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窃隋好驸马-第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萧铣等二人骂的差不多就了,接风宴的酒也喝够了,便命人撤下席面,烹上茶来,谈点正事儿。萧铣知道自己时间紧迫,能够更快摸清本地情况的话,就更利于开展工作。
    “陆县丞,前任的主簿封存了文档之后也是跟了王肾那厮走了。不过看文档终究不直白,将来钱粮户口方面的东西有些不明了的,还要你和刘主簿交代清楚,却是劳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这些都是该的。萧大人今日若是没什么紧要事儿,卑职就先介绍一下本州本县的钱粮户口、税赋徭役。”
    “本官也正有此意,陆县丞尽管简明扼要说一下。”
    陆鸿鸣清了清嗓子,一边回忆一边说,他说的很粗略,毕竟都是靠记忆的。
    “本州共有6县24000户。其中余杭县第一,本县第二。余杭县去年报的是6300户,本县5500户,都超过了4500户,按照朝廷定制是‘上上县’;其余武康县(今湖州德清)、于潜县(今杭州临安)都是3500~4000户之间,属于‘上中县’,这四个都是上县。盐官、富阳不足3000户,所以只能算中县。
    不过本县虽然在杭州六县中户口排第二,但是因是州治所在,富庶却胜于余杭县,而且有半数户口居住在城内,工商也就发达得多——如今州城城墙之内,计有3000民户,两万人口。每年税赋则都是按照丁男立户者露田40亩计税,年纳2石稻米、丝绵3斤。丁女、次丁男立户半之;丁男户、丁女户中另有次丁男者,按人头折半计税。去岁钱塘县一年粮税收稻米两万四千石,户调收丝棉三万余斤。”
    萧铣穿越到这个时代虽然好几年了,古文水平也是信手拈来,但是看那些繁复的赋税律令还是觉得枯燥,此前也没有仔细的研究过。如今听陆鸿鸣一讲,倒是觉得深入浅出得多。又向陆鸿鸣咨询了一些法律上的问题之后。他终于是颇为理解为什么古代——至少隋唐时候,户少人多,或者说每户户均人丁数众多了。
    前世读书的时候,萧铣经常会奇怪,隋炀帝大业五年,天下不过也就八百万户,但是将近五千万人。开元盛世,将近九百万户,人口逼近六千万。如此一算,每户人家至少六七个人,比之后世的三口之家多了这么多。如今,才算是明白其中动机。
    原来在晚唐两税法之前。从魏晋六朝到隋,税制除了按照人头计算你的“应纳税田地数额”之外,还有一个原则便是“丁税”和“户调”相结合,以鼓励生育。
    简单来说,两晋时候壮年男丁规定“朝廷许占田70亩,课田50亩”,也就是说你可以种70亩地,然后按照50亩缴税。如果你身强力壮种满了70亩,那没的说,多出来20亩的收成全部归个人,朝廷一分不拿。但是若是你种不够50亩,那也必须按照50亩理论收成的三十分之一,即“三十税一”来缴税。如果是10岁以上15岁以下的少年或者壮年女子立户的,那么朝廷减轻一些负担:许占田40亩,课田20亩。
    这个具体的数据当然是每朝每代都会变得,比如北朝这边乃至如今的大隋。壮丁许占荒田减少到60亩,要纳税的课田按照40亩计。不过这些都不是大问题。
    要命的地方,在乎“户调”制度。也就是说,除了壮丁的人头税之外,还有以户为单位计税的部分。户调主要是收纺织品,南方收丝棉、绢帛,北方收麻布,规定是每一户三斤丝绵或者三匹绢帛——而且“匹”的尺寸是严格限制的,一尺八寸宽,长四丈算一匹,你愿意织得更大更足料朝廷也不会拦着你,但是别想偷工减料。
    除了丝织品之外,“户调”的第二项内容就是对于该一户人家内除了壮丁以外的其他人口进行粮税征收的计税。一般认为,如果是十五岁以下的少年,不单独立户,而是依附于其父兄的户下面的话,那么这个次丁男需要缴纳的田税比单独立户的次丁男减半。而女人的话就更划算了——女人即使是到了丁女的年纪,但是如果是嫁了老公的,跟着丈夫立户,就完全不需要缴纳粮食人头税了!
