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靠近一点看西方-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周五,那些平日西装笔挺的金融界人士就将西装领带脱去,只穿着衬衫上班,绝大部分穿白色的,总之清一色的浅色,还都是纯棉衬衫。
  美国衬衫的袖子长领子大,在手肘的地方还堆出一堆褶子,上面的第一个扣子永远是开的,而第二个以下的全部扣着。从衬衫开口处竟然可以看到里面棉质的被心,在三十多度高温的纽约他们就那样穿着,无论衬衫背心都是质地非常厚实的布料,几乎每个人都这样。而欧洲人向来不在夏天把背心穿在衬衫里面,衬衫是男人上身最后的屏障。有一次我忍不住好奇问他们,大热天的为什么每个人反而增穿背心,他们回答居然说怕太###,里面的东西会透出来被人看到,让我觉得非常诧异。美国人可以在大街上短裤凉鞋地闲逛和进商场,他们的###欲实际不比欧洲人差。
  一次性的晚礼服
  但是一到盛大的晚会,美国人却比欧洲人还正式,经常穿礼服出席一些慈善晚宴。
  那种晚宴的礼服和正式的西装是不一样的,衣服的领子比普通西装要大很多,又是双排扣,清一色的黑色。裤子没有系皮带的扣袢,两侧还有两条线,我到现在也不知道是做什么用的。最奇特的是里面的衬衫,它的袖扣、前胸和领子全和普通的衬衫不一样:袖口的扣子不是缝在袖口上而是可以随意脱卸的漂亮金属装饰;前胸布料不是平的,往往有一排排褶皱装饰;领子还是小小的立领,不能打领带只能系蝴蝶式领结,领结一旦系上,领子也就成为三角状立在脖子上。穿了这样的衬衣,那种立领一晚上都在提醒你得挺直了脖子,我这才明白那些高级餐厅里的服务生为什么身材都那么挺拔了。
  欧洲人出席这样的晚宴反而很少见这样的阵势。他们大部分都西装革履,但很少穿礼服,我在欧洲十几年,从来没遇到这样的机会,正式的场合都是用普通西装代替了。到了美国没多久,在朋友劝说下就买了套礼服,只为去参加一次哥伦比亚大学校友的慈善晚宴,结果那套礼服没用两次就束之高阁。回国以后每次看着这个连穿着的方法都被我忘记的礼服,我知道此生难有再次用到它的机会了。
  美国人简单的时候很简单,复杂的时候很复杂。
  就如同整个世界都要学英语一样,在对外交往中的穿衣戴帽习惯,我们也得向西方人学习。中国人的传统服饰只能穿在特定的场合,西装已经是全球化中最潜移默化的东西,以至于每个人都没有把它视为舶来品。见老外穿什么是个不大不小的问题,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见什么国家的人了解什么风俗。如果事先有所准备,就既能避免尴尬又会让自己很舒服。
  

3。见老外吃什么(1)
吃喝是商务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国际上也是如此。如果有人说请你喝杯咖啡,那就是试探和你交往。如果请吃午饭,那他就是对你比较有兴趣,只是那顿餐费也是公司报销的。倘若请到家里吃晚饭那更不要拒绝,尽管晚餐耗时长,对方花的也是自己的时间,还可能是自己掏钱,但这是更友好的表示。
  商务餐聚是个重要的交际场合,它可以通过聊家常拉近双方的距离。商务谈判谈的是事,最终落实的毕竟是人,相互产生信任很关键,而餐聚就是增加双方信任和了解的重要途径。为此要懂吃懂喝,会吃会喝。现在许多人都出过国,对外国都有一定认识,但是仔细想一下,虽然饮食是商旅生活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人对外国的认识却几乎集中在人文和地理方面,没有太多人对在外国的吃喝表示多大的兴趣。
  勇于吃喝
  有些人是不敢吃,要么是不懂规矩,要么是太要面子。
