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百通生命论坛2006-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为什么要追求正义呢?从个人角度来看:“义,百事之始,万利之本。”正义可以使自己的心灵得到净化,净化的心灵可以使人感觉舒适,舒适的心情使人的外表显得慈善、尊贵、高尚,而慈善、尊贵、高尚的外表可以获得尊重,尊重则令人愉悦。再则正义可给予他人以愉悦、财富及一身正气。前面说过,正义具有传染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种属性就会形成良性循环,良性循环就是一个圆圈,经过不断旅行后,又回到原来位置。也就是说正义具有帮助喜欢修行的那个人得到正果的力量,而非正义则会让人搬起石头砸向自己的脚。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论正义(3)
从社会的角度讲,“义,万事之纪。”只有正义昌盛的社会,才会是物质与精神共同繁荣的社会,人们也才能真正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人生,以及人生所需要的真正幸福。
   。。

论契约(1)
日日三餐饭碗端
  饥饿方知盼丰年
  天天出门把衣穿
  寒冷才觉炉火暖
  信用就是一道天
  违约要用地偿还
  宁学伯夷弃君位
  叔齐魂绕首阳山
  契约是半文明半愚昧社会下的一种产物,文明越发达的地区或国家,对它的依赖性就越少。相反,一个地区或国家的法院及监狱越多,它的文明程度就越低、愚昧化程度就越高。契约是高度文明社会的一种累赘,因为它必将消耗人宝贵的精力和人有限生命的一部分。契约应该是人类心灵真实的反映,一旦这块基石被扳倒,无论做出何种努力,都会无济于事。这种不幸甚至还会向其他领域蔓延。因此遵守契约不仅是一种智慧在世间的表现,也是一种道德力量对文明社会进步的一种贡献。
  契约是一种行为的约定,也叫协议或合同。不仅人与人存在这种关系,其实天与地也存在这种关系。例如地球每一年围绕太阳转一圈,就是地(地球)与天(太阳)的契约。地球不遵守契约行不行?不是一年转一圈吗?给它改成转十圈,或者地球干脆不围绕太阳转了,改成围绕海王星转,行不行?行为的约定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定向规律的任何改变,后果都是不堪设想的。这正像机动车走反道一样,进行倒行逆施,必然带来严重后果。
  不仅地(地球)与天(太阳)存在契约。人与上帝也存在契约,例如农民按季节种植,上帝就会给他粮食的丰收;工人努力地劳动,上帝就会给他丰厚的薪水;学生认真地学习,上帝就会给他优异的成绩;伯夷与叔齐不食周粟,上帝就会赐予他们贤良的名声;人遵守契约,上帝就赐予他(她)宏大的美德。总之,什么样的原因,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结果。什么样的契约观念,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事情结局。
  伯夷与叔齐,分别是殷代孤竹国国君的长子与幼子。国君欲传位给幼子叔齐,叔齐认为长子继承君位符合传统的约定,便执意将君位让给伯夷。伯夷认为叔齐继位是父亲之命,遵从父命才是符合伦理的约定。双方各持己见,争义避利,并先后出逃,以躲避继承君位。伯夷和叔齐在避位途中,听说西伯姬昌(周文王)尊老敬长,很有美德,便携手投奔。不巧,入周时周文王已死,周武王正率众征伐商纣王,不久商朝灭亡,周朝建立。伯夷和叔齐认为(周武王)父死不葬,大动干戈就是不孝。周为殷商之臣,以臣伐君,就是不仁。对于不仁不义者,再食其粮食就是耻辱,不久两人便饿死在首阳山。“人有耻,必以进死为荣。”如果美德是一个人,美德正是这种以不合道理的行为约定为耻辱的人。看似美德的东西,正是他们恪守的一种原则,这种原则不能被生死所左右,亦不能被生死所变更。
