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绣医缘-第1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赵九凌望着一干人,“很好笑?”

一名大人笑着说:“好笑,当然好笑呀。下官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见过,军医居然拿军中将士作儿戏的。”

一些将官们也附和着,说太儿戏了,军中历来严肃,哪能这般儿戏?

赵九凌不说话,望向徐子泰,“子泰,你意下如何?”

徐子泰愣了下,说,“末将不是大夫,也不懂救治之法,所以不敢置评。”

一些军将暗自不屑,这就是权贵之后的本色,说话就是油,不但油,还爱说些模棱两可的话,即不得罪人,又不露锋茫。

赵九凌淡淡地道:“本王也不懂医术,但是,当年,在金陵剿匪时,官兵死伤惨重,金陵城的大夫全被请来医治受伤官兵。唯独锦绣药铺做得又快又好。”

众人一时间没了声音。

赵九凌又道:“许光明。”

“末将在。”

“当时你也是参与了的,你来给诸位大人好生讲讲,当时锦绣药莆是如何医治的。”

“末将领命。”叫许光明的男子身形瘦削,面色清矍,精悍无比,他一边看底下的演习,一边朗声道:“当年,剿匪官兵死伤八百余人,重伤五百余人,轻重三百余人,金陵城统共出动了九十四名大夫,其中,锦绣药铺包括打杂的小厮,端茶倒水的婢女也一并上阵,在短短一天一夜的时间里,锦绣药铺一共24人,救下了三百余名重伤官兵,两百余名轻伤官兵。而其他大夫,医术最好的同仁堂,出动了八名大夫,总共救了四十七名伤兵。其中,有六位重伤官兵被王锦绣施治了二次手术,有四人得以活命。这些重伤官兵,大多都是被穿膛开腹,但他们无不例外被救治成功。”

许光明毫不理会这些人的目瞪口呆指着下边救人演习演得热火朝天,也笑得热火朝天的锦绣药铺的弟子,“当时,他们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救的人。有人专门负责止血剪掉箭矢,马上就有人抬着担架把伤员抬到救助场地,轻伤清洗伤口上药,重伤被抬到桌子上由王锦绣等人实施手术。”

众人不敢再笑了,全都睁大眼瞧着场地上,一名全身缠着崩带的士兵从担架上跳了起来,一边跑一边清理身上的崩带,惹得众人哈哈大笑。

有些将官们也忍不住笑了起来,但许光明却没有笑,声音稳稳地传进各人的耳朵,“当时,好些大夫都说没救的重伤官兵,被抬到桌子上,由王锦绣亲自救治,救好一个就换一个,一直不停地救,不停的换,短短三个时辰内,就救下了二十名重伤官兵,其中不治而亡的只有不到五个。若非许某亲眼所见,也绝不敢相信,区区一个小女子,居然有如此医术。”

众人目光闪了闪,看着场地上那名娇小的身影,不以为然的眸子里,难得地揉进了些许敬佩。

一柱香的时间说快不快,说慢不慢,按现代的计算方式,也是足足两个小时。一群军医们站久了也累,但看着这群来来回回抬着担架奔跑的军医,也渐渐地闪过深思。

那边只有五个人在做急救措施,也只是简单的止血和上药而已,但那速度,却是又快又准,而这边被简单做了伤口处理的“伤兵”,也越来越多,可这边的救治也并没有乱,四个穿白褂子的姑娘,正有条不紊地给“伤兵”清洗伤口,上药,或在本子上写着什么,然后又拿了块木牌套在“伤兵”脖子上,“记着,你编号是032。你是轻伤,自己去轻伤营里呆着,不要乱跑。”

“你的编号是055,需要做手术。先吃麻醉剂,再打抗炎药。”然后装模作样地拿着针在那人的屁股上扎了一针,那人看着长长的针,一个挺进,就从地上弹了起来,惹得众人又是哈哈大笑。

等演习结束后,锦绣又请示赵九凌,把专管药品输送采买的官员找来,她要与这些大人们商谈购药制药事宜。

锦绣的购药清单很繁复,有剪刀,羊肠线,绣花针,长针,纱布,棉布,止血带,酒精,棉花,以及各类外伤药物,有赵九凌在场,这些官员倒也痛快答应。

但当看到第二张清单后这些人不干了。

“王大人,虽说咱们不是大夫,但对药理还是较精通的,这些麻醉丸,还有什么抗生丸,这些有必要吗?”

