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平安纪事-第2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见过别人对自己这么有礼,小嘴立刻就咧开笑了起来,刚想说话,就被姬昌泷拉了一把,姬昌世立刻收起笑容,将小肚子挺得更高。姬昌泷本来不想喊青蓉起来,就让他这么蹲着,可是月心的目光已经扫了过来,姬昌泷恨恨地看了青蓉一眼:“免了吧!”姬昌世跟着说道:“免了,免了。”

青蓉对后面的阿兰说道:“拿上来。”

阿兰手里端着个盘子,见盘子上放着几样东西,月心眼光扫过,倒是吃了一惊,心想敢情这东杞把好东西都给了青蓉当陪嫁了吗?事情大概和月心想的差不多,或许是为了对青蓉的补偿,又或许是对为了保存姒氏,不得已将青蓉献出去的愧疚,哪怕是知道青蓉此去也不会有什么好日子过,姒恭毅还是将很多瑰宝作为陪嫁给了青蓉,不过也有可能是姒恭毅想的很明白,就算是留在了东杞也是会被大梁军掠去,还不如给青蓉了呢!

青蓉将那托盘举起来奉与月心:“这是贱侍的一点心意,还请月君和两位殿下笑纳。”

月心笑着按住青蓉的手:“这是做什么?你现在??????留着这些放在身边也是好的,我们之间不必这些。”

青蓉挤出一丝笑容,月心的意思是知道自己现在的处境吧,这以后的日子还长,妫岚颜不是那么轻易就会放过自己的人,月心是想让自己留着一些防身吧!可是就算有这些又有什么用呢?母亲将这些东西给自己当了陪嫁,就算是没有什么目的和想法的,若是被平安知道了,怕是又会以为是自己在算计,到时候自己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青蓉咬了一下自己的下唇,还是坚持将那几样东西送给了月心和两个孩子,月心只好将小锦拿来的礼物也送给了青蓉,青蓉这才告退下去,转而又去了广明殿李蕴秀那里。

李蕴秀对青蓉拿来的东西倒是没有推辞,想请青蓉坐下,青蓉坚持不肯,李蕴秀也没有坚持,和青蓉说了几句话,便打发了他回去。等青蓉走了之后,李蕴秀对站在那里的姬昌元说道:“你不是说要看看大名鼎鼎的青蓉公子吗?现在看清楚了。”

姬昌元撇了撇嘴:“真不知道阿娘爱恋他什么?长得那么难看!”

正文 第四百一十八章天下初定

第四百一十八章天下初定

李蕴秀呵斥道:“谁教你这般牙尖嘴利?就因为他长成这个样子,才会让你阿娘恋恋不忘。记住,切不可以貌取人,当日,他步步设局,能在大梁掀起风浪,调动北苏千里奔袭,让大梁不敢发兵南邗,你岚爸爸的南邗才会亡国,其聪明才智不下于我。你阿娘这一生从未因为一个人的外貌出生歧视过别人,好好学学你阿娘的心胸气度。”

姬昌元见父亲脸上有了怒意,忙垂手答应了,对于父亲李蕴秀,姬昌元心里有着说不出的钦佩,甚至有一点点畏惧。相对于母亲来说,姬昌元更畏惧的是父亲,嗯,燕爸爸在教武功的时候,拉下脸来很严厉,月爸爸如果不说话,那么瞧着自己好像也挺吓人的。不过姬昌元最不愿意看见的还是生气的父亲,虽然父亲真的很少生气。父亲似乎对自己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母亲宠纵着自己带着弟弟妹妹们玩耍,父亲好像也没有反对过。姬昌元知道很多,比如岚爸爸总是在背后教导珊妹妹,想着能让珊妹妹在几个姐妹中出类拔萃,父亲就从来没有这样做过,就算是有教导,那也是姐妹们还有泷弟弟在一起的时候,父亲才会教一些东西。