    听陆鸿鸣解说这一条的时候,萧铣的表情实在是颇有代入感:若是告诉后世的剩女们,年满十五岁之后,如果及时嫁了老公,就不必每年交1石粮食。如果嫁不出去,就乖乖自己掏腰包一年交1石……那那些剩女的表情该有多精彩。
    丝织品,一户人家只按照壮丁人数交份数,女人小孩完全不用交。田赋部分,而少年和女人如果附着于别的户,也可以分别享受减半甚至免除的优惠。如此一来,百姓能不抢破头了地去减少“户”的数量么?一户人家平均有七口人,而且尽量长辈没死之前能不分家就不分家,也就再正常不过了。
    当然,朝廷其实也不傻。对“户”作出优惠的本意,其实是鼓励繁育人口,鼓励女人到了十五岁赶紧嫁出去。在以人口多寡衡量国力的年代,朝廷为了增加人口而付出一些暂时少收钱粮的代价,其实也是一种细水长流的发展观罢了。
    ……
    “如此,本县一年可以调度的税赋也就是‘稻米两万四千石,户调收丝棉三万余斤’。却不知按此纳税之后,百姓生计可有艰难?本地实际田亩产出却是如何?套用朝廷定下的平均税率,会不会负担太重?”
    “这点倒请萧大人放心,朝廷当初定下的‘四十亩课田计税二石’,是按照中原的平均亩产水平确定的。即定一亩中上等的田地,一年产出当有一石五斗。北方植粟的州县虽然很难达到这个数字,往往只有一石二三斗,但是也还承受得住——只不过相当于把三十税一税率变成了实际二十税一。个别极为贫瘠的边地荒郡,可能亩产九斗,便相当于十五税一。
    我杭州虽然水咸土碱,比湖州、苏州等濒临太湖的州要差太多,但是一斗五石的亩产却还可以保障,偶尔还能略多一成半成。毕竟是江南水乡,吴中富庶之地,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便是最贫瘠的州县,比北方旱地也要好上一些。”
    萧铣全盘听了下属的汇报,对于自己的地盘信心又增加了几分,不过听到陆鸿鸣汇报说湖州苏州等单产远高于杭州,不由得又有些好奇,也就追问:“那却不知苏湖等地产出如何?究竟是何种优势导致的呢?”
    陆鸿鸣微微轻叹一声,用一种“咱这里怎么可能赶得上苏州、湖州”的颓然语气,无奈地说道:
    “这怎么可能比得上嘛。湖州、苏州便是相对收成不好的年份,那一石**斗也是跑不掉的,常常都可以突破亩产两石——而且这还是一茬稻的情况。实际上苏湖两州有一小半的年份因为开春惊蛰得早,稻作生长时间够长,足够收割二茬稻,那样的话,便至少是二石五斗往上的产量了。
    若要细究其缘由,无非是苏湖二州地临太湖,又沟渠纵横,灌溉之便利为天下之冠。且太湖水暖,冬日也不结冰,开春时,太湖边的水田倒可以比咱这些不临太湖的州郡早化雪出芽约摸半个月。大人不谙农时,可能不知道这稻米早长半个月有多大的好处。咱杭州这边,稻米要收割二茬,只有早春暖得极早的年份才能做到,靠天吃饭的话,十年里面最多也就一二年可以如此。而苏湖就是因着这稻作出芽早半个月,所以有足够的生长期收二茬稻——田家经验丰足的,只要见到七月中时稻穗已经饱满,便都会马上收割,到了九月末十月初就还能再割一茬。”
    萧铣一开始听到“二茬稻”,第一反应还以为说的是双季稻。后来仔细听下去又知道不是这么回事儿,其实他上辈子也算是半吊子历史爱好者,隐约记得中国的双季稻貌似要到宋朝从越南引入占城稻之后,才有籼米早稻,才存在双季稻的概念。