  我以前的一个领导谈起过他在美国工作期间,参加了一个律师家里的聚餐,进门后由于不熟悉习惯,婉拒了主人推荐的餐前饮料,其实他就是客气一下,不是不愿意喝,如果主人继续再问的话,他就会接受。但是直到后来他真的渴了,直率的主人也没有再推荐,那晚上他竟然没有饮料喝。
  有一个朋友去纽约之前多次致电向我询问和美国人交往的问题,从学习到生活都涉及了,就是漏掉了被宴请时该如何应对的问题,结果后悔莫及。
  她告诉我,那次是在纽约两个月之行受到的最好的招待,被请在一个挺气派的饭店午餐。结果尽管英语不错,她却看不懂菜名,又不知道该吃几道菜,点多了怕对方破费,又怕别人比自己先吃完,自己拿着菜单犹豫了半天,胡乱选了头道和主菜,后来告诉我她自己都不知道吃的是什么,白白浪费了那次机会。
  看不懂菜单是经常事,因为一个国家甚至一个地区一种习惯。如果换上我,就先看临桌吃什么,不行的话借口去洗手间,在饭店内视察一下哪些菜受欢迎,趁机私下问问侍者吃什么好,他们都会很乐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假如菜价太贵怕对方多花钱,那就直接问对方准备吃几道,如果他只要两道,你就要两道好了,甚至还可以请他帮你推荐,那样的话即使吃到贵的菜自己也没有心理压力。
  一般地讲,午餐在纽约比较简单,一般不喝酒,只吃两道菜,主菜必吃,就在头道和甜点之间两者择一就好了。腼腆只会自己遭罪,尤其是遇上直来直去的美国人。我常和朋友谈起,旅行在外,要把每次的宴请都当成一次历史机会,因为你完全可能不会再来,而历史机会是不能错过的。
  相比之下,和法国人吃饭是愉快的,他们在饭桌上既礼貌又体贴,循循善诱,会主动向你介绍菜单、推荐饮料,不会让客人饿肚子,尤其对女士。不像美国人那样,你说不吃他就真的不管你了。
  学习吃喝
  有的人是不会吃,对国外的饮食习惯不欣赏,也不肯尝试,其实外国有很多有意思的饮食和习惯,比如凉酒、温茶和热咖啡。
  西方人对啤酒、香槟甚至某些红酒不凉不喝,喝完一瓶才叫一瓶。而啤酒一定得存在冰箱里,到桌子上瓶子起霜,手握着冰凉,一看就知道是刚拿出来的,那样入口时才感觉到清爽惬意,啤酒的味道才能充分显现。而我们很少喝凉酒,喝啤酒也很不讲究,在北方餐馆里,人们常常一次性把啤酒叫够,放在桌上,然后将瓶盖全部打开,喝到最后啤酒气都跑光了,味道尽失。

3。见老外吃什么(2)
对于茶,西方人、###人以至于非洲人都是温喝的,不像我们要追求那种烫嘴的感觉。典型的###茶是红色的,温吞吞的水又放了不少糖,结果是红茶、温水加甜甜的感觉,而不是中国人的绿茶、热水和淡淡的清香。和###人会谈,我就入乡随俗一口口喝他们递过来的红茶,其实那红茶味道不错,看着颜色也###,加点糖还挺好喝,尽管我平时不喝茶。
  但咖啡是要热着喝的,要热到烫嘴。美国人甚至把咖啡煮到能烫伤人的温度。不过夏天时美国人也喝冰咖啡消暑,国内近些年来兴起的冰茶说不定受了美国人的影响。西方人还有一种叫爱尔兰式咖啡,是用爱尔兰威士忌加上奶油冲饮的热咖啡,酒香中含着奶油,味道相当有特点。
  就茶道而言,只有法国的牛眼那么大杯咖啡可以和中国南方的功夫茶相比,一小杯咖啡喝半天,比起美国的大杯咖啡更能喝得让你心跳加速。
  为他人吃喝
  有些人是不得已而吃。请客吃饭在国内另一种说法叫应酬。其另一层意思是吃饭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工作,甚至为了别人。商务活动中这很常见,尤其是当你处于卖方的时候,因为这时候你需要讨好买方,让他们高兴,销售活动才可能继续进行。
