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官场文化与潜规则(又名:道破天机)-第3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成安县县委书记王晓桦在2003年5月推出的县委今后决定干部任免时,将采用秘密写票、投票的票决制,不论职务高低,县委常委每人一票,选票面前人人平等。此举一出,全县哗然,须知,在多年形成的官场规则中,任免干部的人事权向来是不容他人染指的核心权力,问不得、碰不得、了不得。过去提拔干部,一般都是书记一个人定盘子,先在书记和副书记参加的碰头会上统一意见,再拿到常委会上口头或者举手表决。
可以说,一把手一人说了算的“惯例”,是滋生人事腐败的根源所在。多年以来,干部任免在许多地方成为密不透风的高度机密,决策过程也往往成为幕后的暗箱操作。在王晓桦看来,权力的公开透明不能光靠政府。党委更应该带头,而党内民主的核心就是干部选拔问题。
 县委书记王晓桦认为:“党的权力是一种公共权力,而不是个人权力。权力垄断和暗箱操作是腐败的根源,必将导致权力资本化的产生。”
 “政府的权力透明和党委的权力透明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党委权力不透明,那么行政权力透明只能是一种形式。如果只推行行政权力公开透明,党委权力却暗箱操作,那么行政权力的公开化、透明化只会是昙花一现。”
 “选拔、任免干部是党委最重要、最核心 的一种权力。近年来,媒体暴光的权钱交易、买官卖官的腐败案例很多,为什么会有买官卖官现象?我认为,当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甚至一个人手里时,权钱交易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过去的情形是,党内集中变成了一把手对集体意见的综合,这使得集体意见常常带有一把手个人的主观色彩。所以党内迫切需要把民主集中制原则变成可操作的具体机制,而现行的干部任免条例却缺乏可操作性。”
 “阳光是腐败的克星。将一把手的权力仅仅限于一票之内,从而消除了一把手将个人意图转化为集体意见的可能性,具有了从根本上预防人事腐败的功能。如果有人非要买官跑官,就必须打点所有的常委和委员,权钱交易的难度和成本就大大增加了,自然就降低了腐败的可能。”
 “一把手必须登高望远,必须出于公心。自我限权削弱的只是狭隘意义上的个人权力。如果将一把手的权力看作公共权力的话,那么自我限权反而会起到强化的效果,使这一权力更加有效,更加有威信。”
 提拔干部权属于权力中的权力,在买官鬻爵已经成为国之大患、严重威胁到党的生死存亡的今天,成安所创造的党内民主机制意义十分重大。干部的选拔、任用应当遵循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决不允许个人或少数人专断;但在实践中却往往走了样,党委集体管干部成了党委书记管干部,民主推荐变成了一把手独占干部提名权,民主集中制变成了“一言堂”。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形成了不可小视的帮派力量。而普通干部看到一把手说一不二的权威,自然从中发现了快速升迁的捷径,这是买官卖官难以避免的根本症结所在。
 当官帽只能凭自己的本事去争的时候,此举对官场上那些潜规则的打击是毁灭性的。阳光政治所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以及民众对政府的认同感,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
但是,成安“新政”推行三年来,迄今为止没有任何地方得到成功复制。原因在于:成安“新政”的实质是扩大党内民主,尤其是一把手的“自我限权”。成安“新政”触及的又是最为敏感、最有油水的干部任免问题。对一些买官卖官已经见怪不怪的地方来说,如何能接受这种自解权力、自断财路的做法?中国特色的干部任用制度,权力可以带来无法估量的实惠——金钱、美色、权欲、成就感等等。主要领导人无人事决策权,谁还要争权力?很多地方不愿意效法,因为成安“新政”首先限制的是一把手的权力,这恐怕是最根本的原因。在同一个执政党体系内,实行的是同样的干部选拔机制,为何会出现不同的选拔理念和选拔手法?为何你搞你的阳光推荐,集体票决,我搞我的领导提名,暗箱操作?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构建起更为民主、科学的干部选拔机制,进而奠定全面割除买官卖官等官场积弊的制度基础,这样,成安“新政”才不会沦为昙花一现。
 我们需要这样一种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令当官成为一种责任,而腐败则充满风险。有了这样的健康的官场机制,公共权力的廉洁和高效才有希望。
 在成安“新政”的改革路线图中,改革的核心是人事,作为一把手的县委书记则是改革的逻辑起点与原动力。在这一态势下,人们仍然要追问:县委书记何来人事改革的权力?县委书记究竟有哪些权力?基层执政党权力体系如何实现合理的分工和制衡?下任县委书记有没有进行“反改革”的权力?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无论是改革者还是反改革者,实际上都没有有效地影响现行法律制度。而改革在缺乏法制化的状态下,只能是一种试验,其合法性、权威性、持久性仍然令人担忧。
 毫无疑问,阳光政治也是一种生产力,阳光政治所形成的凝聚力、向心力及民众对执政党和政府的认同感是最宝贵的社会资源。权力在透明运作的同时,也要求权力本身的透明,权力在依法运作的同时,还需要权力自身的“法定”。
 官与官不一样,尤其是一把手与副手不一样,一把手是天,一把手是“法”。
 凡是尝到“绝对权力”滋味的人,终身都会想念它;轻易也是不会自动放弃它的。

