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田园小当家-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娘,汤叔和四叔他们走了呀?”七朵笑着问徐氏。

“刚刚走呢,沈伯母晚上又破费做了许多好菜吧。”徐氏温声问。

“嗯,是呢,不过,伯父和三位哥哥都回来了,很热闹。”七朵笑着将沈家的事情说了。

并说了卖藕和买荒地两件事。

“太好了,有沈大人的帮忙,这事准能成。”徐氏十分高兴,忙放下手中的抹布,连桌子都顾不上抹了。

喝得有些迷乎的谭德金也仿佛一下子清醒了,用手抹了抹脸,不住的点头称好,说有贵人相助,事情准能成。

看他这副样子,徐氏就拧了眉数落,“方才吃饭是让你少喝些,你不听,瞧你喝得这样,像醉猫似的。”

“嘿嘿,高兴嘛。”谭德金笑得傻乎乎。

七朵摇头,去厨房用醋和白糖、开水放在一起,冲了醒酒茶,端来给谭德金喝了。

在酸甜的刺激下,谭德金晕乎的脑袋终于清醒了过来。

将家里收拾干净后,一家人又坐到了一起聊天,自然而然就说到了赵晓芝身上。

“娘,这位小表姑以前可都没见过呢,我们都认得。”七朵说。

徐氏点点头,“没错,六桔出世时,她来过一次,此后就再也没来过。”

“她看起来年龄不小了,和爹差不多年纪吧。”七朵又道。

“哪有,比我大两岁。”徐氏摇头。

“呀,她看着好显老哟。”六桔接话,然后她问七朵,“朵,你可知道小表姑此次来的目的是什么吗?”

 第166章:徐氏被丈夫戳心窝子

七朵也有点讶异赵晓芝的老相。

才三十五岁的年纪,之前看到时,还以为她快奔五了。

不过,生活在农村,常年风吹雨打的劳作,一般人是要显得比实际年龄大。

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但赵晓芝来谭家的目的是什么,她还真不清楚。

对这位小表姑,七朵是一丁点儿都不了解,她虽是赵氏的小侄女儿,可不知她真实的姓名,不知她眼下的家庭状况,不知她的为人,不知她的性格。

不了解她,自然无法猜测她的目的。

七朵对六桔摇头,“不知,二姐,是什么呀?”

六桔撅了下嘴,“她要来咱们家挖藕呢。”

徐氏点头,“是啊,你们这位小表姑说起来,也是命苦之人。”

赵晓芝丈夫身体不好,一直不能做重活,家里家外的活儿她做得多。

三年前,丈夫病重,为了为他治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结果还是未能留住丈夫的命。

丈夫死后,家里所有重担更是沉甸甸压在她的肩上。

上有寡婆婆要照顾,下有十岁的儿子要抚养,过得十分艰难。

是赵氏让人带信给赵晓芝,让她七朵家挖藕,挣些钱回去好养家。

七朵恍悟,有这样的生活重担压着,不老相才怪。

但对陌生的赵晓芝多了敬佩之心,一个女人撑起一个家,可不容易啊。

“娘,小表姑的确不容易,反正咱们家挖藕正好也要人,她愿意做,就让她来吧。”七朵正色应。

“娘知道。我和你爹已经应下了。”徐氏温声道。

七朵点点头,知道这种事爹娘肯定会答应的。

可六桔美眸对上翻了翻,有些不高兴的说。“哼,反正我不太喜欢那小表姑。朵你不知道呢,之前你去了沈伯母家后,小表姑就跑去帮忙洗藕。”

“这不是好事嘛,说明人家勤快。”七朵哑言失笑,难道人家帮忙干活还有错了。

“如果仅仅只是这样,那我当然不气,气的是她帮忙洗了后。就跑去奶奶面前说,说我们不该雇人洗藕,这点儿活儿自家干就成,说我们不会过日子什么的。我都气死了。”六桔气呼呼的说。

七朵眸子也沉了沉,如果真是这样,倒有些过。

幸好现在与赵氏分了家,自家的事儿她想管也管不着,不然。赵晓芝这话定会掀起轩然大波来的。

不过,赵晓芝不了解情况,又是过惯了苦日子的人,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文钱来花,有这样的想法也正常。

