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辛辛苦苦跑过来的媒体没有办法,只好随便报导两句。有说门庭冷落的,有说招聘比例低的,顺便无聊的拍上两张照片,就稀稀拉拉的离开了。
    只有少数几家媒体,出于不同的念头,悄悄的留下了,央视的靳燕柔就是其中之一。
    她屡次采访苏城,对大华实业的了解也很多,加上中韩建交之事,靳燕柔艰辛,就算这次招聘不能做成独立报导,用来做日后的背景资料也不错。
    呆到了第二天再看,现场就只有靳燕柔和几个本地媒体了。
    招聘场面更加难看。
    不光应聘的人少了,录取的比例更低了,现场秩序也是一片混乱,大华的人力事业部想尽办法,也无法做出热闹的景象来。当然,这和他们业务不熟练也有关系,换成政府下属的宣传部门,乡干部视察小村庄,都能搞的像是国家元首到访一样隆重。
    第三天更糟糕。
    本埠的工人想来的都来了,外地的工人看了报导,知道录取率低的惊人,连碰运气的人都少了。
    1992年的火车可不好坐,价钱也相当不低。
    为了不无功而返,就有人找上了靳燕柔,希望她能代表大家,找大华做几个专访。
    不报导大华招聘的事,总有别的事可报导吧。
    靳燕柔也有同样的心思,就和其他人联名,向大华的办公室提出采访申请。
    这样的采访,对企业来说是定然要同意的,区别只在于级别的高低而已。
    令靳燕柔惊讶的是,一向不那么喜欢采访的苏城,竟然同意了专访。
    这下子,靳燕柔也来了劲头,她做了充足的准备,依照大华办公室的安排,准时抵达大华实验室的总部。
    一路欣赏着繁花锦簇的花园,一群记者来到了紧靠黄浦江的董事楼。没到门口,就听见有人说话。
    引路的杨明小跑了几步,到前面问了两句,回来后抱歉的道:“不好意思,苏董还在接待客人,你们稍等一下。”
    “没关系。”靳燕柔嫣然一笑,看的杨明都有些不自在。
    记者们也都习惯等待了,一边小声谈话,一边注意着周围的景色,对他们来说,光是大华总部内部的园林构造,就不虚此行了。
    很短的时间,楼上的门开了,只听苏城的声音疲惫而深沉:“虽然情况不利,但大华实业还是会坚持去做LNG船的。不管是中船集团,还是远洋集团,想要一分钱不出的拿干股,这种事情是不可能的。”
    楼上的仲厅长对苏城突然这样说有点奇怪,但也只是笑了笑:“事情就是这样,没有工人,你们怎么做船。”
    “你能代表中船和远洋集团?”
    类似的问题,仲厅长听到了不止一次,得意之余又不屑的道:“当然。说过了,你要么别做,要么,就自己培训工人吧。”
    记者的联想能力是仅次于精神病的,聊聊几句话,下面的人就兴奋起来。靳燕柔虽然觉得奇怪,但还是让摄影师悄悄开机。
    杨明则脸色微变的将众人拦下,低声说:“几位稍等,然后匆忙跑上楼,似乎是去阻拦什么。”
    这时候,众人分明听到,苏城用义正严词的语调,大声道:“中船和远洋集团拥有中国船舶工业的所有资源,但这笔资源是国家和人民赋予你们的,不是让你们为所欲为的。我苏城把话放在这里,大华实业只要有一分钱,我们也会为了国家的运输安全,全力以赴的造出中国人自己的LNG船!中船和远洋集团做不了,不愿做的事,我们大华做了!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二章 ……媒体战
    “说的好!”一位斗争年代过来的老记者再也忍不住,鼓起掌来。
    年轻的记者也暗暗点头,将手中的摄影机和摄像机举高。
    中国人自己的XX,是一句非常响亮的话语,曾经并将继续流行。随着亚运会的召开,中国的民族情感早被渲染到了顶峰,别说是LNG船这么高端的东西了,就是一坨中国人自己的翔,也能得到如潮的掌声:拉的漂亮!
