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先斟满自己的杯子-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21年,美丽改变了什么?
21年,在时间的长河中,仅仅是沧海中之一粟;是亘古宇宙的一粒细沙。
  可是,对于中国女人的成长蜕变,短短的21年,却经历了量变到质变;模仿到创新;跟风到自我主张;今天,中国女人对时尚和美丽所掌握的权力,甚至左右了世界化妆品市场的生态!
  这件事,可以从越来越多的顶尖国际奢侈品牌争先恐后地涌进中国看出端倪。
  是的,中国现代女性对美丽的要求起步虽晚,可发展却是健步疾飞。
  21年前,“皮肤保养”这个概念对大多数的中国女性而言,远远不如想方设法给家里买个冰箱、彩电来的重要。如果刨去家庭的必须开销而还有余裕时,女人花钱在自己身上也会以“别人能看得见”为消费时的最高指导原则,因此,买一件稍微像样点儿的大衣当然要比小小一罐保养品来得实惠。当时女人对花钱往自己脸上抹东西这档事儿的看法,可由一个流传至今仍广为沿用的形容词 ——“臭美”,说明得淋漓尽致。
  “臭美”原来应该是个贬义词,是本来不美的人硬要东施效颦而变得更可笑、更丑、更不美丽的意思。严格讲起来,它和注重自己的外表理应不会扯上任何的关系,可有趣的是,它却变成大家都能认同的说法。事实上,使用这个词汇来形容注重自己容貌的人,多少可以看出若干心理上的不认同,或者更贴切地说,用它来平衡内心“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补偿心理。
  没错,20多年前,当大多数的人都还只用一块“灯塔牌肥皂”从洗脸到洗身子时,“带着力士牌香皂去洗澡”,是讲究、是臭美;当好不容易盼到了工资,下狠心给自己买罐“万紫千红雪花膏”搽脸油时,是讲究、是臭美;当穿着一身“的确良”衬衫长裤、骑着自行车穿街过巷时,是讲究、是臭美。在那个物资与人心都相对质朴的年代,一支可以用上3、5年、价值8元钱、只在重要场合才舍得祭出的口红,就足以承载女人对美丽的向往与欲求。
  可是,这样的年代并没有持续得太久,当商品经济的号角吹向曾经空白的大地,原来以为装扮是臭美的静谧,有如窒闷了一个冬季的春雷,平地一声地轰然响起。它的力度之大、威力之猛,不仅震惊了全世界,也震慑了原以为波澜不惊的中国女人的心底。
  20世纪90年代,应该是中国化妆品发展最富有戏剧性的10年,有一份针对中国化妆品市场发展的官方研究报告提出了一组颇为吓人的数据:90年代以来,中国化妆品消费市场的年发展速度平均呈30%以上的增长态势,而上游企业的销售额,每年也以50%以上的增长率迅猛发展,而这些增长主要是靠人均化妆品消费额的提高来推动的。从 1980年的元,到1989年的2元,再发展到1997年的元,直至2006年,人均消费已达到了30元以上。也就是说20余年间化妆品的人均消费足足增长了150倍之多!
  你已经看得喘不过气来了?且慢,更吓人的数字还在后头。根据另一份行业调研报告显示,中国在 2006年化妆品的消费总额已经突破人民币770亿元,预计2008年市场规模将达到人民币1000亿元左右,而它的成长比例也将超过总体经济成长的比例。
  这些数字听起来或许惊人,也或许有些遥远,但你只要走访一趟各大城市的百货公司或商场的化妆品销售专区,在装修精致、美轮美奂的国产化妆品、进口化妆品销售柜台间停留一小会儿,就可以知道数字所代表的真正意义是什么。有一位远自欧洲被外派到中国来的化妆品公司高层主管,曾经用流利的中文这么形容中国的女性消费者:“她们是我的宝贝儿!”
