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之童养媳-第3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沈寄眼珠子动了动,“这么说朝廷打仗真的打穷了?那很可能战事平息会开海禁吧?”
  “战事平息再说吧,如今的局势,难啊。”
  “那铺子到底要不要重开啊?”
  “开吧,京城的人一贯喜欢粉饰太平。尤其经历了这么一场灾祸,那些夫人小姐们正想大肆购买衣服首饰什么的。真搞不懂你们女人。”
  “嗯,我还想问问,京郊大营为什么拖了那么久才动手,非得要那两三万**害了那么多人才动手?”
  “因为之前京郊大营是半空的,不敢露了虚实。禁军之类的又不能随意调动。那样,那两三万人就不是在城门外等或者四处抢掠了,会直接冲击城门。而且,冲进去了,城里那些暴民也会和他们汇合闹事的,后果不堪设想。”
  “那人到哪去了?”沈寄听明白了,保护皇帝贵族的禁军不能随意调动,所以就把那两三万人关在城外,任他们荼毒方圆几百里的百姓。她也出去附近看过了,新坟一座挨着一座,满目是烧过的纸钱和白幡。
  “防备西陵出兵,暗地里调派了一半兵力出去布防。京郊大营满额就是五万,只剩下二万五。宁王派出来的人虽然不多,可是流民饿民天然就是他的兵源。那些饿急了眼的,有口饭吃什么都干得出来。阎王还不遣饿兵呢,宁王居然就遣了一只饿兵出来。还真真是神来之笔!流民沿路抢掠吃食也寻常,所以一开始并没有引起重视。就是如今,徐茂和五城兵马司查了又查,肯定都还有不少漏网之鱼。一旦宁王军事上能够胜利,便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啊。如今兵力很紧缺的,和东昌打,还得防着西陵浑水摸鱼,当然,西陵公主没死局势也好不到哪儿去。政治上的事其实从来不会因为一桩和亲真的改变什么。国门里头还得跟吃里扒外的宁王打。你知道么,宁王封地发现了一整座银矿山,他没有上报。这么些年,不知拿着那些银子做了多少事了。”
  “这么说来,局势还是很难啊?”
  “可不是,好在皇上其实还是比较得民心官心的,毕竟他是正统,宁王是失道寡助。如果林子钦能够把边关平定,然后回援,局面就能翻盘。打过以后功高震主也是以后的事了。小寄,不如等这一线打通后,你带着孩子们回淮阳去?”
  宁王站出来说皇帝是暴君,皇帝自然不可能坐以待毙的。之前一直没找到宁王勾结东昌的罪证,胡乱加罪会授人以柄。如今宁王在封地外出声,他立即责以擅离封地之罪,直指起谋反之罪。又将他私采矿山数年,招募私兵等事通告天下。细作在此期间也终于通过宁王爱妾弄到了宁王与东昌之间的协议原本。如此一来,宁王与不满皇帝革新进而追随的众官员便成了卖国贼。魏楹执笔写了逃匿的檄文,号召天下共击之。他还将此事编成了民谣找了众多伶人四方传唱,省得有不识字的人或是被宁王占据政令无法通畅等地的人不知晓。
  “等这一线通畅了,送他们回去。我不回去,我要留在京城。”
  “我就是个文官,我不会有事的。”
  她才不信呢,文官最讲气节,崇祯皇帝在景山吊死,听说有上千文官文人相应他呢。到了魏楹这个份上,才因为不降东昌得到了极高的荣誉,到时候万一宁王赢了,他绝不可能做二臣的。沈寄一点不想他因为青史上一个名声就丢了性命。
  “如果万一……,总不能让他们没了父亲再没了母亲吧。”
  “我不会让你殉节的。父母也好孩子也好,都只陪着走一段,只有夫妻是要过一辈子的。你也说了,有男人日子才好过呢。我才不想重温你在东昌那一年的日子,更别说下半辈子都这么过了。你放心,小芝麻马上十二,小包子也马上十岁,有十五叔在,就这么几年,他们撑得过去。再说了,我留下又不是为了和你一起死。我是要和你一起活着。”


294 暂定(2)

  在给林大少奶奶办完简单丧事以后,沈寄跟着魏楹进了一趟京城。她得去看看宝月斋和窅然楼被砸成了什么样子,得安抚那些受惊的管事。
  参加丧事的都是沈寄的至亲,虽然有些疑惑,但没有人说什么,都表示了应有的哀悼。林家必须顾及林谆和家族的体面,所以随便安排一个什么疾病让林大少奶奶被死亡,在这样的大乱过后,是很方便的。毕竟,十家里起码有八家是有各种孝在身的。而此时跟着林家出逃的,自然是心腹。所以这事儿,就算是被掩饰过去了。林夫人虽有不满,却也不好在寄人篱下时抱怨沈寄加的篱笆太松,即便她有所怀疑也不会说出来。要知道温泉山庄可是抵挡住了上千人攻击的,如果有这样的漏洞,怎么可能?