    苏城自知实力逊色。大华和中船这样的庞然大物根本没有可比性,它可是能与石油总公司相提并论的巨兽,更何况对方还有远洋集团的帮衬。
    以退为进是大华实业唯一的取生之道。借着有记者们在的时间,苏城代表大华实业,正式宣布:我是受害者。
    仲厅长则被苏城一番教科书般的爱国语言给骂闷了,再看下面两三支长枪短炮,哪还不知道自己落入了陷阱。
    他踉跄了两步,又稳住了身子。他也是久历风霜的干部了,知道此时是多说多错,多做多错,于是避开记者,轻声对苏城道:“你别以为几家媒体就能扳倒我,这事没完。”
    苏城仍然是一脸委屈的样子,道:“仲厅长,我不是针对什么人,大华就是想做点事罢了。”
    这句话半真半假,倒是说的情深意切。
    仲厅长哼了一声,趁着其他人没上来,靠着苏城道:“你能找来媒体,我们也能找来媒体,告辞不送。”
    他拱拱手,利落的避开下面的镜头出门。
    苏城撇撇嘴,换过一个面孔,笑着下楼道:“不好意思,让你们看了一场闹剧。”
    记者们来的时间,是大华实业确定的。有精明的,多少能看到阴谋的影子。但阴谋这种东西,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是不能拿到台面上说的。另一方面,人们通常都是同情弱者的。大华实业和中船重工,一个是国内名声不错的私人企业,一个是正部级的央企,两者若是有了什么冲突,想来也不会是大华实业挑起的。
    靳燕柔稍微犹豫了一下,就出声道:“苏董,我刚才听你说到中国人自己的LNG船,能给我们详细说一下吗?”
    “当然,LNG船和油轮,可以说是当代世界的血管。一个国家的经济要发展不能没有血管。现在,咱们国家的天然气血管,仍然掌握在外国船东手中,中国不光没有建造LNG船的能力,甚至连维修的能力都没有,对于一个大国来说,这是不合情理的,太容易受到威胁。大华实业有志于弥补这块短板……”苏城也接受过许多次采访了,侃侃而谈,非常熟练。
    他比其他人站的高了两个台阶,手扶着仿木的扶手,倒是凸显出一点高屋建瓴的意思。
    记者们觉得位置不错,纷纷拍照,一下子把气氛给烘托出来了。
    他们不知道,就这个姿势,还是李琳找公关部的专家来临时教授的。
    靳燕柔将话筒也拿出了,当场就问:“那苏董认为,大华实业目前的困难是什么?”
    “主要是工人不足,尤其是有经验的工人,国内只有少数几个企业有培养,我们大华期望的劳务合作遭到各方拒绝以后,现在的处境很艰难。当然,我们还在继续努力,想和各个船厂谈判,只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对方的意愿很低。”苏城暗赞靳燕柔会配合,自己和下属是不可能和她做实质性的沟通的。借着她的话头,加上适才与仲厅长发生的对话,记者们迅速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受害者的模样。
    国企的垄断天性是与生俱来的。自盐铁茶官营以来,国企向来只追求市场占有率,不追求市场的盈利。毕竟,国企的利润是要上缴给国库的,而经营者的薪酬福利,其实并不与利润挂钩,而只与亏损挂钩。
    换言之,只要国企不亏损,所有职工和领导的待遇都是不会有所变化的。盈利的多与少,对他们来说是没有区别的。而市场占有率的下降,却会明显的影响到公司权力的辐射范围,对国企领导来说,市场占有率低了,他的权力就下降了。这自然是官员们不能容忍的。
    随着中国改革的深入,曾经比公务员更吸引人的国企官僚的身份,已经渐渐的脱离了人们的视野。那些活下来的企业,在失去市场占有率的同时,也就失去了行业支配地位。只有那些保住了垄断地位的企业,才能继续牛气下去。
