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蜡香满园-第7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个刚硬的人,真要那样的日子。只怕都熬不到端娘出嫁,就会要自我了结了。不如听爹和娘的,回了家来,好好伴着娘过日子。她还有爹,她还有娘,她还有三个兄弟,再把女儿也带过来。过两年了再把端娘嫁出去……家里日子也过得,为什么要在宋家去熬那种苦日子呢?

但她仍然还是有些不安。出嫁多年的女儿和离回家,父兄真的能坦然接受吗?如果他们表面上装个接受的样子,但实际上其实心中不满呢?那她的日子会不会更难过?

但现在看着爹的样子,她最后一丝担心也放到了肚子里。还有什么不放心的呢,就算三个弟弟不高兴……但爹跟他们已经分家出去了的,看爹的样子,一定是非常欢迎她回家的。

“爷爷。你来真早啊。”阿喜一只手攥着头发来到院子里。早上家里忙得要死,王张氏根本没有时间给她梳头——再说了,她已经都8岁了。不可能还要大人帮忙了,只好每天早上自己咬着牙跟着那长长的头发做着艰苦卓绝的战斗。每天将头发梳好再绑个还过得去的辫子,都得费上老大力气了。每当这个时候,她就怀念前世她一直到大学才留长的头发——在那之前,她都是翦短头发的,像个小男生,每天早上起来,梳子刮几下就够了,洗头也方便得很。

将自己的头发整理好之后,还没有完。她还要给弟妹帮忙。阿翠与阿辉穿衣服倒是不用她帮忙了,但是绑头发,就成了她这个当姐姐的任务了。阿喜每次咬牙切齿地给自己弄完后,再给阿翠跟阿辉绑。阿翠现在的发髻跟她一样,梳的是双丫髻,梳完后脑袋两旁一边顶个小包子。要是稍微不注意,两边包子大小不一样,那就得从头开始——这比阿辉的难梳多了,阿辉还小,只用在头顶正中扎个小辫就够了。阿喜是多么想给阿翠也扎个这样的小辫子啊!可惜第一回尝试时,就以阿翠满地打滚不得不妥协告终,当然以后,阿喜再也没有这样尝试过了。

将弟弟妹妹的头发都收拾完,她这个当姐姐的还得再去厨房打上盆热水来,给自己与弟妹洗漱。等她这个业务超级不熟练的大丫环把这些事情都做完,早饭已经快好了,爹爹也已经扫完了鸡窝,并将院子也扫完了。乐子也将屋里各个房间全都清扫完毕了。而各个房间里,还有没有铺好的被褥在等待着阿喜。

“阿喜,这点事也不知道怎么也做这么久!”王世安对大女儿慢腾腾地有些不满,“你看着大了,做事动作得拉快点,老这样憨憨的可不行,将来嫁人了会被婆婆嫌弃的。”

“爹!”阿喜大窘,哪有当爹的说这的啊!自己还小呢,怎么就扯到嫁人去了?

“你爹说得对!”王连方已经坐在院里等了半天了,非常的不满,早就积了一肚子的气,这时候也对着孙女开着炮来,“一个女孩家,梳个头发都半天,还能干什么?花绣得怎么样?饭烧得如何?这些都是必要学习的,不但要做得好,还要做得快。不然,全家下地回来,等你的饭要等多久?你这样子,以后又如果给一大家子操持家务?”

阿喜皱了皱眉头,爷爷今天是怎么啦,跟吃了枪药一样,见人就开火啊。她哪里得罪他了啊?

“爷爷,我做事很快的,只是梳头发还不是很熟练,以后都好了。”阿喜撅着嘴说。一大早就被人说,太扫兴了。而且,她哪里不能干啊?她明明很能干的好不好?

