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海伦·凯勒的教育-第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最后一次手术之后,安妮躺在医院的床上,她非常害怕失败。她知道,当眼前的纱布绷带拿下去之后,她将能看见一些灰色的影子。
  这一天终于来了。医生用剪子剪呀剪呀,最后纱布被剪开了,医生小心翼翼地将纱布轻轻移开。安妮微闭着眼睛呆了一会儿,然后慢慢地睁开双眼,期待着眼前出现灰色的形状。
  呵,她真的看见了明亮的光线?选比以往所看见的任何东西都要明亮。一束光线从窗子里照射进来。
  “我看见窗户了,”安妮激动地叫道:“外面有树,还有河流,我能看见它们了,我能看见这一切了。”
  尽管安妮见到的还不是十分清晰,就如同隔着一玻璃杯水,但她毕竟能够看见了,这就足以慰藉所有的人了。安妮当然更是欣喜若狂。
  复明之后的安妮学习进步更快了。她跟劳拉·布里奇曼学会了手语。劳拉两岁时就因病而成为聋哑人,后来进了帕金斯学校,一呆就是近40年。在学校创始人豪博士的教育下,劳拉懂得了手语,这在当时是个奇迹。安妮常常找劳拉聊天,渐渐地也对手语达到了熟练的程度。
  安妮喜欢到处转。一天,她去法院听了关于德士堡调查的公众听证会。当时人们认为法院是一个充满了污秽的地方,而安妮竟然敢去这种地方,真是胆大包天。校长安纳格罗斯知道后非常恼火,所有人也都觉得安妮玷污了学校的名誉,于是决定送安妮回德士堡的救济院。
  这时,霍普金斯太太挺身而出,留下了安妮。霍普金斯太太是学校的义工,早年丧偶,中年丧子,安妮正好和她死去的孩子年龄相当。她眼看着安妮将要受到惩罚,就提出当安妮的监护人,并保证不会让安妮再犯同样的错误。安妮这才得以留下来,从此也有了一个“家”,受到了霍普金斯太太无微不至的照顾。
  1886年6月,安妮即将从帕金斯学校毕业。这些年来,她看到了那么多新鲜事物,学到了那么多知识,也做了那么多事情。转眼之间,她不再是个小女孩了,已经长成了一位亭亭玉立的女郎,现在她就要离开帕金斯学校了。但是像她这样一个半盲的姑娘能靠什么维生呢?当然,她可以去饭店洗盘子,去旅店擦地板,但她怎样才能运用所受到的良好教育呢?难道她就命中注定一辈子都毫无用处吗?
  8月底,安妮在她朋友的一所海滨寓所里度过了离校前的最后一个暑假。在那儿,她收到了校长安纳格罗斯先生写来的一封来,问她是否愿意去亚拉巴马州照顾一个盲女孩,给这孩子当家庭教师。
  安妮见到安纳格罗斯先生之后,安纳格罗斯先生对她说:“听说这是一个7岁的女孩,名叫海伦·凯勒,她是个相当任性的孩子。她在家里总是按自己的意愿行事,父母也总是迁就她,觉得对不起她。”
  安妮露出了微笑。她记得自己7岁时也相当惹人讨厌,但她也清晰地记得,当时自己是多么的孤独。
  “她像我所认识的人一样健全。”安妮对自己说,“海伦·凯勒需要什么呢?正是正确的训导和无限的关爱和关怀。”
  就这样,安妮于1887年3月3日抵达了亚拉巴马州海伦·凯勒的家,受到了凯勒夫妇的热情欢迎。
  “感谢上帝!终于有人肯来帮助我可怜的小东西了。”凯勒夫人说。

安妮·莎利文的故事(5)
安妮听到她这样的话后,立即脸色骤变,回转身来说:“今后再也不要让任何人这样叫她‘可怜的小东西’了。”
  安妮见到海伦的第一印象,就觉得自己好像是见到了一个小霸王。凯勒家的人都纵容着她,让着她,不敢违逆她的意愿。其中凯勒夫妇尤其如此,生怕他们的宝贝女儿受到任何委屈。安妮心想,要想打开海伦·凯勒思维的阀门,自己首先必须学会和她的父母相处,尽管这是一件艰苦的工作,但在她与学生开始交流之前,她不得不先做好这项工作。