“麻醉丸是让伤兵们在医治过程中减少痛楚,也让大夫在医治过程中省心省事的一种外伤必不可缺少的药物。抗生丸是减少受伤士兵们伤口感染的机会,想要让伤兵早早康复,这可是必不可少的呀。”锦绣耐心地解释着。

那位大人拿过药单,拿出算盘算了成本,然后把头摇成拨浪鼓,“王大人,你这些药物好是好,可成本也太高了。光制这个麻醉方丸,若是每个伤兵吃上一粒,这要花多少银子呀?还有这抗生丸,虽说药物不多,可算下来也是一笔宠大的数字。王爷,这可不是小数目呀。”

赵九凌拿过帐单,眉头也皱了起来,望着锦绣,面有难色,“花销确实太大了。”

锦绣沉声道:“若是无麻醉丸,那些重伤士兵,我也救不了的。”在人体身上动刀子,那要多痛呀?没有哪个人能承受得住的。

赵九凌又看了账单,沉声道:“那,就砍去抗生丸吧。”

锦绣啼笑皆非,“若没有此药,那些救回来的重伤士兵,也不容易活下来。”

赵九凌这下子没了言语了,如果说,练制这些药物,几千或上万两的银子他都可以考虑,可这花销也太大了。就算他贵为王爷,想要力排众议从军费里扣出来,也是不容易的。

“你这出发点倒是好,可花销也太大了。那些大人们肯定不会干的。”

锦绣说:“我知道。可既然我已在这个位置上,我就得为军医们考虑,为伤兵们考虑。再是艰难我也要试上一试。”

“你这是何苦……”赵九凌心下也难受起来,“战场上,人的生命如蝼蚁,你……就尽自己的本事吧。就算真的救不回来,也没有人会怪你的。”战场上只要有止血药物以及创创药物就成了,其他都属奢侈了,不是他冷血,而是军费短缺,能省则省吧。

锦绣不苟同他的想法,“明明能治,却因为药物不齐而眼睁睁的看着他们在我眼前死去,我心里也会不安的。”

赵九凌沉默,望着锦绣沉默的脸儿,自己也跟着心痛起来,他一直知道,她是纯朴又善良的,充满了正义,又充满了力量,可如今,却要因为他而不得不忍受着良心的谴责,心里也不好受。

如果不是他,她也不会受这样的煎熬。

忽然间,赵九凌后悔起来,战场上的无情撕杀,平常普通的男人都受不了,他却为着一已之私就把她给招惹了来。

她一个姑娘家,如何受得了这些?

“锦绣……”

“王爷……”

二人声音同时响起。

一阵近乎尴尬的沉默……

不知为何,眼前的男人舍弃那副高高在上的面孔,变得平易近人,又总是用脉脉的眸子盯着自己时,锦绣总有种奇怪又胆战心惊的感觉。

 第186章 唇枪舌战(一)

似曾相识的感觉,令锦绣心头很是不自在起来。

就像此刻,他又用那种令她心慌的眸子盯着自己,眼珠子都不眨一下,这令她恼怒异常,却又不知该如何是好,只能任由不满的怒火蔓延心头……

他又唐突她了。

直至她白皙的脸上浮现一抹红晕后,赵九凌才回过神来,轻咳一声,“你先说。”

锦绣咬着唇,脸上变幻无数,忽然又闪过一丝坚定,“王爷,我知道制药成本很高,就算您贵为王爷也不敢冒大不讳让人拨款制药。但是,我仍是要试上一试。请王爷替我举荐户部各位大人。”

宣府也有专门主管户部的官员,有赵九凌坐镇,朝廷拨下来的银子没有人再敢贪墨,但就算如此,也只是刚好够用而已。宣府乃至整个山西大同的税收也有一半投入到边防事务,想要均出多余的饷银,确实有些困难。

