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能源强国-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苏城却已是轻轻的放下了床单。
    (未完待续)


第五百零七章 马革裹尸还
    “大厅变成员工宿舍了,这些人都是自己不回去的?”苏城的口气听不出好坏,他顺着楼梯间的侧面绕过去,就见床单后的大厅地板上,横七竖八的睡着二三十号人,有的睡在铺盖上,有的藏在睡袋里,大多数人都是一床薄被裹身上,又当褥子又当被子。至于枕头,差不多全是用书代替了。
    整个大厅,除了中间空出了一块地方用来上下楼梯以外,两边睡的全是人,亏的是天热,这么空旷的大厅才不至于冷风飕飕。这种不是大通铺的大通铺,苏城只在油田会战的时候见过,但那光景是精神战胜物质,和这个时代的背景已经不同了。
    王赟有点紧张,两个月以前,他还是个只在乎项目的研究员,转眼间就要考虑整个研究所的吃喝拉撒,也说不清自己做的是对是错,踌躇半天,实话实说道:“其实留办公楼里的,多是助手和实习生,他们都是没员工宿舍的。您知道,咱们做研究的没个日夜黑白,有的人熬到凌晨一两点钟才下班,外面连个车都没有,想回去也不行,只能在办公室对付一晚。一来二去,许多人就把行李给搬过来了。”
    关于低薪的助手和无薪的实习生的事儿,苏城也是知道的,他微点头,问:“有多少人睡办公楼里?”
    “都是换班睡的,两三百人吧。”
    “这么多?”苏城惊讶的扭过头去。大厅里睡了几十号人,他以为就是多的了。
    王赟小声道:“我们招的实习生和助手比较多。”
    “多少?”
    “快两千了吧。”这是一个多月前的两倍了。
    苏城倒吸一口凉气:“你这快赶得上大华实验室的员工总数了。”
    “碳纤维研究所就批了120人,按我们的实验数量,这点人要三年才能做完现在2个月的量。我觉得,咱们如今设备有了,实验方法什么的也搞清楚了,不能因为人的原因减慢速度吧……再加上助手和实习生的费用低,所以招人就招的比较多。”王赟说到这里,也就说开了,摊牌似的道:“要是不用这种方法,咱们就算两三年以后能做出廉价碳纤维,那也卖不出去价格了。外国公司的速度,一年就能把碳纤维的价格降低三分之一,就算不抢先,咱们也没优势了。”
    苏城听到这里不吭声,自顾自的上楼去了。
    能说的都说了,却没得到回应,王赟一下子傻眼了,心想:是死是活,您给我一个痛快的啊。
    追上去问,王赟是不敢的,只能低声问旁边的杨明:“苏董这是认可还是不认可?”
    杨明也判断不出来,却不愿意露怯,神叨叨的说:“你觉得呢?”
    “那是生气了?”
    “不好说。”杨明拍拍他的肩,道:“咱们先上去不是?”
    怕他继续问,杨明三步并作两步的跑上了楼梯。
    望着大马猴似的办公室主任,王赟愣了半晌,也不顾形象的追了上去。
    二楼是普通的办公楼样式,中间一条走廊,两边全是实验室,间中有一两扇窗户,却是比90年代普遍存在的阴暗办公楼敞亮的多。
    每间实验室和办公室的门口都挂着牌子,以化学实验室和物理测试实验室居多。
    苏城上了楼,就见跟前的一间挂着“力学性能测试实验室”的门敞开着,一个年轻的实验员探头探脑的,见到苏城一行人,马上站直了腰,明显是等待检阅的架势。
    “你是实习生还是助手?”苏城问他。
    “实习生。”
    “无薪?”
    “每天有2块钱补助。”实习生小心翼翼的回答,同时看了看后面上来的王赟。
    一天2元,不加班的情况下,每月也就是40元,即便每天都工作,一个月60块钱在93年来说,也只够伙食费的开销,住宿服装等花费都得自己承担。在不包吃住的情况下,2元钱的补助,真的是相当于无薪了。大概,也只有未毕业的大学生才能忍受吧。
    “你怎么就愿意无薪实习了?”苏城的确很好奇。93年的大学生依然是很金贵的,包分配的制度也依旧存在,不管是什么学校什么专业,大学生找份铁饭碗的工作都不算难,而大华实验室的无薪实习,并不保证聘用。
    碳纤维研究所满编120人,助手和实习生却有2000人,无论它怎么扩张,也不可能扩张十几倍的。
    站在苏城对面的实习生却看向王赟,道:“我相信自己能留下来。”
    “留不下来呢?总会有人留不下来吧。”
    “我年内就能转作助手,积累工时,肯定能留下来。”
    “如果毕业了,还没留下呢?”