  临出发前,几个小孩儿都跑了出来,关了四个月他们都憋着,想跟进京去瞅瞅。魏楹看他们一眼,“行,去看看吧,别在这桃花源里不知外头世事如何。”
  丹朱没有去,她要在庄子上陪着芙叶。小馒头小亲王小芝麻次第钻进马车,然后是沈寄,魏楹和小包子骑马。
  上了马车,小馒头和小亲王轻声说笑,林大少奶奶毕竟只是干亲,小馒头等人不必为她服九个月的孝,自然是言谈无忌。
  小馒头靠进沈寄怀里,“娘,我有十两银子,一会儿给你买花戴,也给大姐姐买。”要不怎么说小儿子可人疼呢,就会卖乖。他这十两银子自然是这几个月攒着没处花的零花钱。
  小芝麻道:“我有花戴,你的好意心领了。”
  “小弟送的跟其他的不一样。”小馒头振振有词的道。
  “那好吧,我笑纳。”小芝麻捏捏小馒头粉团儿似的脸。
  小亲王道:“我听说东西都涨到了离谱的价格,大师说不是生活必须的,就不要买了。”
  外头传来小包子一声低低的惊呼声。
  小馒头撩开车帘探头出去,“哥哥,怎么了?”
  小包子脸色有些白,“到处都是坟冢,有些村子完全没有人烟。”
  魏楹没带他们走官道直接进城,反而让老赵头在附近的村庄绕了一圈,里头几人并不察觉,但小包子却是直面大乱后这些惨景的。
  挨个挨个的坟冢他们并非头次见,温泉庄子的一角就有四十多个坟冢,他们全都去鞠躬了的。可这一路看下来,还是让小包子小脸一阵一阵的发白。
  小芝麻道:“怪不得那些人说能做咱们家的佃户真是命好!”
  小亲王和小馒头一起趴在床边看着,沈寄道:“走吧。”
  这一路都是如此荒凉,车上说笑的声音也就没了。可是进了京城,却比沈寄预计的萧条情形好多了。虽然比不上之前,但人气也还挺好,还有不少店铺打开了门。
  小包子奉命看着沿路可有饭馆酒肆开张,答案是没有。看来粮食还是最短缺的。但卖布的卖首饰的的确已经有了。
  “既然这样,那窅然楼继续关着,我们去宝月斋看看吧。小馒头,你不是要给我买花戴么,等下看到卖首饰的铺子,你和王爷带人去问问价格。”
  “哦。”
  问了价格回来,小馒头告诉沈寄:“娘,贵了好多哦。”
  “怎么,不舍得银子了?”
