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女生必读的榜样传奇-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成长需要一种榜样
中国古代就有这样一句警句:读史可以名智。而历史,恰恰是由千千万万个杰出历史人物组成的。她们是某一个时代的骄傲、是一个民族的杰出灵魂,她们在自己的领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灵性,守护着自己的理想,她们的名字将永远写在历史上……
  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阅读人物传记不仅可以增长知识、了解历史、陶冶情操,还可以学习这些成功人士身上的成功品质,使自己变得智慧。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走近名人,感受他们的心跳、感受他们的高尚情操、感受他们永恒的精神力量——在无形中,你会重塑崭新的自我,使得自己的意志更加坚强、精神更加高尚、思想更加出众。
  许多伟大的历史人物,在确定自己人生坐标的青少年时期,都曾经从传记文学中寻求榜样、汲取动力。
  毛泽东在上学的时候,就常常阅读人物传记。他从一位同学那里借来《华盛顿传》,全神贯注地细读,认认真真地记读书笔记。有时激动起来,把感想体会就写在书页上面,到了归还时,只好向书的主人说“对不起”。但正是因为阅读这些人物传记,伟大的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才得以形成。
  全球的“软件大王”比尔·盖茨小时候最喜欢读的书,不是故事书、儿童读物,而是人物传记《拿破仑传》等。正是因为这些书籍,比尔·盖茨大大地扩展了眼界,同时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他18岁这年发表了这样的豪言:要在25岁之前成为百万富翁。
  ……
  很多当代成功人士也都一致认为,阅读人物传记,可以使青少年获得一个虚拟的“老师”和一个虚拟的“偶像”。这个“老师”可以使青少年眼界开阔、思想成熟;而这个“偶像”,则可以促使青少年以名人为棒样,从而约束或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或习惯……最终使青少年达到一个完满的目的:激励自己、认识自己,提高自己!
  无数成长和成功的事实证明,人物传记不仅是促使青少年品质完善、心智成熟的一种方式,更是青少年课外阅读的最佳选择。
  为满足青少年的阅读需要,本书将呈现以下“三大特色”:
  第一大特色:这是一本纯女性的传记读本
  女生的成长与男生的成长所需要的榜样和偶像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一位女生的内心世界中,无不充溢着一种完美情节,更梦想着成为某一领域的优秀女性。实践证明,女性人物的传记更能给予女生们这样的启示。
  在本书的女性人物传记中,你将看到:
  什么才是真正的优秀女性;
  什么才是真正的巾帼英雄;
  女生的成功需要具备什么品质;
  对于女孩来说,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人生;
  ……
  第二大特色:人物的选择——对女生影响最大的历史人物
  针对女生的心理需求,我们特挑选了人类历史上影响最大,同时也是女生最易以其为榜样的六个人物。
  海伦·凯勒,她不仅让我们明白了生命的真谛,更以她自身的成长经历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体内都蕴涵着我们并不自知的一种神秘力量!
  居里夫人,她的刻苦求学、她对工作的满腔热忱、她的淡薄名利……她用一个大写的“女性”二字,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伟大女性充盈、完满的一生!
  邓肯,她的愈挫愈勇、她的勇敢执著、她的坚持不懈……她的成长经历本身,就是一种奇迹。
  南丁格尔,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女性的伟大,往往与爱心——爱已更要爱他人,是紧密相连的!
  宋庆龄,她用她充满波折与斗争的一生,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女性也可同男性一样胸怀国家,进而创建丰功伟业的!
  撒切尔夫人,她的故事告诉我们:在男性为主导的世界,只要女性勇于进取、敢于拼搏,就没有什么奇迹不可能发生。
  她们的人生经历必定会成为你成长过程中的巨大财富!