  西方人在这点上,有时候比我们做得好。我曾经有一次在北欧和瑞典人吃饭,那次我们是买方,对方为了推销他们的产品,把我们的行程安排得很好,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同行的国内工厂领导知道在欧洲旅行吃不惯西餐,事先准备了大量的方便面和榨菜。他们甚至在海鲜大餐上来后,往那大盘子里挤袋装榨菜。北欧人不知道西餐还有这种吃法,好奇地问那是什么,结果那个工厂厂长把半袋的榨菜挤到对方盘子里,比划着让他吃。
  结果那瑞典人用叉子把半袋榨菜直接吃进肚子里,脸上还一直露着灿烂的笑容,看得我直替他感到委屈。因为那一堆榨菜放在谁嘴里,没一大碗米饭是下不去的。
  碰到这种情况,如果拒绝还真得有令人信服的理由。
  我们公司的前任董事长去某个国家访问的时候,拜会了该国的国防部长。他后来跟我讲起这次会见的细节让我记忆犹新。当时他进门时,刚好正看见那位国防部长在办公室里抠自己的脚,坐下来后,国防部长为了表示好意,把面前的一份点心送了过来。我们这位领导随机应变,说他这几天拉肚子,不能吃东西,避免了尴尬。
  后来他跟我们说,如果他吃了那盘用抠过脚的手送来的点心,那就真会恶心地拉肚子,推销中国产品的活动反而不能继续进行。
  了解吃喝的内容
  有的人则自己会吃却不了解对方会不会吃。
  这一点也很重要,它直接涉及成本和效益,或者用现在时髦的话讲叫‘性价比’。吃得好就事半功倍,吃不好则得不偿失。由于西方人吃饭普遍比我们挑剔,往往中国人请客要了一大堆菜以示热情,结果有的菜对方一口不吃反倒尴尬。
  比如说,和法国人吃饭可以点猪下水,和美国人不能,因为法国人有吃这类东西的习惯而美国人没有。法国人是吃青蛙腿的民族,一年恐怕得吃掉几十亿只青蛙,让美国人烦死了。美国人常常取笑这个曾经的盟友:那个吃青蛙腿的民族!美国人不会吐刺,自然不喜欢骨头细得跟鱼刺般的青蛙腿了。但是美国人可能喜欢吃肉骨头,因为他们愿意吃肉又喜欢用手抓着吃。法国人却不要吃大棒骨,因为尽管他们也爱吃肉,但得用刀叉吃,用手是“粗俗的美国人”的习惯,他们可是有绅士遗风啊。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3。见老外吃什么(3)
请美国人尤其不能吃中国人喜爱的鲤鱼,因为他们固执地认为现在餐桌上的鲤鱼依然生长在河底,以吃泥巴和脏东西为生。加上他们懒得吐刺,美国人几乎对所有的河鱼都没有兴趣,对牛肉则有无限的偏好。因此,请他们吃饭,那些名贵的像青衣、老鼠斑什么的清蒸鱼都可以免去。
  作为一个看菜吃饭的美食者,如果不是我花钱请客,菜又多得吃不了时,每次我都大吃清蒸鱼,而把肉留给美国人。我知道他们肯定不会因此对我有偏见的。
  美国人还喜欢生吃蔬菜,吃菜的原味,就不能点太多油大的炒菜。美国人自己在家里常常烤肉吃,吃的原始而自然。中国人把肉切成了碎片炒了吃,他们反而不习惯。我的一个朋友总结过,美国人吃饭简单是因为他们味蕾差,对味道的差别不敏感。这不无道理,可是为什么富裕的国家、食物极大丰富的民族反而味蕾差,而我们这个曾经的穷国民族反而味蕾好?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美国人吃饭则不用太丰盛,也不用费太多思量,尤其不能大吃大喝。许多美国人喜欢简单的饭菜,花大价钱请客反而不领情。请他们吃饭就要去饭馆而非哪些大酒店。我就从来不在大酒店里请外宾,不愿意付那百分之十五的服务费,因为没有什么特别的服务,北京有的酒店连自助餐都要收服务费,既贵又不合理。
  从这点上看,一些地方政府在宴请美国人时那种铺张浪费的行为,酒席上要剩一半菜的宴请常常会吓跑投资者。至少,给他们提供价格昂贵的饭菜常常是资源浪费。
  我曾经有一次在一个街边小餐馆花三十多元人民币请美国一个基金公司的老板吃了顿便餐,无非是一瓶啤酒,两个凉菜和一盘饺子。结果他在饭桌上频频举箸,把那盘饺子消灭得一干二净,还说那是他在北京吃的最好的饭。如果是那样,为什么要动辄花上千元请他们呢?