可是姬昌元觉得父亲有时候说的话是那么有道理,总是能让姬昌元要好好地想一想。比如今天,父亲就很严厉地询问自己是不是想对那个青蓉不利,哼,那个男人,好吧,父亲说要对他有礼貌,喊他爸爸是不可能的,那就叫他姒侍君好了,反正他也就是母亲的一个侍君而已,不能和父亲还有其他几个爸爸比的。父亲让自己好好想想这样做好不好?接着姒侍君来请安,父亲请姒侍君进了屋子,还和姒侍君说了好一会话,听说以前姒侍君还在王府的时候就和父亲最要好,岚爸爸就没有给姒侍君好脸色看,听说早些时候,岚爸爸见都没有姒侍君,很是不待见他。

咦,姬昌元突然想到,关于姒侍君的消息好像都是从岚爸爸那里传出来的,姒侍君以前偷了自己和泷弟弟,害死了爷爷,还伤害了母亲最喜欢的一个男人,害得母亲到现在都不能提起。泷弟弟说姒侍君欺骗了母亲的感情,既然父亲们碍于母亲的颜面不好教训,那就让我们这群小孩子们来好好教训教训他,自己也认为是对的,不过现在想起来,如果这些都是从岚爸爸那里传来的消息,嗯,自己好像就不应该太冲动。岚爸爸这人,唉,算了不管岚爸爸,就说姒侍君是母亲这么长时间来唯一纳的侍君,就不应该是自己这些小孩子能教训的,母亲应该很喜欢这个男人才对,花了这么多功夫,抛开种种报仇,问鼎天下这些幌子来看,姬昌元怎么看,怎么都像是母亲发动这场战争,好像就是为了将姒侍君抢回来似的。

姬昌元想到这里,不由抬眼偷偷瞧了父亲一眼,只见李蕴秀正含笑看着自己,姬昌元不自觉地挺了挺胸膛。李蕴秀笑着将姬昌元搂在了怀里:“想明白了?”姬昌元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现在觉得自己长大了,不应该被父亲这么搂着,可是又觉得被父亲这么搂着很舒服,有点不安地在李蕴秀的怀里拱了拱,不过李蕴秀怀里的体香,让姬昌元安定下来,找了个舒服的位置靠在了李蕴秀身上。李蕴秀抱着姬昌元说道:“这些孩子里,你最大,自然是要做出表率的,什么事情多想想不是坏事。”

姬昌元“嗯”了一声,这时有侍人将李蕴秀留在明议殿的节略拿了来。姬昌元问道:“阿爹,今晚你还要批阅奏章吗?”

李蕴秀揉了揉姬昌元的头,轻笑道:“嗯,这些其实上书房和中书省都已经商量出来办法了,你阿娘不在,我过个眼。”

姬昌元知道虽然父亲说的轻描淡写,但朝廷的政务就算是母亲在宫里,好像也是父亲批阅的多写。姬昌元从李蕴秀的怀里站起身说道:“阿爹,我帮您磨墨。”李蕴秀笑着答应了,自有侍人去准备晚膳夜宵。姬昌元看着李蕴秀在灯下批阅奏章,不由又想起姒侍君,父亲说那个姒侍君很厉害,难道比父亲还要厉害吗?哼,肯定没有父亲厉害,父亲处理政务就连姨母都是夸奖的,不过父亲好像没有这么赞赏过一个人,姒侍君真的做了那么多事情的话,好像也是个厉害的角色呢!要是这么说,那母亲能做到现在这样,岂不是更厉害?姬昌元晃了晃脑袋,父亲厉害,燕爸爸厉害,月爸爸厉害,还真没看出来,一有空就和自己在游乐场玩打仗游戏的母亲有多厉害??????

大梁灭东杞之后,天下一统的局势已经分明,很多小国见大势所趋,纷纷向大梁投降,到承启七年的春天,大梁才算是真正统一了天下。

一直以来虽然文帝淡出了大梁的朝堂,但是既然天下一统,那么还有二皇并存就已经非常不合适了。平安倒是无所谓,文帝却不愿意国家因为自己的缘故产生不必要的变故,为此,文帝几次和平安谈起退位的事情,都被平安以这样那样的借口否决掉了。

平安心里对自己能否治理好一个国家始终没底,哪怕是文帝一再告诉平安,她的能力足可以治理国家了,平安觉得自己还是抱着文帝比较好。当然,这样的事情总不能一直这样拖着,最后,文帝终于对平安的一再地逃避忍无可忍,气得跑到了景陵去祭奠惠帝不回来了,平安这才妥协。