想到这里,赵九凌皱着眉,轻声劝道:“你这又是何苦?军中物资短缺,能有创伤药也属不错了。旁的实在是奢侈了,这大半年来光是修建城墙,训练新兵,户部的银子也花去不少,实在没多余的银子再做其他。你就……尽力而为吧,没有人会怪罪你们的。”

锦绣看他一眼,不知该说他冷血无情,还是该说他身不由已,因为军费短缺,就不给制更有效的药物,眼睁睁地看着那些原本有活命希望的将士们痛苦死去,这算什么事儿?身为上位者的他们,可以冷血,可以为了顾全大局就不顾少部份人的性命,但她却做不到。

锦绣不想指责赵九凌的冷血,战场上,除了那些高级将官们性命尊贵外,那些普通士兵的性命真的太不堪一提了。她又问:“再冒昧问一个问题,将士们牺牲后,抚恤金怎么算的?”

“征蓦来的兵丁按50两银子算。小旗总旗百户每一个等级多加10两银子。副千户是100两,千户是150两,再往上,便是300至1000两不等,视军功大小而定。”

锦绣在心头算了算,摇头,“你们有那么多银子支付庞大的抚恤金,却没有银子炼制最好的药材,救回更多的将士的性命,本末倒置,完全是本末倒置呀。”

赵九凌不悦道:“你的意思是,把抚恤金挪用来制你的药?这就不叫本末倒置?”

锦绣摇头,“王爷误会了,抚恤金当然要给,将士们也要救,药,肯定也要制。三者,缺一不可。”

赵九凌摇了摇头,苦笑:“我知道你是一片的仁慈之心,可这些全都是用银子堆出来的,没有银子,全都是空谈。”他初来山西时,可是花了不少功夫,和幕僚们想了诸多办法,这才勉强维持眼前的开销,他严厉控制山西盐业与晋商,重新丈量土地,把那些没有登记上册的土地全充作公用,虽然确实影响了大多数富户的利益,尽管他旗高一筹镇压下来,也把这些大富整得不敢再兴风作浪,但也知道民意的重要性。

他先前也曾想提高军医待遇,炼制好药以供伤兵救助,耐何要用银子的地方实在太多了,再来宣府大小官员都一至否决,他也不好一意孤行。

“锦绣,我理解你的心思。虽然我贵为王爷,但每一项措施也要底下官员认可方可施行。这事儿,就此作罢吧,他们不会同意的。”先前他还规定了廪生赏罚制度,也曾受到那些文官们派的竭力反对,就差以死相逼了,最后连他的幕僚们也觉得不妥,这才不得不放宽策略,读书人有了功名之后,三年内若仍是无建树,就取消功名,改为若在三年内仍无寸功,就取消官府供给的廪米与月银,并取消家中田产免税政策,这样一来,宣府上下,倒也省了不少银子,收了不少的税租,那些大富们的优抚政策也琢一取消,但也是循序渐进,不敢贪功,也是准备了足足大半年方可成事。

他一个王爷也都要随大流,拐弯抹角,顺从民意,更别说区区一个锦绣了。

锦绣也知道赵九凌说的是事话,那些文人武官们都是生活在社会最上层,有银子有米粮,有仆妇丫环小妾侍候着,受伤了有最好的太医医治,有京城里带过来的良药,死了有朝廷的优厚封赏,不管战急有多么残酷,对他们的影响并不大,而普通士兵们的伤亡当然也算不得什么了,更别说为他们打算了。

有句话叫事不关已,高高挂起。

但对于锦绣来说,她是大夫,又是军医们的头领,她有权为底下人谋求更好的待遇,有义务为伤兵们的性命负责。

“王爷,锦绣知道您是一片好意。可,没试过又怎能知道不会成功呢?”

赵九凌不禁头痛,“你当真要一意孤行?”

