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苦难辉煌-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言   

  我从哪里来?   

  我们从哪里来?   

  所问像生命一样久远和古老。   

  不仅是未来对过去的寻问。是大树对根须的寻问。是火山对岩浆的寻问。是有限对无垠的寻问。   

  我们曾经是奴隶。否则不会有从1840到1949中华民族的百年沉沦。   

  我们也拥有英雄。否则不会有从1949到2050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   

  与波澜壮阔的历史相较,人的生命何其短暂。幸福起来的人们于是不想承认自己曾经是奴隶,也不屑于承认曾经有过英雄。不知不觉中,自己那部热血奔涌、震撼人心的历史被荒弃了、抽干了,弄成一部枯燥、干瘪的室内标本,放在那里无人问津。   

  历史命运蜕变为个人命运,众生便只有在周易八卦面前诚惶诚恐。   

  我们没有在丢掉自己的宝藏么?   

  瞿秋白说,人爱自己的历史好比鸟爱自己的翅膀,请勿撕破我的翅膀!   

  不能深刻感触过去,怎么获得腾飞的翅膀?狄德罗说,除去真理和美德,我们还能为什么事物感动呢?把他的话反过来设问:若除去个人富足便不再为其他事物感动,该怎么获得挺直身躯的脊梁。   

  钱包鼓起来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了么?   

  皆从个人苦乐出发,中华民族永远出不了孙中山,毛泽东。   

  不是要你到历史中去采摘耀眼的花朵。应该去获取熔岩一般运行奔腾的地火。   

  法国年鉴学派史学大师吕西安·费弗尔说过一句话:在动荡不定的当今世界,唯有历史能使我们面对生活而不感到胆战心惊。费弗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被法西斯德军枪毙了,他的话语仍然在新世纪全球动荡的回音壁上回响。   

  对中华民族来说,需要前仆后继的事业依然在继续。   

  我坚信,今天为中华民族复兴默默工作与坚韧奋斗的人们,必能从我们的过去吸收丰富的营养。   

  不论我们如何富强,也永远不要改变国歌中的这一句:〃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起我们新的长城〃。   

  不论我们如何艰难,也永远要记住国际歌中的这一句:〃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   

  物质不灭。宇宙不灭。唯一能与苍穹比阔的是精神。   

  任何民族都需要自己的英雄。真正的英雄具有那种深刻的悲剧意味:播种,但不参加收获。   

  这就是民族脊梁。   

  谨以此书献给过去、今天、未来成为民族脊梁的人们。   

  他们历尽苦难,我们获得辉煌。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2节: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第一章,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孙中山的困惑   

  二,钢铁斯大林   

  三,谁人看中毛泽东   

  苏俄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吴佩孚而不是孙中山,斯大林在中国最早看好的是蒋介石而不是毛泽东。托洛茨基的警告与斯大林〃挤柠檬〃。陈独秀也须看共产国际脸色。蒋介石的悲剧,在于与毛泽东同时代。   

  各方都力图破解: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列主义。送来了组织指导。甚至送来部分经费。但没有送来武装割据,没有送来农村包围城市,没有送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打土豪、分田地〃既是红色政权政治动员的基础,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经济独立的基础。   

  他们的生命都没有超过一个世纪。但他们的故事和他们的历史,却要被不尽的后人运用不尽的观点,一个世纪一个世纪描述下去。   

  第一章: 地火──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一,    

  二,钢铁斯大林   

  三,谁人看中毛泽东   

  附一,东方之梦   

  一,一言难尽的一衣带水   

  二,清水加饭团,酿成法西斯   

  三,腾空而起的黑翅   

  中国是日本最早的老师。日本又是中国最新的老师。中国革命者从日本译来了《共产党宣言》,日本浪人却在中国炮制出法西斯理论。〃三羽乌〃从蒸汽浴室腾空而起,给世界的东方带来巨大黑暗。         

→虹→桥→书→吧→。  

第3节:东方之梦         

  第二章: 东方之梦   

  一,   

  二,清水加饭团,酿成法西斯   

  三,腾空而起的黑翅   

  第三章,岩浆   

  一,领袖·思想·意志   

  二,谁人发现蒋介石   

  三,笔杆子,枪杆子   

  蒋介石不是孙中山选定的接班人,毛泽东也不是共产国际钦定的领导者。共产国际让蒋介石作报告,却给毛泽东发讣告。蒋介石办杂志,毛泽东办报纸,皆由笔杆到枪杆。蒋介石以黄埔起家,毛泽东以井冈山起家。毛泽东通过枪杆子认识了蒋介石。蒋介石也通过枪杆子认识了毛泽东。         

◇欢◇迎访◇问◇。◇  

第4节:岩浆(1)         

