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朝好女婿-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法有云:不守无援之城。你们这里死守,等城中粮草耗尽,这仗也不用打了。而我骑兵部队责可以在城外四下补给,只需两月,饿也饿死你。”
  苏木听得连点头,这个朱寿的水准不错,已经达到了军事发烧友的程度。
  听朱寿骂,刘伴谄媚地笑道:“少爷,奴婢虽然没读过多少书,可这一仗在历史上是怎么打的却也晓得。当年完颜银可术也就是使出你这一招,将兵力撒出去。宋军见敌薄弱,聚集重兵,妄想断其一指。却不想,骑兵机动力高,撒出去收得回,反形成局部优势,将宋军打得灰头土脸。就这样简单一招反反复复使,积小胜为大胜,竟将西军从头吃到尾,杀了个干净。既然如此,奴婢干脆就躲城里不上这个当。”
  “你这阉奴,也读书?”朱寿苦笑:“可你躲在城里算怎么回事,如果不反击,不一样要败?”
  刘太监却一脸正色道:“奴婢本就是个蠢货,就算出城也赢不了少爷,那为什么还要出来自找不痛快,反正奴婢就躲城里。”
  “你……耍赖!”朱寿被刘瑾的无赖气得面皮发红:“你这么干,这游戏玩起来还有什么意思,出城,与我决战!”
  “是是是。”刘瑾这才不情愿地将手头的部队调出城来与未来的正德皇帝决战。、
  不得不说,明朝君主中军事能力排名第三的朱厚照在这上面确实有天分,虽然年纪还小,可战斗风格却极为犀利。
  又走了几十步,就吃掉刘太监一千步兵,击溃了一支万余人的集团。
  苏木倒是看得有了几分趣味,就抬了张椅子坐到一边。
  朱厚照:“子乔,刘伴这阉奴实在太笨,北宋西军集团实在庞大,却不是他控制得住的。你也来试试。刘伴不是喜欢死守护吗,太原王廪的熙河军就交给他好了,反正也是个陪场子的。你来控制环庆军!”
  苏木:“好,陪你玩玩!”
  他就拿起色子,抛出一个四。也就是说,他这个回合可以控制的兵力总数是四个单位。宋军以一百人为一都,头领叫都头。历史上最有名的都头是打虎的武松武都头。
  朱厚照抛出的是个六,六百骑兵飞快地从战场各个方向赶来。
  因为两军相隔还远,没有接触,所以不用再抛色子。
  否则,各人每个回合可连续抛三次色子:行军、开火、伤亡各一次。
  又各自行军两日,部队终于接触在一起,战况开始激烈起来,计算起来也非常复杂。
  参加者控制的步兵单位伤亡由掷骰决定,每回合受普通火力时伤亡比率计算公式为”20%乘以(1+掷骰数)=B“、每回合步兵受压制火力时伤亡比率计算公式为”40%乘以(1+掷骰数)=D“。得出的数字为阵亡人数。小数点之后四舍五入,不够五的算受伤,高于等于五的算阵亡。
  至于重装甲步兵和骑兵的攻击力防御力不同,也设计出不同的公式。
  比如重甲步兵的伤亡公式是〃受弹部位的装甲厚度/(100+掷骰数)=A〃,当A小于等于1时为击穿。大于1时为无法击穿甲面。装甲厚度按照真实数据,单位为mm。正面击穿后即告失去战斗力。
  这已经涉及到基本的四则运算了。
  两人一边玩,一边飞快地打着算盘,又在纸上记录,玩了个不亦乐乎。
  步兵在冷兵器战争时期确实悲催,连带着吃午饭的时间在内,苏木和朱厚照、刘太监玩了大约四个小时,战果是惨烈的。刘太监就不说了,反正是个摆设,苏木是部队不断积聚,又不断在未来的正德皇帝高度机动灵活的战术下被击溃。
  很快,整个环庆军就被打得灰飞烟灭,三万多兵马做了亡魂。
  “咦,原来这才是真正的战争啊!”这个时候,屋中传来吴举人惊讶的声音:“刚开始老夫本以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游戏耍子,和真实战场没有任何关系。可仔细一想,苏木你设计的这个戏法将军队机动、士气、攻击力、伤亡率还有地形因素都考虑进去,并用数字表现出来。这,不就是真正的战场厮杀吗?朱公子也很有名将的风采啊,以区区千余人,竟在十余日间吃掉了三万多人马,哎……”
  朱厚照哈哈大笑,学着苏木以前的样子,叫道:“看前方黑洞洞,定是那贼巢穴,待俺杀上前去,杀他个干干净净!”