“不是一意孤行,而是与大家商量。我无法改变将士们的伤亡,但却有责任减少受伤将士的死亡率。王爷,您既然让我来此做军医,心里也是打算用我的力量减少伤亡吧?若是我没能做出贡献,我倒是无所谓,但却是有损王爷您的威严和用人的眼光吧。”

赵九凌沉默,虽然她并没有完全对,但也说中了他一部份心思。

“也罢,这事儿你不必过问了,我去与他们商量吧。”武官粗鲁,文官们那张嘴巴却也是不饶人的。她一个弱女子,哪里经得起那种阵仗。还是由他出面为好。

锦绣摇头,“建议是我提出来的,理应由我亲自去说,只求王爷到时候给我打气就成了。”

“你还是不要去了,那群文官,无事也要咬出七分理来,你不是他们的对手。”

锦绣挑眉,傲然道:“王爷越是这么说,我越是要去试上一试。王爷,给个时间吧。”军医们救治积极性不高,药物短缺是原因之一,但追根结底,也是军医们的待遇实在太低,地位又太过低的缘故。她的目的便是让大家同意拔款制药,再提高军医待遇与地位。如果无法成功,那么她大张旗鼓来宣府,也将是一场笑话。她不容许自己变成一场笑话,为了自己,为了在京里的锦玉,她也要成功,必须成功。

……

总督衙门的议事厅再一次开启,进出侍候茶水的仆妇们好一阵嘀咕,刚开始还以为是又要商议军机要事,可在一群大人当中,居然发现一个年轻小姑娘,不由奇怪,暗暗偷听了两句后,先是恍然大悟,然后又是无比的佩服。

能进入总督议事厅的官员,都是在宣府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官员,在楚王心目中,也是有着一席之地的。这位小姑娘在王爷心目中,想必也是有一定份量的。

再来,在总督衙门聚会,无不是为了重要的军机要务,偏偏今日里,却是为着王锦绣一人而设。这位小姑娘,也确实厉害了。

仆人们相互打了个眼色,悄然退下后,在外头的倒厅里小声议论着。

“王姑娘居然坐在王爷的下首第一个位置呢。”主位下首第一个位置非一二品官员,并且还是实权在身的官员才有资格入座。

“刚才总管要我多加两个炉子。这以前哪有这些交代呀?”总督议事厅里并没有烧地龙,天气寒冷也就燃上两个大火炉罢了,而今日里,总管却特别交代了,除了多加两个火炉外,还在王姑娘身旁再弄两个小火炉。

“王爷对王姑娘可真重视。”

“那是肯定的,王爷一向爱才的。”

“穆先生也很有才华呀,也没有这般待遇吧?”

“咳咳,我说你这猪头脑子,你就不仔细想想么?穆先生可是男人,人家王姑娘可是娇滴滴的姑娘家,又生得那样好看,王爷是英雄,所谓英雄都难过美人关嘛。”

众人恍然大悟,又七嘴八舌地评估着王姑娘坐上王妃宝座的可能性。一时间讨论得热火朝天,却丝毫没有察觉,身后不远处的一柱子背后,躲着一个身穿甲衣的年轻校慰,此刻正握着拳头,面色变幻不定。

……

而议事厅内,却丝毫没有外头仆妇们那般恣意,相反,还变得剑拔弩张。

锦绣话一出口,厅中众人脸色各异,但大多数都带着愤怒与不满。

“增加军医饷银?增加药用支出?哼,王大人说得倒是轻巧,宣府连翻大战,每年光将士们的饷银,以及吃穿住行,哪一样不是用钱堆出来的?培养一个优秀的士兵,从征蓦,到训练,再到上战场,光这些便是一顶不菲的支出,宣府上下八万将士,光每个月的饷银便是两万九千两银子,每天那么多人吃喝拉撒,一天都是近一千两银子的支出,还有打造购买武器,甲胄,弓箭,这些也是入海的数字,更别说每年冬季还要订做大量御寒衣服,战士们战死还要给家属抚衅金,每死一个将士,朝廷就要给50至200两银子作先衅金,每一回战事下来,都是上千甚至数千将士死去,普通士兵50两银子,小旗,总旗,百户递增20两,千户200两,若是正五品以上的武将,更要高了去。光抚恤金就是不笔不小的支出,更别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