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金百通生命论坛2006-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植物的根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而人类知识的根也这样被我们忽视掉了。植物有根才能枝繁叶茂,人不忘记知识的根,才能更准确地理解今天知识的含义。 
  人类的知识不是太少了,而是太泛滥了。如果一本书就是一批知识的话,那么很大一批知识都是重复的,今天人们甚至还得具备寻找知识的知识,或分辨正知识和负知识的知识,或认识知识和垃圾知识的知识。有些不合理的知识,本来它们在娘胎中就该死去,因为一些人缺少这种诊断的知识,而让这些怪胎顺利的降生了,如若一些人再缺少判断的知识,就会把这些怪胎领回家,而这些怪胎就会妨碍这些人准确的吸收正确的知识。就算一个很有知识的人,在一个乌烟瘴气的知识市场,也难免会使免疫力有所降低。滥竽充数、玩忽职守、智力低下是导致知识环境脏乱差的病根,对于求知者而言精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头脑的清醒才是至关重要的。 
  知识最早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后来又多出一种来源——传授,再后来又有了书籍等相关的传授工具。来源于实践的知识,印象最深刻;来源于传授的知识,条理最清晰;来源于工具的知识,范围最广泛,概括最精确。但归根结底地讲,知识是来源于人类的实践,其他任何类型或任何形式的知识,都是从实践中衍生出来的。 
  知识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像字母、单词、数字、符号、颜色等,只要有人教授,我们就可以记住的。有些也是我们所必须知道的,例如食品可以吃,而化肥、农药只能用不能吃,这类知识是基础知识或常规知识。一类是通过计算、逻辑推理、科学实验而得到的结论,这类知识可以叫它科学知识。还有一类是研究思维规律和思想价值取向的,只能依赖我们心灵才能捕获的灵感,我们叫它哲学。拥有常识我们就具备了做人的基本条件;拥有科学我们的身体就可以获得丰足的物质生活;拥有哲学我们的精神就可以有所依赖、行为有所方向。常识知识是在感觉世界建立秩序,科学知识是在物质世界建立秩序,哲学知识是在精神世界建立秩序。拥有常识知识可以协助生存,拥有科学知识可以改善(躯体)生存,拥有哲学知识可以使人(精神)趋于完美的生存。 
  书包 网 。 想看书来

论知识(2)
埃斯库罗斯说:“聪明人不是具备广博知识的人,而是掌握有用知识的人。”什么是有用的知识呢?一种情形是指知识与某一类人的匹配性,例如菜谱或烹调知识对家庭主妇或厨师是有用的,法律知识对律师是有用的,财务知识对财会是有用的等等。另一种情形是指知识之间相比较,较大较重的一方,例如大知识与小知识比较,那么大知识是更有用的;语文知识与地理知识比较,那么语文知识是更有用的;生存知识与娱乐知识比较,那么生存知识是更有用的;哲学知识与常识知识比较,那么哲学知识是更有用的。 
  知识不论怎样变化,或以何种形式存在,它都与人有密切关联。人类的一切努力,都是试图在保证世界不变的前提下,使自己得到最大的满足与发展,或者说是期望双方相互作用而都达到最大变化值。例如一棵产果实的大树,大树把果实给予人,是希望果实通过人类肠胃的作用,使果实变成富含养分的肥料。而人把粪便浇灌到树根上,则是希望这些粪便通过大树的作用,变成最富营养的果实。人从娃娃堕地之时,便开始了人生的索取之旅。这个世界原本是一个五彩斑斓、取之不竭的宝藏,人想要什么,它便给什么;人想要多少,只要人能承载的住,它便给多少。但是由于知识的问题,人的欲望只是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满足。同样是钢铁,有的变成了奥迪车,有的变成了杂牌车;同样是沙石,有的变成了宫殿,有的变成了茅房;同样是泥土,有的变成了牡丹,有的变成了野草。究其原因,是知识的不同,造就了事物的不同。 