  当然,中国的女性消费者当然是这些外国商人的宝贝儿,而且我们不仅仅是宝贝儿,还是能左右他们生产线规模的大腕儿。二、三十年前,欧美各大国际性化妆品牌鲜有投注人力、物力在“美白产品”的研发上,因为对金发碧眼皮肤苍白的她们来说,美白绝不是市场需求的主力产品。可是当中国女性消费者开始展现傲人的购买实力之后,你再回头看看他们现今的产品线,就知道什么叫做“形势比人强”了!
  可是,任何飞跃的脚步都难免有因速度太快而磕碰跌撞的时候,中国女人的美丽进程当然也遭遇了一段晦涩的坎坷岁月。当女人们被化妆品广告中模特儿近乎神话般清亮的眼睛、白皙的肤色、光滑的皮肤震惊,进而发现自己脸上因缺乏保养而积聚的黑斑、皱纹、瘢痕时,心悸之余,常年被忽略的委屈匮乏陡地爆发为一股迅猛的烈焰,这股烈焰,烟熏了女人理性的眼睛,填满了不肖商人的荷包,同时也灼伤了女人脆弱的皮肤和爱美的心灵。
  所幸,中国强劲的市场实力没有让这个晦涩的年代盘踞得太久,在幸运之神的眷顾下,短短的几年间,各种女性时尚杂志书刊像雨后春笋般出现在大街小巷的书报亭中,像阳光和雨露照亮丰富了曾经狭小封闭的视野。从此,中国女人不再那么容易上当受骗了,在和世界流行“零时差”的媒体喂养下,在购买实力强大的底气撑腰下,有能力识别好东西、消费好东西的中国女人坐在家里也能掌握巴黎、米兰、伦敦、纽约、东京的流行脉动,并且不用再出远门也会有国际知名大品牌络绎于途送上家门前来。
  说起国际知名大品牌,但凡有出国旅游或在国外生活经验的朋友都知道,中国进口化妆品的价格总是要比在国外买时贵上好几成。究其原因,除了有不得不列入考量的各种基本支出,如关税、运输费用之外,还有一个厂商“趁虚而入”、投其所好的消费心理在其中,那就是在消费心理学上所说的“炫耀性消费”心理。说得白话一点儿就是面子消费、身份消费,也就是明明知道多花了钱,也宁愿多花了钱,但是买得的是高人一等的尊贵感和虚荣感。根据经济学家对人类消费行为的解释,面对炫耀性消费产品时,价格越高,它的炫耀效用就越高,因此在市场上也就越受欢迎。中国快速崛起、为数众多的新富阶层,正好为这个消费理论作了最完美的诠释。
  如果近日你留意上网查询和保养品相关的信息就一定会发现,有个最IN的话题正在发生,那就是保养品的价格已直逼黄金,一瓶30毫升的膏体或液体,很可能在短短的2个月之内,就花掉你一个金手镯的价钱!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不但没有吓倒爱美的女生,反而卖到无货可卖的抢手境地。
  今天,中国女性正经历了有史以来最有权力的时代,我们能自主地制定消费规则;能决定自己的金钱流向;能设计自己的生活方式;甚至能改变自己后天的容貌。“包装”、“选秀”与“美丽”成为生活中的显学,不仅强势主导了媒体和舆论,成为市场经济的主流思想,也相当程度地左右了我们的人生观和面对生命的态度。
  是的,今天我们的眼界宽了;品位高了;选择多了;荷包也充足了。可是在这些繁华的背后,有没有需要我们安静下来省思的地方?
  其实,女人追求美丽是无可厚非的,追求完美更是一种经济实力的表现,当现代女性已经可以独立自主不再需要仰赖男人的经济供养时,善待自己、宝贝自己,绝对是天经地义,是可以理直气壮的。因此行止“阔气”的女人是让人赞叹欣赏的,我们“阔气”地规划生涯;“阔气”地面对两性关系;“阔气”地实现自我;当然也“阔气”地追求美丽。但在阔气地追求自我时,我们也必须厘清是否本末倒置追求的是享受“阔气”的过程而不是它本身的价值,如果是的,那么这些“阔气”就变成了浮夸的表象,成了美其名为女性主义但实则为掩饰虚空的图腾罢了!
