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牛津西方哲学史-第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髦止赜诙降南肮哂糜锢蠢斫舛健S行矶嗟胤轿挥谖颐堑亩妫┤绫炊窭车潞拖愀邸H魏纬亩魇嵌剑ǚ钟校┑淖槌刹糠郑⑶矣攵剑7拢┦粲谕环较颉U庋焕矗闶刮挥谖颐嵌娴囊磺芯晌降牧耍ü餐恚2还荒馨讯降韧诳占渲械娜魏我坏悖蘼壅庖坏阍跹蚨妫ǚ掷朐恚6降比痪驮谖颐堑亩妫ㄗ晕椅绞鲈恚讲皇潜鸬模褪窃诙剑ù看庠恚喝绻颐撬怠岸绞呛焐摹保═heeastisred),我们只是意指东方的天空是红色的。东方就是绝对意义上的东方:太阳有时在东,有时在西,印度在伊朗之东、越南之西,但是,东方每时每地还是东方(独特原理)。东方在时间上没有历史,它看不见,摸不着,也分不掉(崇高原理)。
    当然,我并非是说指南针能够解释柏拉图的诸项原理,能够证明这些原理都是正确的:没有任何解释可以做到这一点,因为这些原理形成了不一致的系列。我的意思仅仅是说,这种解释能使这些论点看起来基本合乎道理,在这方面,先前做出的其他解释并非如此。函项、种类、范式与具体的共相,均提出属于自身的问题,而哲学家在柏拉图死后很久才发现,虽然我们无法返回到古典理念论那里,但我们应就此论意指的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给出令人更为满意的回答。





    正文 柏拉图的《理想国》(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15 本章字数:1184


    柏拉图的《理想国》
    在柏拉图最著名的对话作品《理想国》里,理念论不仅应用于我们刚刚已经考察过的逻辑学和语义学目的,而且应用于解决认识论、形而上学与伦理学领域里的问题。对这一理论的衍生结果,我们将在后面的章节里予以考察。但要看到,《理想国》之所以在全世界众所周知,那不是因为对理念论进行了多重的探讨,而是因为其核心卷本中所描述的政治安排。
    这篇对话的正式议题是正义的本性与价值。第一卷(或许最初是一篇独立的对话)检查了几个有关正义的候选定义,发现有必要对正义做出恰当的界定,于是,这部著作的主要部分开始向苏格拉底提出挑战,旨在证明正义是某种有真实价值的、为了正义而正义的东西。柏拉图的两个兄弟格劳孔和阿德曼图是此篇对话里的人物,他们争论说,人们选择正义是将其作为一种避免作恶的方式。格劳孔还说,为了避免受到他人的压迫,处于弱势的人彼此建立契约,以免遭受不义或行使不义。如果不义的行为可以免遭惩罚,那么,人们更喜欢不义的行为。譬如,一个人若能使自己无影无形,那他在做坏事时就不会被人发现,也就不会受到任何惩罚。阿德曼图支持格劳孔的说法,并且指出:在众人之间表彰正义,与其说是表彰实际上正义的东西,不如说是表彰看似正义的东西;从神的观点来看,对不义的惩处可以通过祷告和祭品来赎买(2235a…367e)。
    在本书第八章里,我们将会看到苏格拉底是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这在《理想国》的其余各卷里随处可见。目前,出于阐明柏拉图政治哲学的兴趣,我们应当重点关注苏格拉底的直接反应。为了回答柏拉图那两个兄弟的问题,他从考虑个人正义或正直的问题,转而考虑城邦正义这个大问题。他指出,正义的本性用大写的字母写成,因此更容易阅读。生活在城邦里的目的在于使民众运用不同的技艺,通过适当的劳动分工,来满足彼此的需要。在理想条件下,如果民众的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像过去那样心满意足,那就会组成一个非常朴素的社团。但在现代这个奢侈的时代,公民的要求多于单纯的生计,这就必须做出更为复杂的政治安排,包括一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2369b…374d)。
    这里,苏格拉底为这座由三个阶层组成的城邦描绘出一幅蓝图。在军士中间最适合统治的人,通过竞争筛选出来构成上层阶级,称为护卫者(guardians)。其余的军士被称为辅助者(auxiliaries),其余公民属于农民和工匠阶层(2374d…376e)。这些劳动阶层何以接受统治阶层的权威性呢?那必须靠宣传一种神话,即“高贵的谎话”(noblefalsehood),让人们相信这三个阶层的成员在其灵魂中含有不同的金属:分别为金、银、铜。一般说来,公民属于他们各自出生的阶层,但是,苏格拉底允许一定限量的社会流动(socialmobility)(3414c…415c)。