  人要改造命运,首先要萃取最精当的知识,目的才容易达到。还是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
  

论财富(1)
父耕满身土 
  儿食大白薯 
  可怜舔犊情 
  养出一条虫 
  子壮当自强 
  岂肯吃剩汤 
  西山打老虎 
  烈火炼金刚 
  随着时代的奔跑,人越来越衰老丑陋,而财富却越来越年轻貌美、婀娜多姿。有三样东西令男人癫狂,权力、美女、财富。可透明的社会已把权力肢解的支离破碎,缺少主心骨的美女仿佛正在蜕变成卑躬屈膝的婢女。财富一边吸吮着权力的底蕴,一边剽窃着美女的姿色。当她宣布自己成为三栖明星时,世俗的目光一起投向了她。 
  再硬的汉子,在枪林弹雨中没眨眼的汉子,在大家闺秀面前梗了梗脖颈的汉子,却在财富面前咽了咽口水。毋庸置疑,我们相当多的一部分人已经在这个淫荡的婊子面前失魂落魄、瑟瑟发抖了。因为她风情万种、美若天仙,“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男人不是把精液射进了她的卵巢,而是淌在了她的石榴裙上。 
  说她是一座山,她就是一座山,世上的每一个人都被拦住去路。说她是一望无际的海,她就是一望无际的海,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在此翻船。考虑太多时伤神,考虑太少时伤身。我们的祖宗没有它,凭借一亩三分地,照样从土里刨出食来,也能过的悠哉、悠哉。今天的我们像上山的毛驴,被前拉后赶,身不由己地行走在山坡上。中年秃顶是因为它,少女卖淫是因为它,夫妻反目离异是因为它,拦路抢劫是因为它,父子对簿公堂也是因为它。甲乙双方违约是因为它,拖欠农民工工资是因为它,贪污受贿是因为它,跳楼自杀是因为它,顶风作案也是因为它。如若再不认真思考这个问题,人剩下的光阴就只能被吹到西伯利亚与严寒为伍了。 
  应不应该去赚钱并不值得思考,因为连小孩子都知道钱这东西有用。孔子说:“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的意思是说,财富这东西如果能谋求到,就是挥鞭子给人赶马车,他也干。“无岩处奇士之行,而长贫贱,好语仁义,亦足羞也。”没有隐士那样的清高品行,而又长期心甘情愿的忍受贫穷,出口就大话什么仁义道德,这种人才是真正羞耻的人。孔子曾教弟子三千,那也不是白教,你总得带点干肉、粮食之类的当学费,才能教你。按现在的话说,孔子也属于自谋职业。孔子这么大的教育家也是这样务实的。因此,对财富采取务实的态度,才值得尊敬。 
  喜爱财富,几乎是人类的共性。即使一些圣贤也很难摆脱财富的诱惑。只不过是圣贤们更讲究“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而已。俗话说:“人心不足蛇吞象。”人类对财富的贪欲,并没有把人引领到生活的天堂。更多的时候是走错了门,而误入了地狱的大门。适可而止的欲望,是决定方向和最终结局的关键。因此适度的财富,才会带来舒适的生活。 
  遗憾的是,“富不过三代”的警示在不断地变为现实。历史在不断重复着创业—富翁—穷人,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循环。如果创业者知道结果竟会如此,莫不如不让儿子成为富翁,后代岂不更好一些。其实事实正是如此,这正像一个小孩,吃了一个大人的饭量,会患消化不良一样。一个没有创业经历的人,也一定不懂得珍惜继承的遗产。挥霍艰辛者的财富,并不亚于抽老子的耳光。钱财对于缺乏经验的人,也会招来一些祸患,这正像皇权身边,经常杀机四伏一样。所以留给子女大笔财产的行为,并非明智之举。 