  这一声偷师于苏木的京剧腔调,显得嚣张之极。
  看见地图上已经溃不成军的北宋西军,未来的军事天才,未来的正德皇帝慷慨激扬,顾盼自雄,大有不可一世的架势。
  苏木也是懊恼,说到底自己骨子里也不过是一个文人,这种沙场征战的东西,却完全没有天分。遇到这匪号大将军的黄毛小子,死得还真是难看。
  看眼前局势,敌人全是骑兵,自己的步兵移动速度慢,集结困难,已是无力翻盘了。
  刘大伴则不住鼓掌:“少爷果然了得,真真是摧枯拉朽啊,奴婢佩服,佩服!”
  却不想朱厚照这一声得意的大笑却激怒了屋里的吴举人。
  一声怒喝传来:“蛮夷,视我中华无人邪?”
  这话已经有点上纲上线了,苏木这才回过神来,姓朱小子指挥的红军正是当年的金国女真骑兵。
  本不过是一场游戏,落到吴举人眼里,却成了中华和外族人的战争,至于吗?
  朱厚照也是一楞,忍不住回头朝窗户看了看:“这么复杂的计算,这么混乱的形势,子乔这个游戏可谓是高度还原了真实的战场,你这老先生也看得懂?”
  里面还在骂:“又有何难,数术本是我儒门弟子的本业。蛮夷猖狂,今日不杀尔,誓不为人。秦凤军由我来指挥。”
  然后,屋子里一声清脆的色子声响:“是一个九,西南角纵三横十二,纵四横七,纵六横九……九都人马各自向前行军。”
  “老先生果然看懂了,不过,你指挥的秦凤军远在河内,等开赴在太原战场尚有千里。还没等到地头,早就被我吃光了。”朱厚照笑着说:“所以,你这个指挥在兵法上说不通。”
  话还没说完,屋里就响起了吴举人慷慨激扬的声音:“即便前方有千难万险,即便九死一生。然,我大宋朝养士百年,仗节死义气就在今朝!”
  他倒是入戏了。
  苏木和朱厚照对视了一眼,都在心里说了一句:神经病!
  不得不承认,吴举人玩这个游戏比苏木好强些,主要是运气好,每次扔色子都能扔出大点。
  每回合出动的兵力多,攻击力强,战损也比苏木小。
  不过,北宋缺少骑兵部队的后果是严重的,在军棋推演上,无论他运气如何地好到逆天,还是被朱厚照吃光抹尽。
  到最后,老先生恼了。悲凉地大叫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奈何,奈何!”就将一口杯子从窗户你扔了出来。
  看看天色不早,太子得意的告辞而去。
  第二日,那姓朱的小子却没有来,也不知道是不是家里有事,苏木倒是难得地得了个安静。
  一切如常,早晨跑步。
  吃过午饭,又写了两千字的稿子,看看时间已经不早,就同小蝶说了一声,出了门。
  刚出大门走不了两步,就看到街边的一辆马车上探出一颗脑袋,正是郭鼠儿:“苏相公,这里,这里。”
    
    
第二百一十九章 遇到一个文化名人

      夕阳染红了天边,这一天的寿宁侯府车马云集,热闹非常。
  侯府位于京城西面,靠近中海。
  这一片因为有北海、中海、南海,风光尤美,又是皇家园林西苑的所在。所以,这里又是京城公卿世家的聚集之地。
  京城格局,正中心自然是皇宫和中央政府机关的所在,乃是中枢之地。