  第三大特色:这不仅是一本人物传记,更是一部百科全书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凡是涉及到的历史知识、科学问题,以及一些常用成语的用法,我们都以“知识点”的形式,在每小节的下面进行详细的解释。
  此外,在每个人物的故事中,还分别附有该人物的名言警句,以加强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理解。
  另外,在每一个人物的后面,都附有一篇“成长的启示”,当你阅读全篇之后,能够与你的感情达成共鸣,从而能够给你带来最大的启示。
  女生的成长,需要一种杰出女性风范!
  希望本书能成为你成长的朋友,行为、品质的导师,心灵成熟的引路人!
  

第一章  聪慧的少女(1)
天才玛妮亚
  玛丽·居里的父母,都是有学识、有见地的人。父亲先前在国外的大学里研究高深的科学,后来回到华沙教数学和物理学。母亲把一所收寄宿生的女校办得很成功,城里最好的人家都把女儿送到这所学校来。
  到了1868年,玛丽·居里的父亲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被任命为一所中学的教师兼副督学,丈夫有了新职务,斯可罗多夫斯基夫人,不可能既保持女校校长职务,又照管她的5个孩子,于是不无遗憾地辞去了自己在女子中学的职务。而在这儿前几个月的1867年11月7日,玛丽·居里出生了,她的母亲亲昵地叫她玛妮亚。她,是这个家庭的第五个孩子。
  从玛妮亚能记事的时候起,母亲就再没有*过她。斯可罗多夫斯基夫人喜欢用手指*她最小的女儿的前额,这种*是玛妮亚所知道的最亲切的表示了。那时候,玛妮亚所能想象到的最大幸福,莫过于偎依在多思多虑的母亲身边,从母亲的一句话、一个微笑和亲切的一瞥中,感觉到有一种极深厚的慈爱保护着她,关注着她的命运。
  她还不了解,母亲为什么与孩子们那么冷漠?其实,斯可罗多夫斯基夫人这时候已经病得很重,生玛妮亚的时候,她就有了结核病的初期症状,后来5年中,虽然经过多方调治,她的病情还是发展了。然而,这位勇敢的女人总是生气勃勃,衣着整洁,过着忙碌的主妇生活,给人一种身体健康的错觉。她自己立下严格的规矩:只用她专用的餐具,不拥吻她的儿女。孩子们不大知道她有这种可怕的病症,他们只听见由一间屋子里传来的一阵阵短促的干咳声,只看见母亲脸上的忧愁阴影,只知道他们的晚祷辞里加了一句很短的话:“保佑我母亲恢复健康!”
  玛妮亚学习读书速度很快,以至于每次说到读书,一种特有的羞怯总使她双颊晕红。有一年他们住在乡下的时候,姐姐布罗妮亚觉得独自学字母太乏味,想拿她的小妹妹作教育试验,跟她妹妹玩“教师游戏”。这两个小女孩有好几个星期总在一起,用纸板剪的字母随意排列成字。后来有一天早晨,布罗妮亚正在她的父母面前结结巴巴地读一段很简单的文字,玛妮亚听得不耐烦,从姐姐手上拿过那本打开的书,很流利地读出那一页上的第一句。
  起初,周围的寂静使她很得意,就继续玩这个极有趣的游戏。但是她忽然惊慌起来,看了看爸爸、妈妈惊呆了的脸,又看了看姐姐不高兴的样子,结结巴巴地说了几句含糊不清的话,就不由得哭了——她还不过是一个4岁的孩子,她以为自己做错了什么,痛哭着重复着说 :“请原谅我,我不是故意的……”
  在这次难忘的事发生之后,父母总是担心他们的小女儿智力发育过早,所以每逢她伸手去拿书本的时候,就想法支开她,叫她做别的事。