  当然,创造需求是工商社会促进经济繁荣的必要方法,人类也因为拥有梦想而优于低等动物成就伟大。但在这些生存准则和经济规律之上,我一直相信必须有一个调节机制的核心,它能清楚地分辨商业行为的尺度,也能平衡梦想和现实之间的落差。而能够组成这个核心元素的成分,只有来自于一个人丰盈的内在素养以及真正的喜欢悦纳自己了!
  因此,女人的美丽必须来自于内心对自我的肯定,自信的女人是最美丽的。当然每一个人都有自认为不够完美的地方,也绝对有追寻美丽的权利,但如果在追寻美丽的同时能有更多的自信与自省,并且多了解自身及对化妆品的认识,那么在顾盼生姿之间就会有更多的恰倒好处,更让人品味无穷了!
  

购买来的美丽
前几天应邀出席一个和都市发展与现代生活有关的研讨会。与会者全部都是和社会研究相关领域的学者。
  当我们从都市发展、社会现象、行为模式,再谈到有关“美”这个话题时,有位从事社会学教育的教授说:“美丽,这个曾经来自天然的赠与,现在随着工业的进步,已经变成来自于购买行为了。”言下之意,也就是说,曾经,你生来是啥样,就是啥样;现在,不管你生来是啥样,都可以藉由“购买”——不管是购买化妆品、保养品或甚至是专家的手术技艺 ——来完全改变或部分改变它。
  听完她的观点,当场所有的专家学者都点头称是,并感慨万千。没错,现在你在大街上遇到一个绝世美女,你可能没法确定她那深邃的眼睛是不是给割出来的;你也没法确定她那高挺的鼻梁是不是给垫出来的;你更没法确定她那俏皮的尖下巴壳是不是给削出来的;甚至可怜的你,也没法确定她那亭亭玉立的身高是不是给接上去的!
  对于女人或男人用先进高超的美容技术来改善、甚至改变自己的外形,我个人完全没有任何的异议,甚至还曾经想过,如果我再年轻20年,说不定也会寻求美容技术来放大我那似乎无可救药的小眼睛。我之所以在此提出这个话题,除了和各位分享那位优秀的社会学家所说的名言之外,还想对目前普遍存在的美容趋势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如果近日你留意上网查询和保养品相关的信息,你一定会发现,有个最IN的话题正在发生,那就是保养品的价格已直逼黄金,一瓶30毫升的膏体或液体,很可能在短短的2个月之内,就花掉你一个金手镯的价钱!。
  可是,令人惊讶的是,它们不但没有吓倒爱美的女生(或男生?),反而卖到无货可卖的抢手境地。有个年龄和我差不多的男性朋友问我,这个现象之所以会发生,到底是男人疯了?还是女人疯了?
  在此,我们姑且不论保养品的成分含量是不是真的需要贵成这样,我们只说这个现象的背后代表了什么意涵?或者像我们这样买不起的人该怎么面对?
  说到意涵,有人把它和女性运动连上关系?我同意。当女人已经完全可以为自己做主的时候,她感受自我价值的方式就从“为他人牺牲奉献”转变为“为自己牺牲奉献”了。除此之外,我想,越来越薄弱、越来越不靠谱的爱情和婚姻关系,也是这个现象的催化剂。试想,如果你用青春换来的爱情是如此地不堪一击,那么,与其为他人作嫁,倒不如让青春掌握在自己手中来的真实。
  至于买不起或不舍得买,该怎么办?嗯,这个问题我也仔细想过,也想出了个自认为高明的好办法。那就是,用正确的心情、正确的观念、正确的手法,把正确、但经济实惠的保养品发挥到1000分。
  是的,只要你选用的是品质过关、卓有信誉的保养品,即使它们不贵,你都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先对着镜子微笑,接着注视着自己的眼睛,告诉自己3遍“我真美!”,然后,轻柔地把保养品抹在脸上,再闭着眼用手指温柔地把它按摩进皮肤里,同时想像着脸上有和煦的清风拂过;有爱人的双手抚过……当你再张开眼睛,就会看见有美丽的奇迹发生喽!
