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论衡全译-第1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艘⒑退吹墓Φ拢痔狄㈧玫畚桓矗烫馈⒅芪渫跆址ザ腓睢㈡嗾幔退倒糯氖ト吮认衷诘氖ト撕茫σ到袒群蟠亢窳恕>樯嫌性扪镌雒赖奈拇牵兰渖嫌衅究湛湔诺难月郏馐嵌辆朗榈娜硕脊餐降摹?鬃铀担骸耙箧醯幕担幌翊抵械哪敲蠢骱ΑK跃雍苎岫褡约捍τ谥诙袼榈牡匚唬蛭煜碌幕凳露蓟峁榈酱τ谙铝鞯匚坏娜松砩稀!

  【原文】

  56·17世常以桀、纣与尧、舜相反,称美则说尧、舜,言恶则举纣、桀。孔子曰:“纣之不善,不若是之甚也”,则知尧、舜之德,不若是其盛也。尧、舜之禅,汤、武之诛,皆有天命,非优劣所能为,人事所能成也。使汤、武在唐、虞,亦禅而不伐;尧、舜在殷、周,亦诛而不让。盖有天命之实,而世空生优劣之语。经言“叶和万国”,时亦有丹朱(1);“凤皇来仪”,时亦有有苗(2)。兵皆动而并用,则知德亦何优劣而小大也。

  【注释】

  (1)丹朱:“据本书《儒增篇》“尧伐丹水”,“朱”应作“水”。丹水:参见26·2注(2)。

  (2)有苗:即三苗。参见8·7注(1)。

  【译文】

  世人经常把桀、纣与尧、舜看成是相反的人物,称美谁就以尧、舜为例,贬斥谁就举桀、纣为例。孔子说过“殷纣王的坏,不像传说中的那么厉害”的话,那么就可知尧、舜的功德,也不像传说中的那样盛大。尧、舜的禅让,商汤、周武王的诛伐,都是由天命注定的,不是道德的好坏所能决定的,也不是人力所能做到的。假如商汤、周武王生活在尧、舜那个时代,也会禅让而不用讨伐;尧、舜生活在殷、周时代,同样也会诛讨而不禅让,既有天命注定的事实,而世人却凭空捏造出所谓道德好坏的说法,经书上说尧“使所有的诸侯国和睦相处”,当时也有发生在丹水的战争;舜时“凤凰来朝”,当时也发生了与有苗的战争。既然古今帝王都用兵动武,就可以知道他们的道德也没有什么好坏的差别,而功业也没有什么大小的不同。

  【原文】

  56·18世论桀、纣之恶甚于亡秦,实事者谓亡秦恶甚于桀、纣(1)。秦、汉善恶相反,犹尧、舜、桀、纣相违也。亡秦与汉皆在后世,亡秦恶甚于桀、纣,则亦知大汉之德不劣于唐、虞也。唐之“万国(2)”,固增而非实者也。有虞之“凤凰(3)”,宣帝已五致之矣(4)。孝明帝符瑞并至。夫德优故有瑞,瑞钧则功不相下。宣帝、孝明如劣不及尧、舜,何以能致尧、舜之瑞?

  【注释】

  (1)实事者:这里可能是指东汉人邹伯奇。王充曾说他“论桀纣不如亡秦”。参见本书《感类篇》。王充也曾说过“二世之恶,隆盛于纣”。参见本书《语增篇》。

  (2)万国:指上文所说的“协和万国”。

  (3)凤皇:指上文所说的“凤皇来仪”。

  (4)宣帝:汉宣帝。参见50·1注(4)。五致二:参见本书《指瑞篇》。

  【译文】

  世人认为桀、纣的罪恶超过了秦王朝,实事求是的人认为秦王朝的罪恶超过了桀、纣。秦王朝与汉王朝的善与恶相反,如同尧、舜与桀、纣的善与恶相反一样。秦王朝与汉王朝都在后世,秦王朝的罪恶超过桀、纣,也就可以知道大汉王朝的功德不比尧、舜的功德差。唐尧的“协和万国”,本来是夸大而下符合实际的。虞舜的“凤凰来仪”。汉宣帝时已经五次招来了凤凰。汉明帝时祥瑞一齐出现。道德高尚所以有祥瑞出现,既然祥瑞一样多,那么功业就不相上下。汉宣帝、汉明帝如果道德不好,赶不尧舜的话,为什么能招来与尧、舜同样的祥瑞呢?