在答应文帝逊位的时候,平安提出想在南方建立一座新的城市,取名南京,想将大梁的首都迁到那里去,文帝对此没有什么意见,因为就现在大梁的版图来说,雍京作为都城的地理位置上毫无优势可言,而在南方现在还出于相对动乱的时候,将都城建立在那里,既可以安定南方的人心,也可以扩大交通经济的发展。

于是平安又开始不务正业,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南京的规划当中,在平安的设计下,这将是一个相当先进的城市,就算是以后科技飞速发展起来,现有的很多城市将会被淘汰掉,这南京只要稍加维建就能跟上时代的脚步。

大梁现在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百姓的生活都普遍在提高,为大梁,为武陛下修建一座都城,这在大梁人心目中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大梁从上到下对南京都投入了极大的热情。随着南京的修建,很多人看到了这里未来的发展,这里的周边逐渐繁荣起来。

而在大梁征讨天下的过程中立下了很多汗马功劳的人,在这个时候也要论功行赏,这样的事情,文帝只在幕后为平安出谋划策,封赏的事情自然都是平安去做。为了适合大梁现在的国情,平安提出了公侯伯子男的爵位的赏赐,还有世袭罔替的爵位的赏赐,起码都让大家有能有点甜头。

文帝以为这种赏赐不妥,爵位的赏赐会不会制造出新的门阀呢?一旦门阀制约了皇权那怎么办?平安想了想,解释道:门阀制约皇权这种事情以后出现的可能性将会很小,现在大梁致力于发展经济,相信大家都会置身于经济利益之中,当利益纵横交错时,所谓门阀也就不会存在了。不过,特权阶层是不可避免的,皇帝只会有一个,以后自己的孩子里亲王什么的在所难免,这么下去将会是一个庞大的特权阶层。

说到这里,平安坏笑起来,准备搞个爵位考试制度,就是说这爵位赏赐给你了,你的嫡系的孩子可以继承,但是这孩子必须要通过爵位考试才能被承认爵位,否则这爵位就不能被继承,当然,这不是说爵位就被朝廷收回了,而是,你家这一代就不会有爵位了,没通过爵位考试就不能在朝廷任职。文帝一想不免拍案叫绝起来,谁敢保证每一代都会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爵位的考试不但杜绝了门阀,就连特权都会受到限制,只要有一代不出人才,这个家族就会衰落一些,但又不至于完全败落,这个主意简直,简直太缺德了。这样再加上大梁一直推行的大考制度,不断有新鲜的血液注入大梁的朝廷机构,相信大梁会在相当长的时间里,保持欣欣向荣的局面。

有了这个基调,剩下的事情,平安照样是不关心的,这个奖励制度交给了萧昭龄去研究,制定出方案,得到文帝的认可后,很快就在朝堂上大事封赏了有功之臣。本来平安也想搞个凌云阁什么的,后来嫌评审起来太麻烦,又觉得以后这些人要是有个什么错处,自己不好处理,要是到最后成了那个什么功臣不得善终,自己岂不是要怄得吐血,所以这个想法也就搁置下来,只有在对自己的几个男人的时候唠叨了几句,结果又被崇拜了一把,平安得意了好一阵子。

正文 第四百一十九章无比矛盾纠结

第四百一十九章无比矛盾纠结

南京在承启九年的年底完全修建成功,平安带着自己的几个男人还有孩子们一起搬进了南京的阿房宫,没有人知道这个宫殿为什么会叫做阿房宫,大家都觉得这名字起得新颖别致,甚至有人写出了《阿旁宫赋》,平安听说这件事后,不免有种时空交错的错觉,最后只好承认,自己真的不是一般的恶趣味。

平安的恶趣味不仅表现于此,阿房宫前的广场叫做红场,反正已经这么着了不如就更加变本加厉一些吧!于是那朝臣们办公的地方,虽然只是一片三层楼的建筑群也被称为五角大楼。凡此种种不容赘述,能想到的一些前世的建筑什么的,平安都把用上了,反正在这世上是独一份就对了。