    中船集团即使看不到未来,他们也会竭尽全力的阻止一个后来的行业参与者的。
    靳燕柔又问了一个问题,然后将位置让给了后来者。
    因为人不多的缘故,苏城认真的回答了所有人的问题,才令人很有好感的说道:“各位记者朋友请先休息,我着人安排好了房价,大华的问题,大家其实看到了,新闻能放就放,不能放,也没关系。”
    一个报社记者一听,傲然的道:“苏董不用担心,我们要放的新闻,不是谁想禁就能禁的。”
    90年代的记者的牛气是后世的媒体工作者羡慕不来的。他们的直接管理部门往往是党委宣传部门,而党委宣传部门又往往处于地方或中央的直接领导。换言之,此时的记者就是享受着言论自由的天子门生。
    除了直接管辖他们的一些官员以外,记者对普通的行政部门一点都不虚。而且,一个地区的记者,经常不在乎跨区域的行政部门。行政规格高的地区更不用说了,京城的记者即使到了2000年,还拥有相当高的自由度。
    无冕之王们的鼎盛时间,大约就是“焦点访谈”刚刚出炉的时代。每天一个报导,掀翻一锅老鼠汤的威力,令无数地方政府闻风丧胆。
    随着焦点访谈的弱化,无冕之王的美好时光就一去不复返了。
    而在1992年的今天。记者的力量仍然处于缓慢的上升期,这些有编制,不在乎广告业务,几乎无人监督的记者们,确实不用太在乎一家央企。
    那报社记者说话以后,其他几人也笑着让苏城宽心。
    靳燕柔也说:“我们也许不会提到其他的公司和人,但帮大华实业说说话,还是能做到的。”
    苏城轻轻的叹了一口气,一副没有办法的样子。
    众人在一片同情中告辞。
    与此同时,大华公关部也没有闲着,纷纷联络有关系的媒体,将LNG船的各种介绍和评论给了放出来。
    制造LNG船本身确实是非常有价值的,这一点只要看后世的韩国就知道了。苏城上学的时候,韩国造船业所带来的庞大价值,引起许多国家的经济人士的关心,并为之著书立作成百上千。
    液化天然气船作为附加值最高的船型,将韩国造船业带入了一个新的高峰。由此带来的是整个产业链的转型升级。从冶金到动力机的制造,全都有很大幅度的提升。这还是韩国小国寡民,缺乏完整工业的情况。
    放在中国这样一个工业门类齐全,山寨能力高超的国家身上,每年上千万修正吨的船舶制造量,所带来的好处两倍于汽车制造体系。
    大华实业若能抢在2000年以前完成布局,进入LNG船的制造领域,一个世界前三的造船厂是跑不了的,那意味着上百亿的销售额,比普通的油田还赚钱。
    无论是收到好处还是没有收到好处的媒体,在报导事实的时候,总归都是很轻松的。
    仲厅长那边自然也不甘示弱,新闻稿发了一篇又一篇,又是倒苦水,又是谈技术,还有专家警告“贪多嚼不烂”,俨然打起了媒体战。
    然而,苏城每年用数千万元培养出来的公关事业部,又哪是一群宣传科干事们所能力敌的。就连大华实业公关部收纳的诸多关系户,耳濡目染之下,也不容易对付,何况那些年薪数万乃至十数万的公关骨干。
    在下海潮风起云涌的90年代初,拿着中船集团一年千儿八百块薪水的宣传干事们,哪个要是有抵抗大华实业公关部的本事,早就跳槽来赚百倍的高薪了,又岂会将时间浪费在日复一日的“抄”稿件上面。
    加上大华实业严阵以待,短短几天时间,中船组织的媒体大军就被李琳的层次进攻打的溃不成军。
    在记者编辑的私人关系方面,中船重工自然是全面落败;但在高层关系上,他们也没什么积累。论及单位间的关系,手握重金购买广告的大华实业,也不比介绍信走天下的中船重工落后。
    一来二去,本来是讨论LNG船项目的媒体,也开始一面倒的支持大华实业建造LNG船。