  【原文】

  56。19光武皇帝龙兴凤举(1),取天下若拾遗(2),何以不及殷汤、周武?世称周之成、康不亏文王之隆(3),舜巍巍不亏尧之盛功也。方今圣朝(4),承光武,袭孝明,有浸酆溢美之化(5),无细小毫发之亏(6),上何以不逮舜、禹(7)?下何以不若成、康?世见五帝、三王事在经传之上,而汉之记故,尚为文书(8),则谓古圣优而功大,后世劣而化薄矣!

  【注释】

  (1)龙兴凤举:古代用以形容帝王的兴起。

  (2)拾遗:捡起遗物,形容极其容易。

  (3)成、康:周成王、周康王。隆:指盛大的功业。

  (4)圣朝:指当时在位的汉章帝。

  (5)酆:同“丰”。丰盛。浸酆:更加兴盛。

  (6)这里王充对东汉王朝的溢美有违史实。

  (7)上:往上追溯。

  (8)记故:对过去所发生的事情的记载。“尚”字下原本校语“一有书字”。文书:指一般的文书档案,还没有整理成书。

  【译文】

  光武皇帝好比龙兴凤举,夺取天下就像捡起遗物一般的容易,为什么功德比不上殷汤和周武王呢?世人讲到周代的周成王和周康王没有损害周文王的盛大功业,舜的品德崇高没有损害尧的盛大功业。当今汉章帝,继承了光武帝、汉明帝的事业,具有更加兴盛非常美好的教化,没有细小如毫发的缺点,往上追溯,为什么不及舜、禹呢?往下为什么不如周成王、周康王呢?世人见到五帝、三王的事迹记载在经传上,而汉朝对过去发生的事情的记载,还是档案文书,就说古代的圣人道德高功业大,后代的道德不好而教化又差了! 


宣汉篇第五七
  【题解】

  “宣汉”就是宣扬汉代的“功德”。王充在本书《恢国篇》中说:“《宣汉》之篇,高汉于周,拟汉过周”,在《须颂篇》中说:“《宣汉》之篇,论汉已有圣帝,治已太平。”可见他是很看重《宣汉篇》的。王充认为,太平盛世的标准,应当是社会安定,百姓安居乐业。以此为标准,他把汉代与周代作了对比,认为汉代“四海混一,天下定宁”,疆域广大,荒野变成良田,各民族都有所进步。因此,他明确指出:“周不如汉”。这就驳斥了俗儒“好褒远称古”,认为太平盛世只存在于古代的观点。王充指出,“圣人”也是禀气而生的,“天之禀气,岂为前世者渥,后世者泊哉?”天施气,古今若一,所以“圣人”古今都有,问题在于“世儒不知圣”。至于祥瑞,王充认为汉代并不少见,只是“帝王之瑞,众多非一”,“今瑞未必同于古,古应未必合于今”。但是他尽力在“祥瑞”问题上作文章,把社会的进步又完全归之于封建帝王的所谓“功德”上,对汉代帝王极力作了美化。

  【原文】

  57·1儒者称五帝、三王致天下太平,汉兴已来(1),未有太平。彼谓五帝、三王致太平,汉末有太平者,见五帝、三王圣人也,圣人之德,能致太平;谓汉不太平者,汉无圣帝也,贤者之化,不能太平。又见孔子言“凤鸟不至,河不出图,吾已矣夫(2)”。方今无凤鸟、河图,瑞颇未至悉具,故谓未太平。此言妄也。

  【注释】

  (1)已:通“以”。

  (2)引文参见《论语·子罕》。

  【译文】

  俗儒说五帝、三王时期招致了天下太平,汉代兴建以来,没有出现太平。他们说五帝、三王时期招致了天下太平汉代没有出现太平,是由于见五帝、三王是圣人,圣人的功德,可以招致天下太平的缘故;说汉代不太平,是由于汉代没有圣帝,贤人的教化,是不能招致天下太平的缘故。又见孔子说过“凤鸟不飞来了,黄河中也没有图出现,我这一生可能是完了”。当今没有凤鸟、河图,祥瑞略欠齐备,所以说汉代不太平。这种说法太荒谬了。