  试试看,这方法对我挺管用的!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缓慢的美学
近年来,在讲究生活的时髦人士圈子里,出现了几个关于生活的新名词和新群落:有追求幸福生活品质的“乐活族”;有崇尚活在当下及时行乐的“快活族”;还有呼吁品味生活缓慢节奏的“慢活族”。
  尽管这几个群落所倡导的生活哲学或有些许差异,但它们都传递了一个清楚的讯息:“我们现有的生活方式需要改变”。没错,生活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我们祖辈那一代人来说,生活仅是一桩只要努力付出就能安稳度过的啰嗦事,虽然因柴米油盐酱醋茶而五味杂陈,但平淡中自有一番好滋味;可对我们这一代人来说,生活则是一场既紧张危险又绚丽多彩的舞台剧,其中充满了不可确定的因素,想要的东西很多,害怕失去的更多,因此在有限的日子里,我们总是紧绷着神经,辛苦而疲惫的活着。
  对于生活的抱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显示,大多数人的问题出在“速度太快”。我在回答类似的调查问卷时,也不禁哑然失笑。那份问卷里有个问题:早晨醒来,张开眼睛后,你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是感受清晨的空气?是慵懒地伸伸腰?还是立刻翻身看看现在几点了?我的回答相信和多数生活在都市的现代人一样,我们习惯性的永远都在赶时间,永远觉得时间不够用,觉得网速不够快,觉得前面的车开得太慢,觉得还有好多没做完的事情。
  我是个标准的“快”活族。不是及时行乐的快活,而是节奏快速的快活。我开车的速度很快,吃饭的速度很快,思维的速度也很快。我很害怕面对思考慢、动作慢、说话慢的人,我的教养让我面带微笑礼貌的看着他们,但心里却急得只想跳脚,巴不得冲上前去帮他把该做的事或该说的话尽快完成。年轻的时候,我常以自己的才思敏捷而自豪,及至年纪渐长才逐渐明白,我的灵巧聪慧和急于表现,也许已经在不知不觉中伤害了别人。
  可能是因为像我这样每天都急急忙忙赶路的人太多了,最近几年,有一股鼓励放慢脚步的运动正在兴起,短短的2、3年间,已经有55个国家、八十几万个会员加入了这个叫做“Slow Movement”(缓慢生活)的运动中,它是个没有总部、没有严格组织的组织,只是藉着几页简单的通讯,唤醒被速度绑住的人,劝导人们放慢生活的节奏,慢慢的吃、慢慢的呼吸、慢慢的思考、慢慢的做爱,甚至慢慢的休闲。
  我喜欢缓慢运动网站上的一句话:“慢活并不是将每件事牛步化,而是希望活在一个更美好的世界。它是一种平衡,该快则快、能慢则慢,尽量以音乐家所谓的Tempo Giusto(正确的速度)来生活。它没有一成不变的公式和万用守则,只是让每个人都有权利选择自己的生活步调,如果我们愿意腾出空间容纳各种不同的速度,这个世界会变得更加丰富。”
  啊,多好,如果我们能掌控生活的速度,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放下,什么时候要加快脚步,什么时候必须驻足,什么时候又该跃起,我们就不会因为一路快跑追赶而忽略了道路两旁美丽的风景和本该细细品尝的生活况味,也不会因为忘了停下脚步而错过了身旁关怀的眼神和暖暖的爱意。如果,你同意生命中有比急着完成某件事还更重要的事情,就请放慢脚步,倾听内在的声音,顺着它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