么?”
  '……
  与蔡琰对视了一眼,张煌的心中不禁有些欢喜,忍不住问道,“你叫什么?”
  弱冠少年抱了抱拳,正色说道,“回禀小天师,小的名叫郭泰!”
  “郭泰!……好!”走上前一拍郭泰的肩膀,张煌笑着说道,“今日便再去会会那郭典,你为先锋,我亲自为你掠阵!”
  见身在高位的张煌如此看重自己,郭泰闻言面色动容,喜不胜喜。
  “遵……遵命!”
  【郭泰,后黄巾时代白波黄巾大首领,出场。】(未完待续……)R1292


第一百五十二章 初交锋

  “杀——!”
  在平乡县城外西郊,已被张煌提拔为小统领的郭泰率领着五百由太平道信徒们所组成的军队,与郭典麾下三千县军展开了试探性的厮杀。
  之所以说这是试探性的交锋,那因为郭典也仅仅只派出了数百人与郭泰纠缠,而这边,亲率两千余黄巾军的张煌亦遵照着他许给郭泰的承诺,亲自为你掠阵而并未杀上前去。对于双方而言,这都只是一轮试探性的交锋而已。
  “那小子是何许人?”
  在张煌远远地观望郭典的时候,郭典其实也在打量着张煌这位居然策马立于黄巾军帅旗之下的年轻小将。
  左右抬头观瞧了片刻,面面相觑地摇了摇头,毕竟他们对于黄巾军的了解仅仅只限于太平道领袖层的张角、张宝、张梁兄弟三人而已,充其量加上张牛角等在钜鹿极具盛名的张角弟子,可是对于其他人,他们就不见得认识了,更别说张煌这个加入黄巾军没有多少时日的新人。
  “被小看了呢……”
  在微微一愣后,郭典脸上露出了几许毫不在意的笑容,摇头说道,“此番叛逆出城迎战,本官还以为会有叛逆之首张氏兄弟三人亲率,却不想,竟派了个**臭未干的小毛孩来督战……”
  左右见此连忙附和着说道,“张逆如此狂妄,合该大败!”
  郭典没有说话。只是冷静地审视着场上的厮杀。
  不得不说,张煌在黄巾军中新收的班底、先锋小将郭泰的勇武让郭泰颇有些惊讶,但那并不足以挫败郭典那员与之交战的任城县尉戚宜。双方只是僵持不下而已。
  眼瞅着那僵持不下的战况,郭典的眼神不由得瞟向了黄巾一方帅旗之下的张煌,心中也忍不住萌生一个诱人的念头。
  “添兵!……赵方,你领五百兵,去助戚宜一臂之力,夹击那员叛军小将!”
  眯了眯眼睛,郭典不容置疑地下令道。
  “诺!”南丝县县尉赵方抱拳领命。因为战马奇缺的关系,他领着长刀带领本部五百县兵朝着战场冲了过去。
  “唔?”张煌第一时间发现了郭典军的异动。转头对身旁几位趾高气扬、一脸不爽表情的将领客气地说道,“敌军增添了人手,我恐郭泰孤身不敌,不知哪位师兄肯给予援手?”
  只见在张煌的左右两侧。那几名跨坐在马上的黄巾军将领军脸上露出了几许冷漠,其中几人隐约还带着几分意料之中般的得意与鄙夷。
  “那郭泰不是小天师所器重的骁将嘛,相信以一敌二,并不在话下!”其中一个叫做卞喜的家伙更是以讥笑的口吻述说道,说话的时候,隐隐有种报复般的宣泄痛快。
  也难怪,谁叫张煌一意孤行,将郭泰那个本来只是一介小卒的家伙破格提拔为统领呢,更何况还委任其为先锋将官。这对于那一干本来就对张煌取代张梁执掌冀州黄巾的将领们而言,简直就是侮辱。
  '这帮人……为意气之争,丝毫不顾大局为重!
  张煌心中火气也是大增。甚至于眼中也是显露了几分杀意。若是换做在广陵时,像这种不尊命令的下属,恐怕张煌早就拔剑斩杀立威了,只可惜他不能那么做,毕竟眼下他只是借着张梁的威信才坐稳了冀州黄巾之首的位置,底下的将领们并不服他。若是他愤然斩杀一人,相信更不会有人再愿意服从他。到时候。就算张梁不出面,这帮人多半也会选择投奔黑山的张牛角或者东郡的卜巳去了,本来就势力大损的冀州黄巾,极有可能还没等到历史中的宿敌、北中郎将卢植率领大队人马来讨伐就已经溃散了。
  想到这里,张煌唯有按捺心中的不渝,故作不在意地笑道,“既然几位师兄不愿轻动,那就由我在走一趟好了。……麻烦几位师兄替我掠阵!”
  说罢,张煌也不理睬卞喜等人惊愕的表情,提上长枪便点了五百兵杀上了战场,只留下卞喜等人在帅旗在面面相觑、颇有些不知所措的尴尬与窘迫。
  “这……怎么办?”黄巾将领郎平目瞪口呆地问道。
  卞喜与其余几员将领对视了一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