  第三章: 岩浆   

  一,领袖·思想·意志   

  二,谁人发现蒋介石   

  三,笔杆子,枪杆子   

  说到枪杆子,人们马上想到以〃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理论著称于世的毛泽东;以为枪杆子理论出自他的天才创造。   

  袁世凯最先给中国政治带进来了枪杆子。通过对枪杆子的纯熟掌握运用,满清王朝不得不接纳他,辛亥革命也不得不接纳他。   

  孙中山则最先给中国革命带进来了军事。同盟会的革命活动,基本就是对武装起义苦心竭虑的策划与发动。   

  于是中国的革命或反革命,一开始便具有了与别国的革命或反革命截然不同的特色。   

  把枪杆子用到炉火纯青地步的,还是蒋介石。   

  他登上中国政治舞台首先利用了鲍罗庭提供的机遇,其次便是手中的枪杆。   

  首先也来源于其次。鲍罗庭错以为他是一支革命的枪杆。   

  毛泽东对枪杆子的认识也经历了一个长期过程。   

  他最初并不赞成暴力革命。倾向于克鲁泡特金的无政府主义,而不是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1919年受五·四运动影响,毛泽东在长沙创办《湘江评论》,第一期《创刊宣言》上,即针对〃打倒强权〃提出了一番颇为温情的理论:   

  〃(一)我们承认强权者都是人,都是我们的同类。滥用强权,是他们不自觉的误谬与不幸,是旧社会旧思想传染他们遗害他们。(二)用强权打倒强权,结果仍然得到强权。不但自相矛盾,而且毫无效力。欧洲的〃同盟〃〃协约〃战争,我国的〃南〃〃北〃战争,都是这一类。所以我们的见解,在学术方面,主张彻底研究,不受一切传说和迷信的束缚,要寻着什么是真理。在对人的方面,主张群众联合,向强权者为持续的〃忠告运动〃,实行〃呼声革命〃──面包的呼声,自由的呼声,平等的呼声,──〃无血革命〃。不主张起大扰乱,行那没效果的〃炸弹革命〃,〃有血革命〃〃。   

  毛泽东当时对一切暴力──包括孙中山的南方政府反对北方北洋军阀政府的暴力──皆表现出极大的忿恨。   

  他1920年以极大的热心投入湖南自治运动,把各省自决自治看作是拯救中国的惟一方法。他说:〃胡适之先生有20年不谈政治的主张, 我现在主张20年不谈中央政治,各省人用全力注意到自己的省,采省门罗主义,各省关上各省的大门,大门之外,一概不理。〃   

  7年以后,毛泽东说〃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那样雅致,那样从容不迫,文质彬彬,那样温良恭俭让。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从主张〃呼声革命〃、〃无血革命〃的毛泽东到主张暴力革命的毛泽东,期间经历了怎样由实践支撑的思想历程。   

  真正教会他认识枪杆子的,是蒋介石。一个1926年的〃三·二○〃中山舰事件,一个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事变,蒋介石在共产党人面前把枪杆子的威力表现得淋漓尽致。毛泽东后来描述说,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八·七〃会议〃决定武装反抗,从此找到了出路〃。   

  毛泽东通过蒋介石对枪杆子的运用,真正看清了他的真面。而从枪杆子身上,看到了共产党人的出路。   

  教会的又何止毛泽东一人。   

  1926年7月9日,国民革命军誓师北伐。陈独秀已经看出蒋介石利用北伐实现个人军事独裁的危险,当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问是帮助蒋还是削弱蒋时,也只有回答:〃是反对蒋介石,也是不反对蒋介石〃。   

  面对刀枪如林的蒋介石,手无寸铁的陈独秀认识到其野心也毫无办法,只有采取这种消极态度。   

  另一人是张太雷。他是中国共产党中较早认清蒋介石面貌的人。1923年随蒋访苏,他在代表团中就与蒋分歧很大,几乎天天争吵,弄得苏俄方面人人知晓。蒋对他恨之入骨,恨不得立即清除代表团了事。这样一个对蒋早有认识的人,在〃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后,还要发表一篇《关于蒋介石同志对〃要不要国民党〃误会之解释》自我辩白,回答蒋的质问。他说: 〃如果我真是说了〃国民党是排斥共产党党员〃,我自己亦要骂〃这简直不知道是什么话!〃非但我没有这样说, 并且不会有这样的事。〃并说,〃介石同志是不会排斥CP的,大家都是知道的〃。   

  今天的人已经很难领悟,张太雷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内心有多么的痛苦。没有实力又不得不仰仗实力,即使很早就认清其面孔,但直到屠刀举起之前,还要去陪着笑脸说〃介石同志不会排斥CP〃。   