  拥有大量财富的人,容易被人联想到不义之财;相反,很贫穷的人,又很容易被人联想为懒惰之人。因为更多的时候,财富代表的是劳动成果。没有劳动自然就不会产生财富。如若一个人在不断地劳动,而又没能产生财富,通常是工作的方法有问题。如若工作方法也没问题,那么通常则是选择的环境有问题。如若环境不能被选择,不能被修改,那只能是命运的问题,这不是每个人都能解决的事情。但这很令人质疑。 
   txt小说上传分享

论财富(2)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其实财富也一样,它对一切决心征服它的勇士,都会低下它那高昂的头颅。即使是像珠穆朗玛峰这样的高山,也能经常被壮士们踩在脚下。财富没有被征服,不是不能被征服,通常是人类作茧自缚的结果。有一个故事似乎说明了这样的道理:1796年的一个傍晚,一个19岁的青年按例行开始做导师布置的作业。导师写在一张小纸条上的作业,是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尺子,做出正17边形。这个天才的数学青年,做起来非常吃力,往常只需要2小时的作业,他做到第二天清晨才完成。当青年把作业交给导师时,导师惊呆了,自己都没攻克的难关,竟然被一个孩子用一个晚上就完成了。原来这道题是一个两千多年都没解决的历史数学悬案。导师是不小心才把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放在青年的作业里。后来青年回忆说,如果当时有人告诉我,这是一个两千多年未解的数学难题,我也不可能在一个晚上解决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通过这个故事,告诉人们这样一个道理:不能成功并不是本身就该如此,更多的时候是心灵的羁绊起了关键的作用。获得财富依然如此,只要努力,一切都会有所回报的。 
  获取财富固然是一件好事。但过程好、结局好也很重要。也就是说获取财富的目的一定要纯正,切不能跳进自己为别人设下的陷阱。获取不义之财则往往是这样一种情况。道理很简单,不义之财必然损害他人利益,这也必然会遭到反击而使情况朝着这个方向发展。赚钱的游戏,必须符合社会的游戏规则,才能得到喝彩,才能玩得尽兴,也才能够圆满地收场。只有这样获取财富的初衷,才能为获得人生幸福的目的画上圆满的句号。 
  强调过获得财富的主观性之后,一定也要强调获得财富的客观性。即确实也有一些人,经过种种努力之后,他们依旧还不富裕,甚至依旧还很贫穷。怎么办?一个没有正义的社会,是不能给人们带来真正的财富,以及真正的幸福的,当然自身的损失也必定包括在其中。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秩序的社会,才会是其乐融融的社会。从另一个角度讲,“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不到最后一刻,不能轻言放弃,姜太公70多岁出山,不也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吗?耐心永远是财富的伴侣,有耐心才会有机会浮现光明。 
  凡事都有一个例外,一个社会,永远有这样一个群体——老弱病残。财富对他们也许是断了线的风筝,越飘越远。一个社会总有落井下石的人,也总有锦上添花的人,当然也有雪中送炭的人。关心和帮助老弱病残者,无疑是雪中送炭式的美德。一个人不能保证自己永远会游离于老弱病残群体之外,一旦滑落到这个群体,人才会感知这种美德的伟大。一个人在逆境中所表现出的品格,和他对逆境中的人所表现出的态度,是评价人最公正的标尺。在这里,人的优劣一目了然。 