“是啊爹,阿喜干活都很麻利的。”见女儿被说,王世安马上就起了维护之心,马上向他爹辩解道,“收蜡、熬蜡都能干得很……”

“她是女儿家!”王连方更是吹起胡子来,“地里的活稍微捡得起就行了,要那么能干做什么?最主要是要家里的活要做得精致、做得利索!你看你娘,做的饭菜、缝的衣服、收拾房间……那才叫真能干!”王连方声音非常的大,好像是故意的,想让厨房里的人也能听见。

“老头子你胡说些什么!”王周氏走出来,维护着自己最喜欢的孙女儿,“阿喜是个难得的好孩子,你的这么多孙子孙女里面也就只有这一个,你少乱说话让我乖孙不高兴。”

王连方嘿嘿一笑,眯眯眼笑了,似乎王周氏跟他说话了,就是一件值得他高兴的事情,虽然老太婆是在骂他。

敢情批评她是为了衬托奶奶啊!阿喜非常不爽。爷爷啊,你想表扬奶奶,表扬就是了,干嘛拿我这个当孙女的当踏脚石呢?我这几天可没有得罪你吧?前几天还给你送了那么多贵重水果呢!家里的酒,也隔三岔五的送一坛过去……还想怎么样啊?

她决定了,今天上路,什么好吃的都不拿出来给爷爷吃!就在路上吃干粮吧!反正一天两天的,这个苦她也受得了!反正不能让爷爷舒坦了!

虽然这个决定有点损人不利己,但是不这样做,不足以平息阿喜现在心中对爷爷的愤怒。

没办法,谁让他是爷爷呢,她根本不能把他怎么样,只好用点“非暴力不合作”来表示一下自己的愤怒了。

早饭桌上,阿喜端着碗,肚子还气鼓鼓的,撑得吃不下。不过一想到路上就再也吃不到热食了,她又努力将这碗饭吃完了,并尽量多多吃菜。

“娘,奶奶,你们准备的什么干粮啊?”阿喜故意问,“还做上次爹进城带的那个薄饼子好不好,我好想吃啊,多洒些芝麻盐好不好。”

除了王连方与王眉姑,所有的人都吃惊的看着阿喜。上几次出门,她都不要准备干粮,说在路上做热的吃起来舒服……可是,现在怎么又要做干粮了?难道是热的吃腻了,想吃吃又干又冷的干粮?

“行,就做那个薄饼子吧。”王连方点着头说,“前段时间我去五里村,老三媳妇给我准备的那个干粮……真是要噎死我了。老太婆,把那饼子摊薄些,吃起来容易。老二,多带些水,防路上口渴,那芝麻盐可咸。”

“好。”王世安连忙答应,一边却用眼色询问阿喜,到底怎么了。

“爹,我不想爷爷知道。”阿喜将王世安拖了出去,悄悄对他说,“爷爷要是不小心跟大伯家说了,会很麻烦的。”

王世安想了想,点点头,那是那是。大哥跟着爹住得近,听说爹懒得做饭,经常是带些菜,去老三家,让老三媳妇做给他吃。可是自从老三回去后,爹就很少去了,而是去大哥家。可是大哥与大嫂都不是轻省人,如果爹真知道自己家什么事了,只怕迟早会让他们套出来。

只是路上吃干粮……那冰凉凉硬梆梆的食物,让他一想起就有些反胃,但是……唉,反正也没有几顿,忍忍就过去了。人只要饿狠了,什么吃不下去呢?(未完待续)

 第118章 北漂蓝道行

王周氏已经起身开始和起面来。王张氏则将还没有凉下来的灶又生起了火,开始炒芝麻。将芝麻放上盐,炒得喷喷香,王张氏盛起,稍微晾凉一会,就端到石碾子那里,将它细细地碾上一遍,用细筛过一遍,将那些没碎的,又收拢来,碾上一遍。如是三遍后,芝麻便全部碾得成了细细的粉末,王张氏捏起一点尝尝味,觉得刚刚好,便用专用的小扫帚将所有的芝麻盐全部扫起,盛到了小碗里,端去给婆婆。

王周氏与女儿王眉姑已经将面和好,开始炕了。王周氏的手很巧,炕出来的饼又薄又圆,这个手艺很明显也传给了她女儿,现在只见王眉姑灵活地擀着面,那一团团的面,在王眉姑的手中,就像个有生命会听话的小动物一样,飞快地变圆变薄。

“大姑,我也来试试!”阿喜在一旁,看得有些手痒。擀面其实蛮简单的吧?看大姑,轻轻一擀,面团就被压成了薄薄圆圆的饼子了。要是她会自己做饼了,那她就可以做好多东西吃啊,以前她上大学,在食堂常吃的膜包菜,她就有些怀念了,下次也许可以试试。