  【原文】

  57·2夫太平以治定为效(1),百姓以安乐为符(2)。孔子曰:“修己以安百姓(3),尧、舜其犹病诸(4)!”百姓安者,太平之验也。夫治人,以人为主。百姓安而阴阳和(5);阴阳和则万物育;万物育则奇瑞出。视今天下,安乎?危乎?安则平矣,瑞虽未具,无害于平。故夫王道定事以验(6),立实以效,效验不彰,实诚不见(7)。时或实然,证验不具,是敌王道立事以实,不必具验。圣主治世,期于平安,不须符瑞。

  【注释】

  (1)效:效验。指吉祥的征兆。

  (2)符:符瑞,吉祥的征兆。

  (3)修己:指君王修养自身的道德,认真尽到自己的职责。

  (4)其:表推测语气,略与“大概”同。病:感到困难。诸:“之乎”的合音。引文参见《论语·宪问》。

  (5)阴阳:阴气和阳气。阴阳和:指气候正常,风调雨顺。

  (6)王道:先王之道,古代圣王治国的道理。事:事实,治理国家的实际情况。这里的“事”和下句的“实”,都指天下太平。验:和下句的“效”都指祥瑞。

  (7)见(xiàn现):同“现”。

  【译文】

  天下太平是以社会安定作为吉祥的征兆的,老百姓是以安居乐业作为吉祥的征兆的。孔子说:“修养自身以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就是尧、舜大概也还难于完全做到这一点吧!”老百姓安居乐业,是天下太平的证明。治理人,就应该以人为主。老百姓安居乐业就阴阳之气和谐;阴阳之气和谐就万物滋生;万物滋生就有奇瑞出现。看看当今的天下,老百姓是安居乐业呢?还是岌岌可危呢?既然老百姓安居乐业,那么天下就是太平的了,祥瑞即使不齐备,并不妨害它称为太平盛世。所以先王之道用祥瑞作为判断天下太平的根据,如果祥瑞不显著,那就是天下太平的事实还没有出现。但是有时也许天下确实太平了,然而祥瑞未必齐备,所以先王之道又是用事实来作为判断天下太平的根据的,不一定要求祥瑞齐备。圣主治理天下,盼望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并不期待符瑞的出现。

  【原文】

  57·3且夫太平之瑞,犹圣主之相也(1)。圣王骨法未必同(2),太平之瑞何为当等?彼闻尧、舜之时,凤皇、景星皆见(3),河图、洛书皆出,以为后王治天下,当复若等之物,乃为太平。用心若此,犹谓尧当复比齿(4),舜当复八眉也(5)。夫帝王圣相前后不同,则得瑞古今不等。而今王无凤鸟、河图,为未太平,妄矣。孔子言凤皇、河图者,假前瑞以为语也,未必谓世当复有凤皇与河图也。

  【注释】

  (1)主:据下文“圣王骨法未必同”,当作“王”。相:骨相。王充认为从人的相貌特征可以看出他的“命”的好坏。参见本书《骨相篇》。

  (2)骨法:骨相特征。

  (3)景星:参见52·1注(2)。

  (4)比齿:即“骈(pián蹁)齿”,牙齿不分开,长成一片。传说帝喾“骈齿”。

  (5)八眉:即《骨相篇》所说的“眉八采”。传说尧的眉毛有八种颜色。

  【译文】

  象征太平的祥瑞,好比是圣王的骨相。圣王的骨相特征未必都相同,象征太平的祥瑞为什么就应当相同呢?他们听说尧、舜的时候,凤凰、景星都出现,河图、洛书也都出现,就认为以后的帝王大治天下时,也应当出现这一类祥瑞之物,才能称为天下太平。依照这种想法,好比说尧应当像帝喾那样长出比齿,舜也应当像尧那样眉毛有八种颜色。帝王的圣相前后不相同,那么他们遇到的祥瑞古代和现代就不会一样。如果当今的帝王由于没有凤鸟、河图一类的祥瑞,便认为天下还没有太平,这就错了。孔子说到凤凰、河图这类东西,是要借用从前出现过的祥瑞来阐述自己观点的缘故,不一定是说世上应当再有凤凰与河图出现。