 一把手在中国是绝对权力的象征。许多一把手大权在握,小权也在握。一个地区或单位,人事怎样任免,财务怎样支配,全都要一把手定夺。一把手往往身系一地之兴衰,一个单位之命运,干系不小。所以,一个地方繁荣,一个单位兴盛,自然是一把手的功劳。
 由于一把手处于这么一种特殊位置,就使得许多人唯一把手是从,养成只看一把手眼色行事的习惯。乃至每一个地区和单位都有这样一批人:谁是一把手就溜须拍马谁,其他什么二把、三把,根本不放在眼里。
 权力是荼毒人心灵的东西。权力能造福,也能造孽。权力会诱发人内心深处的恶,使人心灵扭曲。权力常常使人硬起心肠,甚至使人丧失人性,尤其是当权力没有限制的时候。独裁和专制的权力可以使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兄弟相残。在独裁和专制的权力面前,亲情、友情、爱情常常黯然失色。
 人有了一定的地位,就喜欢别人顺从,喜欢一呼百应,喜欢别人的阿胰奉承。而对不轻易顺从,有自己独立见解的人心存疑虑。对那些敢于批评自己错误的人,更是心存反感,必须除之而后快。人有了一定的位置,就有一定的威严,有威严还不够,还要时时维护这威严。有冒犯威严者,往往就要倒霉。在这样的情况下,忠诚能干的人往往被束缚,顺从而狡猾的人往往被视为心腹。弄得小人欢心,好人伤心。
 站在权力最高峰的人,他们的心思总与常人不同。他们常常觉得既然站在最高的位置了,也就具有了最高的水平,因而听不进别人的意见。他总认为你的意见有不可告人的目的,是对他最高权威的挑战。

 唐朝人韩愈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言一出,把那些怀才不遇的千里马感动得热泪盈眶。现在有些地方为了限制伯乐们的为所欲为,实行了提拔干部“首提责任制”。就是说,如果你推荐的人不是千里马,或者连普通马都不如,那就要追究你的责任。仅就这个规定就足以说明,伯乐常有,而千里马不常有。什么叫“首提”?还不是伯乐说了算。人家都“首提”了,谁还敢反对?

 一把手腐败的特点有:一是财务一支笔、二是用人一言堂、三是大权一把抓。
 “一把手”效应已经形成一个封闭的链条,市长收局长们的钱,局长就收处长们的,处长再收科长们的,形成了“对上送,对下收,不送则办不了事”的怪圈。

 虽然是一把手,如果上面缺少上级领导的有力支持,又没有来自下面基层的拥护,很可能是失败的。
 什么叫不团结?现在只要有人对一把手有意见就叫不团结,一把手整人就是组织意见。这叫什么逻辑?
 为官之道在于识人、用人。
 一二把手之间的团结一致,有利于迅速瓦解往日的派别,围绕自己形成新的核心。集体领导、一把手负总责、成员分工负责的体制和运行机制这种体制在赋予“一把手”足够权力的同时,又通过集体领导对“一把手”的权力进行制衡,既民主又集中,兼顾公平和效率。

 在涉及任何一个干部努责乃至任何一个公民的命运问题上,希望任何一个人不要有太大的权威。一旦公民的命运掌握在大权在握的人手中,那么,他的升降荣辱就不取决于自己的努力而取决于他的运气。一个人的权力应该越小越好,小到这点权力不足以影响他人的命运。

 干部在一个位置上干的时间太久容易产生惰性,还容易形成个人的帮派体系,滋生腐败。
 以年龄为线一刀切的办法,是这些年组织部调整干部惯常使用的手段。

 “如果鸦雀无声,反而大事不妙。”这句话是陈云同志说的。
 “鸦雀无声”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个人说了算的“一言堂”,意味着具有绝对权力“第一把手”的“家长制”,意味着高压氛围下的“舆论一律”,意味着。。。。。。
 有的领导干部不懂得民主的真正含义,不懂得行使民主的方法,不懂得执行民主制度;往往是想民主的时候就给一点民主,不想给民主的时候就不给一点民主,“鸦雀无声”的现象往往发生在这个领导“不想给民主的时候”。什么原因?就是民主还没有制度化、民主意识还没有进入领导干部的头脑中。
 有的领导干部听不得不同声音,自己的“权威意识”和“领导尊严”特别强,其他人提出不同意见就是对自己领导权威的挑战,是不尊重自己的具体表现,是对方在“动机”上出了问题,于是“斗争意识”特别强,动不动就对不同意见“上纲上线”,再加上一些“组织措施”,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会是“鸦雀无声”的。
 有的领导干部并不是因为自己高明得不得了才当了领导的,而是因为“关系密”、“背景深”、“后台硬”,是紧跟上级领导的、属于领导圈子里的人才当了官的;然而一当官之后就不认识自己了,就自以为是了,就目空一切了,就以为真理永远掌握在自己手中一样,就只允许别人听他的而不准自己听别人的,这种“小人得志”式的领导的必然结果肯定是“鸦雀无声”。
 还有一些领导本身就思想品德低下,当官就是为自己,为了自己的家族,为了自己的小集团,因而凡是与自己的利益、自己家族的利益、自己小集团的利益相违背的,就一律用权力进行封杀;如果这些官员与腐败挂上了钩,与“有钱人”结成了“利益联盟”,那么在疯狂的利益诱惑下,他就会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围剿、镇压,在这种情况下,绝对不允许出现任何一点“杂音”,于是,只有“鸦雀无声”了。