  最终,张太雷牺牲在了蒋介石的屠刀之下。   

  共产党人曾经就这样一忍再忍。对蒋的忍让,实际是对实力的忍让,对枪杆子的忍让。〃四·一二〃政变不久,陈独秀悲痛地说:〃我们一年余的忍耐迁就让步, 不但只是一场幻想,并且变成了他屠杀共产党的代价!〃对这一如此明显的事实,连布哈林在中共六大所作的《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的任务》报告中也不得不被迫承认:〃共产国际武装中国军阀而没有帮助中国共产党武装工农;结果,我国无产阶级创造的子弹射进了中国工农的头颅。〃    

  缺乏实力的共产党人,不掌握武装力量、没有枪杆子,即使有再深奥的理论修养,再犀利的政治判断,再庞大的民众组织,在一个只凭实力说话、谁力量大谁就嘴巴大声音大的社会里,也难于成事。批判的武器永远代替不了武器的批判。   

  所以有了1927年8月7日党的紧急会议,有了会上毛泽东激动的发言:   

  〃从前我们骂(孙)中山专做军事运动,我们则恰恰相反,不做军事运动专做民众运动。蒋唐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虽已注意,但仍无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此次会议应重视此问题,新政治局的常委要更加坚强起来注意此问题。湖南这次失败,可说完全由于书生主观的错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   

  这段话后来被总结为一个石破天惊的理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知道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不等于就知道了武装割据,知道了农村包围城市。   

  共产党人并非不喜欢城市。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的八一南昌起义,原定目标是南下广东,二次北伐。   

  开辟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秋收起义,原定目标也是会攻长沙。   

  最先打出苏维埃旗帜的广州起义,则几乎一步不改地走十月革命城市武装暴动之路。   

  南昌起义队伍转战到广东还未立足就被打散了。秋收起义队伍则连个浏阳县城也蹲不住就被迫后退。广州起义只搞了三天,范围没有超出广州城。   

  毛泽东最早将失败的起义队伍转向罗霄山脉。这是在黑暗中面对失败思索的结果。它不是神的选择。是踏踏实实的中国革命者面对中国革命的特殊性,立足于现实的选择。   

  是人的选择。   

  在八七会议上毛泽东被选为政治局候补委员。留他在中央工作他不肯,说是要去搞〃土匪工作〃。结果秋收起义队伍没有攻打长沙而上了井冈山,国际代表罗明那兹提议开除毛泽东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中央负责人瞿秋白照办。消息传到根据地就变成了开除党籍,毛泽东很长时间连组织生活都不能参加。         

虫工木桥◇BOOK。◇欢◇迎访◇问◇  

第5节:岩浆(2)         

  这些都没有阻止他在罗霄山脉扎根立足,建立农村根据地。   

  毛泽东的根基在井冈山,不在白区,更不在共产国际。不能设想他在大城市租界内外压低帽檐东躲西藏。更不能设想他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共产国际会议厅里背诵亢长的决议。他属于那片实实在在的土地。只有在武装割据的中国农村中,他才如鱼得水,游刃有余。   

  第一个上山搞起工农武装割据、在井冈山游刃有余的毛泽东,用武器的批判,给中国共产党人提供了最有力的批判的武器,也为世界革命开创了一条〃毛泽东道路〃。   

  仅此一点,功在千秋。   

  毛泽东不是共产国际指定的领袖。   

  由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作为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相当一个时期内中国共产党的领袖选定必须得到莫斯科批准。〃一大〃选陈独秀为书记,事先得到共产国际代表马林的同意。陈独秀以后的负责人瞿秋白,是鲍罗庭一手包办。〃六大〃总书记由向忠发出任,因为斯大林看中了他的工人身份。六届四中全会后王明掌权,则完全出于他背后的国际特派代表米夫。   

  惟毛泽东无任何国际背景。   

  共产国际很长一段时间并不了解毛泽东其人。   

  一直以为共产国际最早系统介绍毛泽东的文章,是1935年《共产国际》第33、34期合刊上发表的《勤劳的中国人民领袖毛泽东》。结果新近发现不是这篇,是1930年3月20日《国际新闻通讯》一篇共产国际官方公报:   

  〃据中国的消息: 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中国游击队的创立者和中国红军的缔造者之一的毛泽东同志,因长期患肺结核而在福建前线逝世。毛泽东同志是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最害怕的仇敌。自1927年起,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就以重金悬赏他的头颅。毛泽东同志因病情不断恶化而去世。这是中国共产党、中国红军和中国革命事业的重大损失。   

  ………   

  作为国际社会的一名布尔什维克,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战士,毛泽东同志完成了历史使命。中国工农群众将永远铭记他的业绩,并将完成他未竟的事业。〃   

  这篇讣告,就是共产国际最早介绍毛泽东的文章。   

  有人说,讣告表明远在莫斯科勒克斯大厦里的共产国际总部对中国革命实情隔膜之甚,否则不会闹出这样的笑话。   

  还不能这样简单。中国共产党也曾经为李立三开过两三次追悼会,每次都由他的战友周恩来主持。并非中共中央和周恩来不了解李立三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