  “很快,我就清楚地知道只要海伦呆在这个家中,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安妮在信中告诉安纳格罗斯先生。于是,在她的要求下,她和海伦搬到了花园的一所房子里,那儿离海伦的父母约有一英里远。正是在这个新的地方,安妮初步“制服”了海伦,使海伦那粗暴不羁的性格得到了改变。
  与此同时,安妮开始一步步教海伦拼写字母,还教会了海伦如何模仿她,如何拼写单词。直到1887年4月的一个早晨,安妮终于开启了海伦蒙昧的心智,使海伦知道了世界上每一样东西都有名字。
  安妮这样写道:“1887年4月5日的早上,海伦在洗脸的时候,先指了指盆里面的水,然后又拍了拍我的手,我明白她是想知道‘水’这个单词,我就在她的手上拼写了一遍‘w-a-t-e-r’(水),就没有再多想它了。直到早餐时,我突然想到,也许‘水’这个新词可以帮助海伦弄清楚‘杯子’和‘牛奶’的难题。我立即带着海伦来到水房,我一边抽水,一边让海伦拿着杯子对着喷水口。冰凉的水从水井中涌了出来,装满了海伦手上的杯子,瞬间就从杯子里溢了出来,在海伦的手上倾泻而下。我抓住这个机会,在海伦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第一遍我写得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了些。这种水流过她手的冰凉感觉和单词联系在一起,是如此之近,几乎让她震惊。海伦手中的杯子跌落在地上,她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脸上出现了一道异常亮丽的光彩。她连着拼写了好几遍‘水’,然后高兴地蹲在地上用手捶打地面。接着她又指着水泵和架子,问它们的名字。突然,海伦转过身来问我的名字,我在她手上拼写了‘t-e-a-c-h-e-r’(老师)。在回家的路上,海伦显得异常兴奋,她问我她所触摸到的每一样东西的名字,我告诉了她。就这样,在短短的几个小时之内,海伦的词汇量又增加了30多个。”
  看到海伦的这种机灵和悟性,安妮流下了激动的泪水。而海伦·凯勒也生平第一次不再孤独地沉湎于黑暗的世界中了。此刻,安妮的兴奋丝毫不亚于海伦。
  在接下来的十几年中,安妮一直致力于对海伦的艰苦教育。她凭着极大的毅力和耐心,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尊重海伦的孩童天性,不断地摸索,成功地对海伦进行教育。由于她的努力,海伦从一个懵懂无知、心智未开、蛮横撒野的疯丫头,渐渐转变成了一个知书达理、思维活跃、富有才华的少女,并且考进了拉德克利夫学院。安妮对海伦的教育工作暂时告一段落。
  海伦进大学之后,安妮并没有离开海伦,她继续留在海伦身边,辅助海伦的大学学习。1904年6月,海伦和其他95位年轻姑娘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举行毕业典礼的那一天,海伦走到安妮身边,将荣誉献给了自己最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小姐。
  海伦结束大学生活之后,在安妮的陪同下,开始了一系列演讲和写作活动。海伦的演讲极大地启发了大众,使人们开始关注残疾人的生活;她的作品也给了美国甚至全世界一种新的启示。海伦的声名日益显著,成为美国乃至全世界最著名女性。马克·吐温就曾说:“19世纪有两个最值得关注的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就是海伦·凯勒。”而作为培养海伦的安妮·莎莉文,却一直默默无闻地居于海伦的背后,为海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1920年,陪伴了海伦33年的安妮渐渐老了,再也无力随同海伦到各地演讲,她原本就视力不佳的双眼也因为过度疲劳,完全失去了光明。16年后,为海伦费尽心血的安妮终于油灯耗尽,在人们的惋惜声中与世长辞,享年70岁。
