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失败:资本主义生产大衰退的根本原因-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率在1980年代初期之后得到了大幅恢复。

    这一争论具有深远的政治意义。如果危机与衰退的长期原因是不可还原的金融的危机。
T米T花T书T库T ;http://www。7mihua。com
第10页:
    6

    我们就能够通过废除新自由主义和〃资本主义金融化〃来防止这种危机的再次发生,而没有必要废除资本主义生产体系——即由〃价值〃或抽象财富无休止的扩张这一目标所驱动的生产体系。这样,被危机提上日程的就不是社会经济体系的根本特征的转变,而是需要这样一些政策,即诸如金融监管、积极的(〃凯恩斯主义的〃)财政货币政策或许还有金融部门的国有化等等政策。2

    另一方面,如果利润率的持续下降就如本书所论证的那样是危机与衰退的一个重要的(尽管是间接的)原因,那么这些政策建议就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了。它们充其量只会推迟下一场危机。人为的政府刺激将带来不可持续的增长,这将使下一场危机爆发时情况变得更加糟糕。除非最终盈利能力得到恢复,或者社会经济体系的根本特征出现变革,否则经济将持续低迷。

    本书有何不同

    关于最近这场危机和衰退,已有相当多的著作提出了各不相同的左派见解。同绝大多数这些主题的其他著作一样,它们中有许多致力于讨论这些事件的直接原因。如我前面所说,本书与这些著作的不同之处在于本书关注长期的根本条件,这些条件使金融危机能够引发一场尤为深重长久并具有持续后遗症的衰退。

    然而有相当数量的其他左派著作也关注于根本原因。它们中的一些——例如福斯特和马格多夫(FosterandMagdoff;2009)、哈维(Harvey;2010)、迪梅尼和莱维(DuménilandLévy,2011)以及麦克纳利(McNally;2011)——提出了前面所讨论的某种版本的传统左派观点。有些著作,例如福斯特—马格多夫和哈维的著作,同样强调了这样一些虚假的事实,即工人在总收入中的份额下降,由它导致的需求匮乏被不断增长的债务所弥补。按照这种观点来看,危机似乎不是资本主义的危机,而是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化这种特殊类型的资本主义的危机。我不认为这些观点与事实相符合,我相信没有偏见的读者将会发现,本书的经验分析至少对这些观点提出了质疑。

    另一方面,来自左派的其他一些著作似乎把危机看做是资本主义的危机,它们反对或部分反对传统观点——包括

    7

    哈曼(Harman,2009)、罗伯茨(Roberts,2009)、卡尔谢迪(Carchedi,2011)和马蒂克(Mattick,2011)。在这个书单上还可以加上诸如德赛和弗里曼(DesaiandFreeman,2011)、大西(Onishi,2011)和波茨(Potts,2011)等人的文章。我不同意所有这些研究的所有方面,但我为本书现在能与它们同列而骄傲。
!米!花!书!库! ;http://www。7mihua。com
第11页:
    在上面所提到的所有著作中,同样在关于这一主题的绝大多数其他著作中,除了迪梅尼和莱维的著作,本书的数据分析是最深入和最广泛的。在对传统左派观点持有异议的著作中,本书对大衰退根本原因的处理可以说是最全面的。

    在某种程度上,本书与传统观点的不同之处反映了方法论和理论上的不同。与前面所提到的关于传统观点的大多数批评者一样,我是马克思价值理论的分期单一系统解释(Temporalsinglesysteminterpretation,TSSI)的支持者。长久以来,价值理论和以之为基础的最重要的规律——即作为马克思资本主义经济理论核心的利润率下降趋势规律(LTFRP)——两者之间一直被认为存在着内在的矛盾,因而它们必须加以修正或拒绝。然而,TSSI研究已经证明,这些矛盾在原初文本中并不存在,它们是特定解释的结果。当按照TSSI诠释马克思的方式去解释其理论时,这些矛盾就消失了(例如,见Kliman,2007)。

    第六章将更为详细地讨论,对于那种认为马克思的《资本论》存在着内在不一致的错误观点,TSSI有能力重新主张马克思的理论,它以如下方式影响着关于大衰退的根本原因的争论。在批评者们关于LTFRP存在内在不一致性的错误论证中,他们把马克思的理论中指称的随时间决定的利润率替换成了一个非时间的〃利润率〃(现期成本或重置成本率),经过这一替换他们发现马克思的规律不再成立。接受了这些论证的人也接受了这些论证以错误方式衡量的利润率。这样,当他们发现在1980年代早期非时间的〃利润率〃具有上升趋势时,他们把这一现象当做是资本主义生产仍然具有合理性的决定性证据,因此大衰退的真正的根本原因就是新自由主义、金融化和提高了的剥削。对现实利润率的分析将带来极为不同的结论。