 在中国的实践中,“党政一肩挑”、交叉任职、两委合一等政治实验的模式,被一些地方广泛认同和借鉴,并得到大家有关部门的肯定。但是,“党政一肩挑”模式也存在着明显的隐患,很可能滋生缺乏制约的绝对权力,进而导致行政专横。在一些地区,甚至可能出现借“党的领导”之名,行个人集权之实,加剧干部的弄权腐败行为。更为忧虑的是,为了保证“组织”中意的人选能够“党政一肩挑”,各种强制性的“组织意图”将不可避免地入侵到人民的选举中,使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权利被扭曲变样。
 矛盾的真正症结其实并不在于是否实行“党政一肩挑”或者交叉任职,而在于多年形成的执政观念误区,在于基层党组织的权力化和行政化。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明确指出“党不是向群众发号施令的权力组织,也不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
 “党的领导”的一个重要表现形式是,党通过法定程序,将自己的主张和人民的意愿上升为宪法和法律,各级党组织遵守宪法和法律,实际上就是坚持了“党的领导”。

 世人可能并不知道荣誉和耻辱并存的道理。只有善于自我修养的人,才能保持他的荣誉;不善于自我修养的人,荣誉只会给他加速带来耻辱。

 一个人在没有权力的时候,向往着权力,然而一旦进入权力的旋涡中心的时候,就会感到身不由己,就会感到随时有灭顶之灾,非常可怕。权力的诱惑是那样地不可抗拒,向往权力,又惧怕权力。这就是“叶公好龙”给我们的启示。
 元人严济中,身居高位,退下之后,备尝世态炎凉,心中无比愤慨,于是挥笔写下了“宁可少活十年,不可一日无权”的句子。

 专制制度最令人憎恶之处,便是权力控制一切,使人没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自由。置身仕途之上的人,自然要受其控制,即使超然于仕途之外,权力也不放过你。秦朝的李斯被腰斩,是由于他太热衷于权力。而明朝的高启,对权力的可怕有着清醒的认识,他一生极力躲避权力,远离权力,即使被迫拖进了权力场中,也不介入权力的纷争,而且抽身退步不可谓不早。但是,你不过问政治,政治却偏要过问你;你不参与政治,政治却偏要将你裹胁进来,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 仕途既是显途,也是险途。一个人既然投身于仕途,就应该有一副坚强的神经,不要幻想一帆风顺,不要企求永远的显达, 应该经得起挫折,经得起打击,经得起不公正的待遇,经得起陷入谷底的重压。有人说,有了权力就有了一切,失去权力就失去一切。对一个政权是这样,对一个个体又何尝不是如此?
 官小能量大,小小的地方官制造大冤狱的事情还少吗?有时,作为朝廷的中央也无能为力,也只得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听之任之。在文化与权力的较量中,文化是太不堪一击的了。这也是中国的传统,在后世,我们不是见过多少大师级的文化精英,无端惨死于一些自以为奉了尚方宝剑的群氓的鞭鞑之下吗?
 国家的盛衰存亡,完全依靠权力的运作,权力运作得当,则国兴、国盛;失当,则国衰、国亡。从历史上看,文人也罢,武人也罢,任何一个政治人物,如果想为国效力,实现你的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你首要的是,要拼命取得权力,通过正常不正常的途径,甚至可以不惜代价,不择手段,只要能够达到目的,手段是在所不计的。当一个政治人物,发出了感叹时,就表明,他或者还没有取得权力,或者是已经失去了权力。

 从干部权力的角度讲,官员的权力如同一个深不可测的“陷阱”,权力越大,“陷阱”越深,领导干部如果不谨小慎微,则很容易滑入其间。党和人民给了干部谋事的职位和权力,权力却给了干部腐败的机会,在失去强有力的监督下,缺乏自控力的干部因而不可避免地要走上背离党和人民的不归路。有人憎恨金,说金钱害人,贪官们又何尝不是被权力所害?对权力缺乏约束,仅靠领导干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