带着惠帝的后宫的君侍依然住在雍京凤鸣宫的文帝,带着朝臣向平安进谏,请平安在承启十年的正旦之日,举行登基大典,昭告天下,改年号,完成政权的交替。这点是在平安搬到南京之前就已经和文帝商量好的,可是随着正旦之日越来越近,阿房宫所有的人都感觉到了平安的不对劲。

平安的脾气是越来越大,渐渐到了不能控制的地步,一点小事就会让她怒火中烧,然后是星火燎原,平安的几个男人不得不整天提心吊胆地做救火员,甚至连姬昌元等孩子们也都派上用场,可是这样的情况并没有停止的迹象。

有一天,平安不知怎么就遇到了准备去向李蕴秀等人请安的青蓉,一看见青蓉,平安的气就不打一处来,狠狠地训斥了青蓉,理由就是青蓉居然违抗命令,平安曾经说过再也不想看见青蓉的那张脸,现在居然被平安看见了。青蓉伏在地上瑟瑟发抖,每次去给几个皇君请安,青蓉都是特意避开平安,知道平安不愿意看见自己,即便有时候遇到,自己行礼,平安也就走过去了,从没有像今日这样发作自己。平安越说越气,要不是李蕴秀及时赶到,平安甚至要将青蓉拖下去打板子。

李蕴秀劝说了半天,一旁的侍人也知机的将姬昌泷请来,这才算是将平安劝走了。等平安走后,青蓉默默地跪在那里,阿兰小声抽泣着,从东起到雍京,在从雍京到南京,平安从来没有招幸过青蓉,妫岚颜难免就有些小心思,青蓉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不至于被苛待,但是被扔在了偏僻的昕薇轩,等同于冷宫。青蓉倒是无所谓,反正自己这样的罪人,能这样也就是不错了,谁知道今天会遇到这样的无妄之灾,经此一事,阿兰可以相见青蓉的日子就会更加难过了。

因平安走的时候,没有让青蓉起来,青蓉只好这么跪着,过了好久才看见李蕴秀急匆匆地走来,见青蓉果然还跪在那里,忙上前将青蓉搀扶起来:“唉,陛下这段时日心情不好,你还是不要让她看见的才好。”

青蓉靠在阿兰的身上,虽然膝盖钻心的疼,青蓉还是在阿兰地搀扶下对李蕴秀施了一礼:“多谢秀君的提点。”

李蕴秀对身边的侍人说道:“去,抬个肩辇来送姒侍君回去。”

侍人们忙去准备,青蓉想了一会才低声说道:“陛下这样多长时间了。”

李蕴秀看了青蓉一眼:“快一个月了,马上就要正旦登基大典,陛下这样??????”

青蓉咬了一下自己的下唇,才说道:“有七七公子的消息吗?”

李蕴秀叹了口气:“我已经劝过陛下了,可陛下不准人提起七七,上次我提了一次,就被??????好像燕君也提过,哎,谁提就是谁触了霉头。”

青蓉低着头说道:“若是在陛下登基大典之前,七七不能回到陛下身边,怕是陛下终身憾事,她只是矛盾的很。”

李蕴秀点点头,这件事平安身边的人大概都有数,可是平安现在这样不准提,就七七那性格就算是自己这些人去接,也未必就能接的回来,这就拧住了。想了一下,李蕴秀说道:“如果没有那个孩子就要好些,有了这孩子,陛下心里不舒服。”

两个人沉默地站在那里过了一会,直到侍人们抬来肩辇,青蓉才说道:“秀君,何不将此事商之于文陛下?”

李蕴秀看着青蓉:“你的意思是??????”

青蓉说道:“文陛下身边连个伺候的人都没有,以后总要有个人养老送终。”

李蕴秀想了一下:“试试看吧??????”??????

没过几天,文帝为了平安的登基大典从雍京来到了南京,平安看见文帝还是很高兴的:“姐姐不是说不来了吗?”

文帝笑道:“你走了之后,凤鸣宫里失了生气,我住着也没有什么意思,就到你这来串串门。”

平安听文帝说的轻描淡写,心中却有些酸楚,文帝为了自己留在了凤鸣宫里,失去了手中的权利,还要面对那些整天算计的老男人真是不容易。想到这里,平安哈哈一笑:“好,到我这就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