  契约所恪守的就是正义。生活在这个世界里难免与别人打交道,打交道就难免发生矛盾,产生分歧。为了统一思想,减少分歧,提高效率,把各自的主张进行压缩,并统一成双方都认可的一种格式化的内容加以固定,就形成了契约。契约也有另外一种形式,既父子不需要协商约定,他们就天然的存在契约关系。包括国家与公民、丈夫和妻子、朋友之间,他们都有一种天然的契约,也可以称之为潜在契约。还有一种是口头契约,这些契约往往是一些不重要,或通过有很深信任基础关系产生的契约。
  契约的种类很多,有地契、房契、婚契、商业契约等等,桃园三结义则是一个友谊契约,刘、关、张约定,三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刘备、关羽、张飞三个人非常讲信用,一个简单的约定,让他们演绎成感情至深、千古流传的友谊范例。老子说:“绝智弃辩,民利百倍。”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如果刘、关、张当中有一个人使小聪明或耍滑头,他们的故事也就不那么感人了。也许最纯正、最高级的智慧,就是很平实的履行承诺。愚蠢的人会被法律所约束或被国家机器所制裁。常规人被契约所约束,有道德的人被心灵所约束。
   电子书 分享网站

论契约(2)
考驾驶执照,就需要学习交通法规。这交通法规就可以理解为是国家与驾驶执照持有人所订立的契约,而婚姻法则可以理解为国家为婚姻双方设立的契约。可以说没有契约就没有标准,没有契约就没有秩序。国家制定法律正是为了建立秩序。法律是一种强制手段,也可以说是外科医生,主要治理外在的、已经表现出来的,通常称之为治标。契约也是一种建立秩序的手段,它和法律相比更强调自觉性。违反法律的人具有愚蠢性,可违反契约的人却有一定的狡猾性,遵守契约的人才是道德的人。教育是防洪大堤,强调的是以预防为主,属于内科医生。一个人犯错误,一方面是利益驱使,另一方面是无知所为。教育则能让人知道是非,辨别真伪,防患于未然。契约是介于法律与教育中间的一种职能,如果把教育看作骨骼,法律看作皮肤,那么契约就是经脉血肉。如果骨骼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挺拔、更苍劲,皮肤能让人或一个民族更生动、更俊秀,那么经脉血肉则让人或一个民族更丰满、更顺畅、更生机盎然。虽然法律、契约、教育都有强化秩序的职能,但贯彻其中的,则是知识与正义。知识兴、正义兴,秩序则井然;知识衰、正义衰,则秩序混乱。
  公司和它的职员,是有契约关系的。职员要为公司做工作,而公司则要向职员支付薪酬。同样帝王和他的大臣也是存在契约关系的。帝王给大臣高官厚禄,大臣则需尽职尽忠。父母和他的子女,是有契约关系的。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要孝敬父母。但是这些不一定都要写在书面的合同里。双方的责任与义务是一条纽带,把双方紧紧地连接在一起;但合同或协议却是一道鸿沟,把双方泾渭分明地隔离开。像门锁是防坏人的一样,契约是为防备不道德之人而设立的。
  契约是为正义服务的,正义是为秩序服务的。像大臣不能为国家尽职尽忠,那么大臣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一样,契约没有为正义或秩序服务时,契约就没必要被执行。孟子说:“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正义和道理才是更重要的。
  履约不是一件坏事,有时甚至是一石三鸟的好事。
  第一,“人之初,性本善”。只有履约与善才是吻合与协调的,人的心情才是愉悦的。