    正文 柏拉图的《理想国》(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21 本章字数:1438


    统治者与辅助者要接受精心设置的教育,包括(基于荷马史诗删节本的)文学、(具有军用和教化作用)音乐和(男女共同参与的)体操(2376e…3403b)。妇女与男人都要担当护卫者与辅助者,但这将涉及类似特权一样的严格限制。上层阶级成员不许结婚;妇女属于共有,所有性生活公开。生育以优生为依据,受到严格规定。儿童不许与其父母接触,要在公共幼儿园抚养。护卫者与辅助者没有财产,不碰金钱;他们免费配给,生活俭朴;他们一起生活,如同营房里的士兵(5451d…471c)。
    在《理想国》第三—五卷里,苏格拉底所想象的城邦,一方面作为彻底的集权主义样本而遭到谴责,另一方面又作为女权主义的早期试点而备受推崇。如果这座城邦在严肃的意义上是指现实生活政体之蓝图的话,那就必须承认这座城邦在许多方面与最基本的人权相冲突,因为它没有私密性,但却充满欺骗性。这座城邦作为宪法制度上的提议,一直遭到保守派和自由派两方的大量谴责。不过,务必谨记的是,这一宪制的明确目的在于昭示灵魂里的正义本性,诚如苏格拉底一如既往所追求的那样。我们从其他对话中得知,柏拉图喜欢取笑他的读者;他将自己从苏格拉底那里所学到的讽刺手法,扩展为哲学启示的主要原理。
    不过,柏拉图先将这种比喻说法连同那座由阶级主导的城邦编织成他的道德哲学,随后又在《理想国》的其余各卷里返回到政治学说。他告知我们,他的理想城邦吸收所有基本德性:护卫者的智慧德性,辅助者的勇敢或刚毅德性,劳动阶级的节制德性,植根于劳动分工原理的正义德性,城邦的起源就在于这种59原理。在一个正义的城邦里,每一位公民与每一阶层都要各尽所能,这样才使所有阶层和睦相处(4427d…434c)。
    在不够理想的那些城邦里,存在一种从理想逐渐蜕变或衰败的现象。有5类可能的政治体制(8544e)。第一等的或最佳的体制被称之为君主制或贤人政体:如果智慧占据首要位置,那么,无论其化身是一个还是多个统治者,都无关紧要。其他四种低等的政体依次分别为荣誉政体、寡头政体、平民政体与僭主政体(8543c)。这四种政体之所以逐一衰变为下一政体,是因为理想城邦的那些德性之一败落的结果。假如统治者不再是智慧之士,贤人政体就蜕变为荣誉政体,后者的统治在本质上是靠军人集团(8547c)。寡头政体之所以有别于荣誉政体,是因为寡头型统治者缺乏果敢的德性与军事上的德性(8556d)。寡头们以一种颇为吝啬的方式,确会形成具有节制的德性;当这种德性遭到摒弃之后,寡头政体就被平民政体取而代之(8。555b)。对柏拉图来说,离开理想国贤人政体一步,就是离开正义一步;然而,正是离开平民政体而走向僭主政体的每一步,标志着不义的化身登堂入室(8576a)。所以,施行贤人政体的国家,以所有德性的出场为标志;施行荣誉政体的国家,以智慧的出场为标志;施行寡头政体的国家,以果敢衰朽为标志;施行平民政体的国家,以蔑视节制为标志;施行僭主政体的国家,则以推翻正义为标志。
    柏拉图承认,在现实世界里,我们更有可能遇到《理想国》里描述的各种低等城邦或国家形式,而不是理想政体或体制。不过,他坚持认为,要不是生活在理想的城邦里,就不会有公众或私人的幸福可言;但是,理想的城邦永远无法成为现实,除非哲学家成为国王或国王成为哲学家(5473c…d)。自不待言,成为哲学家就要接受和通过柏拉图教育体系的考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认识那些理念。