徐氏轻点了下六桔的额头。嗔,“你这丫头,还会记仇呢,小表姑她这也是为我们家省钱呢。”

然后她又为赵晓芝开脱了几句,与七朵的想法不谋而合,并不怪罪赵晓芝这番说话。

六桔翻白眼,不赞成娘和妹妹的话。

二霞对她笑着摇头。

谭德金幽幽叹了口气,“唉,晓芝也是个倔的,当年不听话,要是不嫁去李家,也用不着遭这些罪的。”

“你这话说得可不对,谁也不能预料到后面的事儿,小表姑要嫁肯定有想嫁的理由,你一个外人,可没资格议论她的对错。”徐氏面一沉,立马出声反驳。

七朵见她反应如此强烈,立马想到当年她与谭德金的婚姻,不也是她非要嫁的吗?

唉,老爹,你这是戳老娘的心窝子呢,怎能这样说话呢。

徐氏这一生气,谭德金脑子更清醒了,意识到自己说错了话,忙不迭的道歉,“明秀,你别发火,是我失言。”

徐氏冷哼一声,没再说话。

七朵三姐妹忙去安慰她,慢慢的,她这脸色才好了起来。

然后又说了会儿话,一家人歇了。

七朵未提今天见到徐老太爷一事,更没说已知徐氏与徐家的关系,不想让徐氏心烦。

第二日卯初,七朵一家人按时起床。

徐氏带着二霞做早饭,谭德金带着六桔与七朵在准备去卖藕之事。

雨坛镇虽然平日里也都一直热闹,但今日正巧逢集,会更热闹,七朵就建议今日带些藕先去镇里卖,然后再去县城。

六郎虽然吵着要去,但七朵还是让他安心在家读书。

前两三在春风得意楼遇上温修宜,让他帮六郎检查了一番,说再吃两个疗程的药,就可以停药,日后再注意将身体调养好,六郎的病差不多就全好了。

七朵已打定了主意,等到秋天,一定要让六郎入书院读书,不能再荒废下去。

那这几个月的时间,就是好好养身体。

匆匆吃过早饭,谭德金父女三人坐着牛车出发,太阳才刚从晨曦中露出淡黄色的光芒,脸儿还未出来呢。

到了镇上,七朵发现人果然变多了,人来车往,好不热闹。

三人找了摊位,七朵去交管理税,谭德金与六桔开始摆藕准备卖。

除了藕,还有黄豆芽、绿豆芽和一把把扎得整齐的水芹。

看到新鲜的藕,未曾见过面的黄豆芽、绿豆芽,赶集来买东西的百姓们纷纷住了步子来看,并询起价格来。

黄豆芽、绿豆芽一直只在悦客来与春风得意楼卖过,这还是第一次在集上露脸呢。

“这是什么东西?”

“这东西能吃么?”

“也不晓得好不好吃哟?”

围过来的人们纷纷好奇的问。

对于这些问题,七朵早有准备,打开食盒,从里面端出一盘凉拌的绿豆芽,拿了长竹签,让大家来尝尝味道。

尝了味道之后,无一人说不好吃,均点头赞好吃,说又甜又嫩。

便宜的价格,让它们第一时间成为抢手货。

而鲜嫩的水芹虽然大家都见过,但吃过的人也不多。七朵依然做了成品让大家尝,同时价钱也便宜,五文钱一把。

一把大约一斤的样子。

见不贵又好吃。人们也纷纷解囊相购。

藕因价钱稍高一些,问得人多。买得人要少些,而且多是选择便宜的残藕来买。

但看着东西一样样卖出去,七朵依然十分高兴,很有成就感。

七朵他们在镇上忙得不亦乐乎,十分充实,而谭家却有人闷闷不乐。

这人正是杨氏。

从谭大梅家回来已有好几日了,可谭大梅一直没消息传过来。也不知道向家那边是如何说的。

向光阳虽然生得丑,可向家家世好,杨氏那天也与谭德银商量了下,他也同意这门亲事。说生得俊不能当饭吃。

杨氏对三桃本来是极有信心,认为向夫人只要见了三桃的面,这门亲事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