“来,你试试。”王眉姑将擀面杖交给侄女,并细细地指导,“手要拿在这儿……对,别太用力,轻一点,太重了面就压破了……一边碾手要控制着擀面杖转动……左手抓些面粉洒洒,免得饼粘在杖上……”

阿喜在大姑的指导下,笨拙得像个中国自主研制的机器人一般,最后擀出来的饼当然是惨不忍睹,不止不成圆形,更是破了三四个口子。还厚薄不均……

“这是什么?”王连方面部抽搐着看着这个饼,“我说在先啊,这个饼我不吃的。”

“我自己吃!”阿喜恨得直磨牙。这是她生平擀得第一个饼好不好?丑点怎么啦?总归将它擀大了吧?擀薄了吧?不就丑点?吃起来还不是一个味道。擀圆了就能吃出个肉味道来?

王周氏那边已经有薄饼炕熟盛了起来,她又飞快地丢了两张生面饼下锅,小心地炕着。王张氏则趁热,均匀地洒着芝麻盐。芝麻盐在热饼的刺激下。香味下弥散开来。飘满了厨房。

其实吧,这个芝麻盐饼如果趁热吃,还是蛮好吃的啊。可惜每次都是当成干粮吃,那个时候又硬又干。真是难吃极了。

看着饼快好了,王连方出去找儿子,见他正在清洗一个葫芦。问:“用这个盛水呢?这够不够?”

“啊,这个葫芦是家里最大的了。”王世安答道,“不过很久没用过了。只怕用些灰。”还嫌不够大,那他就没有办法了。

“再带些酒。”王连方说,“天还冷着呢,喝几口酒身上舒坦。”

王世安赶紧放下手中的葫芦,又进屋了。

乐子正在院子里整理墙边的农具,码好,有些快坏了。便收拾到一边,修理一下。见王世安进屋。赶紧放下手中的活计,过来清洗葫芦。葫芦口小肚子却大,洗起来非常的不容易,只能一遍遍地用清水不停地涮着。

“你这孩子不错。”王连方走过来,看着乐子,满眼欣赏,“你是哪里人啊,姓什么,父母是什么人。”

乐子低头只干着活,并不抬头回答。这样的问题,王家人也问过,但他从来不回答,所以到了后来,王家人也就不再问了。现在他的态度也没有转变,关于他的身世,他是什么也不会说的。

王连方等了半天,也不见乐子回答他的问题,仔细看了他一眼,心中充满疑惑,但什么也没说,又走开了。

等所有的准备工作都完成后,三人终于上路了。王眉姑非常的伤感,爹爹这一去,将使她的人生发生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对她而言,真的是好的吗?

而这个时候的陈府里,王世谦已经将瓷瓶里面最后的一点点粉末也刮了下来,涂到了爷爷的伤口上。这个药的作用是非常的明显的,爷爷伤口上黑色的印迹已经消失得差不多了,也开始结起了疙来,这两天,爷爷也没有再次毒性发作,精神也好了不少。

这个叫蓝道行的,果然是有些道行!陈世谦心中盘算着,要不要帮他一把呢?

认识蓝道行这个人,还是在爷爷告老前,在京城里的时候。那时候,蓝道行才刚到京城不久,意气风发,以为凭着自己的本事,很快就可以在京城打出一片天下来。

然而他失败了。他托了很多关系才认识到陶仲文的女婿吴浚家的二管事的小舅子于老三,花了很多钱财请他吃饭喝酒,最后才得到他的保证,将他介绍给吴浚,不过需要介绍银五百两。

蓝道行费了很大的力气,求东告西,到处借贷,才好不容易凑齐了五百两银子交给了于老三,只想着只要进了宫,得到了皇帝的常识,那要升官发财还不是分分钟的事情,没想到于老三拿着银子后就一去不复返了。两个月后,蓝道行才搞清楚,那个什么于老三,根本就不是吴浚家二管事的小舅子,而是一个泼皮,来诈骗他钱财的。

蓝道行进京这么长时间,没想到一事无成,结果还欠下巨债,求助无门之下,不得不走上另一条路线,那就是:求助于文官。

本来文官是极不耻这些所谓天师地师的,对这种人根本就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这些人比太监强上一点点的地方,就是他们还有根,但是成天装神弄鬼,欺骗皇帝,现在皇一这么多年不理朝政,还不都是他们害的!