    正文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1)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24 本章字数:964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
    柏拉图在晚年放弃了哲学王(thephilosopherking)的思想,也不再认为理念论具有政治意义。他最终相信,对于一个城邦的社会福利而言,统治者的品格不如管制城邦的法律本性那么重要。在他晚年最长的对话《法律篇》里,他描绘了一位雅典访客与一位克里特人和斯巴达人讨论殖民地政体的事情。殖民地名为麦格尼西亚(Magnesia),位于克里特岛之南,农业生产占主导地位,其自由人口主要是具有公民身份的农民。从事手工劳动的大多是奴隶,从事工艺和商务活动的是居住在那里的外乡人。完全具有公民权利的人数限于5040个男性成人,他们被划为12个部落。政府管理的蓝图是根据雅典访客的建议而设定的,介于雅典的实际体制安排与柏拉图所想象的理想国结构之间。
    像雅典一样,麦格尼西亚也有一个由男性成人公民组成的立法会,一个由一系列民选官员组成的议会,这些官员被称为法律的护卫者或护法者(theGuardiansoftheLaws)。普通公民通过大量听证会来参与法律的管理。各种各样的任命要通过抽签来决定,以期确保广泛的政治参与度。允许个人拥有私人财产,但随着财产的增多要缴纳高昂的财产税(5744b)。结婚远未取缔,但受法律强制,年龄过了35岁的单身汉每年必须支付罚款(6774b)。最后,立法者必须明白,即便最好的法律也经常需要改良(6769d)。
    另一方面,麦格尼西亚城邦的有些特征会使人想起《理想国》。城邦的至高权力取决于一个夜间议会(NocturnalCouncil),其成员为最有智慧和最有资格的官员,专门接受过数学、天文学、神学与法学的训练(像《理想国》里的护卫者一样,虽然没有专门接受过形而上学的训练)。不许私自拥有金币或银币,出售房产受到严格禁止(5740c;742a)。对文本和音乐施行严格的审查,诗人必须拥有执照(7801d…2a)。女性警察有权进入各家监督生育和强制实施优生标准(6784a…b)。在处理离婚的法庭里,男女的法官人数必须均等(9930a)。妇女与男人一样,可以共进公餐,接受军事训练,提供保家卫国力量(7814a)。教育对所有阶层来说非常重要,监督执行者为强有力的教育长官,要向夜间议会直接汇报工作(6765d)。





    正文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2)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26 本章字数:1024