    那么,陆鸿鸣说的这个,应该便是“再生稻”的概念,也就是种一次后,同一批稻苗收割两茬。就好像茶叶收割时摘了顶芽,过一阵子还会再长一般;水稻这种作物,只要收割时只割下成熟的稻穗,而保留好稻穗下方因为稻穗营养压制而没长成的腋芽,那么腋芽再长几个月还会再结出一茬稻穗。当然这第二茬的收获并不多,或许只有头茬的三四成,但是在双季稻没有出现之前,能够多收这一茬已经是很难得了——
    而且,在隋朝的时候,还没有“两税法”,也就不存在朝廷征税按照夏粮、秋粮两季征收的问题,朝廷默认天下的田亩一年都只有一熟的能力,收税也只收一次。所以只要多收下来一茬儿,就百分百全部是农户的,对百姓的补贴和激励效果非同小可。
    前世萧铣是宁波乡下出身的穷苦命,小时候也在农村干过农活,虽然不专业,可是好歹结合后来的教育,总有一些融会贯通的认识,故而这些知识结合如今听到的现状,在脑中过一下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一套为修运河大计筹集钱粮徭役的的方略,在萧铣脑海中渐渐成型。

第五十九章 齐民要术
    在杭州城内紧张而匆忙的渡过了十几天,萧铣总算是把交接的各项政务活计都熟悉到了可以正常上手的程度;同时,对于自己的僚属如县里的各司曹佐级别的人都摸了个底结交了一番。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事情,便是拜会一下同在一城内的上官——杭州刺史,长史,司马、录事参军事,州功曹,这些都是州的主官和分管某一方面的副职,相当于后世的地级市市长乃至分管副市长,所以那都算是萧铣的上官,而且州治便在钱塘县的另一个坏处,便是这些长官都是要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自然怠慢不得。另外州的其余各曹参军虽然级别上和萧铣这个钱塘县令算是平级,或者略低一些,但是毕竟也是同僚,不好得罪。
    隋唐官制中,对于州县级别的行政区划,也都是有很多个“曹”来分管某一方面的工作的,和后来明清县里的“户房”、“刑房”之类差不多。如果要类比到现代的衙门的话,大致相当于“市某某局”或者“县某某分局”。州曹的长官是参军,县曹的长官是佐。后世的市司法局的局长,类比过来就叫“州法曹参军”;区县司法分局的局长,就叫“县法曹佐”。
    这些迎来送往的事情,萧铣着实不愿意做,但是又不得不为。不过幸好萧铣第一天在接受陆鸿鸣和孙保兴的接风宴的时候,已经假作酒后不经意地把自己是太子妃的侄儿这层亲戚关系给漏了出去,虽然陆、孙二人不至于去大肆宣扬,但是这种消息只要是私下里还是很容易在圈子里传开的。所以只要不是真对萧铣有什么私怨的人,哪怕是级别比萧铣高好几级的上官,也不至于将来刁难自己。
    忙完了交接和应酬,萧铣终于可以静下心来做一些政务的调整和修河的准备工作了。
    ……
    “沈员外,这次新任县尊到任不久,便这般正规宴请咱这些乡绅,却也不知要做些甚事。你侄儿在户曹做事儿,消息灵通,可有见闻呐。”
    “顾庄主,咱哪比得上您的财势啊,您是本地第一望族,虽然咱侄儿在官府做事,也济不得事儿。不过好歹听说新任县尊是上头立了军令状的,要疏浚拓宽从杭州通太湖的运河,莫不会这便要摊派来年的钱粮徭役了吧。唉,若是稍微出点血能打住的话,也就捏着鼻子算了,就怕上头胃口大呀。”
    “果然是为了钱粮的事情?那可不得了,听说县尊和太子妃都有些亲戚关系?说句大不敬的话,那要是百年之后……可就是外戚了!”