  玛妮亚天生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也喜欢沉浸在幼稚的幻想中。她常常昂着头,在房间里走来走去,并且呆呆地站定在她特别喜欢的东西跟前。
  那一个是挂在墙上的精确的气压表,镀金针在白色的标度盘上闪着亮光。到一定的日子,她的父亲就当着他那几个聚精会神的孩子仔细地调整它,并把它擦干净。再就是一个有好几个隔层的玻离匣,里面装满了奇异而且优美的仪器。有几支玻璃管、小天平、矿物标本……

第一章  聪慧的少女(2)
玛妮亚想不出来这些极有趣的小玩意儿有什么用处。有一天,她正踮起脚尖站着,极快乐地看着它们,她父亲简单地把它们的名字告诉她:“物…理…仪…器。”
  多古怪的名字!她记下了这个名字,她从来不会忘记任何东西。
  悲哀的日子
  当时的波兰首都华沙是在俄罗斯的统治下,那是一段屈辱而又艰难的日子。
  俄罗斯统治者用十分残酷的手段控制着这片土地,为了在幼年时就泯灭孩子们的爱国情绪,他们对学校也进行着严厉的管制。这种情况在公立学校尤其严重。
  私立学校,虽然这方面的限制少点,但是也必须受到警方的监视,而且规定必须用俄罗斯语言教学。这使得孩子们在年小的时候就不得不放弃学习自己祖国的语言,而学习俄罗斯语言。所幸的事,在私立学校有很多爱国的老师,他们会尽量设法让学生在监视之下多学点波兰语言,即使这样做的结果可能会使他们受到*。
  玛妮亚上学后,她坐在第三排,靠近一个高高的窗子,由窗子向外望,可以看见花园里白雪覆盖的草地。她穿着整齐的制服,梳简朴的发型,这是西科尔斯卡小姐的“私立学校”的规矩。
  教师杜普希雅,她是学校的数学和历史教员,兼任学监。这种职务使她有时候不得不用强制手段,压制小玛妮亚的独立精神和固执性格。然而她看着玛妮亚的时候,眼神仍是含着很深的慈爱。她怎能不为这样一个出色的学生而感到骄傲呢!这个学生比其他同学小两岁,对于任何科目都似乎不觉得困难,永远是第一:算术第一,历史第一,文学第一,德文第一,法文第一,教义问答第一。
  这一天,杜普希雅老师正在用波兰语教波兰历史。在沙俄统治下的波兰,这显然是冒险的行为。
  突然,轻轻的电铃声由楼梯平台那里传来了。两声长的,两声短的。杜普希雅猛然挺直身子,急忙收拾起散乱的书籍,把课桌上的波兰文笔记本和课本收起来,堆放在5个学生的围裙里。她们抱着这些东西,由那扇通往寄宿生宿舍的门跑出去。接着,是几声搬动椅子、打开桌子盖、再轻轻关上的声音。这5个学生喘着气回来坐下,通往前厅的门也慢慢地打开了。
  霍恩堡先生在门口出现,他是华沙城里私立寄宿学校的俄国督学,身材粗壮,脸很肥胖,眼光由金边眼镜后面射出来。
  这个政府督学一言不发地看着这些学生,陪他进来的校长西科尔斯卡小姐,站在他旁边,表面上故作镇静。现在的教室里,25个小女孩都在低头做针线。杜普希雅老师惊魂未定,脸色有些涨红。
  校长从容地用俄语说:“督学先生,这些孩子每星期上两小时缝纫课。”
  霍恩堡像是漫不经心的样子,把附近一张课桌的盖子掀开;什么也没有,没有一本波兰语笔记,没有一本波兰语书。这时,霍恩堡说:“请你叫起一个孩子来。”
  玛妮亚在第三排上,本能地把她那恐慌的小脸转向窗户,心里暗暗祷告着:“我的上帝,叫别人罢!不要叫我!不要叫我!”但是她知道一定要叫她。她知道,过去几乎总是要她回答政府督学的问话,因为她知道得最多,而且俄语讲得好极了。
  听见叫她的名字,她站起来了。她似乎觉得热——不对,她觉得冷。一种不让讲波兰语的可怕的耻辱感卡住了她的喉咙。
  霍恩堡突然说:“由叶卡特琳娜二世起,统治我们神圣俄罗斯的皇帝是哪几位?”