    “我已经毕业了。”实习生晒然。
    “你放弃了国家分配?”现在的大学生,毕业就会被分配到不同的国家单位,是不用公务员考试的。相应的,放弃了分配就很难再进入国家机关了,同样没有公务员考试的路径。
    苏城自己就是从学校分配到油田的。对任何一名大学生来说,放弃国家分配都是大胆举措,若是直接进入私企拿高薪也就罢了,做低薪的助手,苏城自问当年的自己是做不来的。
    对面的实习生却不以为然,道:“国家分配也没什么好的,我要做研究。”
    充满理想的大学生在90年代是不缺乏的。事实上,大部分的90年代大学生就算没有做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也多是吃穿不愁的。没有物质的禁锢,自然可以放飞理想,这样的机会是后世的普通大学生羡慕不来的。
    苏城感慨一声,笑道:“国家的研究所也能做研究吧。”
    “他们?也就薪水比助手多点。助手一个月180块,但能跟着研究员和副研究员做项目,做出来了还有项目奖金。国内研究所单个项目能分10万块经费的有几个?最后就是拿着几百块的死工资混吃等死,好多三四十岁的研究员,一年做的实验还没我一个月做的多。”或许是被苏城的笑容给迷惑了,实习生也放开了,道:“再说了,只要做了助理研究员,一个月的薪水就有千把块,做副研究员有两三千块,等两年就赚回来了!”
    以大华实业的薪水标准,即使没有“特殊贡献”的普通研究人员,每月的薪水也在千元以上,根据级别的不同,2000元甚至3000元的薪资都很普遍。
    当然,大华的普通研究人员,在国内也是难得的学术精英。前两年直接招收刚毕业的学生,其履历和大学成绩能闪瞎一房间的氪金狗眼,全国竞赛的高分成绩,全国奖学金或者高影响因子的论文都只是开胃菜……中国的教育体制一向是精英教育,这一点直到20年以后都没什么变化。虽然不学习也能毕业的,但若是想要好好学习,并且得到极好的成绩,那仍然是不容易的。
    无论媒体如何贬低中国的大学教育,哪怕有90%的学生在大学是不学习的,仍有10%的学生是学习的。任何一名学生想要拔得头筹,仍然少不了残酷的竞争。事实上,中国的大学教育一向是面对拔尖的10%甚至5%的学生的,全新的知识体系和过量的课业要求直到20年后也没有改变,扩招也许增加了入学人数,但并未降低大学的课业要求。对于没有打牢基础的90%的学生来说,他们也许会在商业、政治或者艺术方面有所成就,但是,除非花费数倍的时间,否则大部分人在入学伊始,已经注定不能在学术方面有所成就了。
    对现在的大华实业来说,能在毕业之初就加入的学生,各方面的条件都必须是拔尖的,基本上,大部分学校的毕业生的履历都必须是最漂亮的10%才有面试的机会,待遇和地位日益升高的大华实验室的要求自然是更高了,仅仅是笔试和面试两道难关,就能刷下大部分的精英学生,缺少名师和优良教学设备的学校学生,基本已经很难进入大华实验室的门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大华实验室现在实行的低薪助手和无薪实习生制度,以后加入大华实验室的难度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至少,除了那些做出了成绩的大牛小牛级人物,绝大多数的新人,都要从实习生做起了。
    但是,相比国内的研究所,大华实验室的经费投入也要大的多。90年代正是国内研究机构的低潮期,匮乏的经费甚至不足以保障研究员的工资福利,又哪里能像是大华实验室这样烧钱似的做昂贵的材料实验。
    这样的情景,至少在十年以内是很难改变的。尤其在专利法施行以前,国有研究机构的研究成果几乎是白给企业的,企业赚多少钱都不会分给研究机构,研究机构对于市场化的产品也缺乏兴趣,宁愿做省钱又好听的理论研究……在国内研究所,只有少数国家保障的项目,才能争取到些微的专项经费,例如碳纤维项目,就要迟到九六九七年,方才进入国家保障的名单,获得了少许的拨款,要到15年以后,才被列入重点项目,获得大笔的拨款。
    但对现在的研究者来说,又有几个五年,几个十五年来等待。
    王赟就曾无数次的在纸面上做着实验,大华实验室碳纤维研究所的进展能这么快,要多亏他早年的积累。但是,如果以前就有现在的实验条件,又何必等到现在才出成果。
    “从实习生到助手,再到助理研究员的要求是怎么定的?”苏城这次问的是王赟了。
    王赟有点不自然的道:“时间加考核,目前定的是无薪实习生做半年或者1200个小时以上,考核转助手,助手的有效工作时间超过1万个小时,或者有主任研究员的推荐,经过考核就转为助理研究员。”
    助理研究员就是大华实业的正式员工了,王赟说着试探着问道:“三四年的时间,咱们碳纤维研究所总能增加几百个编制吧?”
    “你们要是做出了成绩,自然可以增加编制。”
    “能加多少?”王赟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直接问了出来。
    苏城被问住了,哑然道:“这得人事部门去算了,这么着急?”
    “我这不是担心先前的承诺作废嘛,要是编制多,大家的工作劲头也能足一点。我现在就有点后悔,当时把120个编制都给弄满了。”王赟真是一副后悔的神情,还拍着脑袋说:“当时也是被挤住了,能独立做项目的都老大不小了,薪水给的不够高,人家也不愿意辞职。后来为了配合他们,又招了这么多的低薪助手和无薪实习生,没有点奔头,研究所也继续不下去了。”
    说着,王赟眼巴巴的看着苏城,道:“您看,咱们把两月就把碳纤维的成品给做出来了,要是今年能再增加120个编制,我保证再做出两种碳纤维!”