    靳燕柔更是在节目中,将之比喻为新时代的两弹一星,并称其为“中国工程”。
    一片纷纷扰扰中,仲厅长不得不再次上门,提出新的改良方案:以4000万美元、价值5亿元人民币的港口土地和熟练工人入股,占有大华船业30%的股份。
    应该说,这是一份相当合理的报价。假如他们最初提出这个方案,苏城说不定就会同意。
    但在胜券在握之际,苏城不想再分薄股份,干脆利落的给出了拒绝。
    仲厅长无奈之余,又有些幸灾乐祸的道:“你挑动媒体施压,中船最多就到这个地步了。你不答应,我只好回去报告了,但工人你是别想了,中船更不可能让给你了。其实我没什么损失,继续回去当我的国资委厅长就行了。”
    说到得意处,他还嘿嘿的笑了几声。
    苏城既没有暴跳如雷,也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冷静的说了一句“送客”,就坐回了办公室,抽出一封信,细细研写起来。
    (未完待续)


第三百九十四章……领导的“微博”
    苏城的信是写给六子的。
    毕业至今5年时间,同是北大毕业生的六子在《中国青年报》也得到了重用。
    幸福的80年代大学毕业生,在单位的状况通常都很不错,只要做的不差,重点大学的学生可以遇缺补缺,见缝插针。普通大学的毕业生,也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在领导的清单上,对景时就是一跳,总比别人快上那么二三四五步的。做的好了,领导会笑着说“不愧是大学生”,做的差了,领导会笑着说“书呆子气上来了”。
    如此优良的条件下,六子的位置自然是节节上升,撰写的不少文章都获得了褒奖,并有登上内参的记录。
    苏城看重的就是内参。
    普通媒体的压力,最多只是让仲厅长之流不再肆无忌惮而已。就像是仲厅长所说所做的那样,他至多提出一份协议罢了。大华实业若是想自己做,仍然不得松绑。
    总不能强迫人家搞劳务合作。
    这种事情,直接找周老也是不正确的,因为中国官场是很讲究程序正义的,甚至于,中国官场的某些程序正义的要求,比国外的诸多法律还要严格。当然,仅止于中国官场。
    苏城没有理由请周老出面,说服某个船厂与大华船业进行劳务合作。那样的做法,属于反向的欺压了。
    内参却是个好东西。
    在国内,领导对内参的批示,往往具有相当的灵活性。它不像是公文和公函那样,有着严格的界限的要求,也不像是正式的谈话和会议,有那么多的顾虑和博弈。
    内参就是领导的微博。领导看到了一条消息,想评论也行,想转发也行,视而不见也可以。
    对地方一级政府,内参的威力简直堪比核弹。
    为什么中央的记者到了地方,当地的党委和政府要高规格的接待,就是因为中央记者掌握着这种利器。
    由于用的是信件,苏城不谈什么帮忙和私人交情的事,就是如实的写出LNG船的策划和进行过程。
    这些已经足够了。
    大华实业虽然做了各种准备,但到目前为止,大华实业在行为上,始终是受压的一方。
    这样一来,大华实业日后做什么的话,也会有同情分的赞助。
    寄出信件,苏城又打了个电话给六子,就没事人似的继续办公。
    这时候小胖匆匆而来。
    他也是看到了媒体上铺天盖地的消息,才从优哉游哉的假期生活中脱离出来,见面就问:“师父,用不用我老爹帮忙?”
    小胖的老爹黄恒丰是中船桂江造船厂的厂长,属于资格相当老的船厂了。不过,桂江造船厂虽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