  当全世界因为海伦·凯勒的杰出贡献而给予她最崇高的荣誉时,海伦·凯勒则想到了自己的这一切荣誉都来自另一个人——安妮·莎莉文,认为她才是真正无愧于这一荣誉的。
  “我认为,我所有的一切都与她密不可分,”海伦说,“我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是踩着她的足迹前进的,我一生中最美好的东西也都是属于她的。如果没有她用活生生的触摸教育来开启和激发我的心智,我就不会有今天的成功、希望和喜悦。”
  安妮·莎莉文毕生致力于对海伦·凯勒的教育,使既盲又聋又哑的海伦摆脱了心灵的桎梏,勇于追寻人性的独立和自由。正是她用自己的毕生精力培育了海伦·凯勒这朵20世纪不朽的奇葩,这不能不说是人类的一个教育奇迹。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1)
海伦·凯勒
  我们大家都读过一些激动人心的故事,这些故事的主人公只有有限而且特定的时间可活,有时长达一年,有时短到只剩下24小时。但我们总是有兴趣去发现那注定要死的人是如何度过他生命的最后几天或几小时的。当然,我说的是那些有选择自由的人,而不是那些活动范围受到严格限定的判刑的犯人。
  这样的故事让我们思考,我们处在相似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作为终有一死的生命,在这最后的几个小时内,我们会有什么遭遇、什么经历、什么感受?回顾往事,我们将会发现什么快乐、什么悔恨呢?
  有时,我会想到,过好每一天或许是一个非常好的习惯,就好像我们明天就会死去一样。这种态度非常尖锐地强调了生命的价值。我们每天都应该和蔼友善、精力充沛、充满向往地生活。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品质常常也会一点点地丧失。当然,也有人愿意按照伊壁鸠鲁“吃喝玩乐”的信条去生活,但绝大多数人还是受到了必将来临的死亡的折磨。
  在这些故事中,注定要死亡的主人公往往在最后的时刻,由于某种命运的突变而得救,他的价值观也几乎从此被改变了。他对生活的意义和生命永恒的精神意义有了更深的领悟。我们常常可以看到,那些受到或曾经受到死亡威胁的人,都会从他们所做的每件事中发现芳醇甜美。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都认为人生是理所当然的。我们知道,某一天我们一定会死去,但我们通常会把那天想得非常遥远。当我们身体强健时,死亡几乎是不可想象的,我们很少会想到它。日子无穷无尽地延续下去,于是我们每天干着一些琐碎的事情,几乎没有意识到我们对生活的倦怠态度。
  我以为,同样的懒散也会作用于我们所有的本能和感觉,并形成固有的特点。只有聋子才会珍惜听力,只有瞎子才能体会到看见事物的巨大幸福,这种结论特别适合于那些在成年阶段失去了视力和听力的人。然而,那些从没有体会过失去视力或听力痛苦的人,却很少充分利用这些天赐的官能。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漫无目的地看着或听着四周的景色和声音,毫无重点,不知道珍惜这一切。还是那句相同的老话,不知珍惜我们所有的感官,直到有一天失去了它;对我们的健康意识不到,直至有一天生了病。
  我常常想,如果每个人在他早期的成年时期曾经致瞎致聋,那将是一种幸事。黑暗会使他更珍惜视力,聋哑会教导他喜爱声音。
  我经常询问过我那些能看见东西的朋友,问他们看到了什么。最近,我的一位好友来看我,她刚从森林里散了很长时间的步回来,我问她看到了什么,她回答道:“没什么特别的东西。”如果我不是对这种回答习以为常,我都可能不相信,因为很久时间以前我就已确信,能看得见的人却看不到什么。