  城中百姓则按照等级不同份居不同的区域,比如城南是商业区,住的都是商贾;城北的居民多是匠户、兵丁;城东则多是破落户。
  因此,京城有句玩笑话是这么说的:兵丁匠户住北门,达官贵人在西门,有钱人在南门,地痞流氓在东门。
  寿宁府占地颇光,地势也高,站在府中的楼台之上,极目望去,就能看到南海那一汪粼粼波光。碰到天气好的时候,竟然能看到西苑里的太监和宫女门。
  与皇家为邻,侯府有雕梁画栋气势恢弘,自然而然地带着一丝贵气。
  实际上,张家如今在京城贵人当中也算是排名第一了。
  说起张家在以往不过是中上富户,并没有什么了不起。
  张侯的父亲早年是做过一任四品知府,后来客死在宦途上。而张鹤龄也纨绔胡闹不喜欢读书,没有功名在身,没办法做官,无论怎么看,这张家算是衰落下去了。
  明朝官场有个严格的规定,非进士不得为官,非翰林不得为相。
  即便是不在编制非朝廷命官的从七品县丞,也得有举人功名。
  所以说,要想进入官场,唯有科举这一条路可走。
  否则,就算是你的当朝首辅的儿子,没有功名,也是平民一个。
  如此,就最大限度地保证向上通道不被阻塞,保证统治阶级能够源源不绝地吸收新鲜血液。
  所以,不管怎么看,张侯读书不成,即便他父亲生前做过再大的官,张家也要从士绅阶层中除名了。
  可如今的张鹤龄不但被封为寿宁侯,还摇身一变成为京城贵族的首领,就其原因那是因为张家出了一个优秀的女人……………当今弘治皇帝的皇后张皇后。、
  拜张家良好的家庭教育所赐,张皇后聪慧宽厚,六宫敬服。
  特别是在她生下当今太子朱厚照之后,地位越发稳固。
  如今的弘治天子身子一日不如一日,坊间甚至有传言,今上的寿元也就三五年的光景。等到天子大行,新君登基,张侯就是货真价实的国舅。
  张家当为海内第一豪门。
  如今的寿宁侯府已经到了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光景。
  即便张侯实在不堪,甚至为了私人恩怨将大名鼎鼎的李梦阳陷害入狱,然后无数正直君子扼腕叹息,深为愤恨。
  可京城中有士千万,自然少不了无行文人厕身帮闲,投机取巧。至于官僚集团中,也有不少郁郁不得志的中下级官曲意结好,要抱这条粗大腿。
  现在的张侯爷春风得意,只觉得这世界上天老大,第老二,皇上老三,他张鹤龄怎么这也是老四,余者皆不被他放在眼里。
  不过,这人即便混帐,可为人却是至孝,对母亲的话言听计从。
  这次张母病体痊愈,张鹤令就设下盛宴庆贺,京城中有心攀附之人都备下厚礼,欲讨张母欢心。
  只要讨好了张母,就是讨好了张侯,就是讨好了张皇后和储君。
  因此,这个时候的侯府各院子都摆了酒席,人声鼎沸,热闹非常。
  同京城其他公侯府邸的秩序井然庄严肃穆不同,张家本就是不是什么世家望族,没那么多讲究,也没有所谓的贵族的底蕴。
  到处都是劝酒的人,就连张家人也加入其中,不住大声吆喝:“吃酒,吃酒,若你瞧得起咱们侯府就干了这杯!”
  “宫检校,干杯!”
  “大家伙都高兴点,咱们侯爷最喜欢热闹啦!”