  富翁通常是由英雄、盗贼和幸运儿组成的。继承遗产、中彩票等因机遇而获得财富的人,都属于幸运儿。明火执械能成为富翁的倒是不多见,披着合理外衣,榨取不合理利润成为盗贼富翁的倒不少。那些正常纳税,赚取合理利润、阳光利润的人,才属于社会的英雄富翁。 
  有一些富翁是狡猾的,他们把钱捐给了上不起学的孩子、看不起病的穷人,他们做的是最高明的生意,他们减掉了自己身上多余的赘肉,不但减轻了自己的累赘和负担,而且换来一份感动、一份荣誉、一份爱、一份尊重和一份真情。可以说真情是感觉最好的面包,人一旦丧失真情,感觉便有饿死的危险。感觉被饿死的人,就会沦丧为麻木不仁的人。上帝在创造人的时候,给人的第一件礼物,就是感觉,所谓的感知、感情,所谓的“我思固我在”,都是在强调感觉的存在。因此感觉是上帝给予人类的一件非常非常珍贵的礼物。至于第二件礼物——理性、第三件礼物——财富,它们只是第一件礼物的延伸品,因为理性只是第一件礼物的卫士(保镖),而财富只是第一件礼物的工具而已,若问这件工具有什么用途,也只能说它是为了使感觉更敏感、更丰富的工具而已。如若财富没起到这样的作用,那就是人因愚钝而辜负了上帝的恩赐。 
  

论财富(3)
其实多余的财富,确实是一种累赘,这就像吃饱后再进食就会成为负担一样。人在永恒的宇宙之中,只不过是一颗转瞬即逝的流星,生不能带来什么,死亦不能带走什么,因此,多余的财富也是一种负担。有一首诗写的很好,它是这样写的:“百千万贯犹嫌少,堆积黄金北斗边,可惜太师无脚费,不能搬运到黄泉。”是啊,既然不能把财富搬运到黄泉,要那么多钱又有什么用呢? 
  还有一种富人叫守财奴,这是诸多富翁中最可怜的一种人。他们不断地把道德、健康、正义抛向大海,换回那些闪闪发光、令他们兴奋不已的废品,因为他们不知道这样的财富不经过流通,就不能产生价值。这种满足心灵的虚荣,是幻想和电脑游戏也能达到的。财富的价值在于使用,并非是占有。这就像一个人占有一筐苹果,并没舍得吃掉,而是使它白白烂掉一样。这种过度的占有社会资源,归根结底地讲,也是一种不道德的愚蠢行为。 
  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就应该是财富的和谐。海啸、非典、禽流感可不管什么穷人,什么富人。财富和谐可以促成教育的和谐,教育的和谐可以形成社会效率的提高,效率提高可以形成环境的和谐,以至提高社会防范自然灾害的能力。那样,富人才能和穷人共享文明社会的诸多便利。试想,一个华丽富翁突然遇到一个肮脏的乞丐,会怎么样?若说是肮脏的乞丐玷污了华丽的富翁,倒不如说是贪婪的富翁造就了畸形的社会。 
  所以,丧失环境、丧失健康、丧失正义而换取的财富,确实是一种“竭泽而渔”的愚昧行为。即使现在品尝不到这种愚昧行为的苦果,这种痕迹也一定会雕刻在宇宙的某一个角落。 
  

论爱情(1)
咫尺相隔千重帘 
  钟表清脆似催眠 
  忽觉窗外人影动 
  定睛黑夜月孤明 
  万里之遥转瞬间 
  鸳鸯报喜枝相连 
  一夜只说悄悄话 
  夫唱妇随度百年 
  如果说哲学所有的基础是—爱,人生所有的基础是—情,那么人类富丽堂皇的大厦就是全部建立在爱情这一根基上的。人没有什么捷径可走,要么沐浴在爱情的春风里,要么浸泡在苦涩的海水里。人类一切的一切:财富、荣誉、真理、友谊等等,统统是爱情的嫁妆。倘若有人把它们作了其他用途,就等于把金钉钉在了羊棚上。人类最美好的时刻,不是处处都用黄金铺设了大道,而是人人都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爱情。 
  把婚姻与性也纳入爱情的范畴,就像往黄金里添加银和铜一样,会使黄金的成色大打折扣。如果把婚姻与性完全从爱情中分离出来,又会使爱情显得形单影只、孤苦伶仃。就算清高的爱情一定要与它们划清界线,也像我们剃骨头一样难免会带下一些肉来。其实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人的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