  第二,履约的人是大受欢迎的。为什么关羽几千年来一直受人尊敬,这与他的信用与仗义是分不开的。不但好人尊敬他的品德,就是坏人也崇拜他的义气。
  第三,履约可以降低个人成本与社会成本。不履行契约看似狡猾,实际是再愚蠢不过了。一些宗教教导人们忏悔,正是为这些看似狡猾的愚蠢而忏悔。即使他们活着的时候没机会忏悔,他们临死之前也一定要忏悔。正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因为没有人愿意看到自己活着的时候是违心的人,而死的时候又成为违心的鬼。
  其实违约并不都可耻,可耻的是为私利而毁约,可耻的是缺乏正义的毁约,可耻的是因毁约而带来的标准扭曲,可耻的是因毁约而导致的秩序失常,可悲的是因毁约带来的无法挽回的后果。契约像一把锁,它永远是防君子而无法防小人。履行契约是社会的公正标准,而一些人发现不履行契约,也居然大有好处,这就使标准框架扭曲变形。私利正是不断啮食公义的蛀虫,一旦公义的大树损毁,蛀虫便也失去了栖息的场所。毁约像驾驶员违反交通规则导致的交通堵塞,自己要交罚款,别人也跟着消耗时间;像往汤里放了一条臭鱼,别人不能喝汤,自己亦无法喝汤;像农夫与蛇的故事,蛇不但绝了自己的后路,而且绝了蛇类的后路,即使任何蛇被冻僵,再也不会有农夫愿意把它放在怀里救活它的生命了。
  私利是毁约的根源,知识的贫乏和判断的荒谬,则是私利的根源。知识的贫乏与判断的荒谬,只有靠学习才能补充与匡正。
  

论智慧(1)
钻木取火翁
  今睡何山中
  世间聚财富
  为你立头功
  佛祖菩树下
  祈法度众生
  庖丁解牛者
  他乡战诸雄
  人人都想拥有智慧,但结果并非都能如愿。正像人人都想拥有财富,可结果也是并非都能如愿一样。而且有些反常现象,还常常令人匪夷所思。一个人要喝尿,别人一定会认为他脑子有了毛病。可是如果一群人,都争着要喝尿,人可能就会怀疑自己的脑子出了毛病。前段时间有一家报纸报道说,一群人排着队在公园门口争购老虎尿喝,有的甚至还得走后门,这到底是不是怪事?这喝尿和古代“三人成虎”的故事颇为相似,说的或做的人多了,假的便成了真的。
  智慧是什么呢?工具书解释聪明就是智慧。聪明即耳聪目明,耳聪即耳力聪慧、听力敏感。目明,即眼睛明亮、目光敏锐,观察事情清晰透彻。聪明给人的第一印象是,偏重强调了耳朵和眼睛的信息收集作用。实际情况又怎样呢?东周时期齐国和鲁国打仗,鲁国人曹刿帮助鲁庄公打败了强大的齐国。可是鲁庄公一直也没看明白,就问曹刿:“为什么齐军擂第三通鼓,你才下令反攻啊?为什么追击敌人,你还先看看齐军车辙和队形才同意追击啊?”曹刿说:“我听齐军第一通战鼓,士气最足;第二通战鼓,气就松了一些;第三通战鼓,气已经泄了,所以敌人第三通鼓,是我们反击进攻的最好时机。至于观察敌人情况,是担心齐军有埋伏,我一看车轴乱七八糟,再看旗帜东倒西歪,我就放心了。”通过曹刿打败齐国的事例发现,耳朵的收听与眼睛的观察,确实是聪明的一个前提条件。
  人的智力状况大约有四种,愚蠢、狡猾、聪明、智慧。愚蠢的人,即不知道事物来源,又不知所终的人。狡猾的人,即南辕北辙,离目的地越来越远的人。聪明的人,即观察仔细、思维清晰、判断准确、决策果断的人。智慧的人,即思想与行为一致,判断与结果一致,并经过久久冥思苦想,终于大彻大悟,最终达到至真、至善、至美的人。智慧的人也是“随心所欲,不逾矩”的人。其实,人的聪明与智慧是应该有区别的,它们就像猿人的手与脚一样,既有区别,又有重叠。
  对于这四种智力状态的人,人们最讨厌和蔑视愚蠢的人,最惧怕和痛恨狡猾的人,最接受和尊敬聪明的人,最崇拜和热爱智慧的人。