    然而,我不想夸大方法论和理论上的不同所造成的影响。在对数据

    进行分析之前,我并没有一个先验的信念,

    8

    认为1980年代早期以来实际利润率没有回升。我甚至写到,〃由于绝大多数(美国)工人的实际工资下降,盈利能力得到了支撑〃(Kliman,2009:51),当时我相信这是一个明确的事实。方法论和理论极大地影响着一个人所提出的问题的类型和他认为是重要数据的类型,但是它们对数据本身并没有影响。
第12页:
    换言之,本书是一个经验分析,而不是一个理论研究。甚至我主张的这一观点——即在利润率这个术语的任何常规意义上非时间的〃利润率〃都不是一个利润率,仍是一个经验命题。如果这一观点和本书其他的主张和结论,对认为这些结论具有吸引力的那些人是〃真的〃,那么对那些认为它们不具有吸引力的人来说这些结论仍然是〃真的〃。并非所有的表述都是观点。如果我现在能说美国公司盈利能力的持续下降是大衰退的一个显著的根本原因,并且马克思关于利润率为什么倾向于下降的解释是明显符合现实的,那是因为我已经对数字进行了处理和分析。几年以前我就不会这么说。

    布伦纳(Brenner,1998)的分析和我的分析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尽管我认为他的〃长期低迷〃这一术语具有误导性,并用〃相对停滞〃这个概念来代替它,但我们都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即资本主义从1970年代和1980年代初期的经济低迷中的恢复远远谈不上稳固。我们同样都认为盈利能力问题是这种经济乏力的一个来源。然而,布伦纳得出这一结论的方式部分是通过分析非时间现期成本〃利润率〃的运动,而我则不同。由于传统左派观点的支持者们考察的是完全同一的利润率,他们把这一利润率的上升趋势当做关键证据,认为新自由主义将资本主义重新拉回到了不断扩张的道路上来,因此布伦纳的观点实际上只是用论证杯子是半空的来反对那种认为杯子是半满的观点。(我则认为从这一术语的任何常规意义上来讲它都不是一个杯子。)∑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在理论层面上,布伦纳将盈利能力的下降植根于技术变革,但从其他角度来说,他的利润率下降理论与马克思的理论毫无共同之处。事实上,他接受了那种虚假的证明,即认为马克思得出的降低成本型的技术变革能够引起利润率下降这一结论是错误的(见Brenner1998:11—12,n1和Kliman2007:6—7,82—83,113)。为了解释盈利能力的下降,布伦纳(1998:24—25)诉诸于额外的因素:〃在成本不能向下变动的条件下价格降低〃,需求不足以及由不完全信息导致的过度生产。他认为这些因素与降低成本型技术变革的相互结合能够引起利润率的下降。
第13页:
н米н花н书н库н ;www。7mihua。com
    9

    布伦纳诉诸于成本不变的原因在于他的理论是非时间的,因而它无法解释使成本和价格降低的技术变革在成本可变的情况下如何能够引起利润率的下降。(在一个非时间的理论中,如果成本下降的百分比与价格下降的百分比相等,那么利润率将保持不变。)但是马克思的LTFRP不需要这种假设,也不需要布伦纳所引入的其他额外因素。即使成本是可变的,发生于过去的成本也不会随着现在价格的下降而下降。因为马克思的规律承认这一时间的差别,因此它能够解释为什么技术变革本身——在没有其他特殊因素的条件下——能够引起利润率的下降。

    最后,让我说明一下本书与其他一些关于此主题的著作的另一个不同之处:本书详细讨论并引用了其他人的论据,尤其是那些持反对观点的论据。之所以这么做,部分是因为我所接受的辩证思维的传统极为强调争论和批评,这一传统认为辩论和批评是知识发展的主要手段。我把驳斥错误的主张和论据看做是本书的基本任务之一。我并不是试图要对读者讲清楚什么是错误的,如果读者认为我所说的有吸引力就接受它,没有吸引力就拒绝它。我力图要做的是把什么没错和什么错了区分开来。我详细讨论和引用了其他人的论据,还因为我认为无视对立的观点或概括这些观点却不提供支持这一概括的证据和理由,这种做法在思维上是不负责任的,而我的著作总是遵循着这种惯例。
第14页: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马克思是我频繁引用的一位作者。我这么做不是为了支持我的论点,而是为了帮助确立他真正的思想,帮助阐明这些思想,避免剽窃,并且在某些情况下表达一些我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同样恰当表达的内容。

    后续章节概要

    第二章构建了为后面的经验分析提供基础的理论框架。它讨论了马克思危机理论的关键要素——利润率下降趋势,信用市场的运作以及危机中资本价值的消灭。这一章还讨论了这些要素怎样有助于解释最近这场危机和大衰退。

    10

    第三章简要讨论了美国房价泡沫的形成和破裂以及由它导致的2008年恐慌。然后,我讨论了美联储的政策如何促成了泡沫的形成。我认为,美联储想要防止美国走上日本的道路。在1990年代初期的不动产和股市泡沫破裂之后,日本遭受了一个〃失去的十年〃,而美联储想要确保美国1990年代的股市泡沫破裂之后不出现与日本相似的结果。因此,最近这场危机就不仅仅是由金融和房产行业的问题所引起的。早在2001年,基础环节的薄弱就已经使美国经济达到了这样一个地步——即股市的崩溃足以导致经济长期停滞。

    第四章分析了全球和美国经济数据,并指出这些数据表明自1970年代衰退以后经济从来没有完全恢复。由于经济增长放缓、劳动市场不景气、借贷相对于收入的增加以及其他问题都始于1970年代或更早的时期,先于新自由主义的兴起,因此这些问题不能被归结为新自由主义的政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