  【原文】

  57·4夫帝王之瑞,众多非一,或以凤鸟、麒驎,或以河图、洛书,或以甘露、醴泉,或以阴阳和调,或以百姓义安(1)。今瑞未必同于占,古应未必合于今,遭以所得,未必相袭。何以明之?以帝王兴起,命祜不同也(2)。周则乌、鱼(3),汉斩大蛇(4)。推论唐、虞,犹周、汉也。初兴始起,事效物气(5),无相袭者,太平瑞应,何故当钧(6)?以已至之瑞,效方来之应,犹守株待兔之蹊(7),藏身破置之路也(8)。

  【注释】

  (1)乂(yì义):安定。

  (2)祜:据递修本当作“祐”。祐:福祐,这里指祥瑞。命祐:王充认为帝王禀承的是吉命,兴起时必然遇吉兆。祥瑞“众多非一”,遇到的祥瑞有偶然性,所以帝王兴起时遇到的祥瑞就各不相同。参见本书《初禀篇》。

  (3)周则乌、鱼:参见12·1注(2)“武王得白鱼、赤乌”条。

  (4)汉斩大蛇:传说汉高祖刘邦夜间行路,斩断了一条拦住去路的大白蛇。参见《史记·高祖本纪》及本书《吉验篇》。

  (5)事:指统一天下的实际情况。物气:泛指祥瑞。

  (6)钧:通“均”。

  (7)守株待兔:语本《韩非子·五蠹》:“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今欲以先王之政,治当世之民,皆守株之类也。”蹊(xī西):路,这里指方法。

  (8)罝(jū居):捕捉兔子的网。藏身破罝:出处不明,意与守株待兔相近。

  【译文】

  帝王遇到的祥瑞,多种多样并非一种,或许是凤鸟、麒驎,或许是河图、洛书,或许是甘露、醴泉,或许是阴阳之气调和,或许是老百姓安居乐业。现在的祥瑞未必与古代的相同,古代的祥瑞未必与现在的相合,偶然遇上什么祥瑞就是什么祥瑞,不一定古今相沿袭。用什么证明这一点呢?用帝王兴起时,遇到的祥瑞不同就可以证明。周武王遇到的是赤乌、白鱼,汉高祖是斩了大白蛇。推论唐尧、虞舜时的祥瑞,也应当如同周代和汉代的祥瑞不相沿袭一样。帝王刚刚兴起的时候,具体遇到的祥瑞,没有互相沿袭相同的,象征天下太平的祥瑞,为什么应当相同呢?用已经出现过的祥瑞作为标准,去硬套将来会出现的祥瑞,就好比是采用守株待兔和藏身破置的办法一样可笑。

  【原文】

  57·5天下太平,瑞应各异,犹家人富殖(1),物不同也。或积米谷,或藏布帛,或畜牛马,或长田宅(2)。夫乐米谷不爱布帛,欢牛马不美田宅,则谓米谷愈布帛,牛马胜田宅矣。今百姓安矣,符瑞至矣,终谓古瑞河图、凤皇不至,谓之未安,是犹食稻之人,入饭稷之乡,不见稻米,谓稷为非谷也。实者,天下已太平矣。“未有圣人,何以致之?未见凤皇,何以效实?”问世儒不知圣(3),何以知今无圣人也?世人见凤皇,何以知之?既无以知之,何以知今无凤皇也?委不能知有圣与无,又不能别凤皇是凤与非,则必不能定今太平与未平也。

  【注释】

  (1)殖:经商牟利。

  (2)长(hǎng掌):增长,添置。

  (3)问:指对上述议论的质问。

  【译文】

  天下太平,出现的祥瑞各不相同,如同老面姓发财致富,收藏的财物不相同。有的积蓄米谷,有的收藏布帛,有的畜养牛马,有的添置田宅。喜欢米谷的不喜欢布帛,喜欢牛马的不羡慕田宅,就说米谷胜过布帛,牛马胜过田宅了。当今老百姓安乐了,符瑞也出现了,竟然说古代的祥瑞河图与凤凰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