    苏城习惯性的做沉思状。
    杨明担心他答应,忙道:“碳纤维研究所本来就不在今年的预算里,120个人的编制全部走的是机动预算,助手的薪水和实习生的补助也是预算外的,研究经费用的是大华实验室的总体预算,挤占了好几个材料项目的资金,要是再增加120人的经费和薪水,大家都得造反了。”
    对杨明,王赟就没什么不好说的了,梗着脖子道:“增加120个助理研究员,只增加薪水,不增加经费总可以吧,助理研究员又不做独立项目。”
    “那每个月也要多开几十万的薪水,你找黎涣祥说去,看大华实验室还能从哪里抠出几十万。”大华实验室每年的经费有数亿元,但是被几个研究所一分,再落到实验室的总体经费里就不多了,上千名研究员带着几千个项目嗷嗷待哺,年初就把经费刮的七七八八,更别说现在已经是年末了。除此以外,实验经费和人员薪金在大华实验室的预算中,也是有明确区分的,杨明做了许多年的行政,知道协调这些事情有多麻烦,到时候不光是大华实验室要做许多文件,大华总部也要核查无数的文件,在日益制度化的大华实业,这些文牍工作都是少不了的,否则总部的管理就要失控。
    王赟和其他研究员一样,对官僚作风极其不满,讨价还价道:“120个不行,100个也行啊。咱们现在有小五百号助手了,总要解决五分之一吧。”
    杨明怀疑的道:“你说1万个小时的有效工作时间,按照每天8小时算,你这得是1250个工作日,就算加班多,你三年时间都不用增加编制了吧。”
    “不是还有研究员推荐。”王赟扭捏了一下。
    “这个可以控制,就算有,也应该安排到明年的预算里面。”
    “晚一年转助理研究员,以后什么都要晚一年,人家做出了成绩,凭什么不让转正。”王赟大部分时间都在国家单位工作,说话仍然是国家单位的口吻,但意思也是一样的。在大华实业,最重要的“特殊贡献清单”里面,年资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另一方面,类似于日本财团的同期概念在大华实业同样有着不弱的含义,放眼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93年正式加入大华实业和94年正式加入大华实业,可能会有巨大的差别。
    站在一旁的实习生看出来了,现在是决定一众实习生和助手吃肉还是喝汤的重要时刻,抓住机会道:“1万个小时的工作时间,用不了三年时间,2年时间都用不了。”
    几个人都转头看他。
    实习生掰着指头道:“我们一起的实习生每周最少工作100个小时,一般都能达到110个小时。我每周工作六天半,一个月积累了500个小时。就算每年休假一个月,我2年也能积累110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1000个小时用来转助手,剩下10000个小时,也够我转助理研究员的工时了。”
    苏城听的眼都直了:“每周工作110个小时?”
    “110个小时就是普通水平,一周工作120个小时的都大有人在。你看里面外面睡觉的,那都是每天睡四五个小时的,就算住跟前的也舍不得回去浪费一个小时来回的。”
    王赟来不及阻止,话就被那实习生说完了,急的他直摸脑袋,道:“我这可不是剥削劳动力哦,我要把人赶回去休息,赶都赶不走。开大会说改规矩,又被顶回来了。”
    实习生这才意识到说错话了,补救道:“我们乐意留实验室里,回去睡觉有什么意思,只要碳纤维研究所有经费做实验,我宁愿做实验做到死。”
    苏城脑海里瞬间浮现出“过劳死”的字样,急忙摇头道:“不行,强度太高了,必须降下来。”
    “我们乐意。”
    “乐意也不行,真要累死人了,媒体还不是要口诛笔伐的。”苏城坚持道:“一周10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太多了……”
    “关媒体什么事?做研究做实验的,还分什么日夜黑白?这么好的设备,这么好的条件,不抓紧时间做研究做实验,那不是造孽吗?”这次说话的是从对面力学实验室里出来的老者,看那头发花白的样子,少说有六七十岁了。
    这种面相的,不是大华聘请来的退休研究员,就是兼职的老资格,苏城不好直接命令,只得温言说:“咱们大华实验室的投入只会越来越多,只要不浪费设备就行了,不能为了设备把人给累坏了。”
    “我看你是说反了。人这个东西累不坏的,我们当年搞156工程,哪个人不是一天睡三四个小时的?还不是活到七老八十了。设备就不一样了,设备是要老的,今年还是一流的设备,不抓紧时间用,明年就变成二流设备了。”花白头发的老头儿说着,又指指边上的助手和实习生,道:“你问问这些小子,想上清华,想上中科大的,哪个一周不读100个小时的书,读120个小时的书就能累死他们了?实验室里做实验,写实验报告,风吹不着雨淋不到的,能比工人农民还累?”
    苏城听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