    萧铣府衙厅堂外,足足摆了几十张短席面,几乎是钱塘县下属每个乡、镇都来了至少三五个有头脸的、实际掌握地方宗法自治实权的大乡绅,而每处的乡佐自然是也要在其中的了。这样的宴请范围,很容易让被请的人心中发毛,觉得会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
    所谓“乡佐”,是一种从汉至唐都存在于地方基层的实权吏员,虽然不一定有朝廷任命,也不一定有公家给的俸禄,但是其作用在实现基层行政的时候是不可或缺的。在秦汉两朝时,乡佐上面还设有朝廷正式任命的、有俸禄的“啬夫”,掌管帮朝廷在乡村一级收税。当时的乡佐则是啬夫的副手、属于没编制没工资但是要干实事干脏活的“临时工”,至于乡佐做的事情的收入和好处么,便如同是中世纪的包税官那样,保证完成朝廷税收之后,拿取一定的手续,或者干脆多搜刮后归己。
    魏晋六朝以来,啬夫的编制被朝廷撤销了,但是本来就无编制的乡佐却因为不需要朝廷发工资得以保留下来。所以实际上直到唐朝为止,乡佐都是地方上直面百姓的土皇帝,查户口查土地查税收都归他们直接执行。性质和后来明清时候的“粮长”差不多,所谓的“土豪劣绅”,就是这群人。
    众人狐疑之间,萧铣终于出场了,一下子就让窃窃私语的场面安静了下来。众人纷纷感慨萧铣容貌年轻俊美的同时,却不敢有丝毫的轻视——这种年轻,看在这些虽然读书不一定多,但是人老精鬼老灵的人精眼中,那妥妥地都没看成“年轻识浅”的代名词,恰恰相反,众人都从这种年轻的背后看出了“这县尊果然后台扎实、是贵胄子弟,才能这么小年纪就有官位。”
    “诸位长者怎得如此拘束?本县宴客,不过是体察民情而已,若是拘束,倒是违了本意——来,咱先喝一杯,本县先干为敬,诸位该吃吃该喝喝。”萧铣说着饮了一盏,有作势把面前三道菜肴都用了两筷子。众人陪了一杯酒,不过此后也都是面面相觑,并不敢放开。萧铣放下筷子,微笑说道,“莫非诸位以为本县今日要谈修河摊派钱粮的事情?尽管放心,大家尽管吃好喝好,本县便担保一字不提摊派钱粮的事情。不过若是再这般胡乱揣测……”
    “唉呀县尊大人真是说笑了!我等怎敢如此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来来来,沈老弟,咱老哥俩先走一个。”吴山镇的乡佐顾庄主说着与邻座的近江乡沈员外喝了一盏,应声活跃了一下气氛。其余一些头面人物见势力最大的也表态了,场面才好看了一些。
    萧铣笑看众人略微放开了用酒菜,等酒过三巡差不多了,便击掌招呼在旁服侍的沈光和独孤凤:“让小厮们把给诸位长者的礼物抬上来。每一席放一盒。”
    场面一下子又变得鸦雀无声,须臾,见萧铣让人抬出一堆堆用麻绳捆好在一起的、一尺多见方的小木箱子,在场之人无不心中惴惴,搞不明白萧铣要做什么。
    顾庄主接过箱子一掂量,颇有一些分量,只怕有十几二十斤的样子,正在揣测之间,听萧铣说道:“诸位不必客气,都打开吧。里面是本官给诸位长者的一点见面礼,前朝新著农政要典《齐民要术》一部。诸位想必也听说过,京师去岁才出现的雕版印书,乃是本官在将作监供职时所钻研而成的,虽然献给了朝廷,但是本官还是会自用。如今花费了足足数千贯工本,雕刻了这一部《齐民要术》,首印了数百套,便抽出了五十套送与诸位。”
    “什么?这居然是……传说中的秘籍《齐民要术》么?,唉呀,没想到县尊果然是家学渊源,博藏众书。而且居然还印出来了……这……这真是功德无量啊。小老儿家中也是颇注重劝谕乡里一些农政时令,不教短缺延误,然则也不过才抄有一些残本的《四民月令》罢了。”
    “顾庄主,你家藏有《四民月令》便算不错了,沈某的那套还是找贵府上抄的……看这套《齐民要术》,也得近二十万字了吧,四书加起来,也不过才一半字数。这一整套若是按照书市上抄写的售卖,怕是没有三五十贯钱都下不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