第一章  聪慧的少女(3)
“叶卡特琳娜二世,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亚历山大二世”
  督学满意了。这个孩子的记忆力很好,而且她的发音多么惊人啊!她真像是生在圣彼得堡的。
  “把皇族的名字和尊号说给我听。”
  “女皇陛下,亚历山大太子殿下,大公殿下。”她按次序说完了那很长一串名字,霍恩堡微笑了。
  ……
  他又问:“谁统治我们?”
  校长和学监为了掩饰她们眼中的怒火,都注视着面前的花名册。因为答案来得不快,霍恩堡生了气,用更大一点的声音再问一遍:“谁统治我们?”
  “亚历山大二世陛下,全俄罗斯的皇帝。”玛妮亚很痛苦地说,她的脸色变得惨白。
  考问结束,这个官吏离开座位,略一点头,向隔壁屋子走去。校长西科尔斯卡小姐随在后面。这时,杜普希雅抬起头来,对玛妮亚说:“到这儿来,我的孩子”。
  玛妮亚离开座位,走到教师面前,这位教师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吻她的额头。忽然,在这个复活了的教室里,这个波兰小女孩难过得哭了起来。
  受考问之后虽然已经过了好几个钟点,这个小女孩仍然觉得不安。她深恨这种突如其来的惊恐,深恨这种屈辱的表演。然而,在俄罗斯沙皇统治下的波兰,人们必须说谎,永远说谎。霍恩堡的视察,使她更沉重地感觉到自己生活中的悲哀。
  玛妮亚对祖国执著而又强烈的爱,也正是从那时候起就根深蒂固。
  知识点:沙俄统治下的波兰
  1825 年沙皇尼古拉接替皇位,他下令把波兰改为俄国的一个省。波兰人民不甘心忍受奴役,武装起义风起云涌。
  沙皇对此采取严厉*,同时又派遣大批官吏、警察监视波兰人民,严禁出版有反抗思想的报纸和书籍,并且不允许波兰学生学习本民族的历史和语言。
  厄运来临
  在1873年秋的一个戏剧性的日子,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带着全家度假后回到学校,准备开课。这时他在他的桌子上看见一封公文,通知他:奉当局命令,他的新俸减低,他的副督学头衔,以及按职务分配的住房,一并撤消。这是降职了,不肯奴颜婢膝的老师,都得到了当局这样的报复。
  几度迁居之后,斯可罗多夫斯基一家终于在附近的一所房子里定居下来。因为环境所迫,他们的生活逐渐发生了改变。为了维持家庭开销,父亲收了两三个寄宿学生,后来增加到五个、八个、十个,供给他们食宿和个别辅导。他们的生活依然是困顿的,玛妮亚的父亲常常焦虑将来,十分悲苦:他时时刻刻为自己无力改善家境,更使女儿们没有嫁资而自责。
  玛妮亚第一次突然认识厄运,是在1876年1月,有一个寄宿生患斑疹伤寒,传染了姐姐布罗妮亚和素希雅。那是多么可伯的几个星期呀!在一间屋子里,母亲尽力要压住她那一阵阵发作的咳嗽;在另外一间屋子里,两个小女孩因发高烧而*着、颤抖着。
  在一个星期三,父亲带孩子们来到了大姐跟前去。大姐素希雅穿着白衣服,平躺在灵柩里,脸上毫无血色,似乎是在微笑,两手合在一处,头发虽剪得很短,样子仍是非常美丽。
  这是玛妮亚第一次遇到死亡。这是她第一次送葬,穿着一件素黑的小外衣。而在恢复期中的布罗妮亚,则一直在病床上哭泣;身体太弱不能出门的斯可罗多夫斯卡夫人,勉强地由一个窗户挪到另一个窗户,目送自己孩子的棺木缓缓而去……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第一章  聪慧的少女(4)
斯可罗多夫斯卡夫人也想到了自己即将辞别人世。而这可怕的一天,很快就来临了。在家人的面前,她的脸色显得很平和。到临终的时候,她的样子极端优雅。她的死正如她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