  气氛显得无比的热烈。
  苏木看得好笑,这个张鹤龄果然是个没文化的,眼前这情形还真有点像后世爆发户的宴会。再看看这席间,也没有什么大人物,多是秀才和从七品的官员。
  苏木的请贴上写的是《万花楼》的字号,张府也没怎么盘查。实际上,张府求的就是一个热闹,来的人越多越好。
  京城各大楼子出名的清馆人都来了,这些演出团体专业度都高,自然要带着乐工、服装、道具之类的跟班,苏木就是以这种身份进来的。
  很自然地走到了最里面一进大得惊人的院子里。
  这地方看得出来原本是一间大花园,后来院子里的花草树木都被拔掉,平整成一块大平地,上面铺着光滑的青石板。正北面是一座一人高的大戏台。除了这座高台,西面还有一座,却小了许多,只半人高。
  两个戏台之后的两排房屋则是各楼清馆人的休歇场所,估计都已经到齐了,里面有丝竹之声隐约传来。
  戏台前的空地上已经摆了十几张桌子,已经坐了不少人。
  看这些人的穿戴,多是有官职在身的。就算是便装的,也是气度雍容,显然身份不凡。
  其间还有不少女眷,不过,都用轻薄的纱帐围成小间。纱帐上还休着不少蝴蝶蜜蜂和花儿什么的,微风吹来,那些小昆虫们都好象是活过来似的。
  看来,这进院子里的都是侯府宴会中最尊贵的客人,却不是普通人能够进来的。
  苏木正要找个小厮问《万花楼》的人在哪个房间,就听到那边的纱幔围成的酒席里有人笑道:“明卿,你前几日替《罗衣馆》燕娘所作的词曲,我已经听过了,当真是优美隽永,本官自问是作不出来的。如今你那一首《采桑子》已然名动京,直如以前的江南,有井水处于皆唱龙词。不过,我也不过在其他地方听过这曲,却不知道今日由燕娘唱来又是什么光景。我是非常期待的,各位大人,今日,见到原词作者,再加上燕娘这个原唱,当浮一大白。来来来,满上此杯,敬龙明卿!”
  这话一出,那边众人都同声大笑:“好,李大人说得在理,久闻龙明卿大名。今日一见,果然是风流人物,来来来,咱们敬明卿一杯。”
  听人提起龙在的名字,苏木倒是留了一意,就朝前走了几步,来到席前,隔着纱幔看过去。
  就看到席上坐了不少人,为首是一个身着大红正六品官袍的中年人,此人应该就是众人口中所说的李大人了。
  至于其他人,也都有官职在身,身上官服或青或绿或红。
  唯一白身的则是龙在,不过,这家伙一脸的骄傲,倒显得卓而不群,又或者是故意如此。仿佛不这样,就不能显出自己乃是青年一代的文坛宗师一样。
  龙在举起杯子同众人饮了,然后回头朝那李大人淡淡道:“李大人谬赞了,小子乃是文坛后进,怎比得上若虚先生的诗书双绝。今日黄昏秋夜,已有星斗依稀。却叫小子想起若虚先生的诗句,尤其那句‘名月怜团扇,西风怯绮罗。低垂云母帐,不忍见银河。’,却是非常应景。以龙在看来,若虚先生的诗词,当不在七子之下。且先生的书法险峻特,便称当世第一也不为过。”
  龙在以“若虚先生”称之,而不称其官名,显然是将自己同他摆在同一个层次。
  换成其他人,早就心中恼怒。
  可他提起那李大人的诗句,却正好搔到痒处。
  李大人也是得意,哈哈一笑:“当不起,当不起。”
  听到这首诗,又听龙在叫那人的名好,并谈起李大人的书法。苏木心中一动,突然想起一人:原来是他,这都是巧了。此人在弘治、正德年间也算是个小有名气的历史人物,且在明朝书法世上站有一定地位。虽然现在的官职不高,可在士林中也是一个宗匠级的人物。
  这人就是李士实,字若虚,南昌人,成化二年进士,如今乃是太常寺寺丞。
  后来,又到江西做过一任知府,也就是在那个时候同宁王勾结在一起,替宁王出谋划策。
  其后,又调回中央,出任监察院右都御使。
  寰壕乱时,宁王谋反,他又做了内应。
  正德皇帝平定叛乱之后,李士实伏诛。
  看眼前的情形,这个李大人还没有同宁王勾结在一起。而且,这一时期的宁王虽然有反心,可刚继承王位没两年,力量薄弱,反迹未露,虽有野心,却未付诸现实。
  说起李士实,在明朝弘治、正德年间的文化界也算是一个一流人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