  这四种智力状态的属性和表现,分别是什么呢?就像地球只有黑夜与白昼一样,人类智力的属性也只有善恶两种,与人于利(益)的谓之善,与人于害(损)的谓之恶。其中狡猾属于恶,而愚蠢、聪明和智慧基本同属于善。为什么说愚蠢不属于恶呢?因为愚蠢主要是由教育与遗传形成的,并不一定是本质问题,因此应该暂时把它划归为善的阵营。而聪明属于善的前提条件,就必须是善大于恶,也就是说聪明是善恶兼有,善大于恶。而智慧是一种绝对的善,这种善缘于本质,并非行为。应该说愚蠢的表现是,做事是既对自己没好处,有时对别人也没好处。也可以说是以不利己为主,损人时而有之。比如说典型的“掩耳盗铃”、“守株待兔”、“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聪明的表现是善大于恶,但聪明与狡猾很容易混淆,其原因就是它们认识问题的能力是相近的。区别是在于它们处理问题的方法,人们常常把私心偏重,做事损人利己的行为定义为狡猾。把私心轻,做事利大于弊的行为定义为聪明。聪明与狡猾之间由于环境、教育以及时间的推移,它们之间也存在相互转化的可能。智慧的表现为利人利己,或舍己为人。
  智力的四种状态,完全是由认识与判断所决定的。愚蠢人因为不能认识世界,所以常常说或做一些驴唇不对马嘴的事情。聪明人因被世俗的利益所诱惑,因而不能大彻大悟。它们二者由于在性质上与智慧相同,区别只是像产品的质量有等级区别一样,认识问题的能力有差别而已,因此他们被智慧所统一,只是时间问题。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狡猾是以私利为轴心,而智慧是以公义为轴心的。狡猾者认为唯利是图是正确的。他们的信条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他们宁可让十人、百人有损失,但不可让自己损失一根毫毛。而智慧则唯义是从,唯道理而行,重视的是真理的得失,而非物质利益的得失。
  。 最好的txt下载网

论智慧(2)
人的智力状态,尤其是历史中一些有代表性的人物,必须经生活的各种方式表现出来,被人类、被社会、被历史、被群众、被未来所评价和总结。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南宋一代名将岳飞用毒药害死在风波亭,留下千古骂名。秦桧不聪明,就无法爬到宰相这个位置,不狡猾就无法全身而退。你说你骂他,说等他死后掘他祖坟,说来世让他下地狱,他根本不在乎。从哲学的角度讲,秦桧是现实主义者,他所追求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他所追求的是本身利益和本身安全,根本就不会在意社会的舆论。也从不相信有什么天堂和地狱,更不会相信什么转世轮回。他符合“小人喻于利”的特点。俗话说“恶有恶报”。如果没有地狱、没有转世轮回,就无法看到“恶有恶报”在秦桧身上有所体现。唯一的希望,就是对他心灵的惩罚。但秦桧的成本似乎又太低了,这就好像掠夺大量财富,只交纳少量罚款,不仅对恶人起不到警戒作用,反而是一种诱惑。与秦桧相比,商朝纣王的狡猾和残暴,则带有十足的愚蠢,他处死了忠心耿耿的三朝###鄂侯,逼走了庶兄微子,囚禁了叔父萁子,另一叔父比干被剖腹取心。应该说纣王是自亡其唇,而唇亡齿寒。不知他在登鹿台自焚,是由衷的忏悔,还是对心灵与肉体的双重惩罚。相信上帝并不会宽恕他这迟到的醒悟。假如说纣王还有一丝忏悔,那么秦桧则把他的恶带至坟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分析,感觉狡猾与愚蠢相比,似乎愚蠢是小蠢,而狡猾就是大蠢。智慧是全善,而狡猾就是全恶。难怪英国谚语说:“狐狸虽然狡猾,狐皮却常在店里悬挂。”
  与狡猾相比,智慧却幸运的多。孔子是中国一座智慧的高峰,他在两千多年前,竟活了70多岁,这在古代“人生七十古来稀”的时代堪称奇迹,这和他的智慧、他的善、他的胸怀坦荡是分不开的。孔子不仅受到黎民百姓的尊敬与热爱,也受到历代君王的普遍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