    实质性的立法工作,在这篇对话的中间几卷里得到阐述。各条法律必须有一阐明其目的的序文,这样可使公民在理解的同时能够遵从。譬如,一条强制人们在30岁与35岁之间成婚的法律,应当有一序文来解释生育后代是人类得以不朽的方式(4721b)。《法律篇》第六卷陈述了许多行政官员的职责;第七卷详述了从幼儿园开始贯彻执行的教育大纲;《法律篇》本身就是一套教科书。第九卷讨论了多种形式的骚扰与杀人犯罪行为,表明了与诸如抢劫神庙等死罪相关的判决程序。详细的阐述旨在确保被告得到公平的审判。在民政事务问题上,法律条款十分细致,譬如,一位把蜜蜂从原告的蜂箱诱走的被告,要支付什么样的赔偿费都有明文规定(9843e)。狩猎受到严格禁止:只允许骑马带犬猎取四条腿的动物(7824a)。
    在《法律篇》里,柏拉图反复参与性道德的理论探讨,尽管实际上的性生活立法限于一种把通奸者逐出教会的形式(7785d…e)。在基督教时代,这种惩处十分常见,但在多神教的古代则颇为罕见,柏拉图将其性伦理学建立在生育是性的自然目的这一观念基础之上。雅典访客指出,他想施行这样一条法律:“允许为了生育这一自然目的而进行性交,禁止同性恋关系;禁止有意杀害死者的后代,禁止在永远不能生根结果的岩石上播种”(8838e)。不过,柏拉图意识到,要确保落实这条法律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他建议采用其他措施来消除鸡奸行为,阻止各种形式的非生育性交媾(8836e;841d)。我们在柏拉图思想中发现的这一点,与苏格拉底对话中首先拿同性恋取笑的主导性特征相去甚远。
    《法律篇》中最有趣的部分之一是第十卷。此卷专论对众神的崇拜以及对异教的铲除。雅典访客指出,当人们不相信众神存在或者相信众神存在但不关心人类之时,就出现了亵渎神灵的问题。因此,就像一篇反对亵渎的法律序文一样,立法者必须建立神性存在的认识。柏拉图所提供的详细论证,将在后文专论宗教哲学的那一章里予以考察。
    《蒂迈欧篇》的结构似乎与《法律篇》有互搭或复叠之处。在前一篇对话里,柏拉图阐述了神与我们生活世界的关系。他返回到传统的宇宙论哲学话题,讨论起在他看来阿那克萨戈拉因不满意而抛却的那种论点。《蒂迈欧篇》所描述的世界,不是机械论原因组成的领域:这个世界是神造的,人们把这尊神抑或称之为世界之父,抑或称之为世界的创造者,抑或称之为世界的艺匠或造物主(demiourgos)(28c)。





    正文 《法律篇》与《蒂迈欧篇》(3)
    福哇手机 更新时间:2010…11…2 7:58:28 本章字数:1152


    蒂迈欧是用来命名这篇对话的主角,是一位天文学家。他向苏格拉底陈述了宇宙的历史,从宇宙起源开始,到人类出现为止。他说,人们若问这个世界是一直存在呢,还是刚刚开始呢?其答案肯定是这样:它刚刚开始,因为它是可见的、可触的、具体的,感官所能知觉的任何东西,没有一件像思想的对象那样是永恒的或不变的(27d…28c)。塑造世界的神,关注的是永恒的原型,“因为宇宙是现存事物中最美的,神是所有起因中最善的”(29a)。神为什么让世界得以存在呢?因为神是善的,凡是善的都彻底摆脱了嫉妒与自私(29d)。就像圣经《创世记》里的上帝一样,这个世界的创造者注视着他所创造的对象,发现那个对象是善的。喜悦之余,他用许多优美的事物装点这个对象。不过,《蒂迈欧篇》里所说的世界创造者,在若干方面不同于犹太—基督教传统里的造物主。其一,前者不是从无中创造出世界:恰恰相反,他是从原始混沌中使世界得以存在,他的创造自由受制于原初质料的必然属性(48a)。“神,如果他能够协助的话,期望一切皆善,期望无物低劣,当他发现可见的宇宙不是处在平静的状态里、而是处在不和谐的混乱运动中时,就将宇宙从无序带入有序,他认为这样更好”(30a)。其二,当摩西式的造物主在一创造阶段将生命灌注到一个没有生命的世界中时,柏拉图所说的有序宇宙和作为宇宙范式的原型,都是活生生的存在。这个活生生的原型是什么呢?柏拉图没有告诉我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