  我问自己,这怎么可能呢?一个人在森林里散步一小时,却没有看到任何值得注意的东西!而我自己,一个看不见东西的人,仅仅通过触觉,就发现了许多令我感兴趣的东西。我可以感触到一片树叶的完美对称。我充满欢喜地用手抚摸白桦树那光滑的树皮,或松树粗糙的树皮。在春天,我摸着树枝,满怀希望地摸索着嫩芽,这是大自然在严冬的沉睡之后苏醒的第一个征兆。我抚摸到了鲜花那令人愉快的天鹅绒般的花瓣,感觉到了它那奇妙的卷曲。大自然就这样向我展现了它的奇迹。有时,如果幸运的话,我把手轻轻地放在一棵小树上,还能感受到小鸟高声歌唱时的欢悦喜跳。我很高兴让小溪的凉水流过我张开的手指。在我看来,一片茂密的松针叶或松软而富有弹性的草地铺成的地毯,比最豪华的波斯地毯更受欢迎。对我来说,四季的兴衰更迭是一部令人激动的、无穷无尽的、壮观而华丽的戏剧,它从我的手指尖端流淌而过。
  有时,我的内心在哭泣,因为我渴望能看到这一切。如果仅通过我的触觉就能感受到这么多的愉快,那么通过视觉将会有多少美丽的东西展现出来啊!然而,那些看得见的人显然看得很少。在他们看来,充满世界的万花筒般的景象都是理所当然的。或许这就是人类共有的特性:对我们所拥有的却看不上眼,而对于我们没有的却渴望得到。然而,在光明的世界里,将视力的天赋仅仅看作是一种方便,而没有作为增添生活美满的手段,这是极其遗憾的。 txt小说上传分享

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2)
如果我是一所大学的校长,我将开设一门强制性的必修课“如何应用你的眼睛”。上课的教授应该试图给学生展示如何观察那些在他们面前一闪而过的东西来增添他们生活的乐趣,教授应该尽量唤醒他们沉睡和懒散的天赋。
  如果让我来用我的眼睛,哪怕只有3天的时间,或许我能以我想象得到的最喜欢看见的东西来很好地说清楚这个问题。而且在我这么想的时候,也请你思考这个问题。假如你也只有3天多的时间来看世界,你该如何应用你自己的眼睛?如果面对即将到来的第三个夜晚的黑暗,你又知道对你来说太阳将永远不再升起了,那么你将如何度过这插进来的宝贵3天呢?你最想让你的目光注视在什么东西上呢?
  当然,我最希望看到的是多年来在黑暗中对我最亲切的东西,你也一定希望让你的目光停留在那些让你感到最亲切的东西上。这样,你就能把它们带进那正在逼近你的长夜之中。
  如果出现某种奇迹,使我能获得看见东西的3天,随后又陷入一片黑暗之中,我将把这段时间分成3个部分。
  第一天
  第一天,我想看到这些人,他们的善良和友情使我的生活值得过下去。首先,我想长久地凝视我亲爱的老师安妮·莎莉文·梅西夫人的面容,当我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她就来到了我面前,为我打开了外面的世界。我不仅想看清她的脸部轮廓,这样我就能把它珍藏在我的记忆之中,而且我还要研究这张脸庞,从中找到富有同情心、温柔和耐心的生动证据,她就是以这种温柔和耐心完成了教育我的艰巨任务。我希望看到她眼睛里的坚强性格,它使得她在困难面前那么坚定。我要看她对所有人的同情心,她也经常如此对我显露出来。
  我不知道通过“心灵之窗”,即从眼睛来看透一个朋友的内心意味着什么。我只能通过我的指尖来“看”一张脸庞的轮廓。我能够察觉到欢笑、悲伤和其他许多明显的情感。我是从面部的感触来认识我的朋友的,但我不能正确地凭触摸来描绘他们的个性特征。当然,我还要通过其他方式来了解他们的品格,例如通过他们对我表达的思想,通过他们对我表现的任何行为。但我无法对他们有更深刻的了解。而要获得更深刻的了解,我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