  讲究吃喝的背景
  和外国人在一起因人而异,见###人时尤其得注意规矩,要事先了解对方的习俗,特别是要尊重他们的民族禁忌,吃工作餐最好让他们自己选餐馆。
  和西方人打交道,吃饭虽然没有这么麻烦,但你认为好的饭店他们不见得欣赏,他们想吃什么你并不知道。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因为尽管他们喜吃牛肉,却不一定喜欢我们的做法,肉切得越碎的越不喜欢。而十分客气的、说自己什么都吃的人反而更难替他们选饭店。我那次接待一个美国的会计师,想请他去一个他从没去过的饭馆,于是想到我们公司附近的那个朝鲜人开的餐馆。那餐馆其实不怎么好吃、东西又贵,却很有名,美国人肯定没去过。他们只知道朝鲜人有原子弹,不知道他们那里还有吃的。果然美国人落座后,故作惊讶地说,在朝鲜人店里还有吃的东西吗?
  相比之下,跟法国人吃饭就要费些思量。因为他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超过了对工作质量的要求,尤其是晚餐,对他们来说是一件非常庄重的事,而这份庄重并不是以钱多钱少为衡量标准。法国人吃饭讲究位置、讲环境、讲进餐时的服务和餐食的质量。他们尤其讲情调,如果能在一个历史古迹或水边晚餐,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可是北京水少,湖边餐馆不多,我就常找一些像湖广会馆这样的有历史传承的地点招待法国人,钱花的不多还能有一个可以讨论半天的话题。
  我请客时经常不惜让外宾跑路,给他们地址电话让他们自己打车去,多数情况下不到酒店接他们。因为有特色的地方离大酒店远,接一次太浪费时间,同时也是让他们了解辛苦后才知道饭香的道理。外宾通常也知道这一点,为吃顿好饭花点时间值得。
  商务聚餐,吃饭谈吃是天经地义的,和法国人吃饭,吃是主要的,谈生意反而成了次要的了,美国人则三句话不离主题,对吃一般般。所以一定注意的是:和法国人谈吃会引起共鸣,和美国人谈吃则往往没有良好呼应。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4。见老外说什么(1)
本来就不健谈的国人,包括一些有多年国际经验的人,见到老外也往往不知道说什么,这恐怕是个通病。如果再碰上不善言辞以及陌生国家的人,那情形一定尴尬。
  我本人就遭遇过多次这样的事情,碰上个问一句答一句的外国客人,真不知道下一句怎么说,就像被介绍女朋友时碰到了一个丑女,你明明知道不会有下次,但还是不好意思立即走开,只能暗自祈祷会见早些结束。
  谈天说地
  谈天说地是中国的俗语,意思是漫无边际地聊天。这是个很好的选择。仔细想想,古人们在没有机会见到外国人时,已经为我们想好了话题,可见中国文化的博大!
  谈天可以理解为谈天气,因为无论是哪个国家的人,对天气变化都不会无动于衷。在中国,天气预报很快就成为收视率最高的电视节目,这一点并不让人感到奇怪。在国外也是,天气预报常常跟在新闻之后,是观众最期待的话题。就像一台晚会,首发阵容和最后的压轴戏都是人们最期待的。
  对某些人来说,新闻内容可以不看,但天气预报却是不能错过的,因为它关系到自己的利益。
  谈天气一定会引起共鸣,最惜墨如金的人对这种既无关于切身利益又不涉及个人###的、还能打破沉默的话题都不会无视,假如真的天气晴朗,大家就会由衷赞美,僵局因此而被打破,尴尬随之消除。所以接待外宾时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