可后来半路杀出个二霞来,让她这颗心一直提着,十分不安。

认真想了想。这样在家等消息实在难受,不成,我得亲自去趟县里,这事得催催。

杨氏如此想着,立马梳妆换衣服。然后对三桃五杏交待了一番,让她们照顾好家里,带着七郎出门。

三桃看着杨氏的背影,眼神有些涣散。

三郎刚从芦花坡回来,本想睡个回笼觉的,可硬被杨氏拉着去赶牛车。

“老二媳妇,你这是去哪儿呢?”赵氏见穿戴一新的杨氏要出门,忙从上房奔了出来,剔着牙问。

“奶奶,我们去大姐家。”不懂事的七郎嘴快,替杨氏答了。

杨氏暗暗瞪了眼七郎,死孩子,回头将你这嘴给缝了。

她不想让赵氏知道自己的去向,生气赵氏又会像上回一样,厚着脸皮也要跟着。

“我不放心德银,想着再去瞧瞧。”杨氏如此解释此番前去的理由。

赵氏撇了下嘴,道,“大梅这孩子也是的,家里发了财,却不对我们说,你说这怪不怪,好像怕谁抢了她家似的。”

杨氏情不自禁的皱眉,急道,“娘,大梅真的没有发财哟,说了你怎么总不信呢?”

“没发财?你这话骗小孩子去吧,没发财家里能使上佣人,没发财大梅能穿金戴银的,你可别当我这眼睛是瞎的啊。

得了得了,我也不说许多,你去吧。对了,上回大梅家吃得那酱香鸭子和卤蹄膀味道好,让大梅再做些,你带回去给你爹下酒。还有那桂花糕和龙井茶,都带些回来。”赵氏冷哼一声,说出道道来。

上次回来,这些话就准备说的,只是当时被其他的事给搅和了,倒给忘了。

今日想起来,自然要好好说道一番。

杨氏气得差点儿吐血,知道赵氏的脾气,和她解释再多也无用,只得郁闷的答应了了她的条件。

“哦,对了,等你回来后,我再送份大礼给你。”赵氏对着杨氏的背影喊。

“什么大礼?”杨氏忙扭头问。

对赵氏送的礼,她还真不敢要呢。

“回来后再说,你先去吧,德银那腿要好了,赶紧让他回来。”赵氏摆摆手,眼睛里有抹算计的笑容。

杨氏只好离开,但心里还在想着,赵氏这说得大礼到底是什么?

一出谭家大院,杨氏狠狠磕了七郎一爆栗。

七郎痛得张嘴哇哇哭。

三郎心疼七郎,忙道,“娘,这好好的,你打七郎做什么?”

“做什么?就他这张破嘴,让你奶知道我们去哪儿,你大姐今儿得出血哟。”杨氏恨恨的说。

将赵氏要的东西对三郎说了。

三郎叹气,“唉,奶奶也真是的,大姐又不是有钱人,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呢?”

“哼,你奶就像那苍苍,寻着缝儿就往里面钻,想沾些好处。

这下,你该知道为何不让你说大梅买宅子一事吧,大梅说那宅子是古县令让他们暂住的,你奶还这样敲杠子,要说是买的,恐怕她还会让你姐他们也给她买一座哟。

你奶这人天下也少有,真不是个东西。”杨氏毫不客气的将赵氏一通数落。

三郎挥了鞭子赶车,没有应话。

 第167章:摇钱树

谭大梅见忽然登门的杨氏,一点儿也不惊讶。

她知道杨氏是为何事而来。

其实不用杨氏来催,她也着急呢,只是向家那边没给回音,已去问过一次,不好再去催。

毕竟向家是男方,要是三番五次的去催,倒有些像三桃嫁不出去,要倒贴向家一样。

俗话说,低头娶媳,抬头嫁女,说得就是在婚嫁之事上,一般都是男方去求着女方,看女方的脸色行事的。

要了反了过来,等成亲之后,婆家可能无任何人重视女子。

“娘,您也太急了吧,要是有信,我不早就回去告诉您了吗?”谭大梅摇头。

杨氏剜了她一眼,正色道,“寻户合适的亲事不容易,向少爷虽然丑了点儿,但他家世好,我和你爹也不在乎这一点儿,就想着让三桃的亲事趁早定下来。

唉,家里的情况你又不是不晓得,你大哥是那种情况,想要娶亲可不是一点点儿银子的事。三郎年纪也不小了,也到了定亲的时候,可眼下也还是八字没一撇的事儿,紧接着五杏也大了,还有欠下的二百多两银外债,处处都是要银子,你说我这心里能不急嘛。