蓝道行在求助道士同门们无望之下,转而投奔文臣,但可惜,文臣们同样对他不理不睬。但蓝道行并不为之绝望,而是留在了京城,一面在天桥占卜算命维持生活,一面继续不停地给各个文臣写自荐信。当然基本上所有的这些信,都是如石沉大海。

就在这个时候,蓝道行的一封信,被人送到了陈世谦手中。

当然这信并不是直接写给陈世谦的,给是写给他爷爷陈御史的。蓝道行在无法可想之下,几乎将京城大大小小的官都写了一遍信,其中就包括当时在御史文官中声名不小的陈御史。

陈世谦看了信后,还派人仔细地查了蓝道行一遍,最后他觉得,这个蓝道行,其实是个与陶仲文差不多的人,仍然只是一个骗子罢了。就算是介绍他进去,对皇上也没有多少的帮助,他帮了之后也没有多大的用处,便将信烧掉了,再也没有管过这事。

没多久,陈御史因为腿伤发作,完全不能行走,皇上便下了恩旨,赏赐一大堆财物后,让他告老还乡,陈世谦与父亲陈书玮当然一起回来了。当时蓝道行应该还在京城里占卜算命。至于为什么会跑到川省的一个小山村里,并送药给一个小姑娘,陈世谦就完全不知道了。

陈世谦将爷爷的伤口仔细地裹好,听得下人回报,说请来的名医已经到了,陈世谦这才从沉思中惊醒,赶紧出去迎接。

这次的名医叶问准是他特别是府城请来的,虽然不如李时珍的名气大,但也是个很不错的医生了,医术医德都很不错。前段时间陈御史刚中毒时就想请他,但可惜他进山采药去了,一直没有找到人。现在终于回来了,陈家便赶紧将他请了来。

叶问准一身青布衣裳,年纪约四十左右,非常的清瘦,但两眼很有神。他看了陈世谦一眼,便开口道:“小公子似是天生有不足之症?”

陈世谦赶紧行礼,恭敬地回答说:“先生说得很是,小子从生下来,就一直身子不好,多年来也不敢多费心力,但仍然经常生病。如果先生能够帮忙医治的话……”叶问准果然如传言一般,是个医痴,看到什么疑难杂症,非得试试不可。也许,他能帮到自己呢?

“给我看看。”叶问准说着,直接就伸出了手来。

陈世谦一愣,赶紧将左手的手腕送了过去。这叶问准有点意思啊,见了人就把脉……不过,如果他真的能治好他的不足之症的话,那就太好了。

“换手。”叶问准摸了一阵,然后说。陈世谦又将右手送了过去。

叶问准又摸了半天,才说:“你这不足之症,从娘胎里带出来的,说实话,并不好治,也只能慢慢将养着罢了。不过你的脉象很奇怪,最近是不是吃了什么对症的药?能不能拿出来让我参合参合?”

这真是一个医痴!陈世谦心中腹诽,但仍然很恭敬地回答:“还望先生知道,最近小子并没有服过什么对症的药……吃的都是常年必吃的药方罢了,而且也是一直吃了十几年了。 ”

“拿出来看看!”叶问天毫不客气的说。让你拿出来就拿出来嘛,说这一堆废话干什么,有没有效果,给他一看不就知道了?

“还请先生先进屋去给在下祖父看看,小子这就去翻找药方。”陈世谦恭恭敬敬地说。

“行,快点。”叶问准说着,撇下陈世谦就往前走。

他知道房间在哪吗?陈世谦无法,只好交待一个下人带着叶问准过去,而自己则匆匆回了房间,翻起那个药方来。(未完待续)

 第119章 医痴叶问准

要说那个药方有多对症,陈世谦其实是不信的。这个药方,他吃了多少年了……这个药方是爷爷当年托了很多关系,才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