我就希望三桃能嫁得好些,到时帮衬帮衬家里一点儿,让我和你爹肩上的担子轻松些。不然,凭着三桃的样貌,我难道还愁她嫁不出去吗?还不都是为了其他几个嘛。”

终于说了实话,想将三桃嫁给向家,只是看中向家的财产。并非因向光阳这个人。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三桃其实是可悲的。平日里看似特别疼爱她的父母,其实只是将她当做摇钱树而已。

就算她真的能嫁去向家,将来不知要用多少银子来贴补娘家。

谭大梅也沉默了一下。

是啊,娘说得也有道理,谭家那个样子,根本指望不上的。

她安慰了几句杨氏。

然后担忧道,“娘,您的心情我能理解。只是我想着这样去催向家不太好吧,会不会降低三桃的身份呢?”

杨氏摇摇头,“你说得这些娘都明白,可眼下也管不了这样多了,你从前年就说要给三桃找婆家,可一直到现在才有准信儿,看来想要在这县城里找户合适的人家并不容易。”

谭大梅点头,这倒是实话,有钱有势的人家娶媳妇,都要门当户对的。除非是儿子有什么毛病,不然。谁会愿意娶乡下的姑娘,到时家财还不够乡下那些穷亲戚来挖空的。

向光阳虽然丑,可他要在乡下找个媳妇,那还是易如反掌的事儿。

不要说找个和三桃一般条件的,就算是比她美三分的,也绝对不难啊。

这样一想,谭大梅也着急起来,对杨氏道,“娘,那你先陪爹说说话儿,我这就去向家,再探探口风。”

“成,去吧,怎么说,知道吧?”杨氏点头。

“娘,放心,如何说话,我这心里还是有数的。”谭大梅抿嘴。

在她转身欲出屋子时,杨氏叫住她,说赵氏想要的东西。

“这老太太是怎么回事呢,当我们家是开酒楼呢,她想吃想喝,自个儿去买就是,莫理她。”谭大梅忍不住埋怨起来。

然后气冲冲的出去,回房换衣服。

谭大梅提了两盒点心去向家。

可是向家的管家却说向夫人向老爷都不在家,去走亲戚了,可能要明日才能回来。

扑了个空,谭大梅提着点心,怏怏的往回走。

杨氏得知这消息,十分失望。

谭大梅劝她先安心等两天,然后让丫环去多买些好菜,杨氏与弟弟们来了,她当然得好好招待。

这母女二人在这边焦急失望,却不知有两个媒婆一前一后进了谭家的门。

不过,一个媒婆去的是前院,一位却敲响了七朵家的门。

徐氏开了门,看着面生的媒婆,问,“请问你这是?”

“呵呵,这儿是谭德金谭大爷的家吧?”媒婆温声问。

徐氏点头。

媒婆笑着自我介绍,“婆子我是县里的红娘,也姓谭,说起来,咱们还都是一家人呢。先给夫人您贺喜啦,今日婆子我前来,是为夫人家的姑娘牵红线的。夫人,我们进屋里去说吧。”

说着,她就想往院里走。

又是媒婆!

徐氏面上不但没有喜色,反而有着厌恶。

自从林家那件事后,加上前两天的韩和成,她现在看到媒婆就生烦,认为从她们这嘴里是说不出好话来。

心里生了厌,她自然不会让媒婆进院子。

“谭婆,有话就在这儿说吧,我家里这还有事儿呢。”徐氏淡淡道。

谭媒婆脸拉了下,为人说媒这些年,还是第一次有人给她这样冷的脸色呢。

但她毕竟做得是这行当,什么样的人都见过,不高兴归不高兴,但该做的事儿可不敢马虎。

“好,夫人既然忙,那婆子我也不废话了,我就直说吧,县城里开水粉铺子的向老爷家有一独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