  “舍得,娘去选个喜欢的。”
  沈寄一指戳在他脑门上,“明知道我不会去挨宰,就是嘴巴会哄人。”
  小包子道:“日子还算很难过啊。”
  沈寄摸摸他的头,“会好起来的。”
  在马车停在街角的当口,不断有人过来打招呼。有些甚至是听说了,特地从一条街外跑来的。
  “魏夫人”
  “魏夫人”
  ……
  沈寄一一含笑作答,其实这些人她只看着眼熟,有些甚至可能并肩战斗过,可到底姓甚名谁她却搞不清楚了。小芝麻三姐弟,都会沈寄赢得这样的尊敬自豪。小亲王也觉得与有荣焉。他从小看管了宫廷的繁文缛节,但这种发自内心的敬重却是难得。
  魏楹道:“快上车吧,我都有点吃味儿了。”
  沈寄轻轻撩起面纱一角,冲他笑笑,然后得意地上车。她终于不完全是他的附庸了。其实这场大乱这么快能暂时平息,魏楹作为皇帝信任的重臣肯定是出了大力的,而且听说吏部尚书病倒后吏部所有的事务其实都是他这个侍郎在做。但是,注定他只能是幕后英雄,很多的算计不能公布于人前。这一次威望一下子起来的还有徐茂这个京兆尹,皇帝面前挂了号,百姓心中也留下了好印象。他以后是休想韬光养晦了。皇帝能放他自在,那些被他不择手段把粮食弄出自家粮库的高门大户也容不得。今后他只能和魏楹一样尽力的往上爬了。
  “好了,老赵,直接去宝月斋吧。”
  崔大掌柜的已经带着崔二季白还有那些工匠回城有些日子了,所以,沈寄所看到的比魏楹当时看到的景象还是有了极大的区别。这批工匠都是宝贝来着,所以大乱的时候崔大掌柜遣散了其他人,却把他们带到了温泉庄子。现在还没有开业,沈寄依然给了崔大掌柜银子让把工匠好好养起来。还让他带回了一百斤粮食先支撑着。
  季白来给众人上了茶水,她嫁过来原本也是做二少奶奶,不过经此一事崔家也落败了。他们存在银号的银子,现在还不知道能不能拿回来,能拿回来几成。不过,只要宝月斋重新开起来,崔家的日子还是会跟着好起来的。所以,崔大掌柜的迫切希望沈寄拿银子出来装潢,买回金银等原料,然后招募人开工。
  沈寄手里拿着茶盏,魏楹这会儿已经先行回住处去了,几个孩子都跟来了。魏楹说要让他们看到真实的大乱过后的场景,他们自己也想看看。要有对比才知道之前的日子有多好,只是没有蔬菜吃,每顿都必须吃腌制的菜,一天两稀一干。之前觉得辛苦,现在看来也不算什么了。
  “先装潢一家店面吧,先做些普通的,那几个工匠画图制造,先做着看看生意如何再说。至于打杂的活计,你家几口人能不能承担?能的话,就不用再雇人,按之前那些活计的工钱给付。但如果达不到要求,还是要招人。”
  崔大掌柜的点头,“我两个儿子都学过学徒,季白可以充当导购的角色,我家老婆子可以做饭。”
  沈寄看一眼小芝麻,她从带来的小箱子里拿出十锭,共计二百五十两金子,折合二千五百两银子,魏家之前生意做的大,很多人也在观望着,所以重开一家铺子也很必要。这也算是帮着徐茂稳定时局了。而且,也得给崔家几口人和那些工匠找到生计。不然,他们心头没底。至于窅然楼的掌柜的还有大厨二厨等人,还是先接到温泉庄子养着吧。宝月斋和窅然楼的活计都有部分在这次的大乱里丧生了。虽然日后还可以补充,但是知道那些熟面孔永远离去了还是不好受。
  崔大掌柜的道:“小的会把帐做好的。”
  出去后,小馒头道:“娘,我饿了。”
  沈寄看眼小亲王,看他也差不多表情。方才在崔家,季白竟是连招待他们几个的糖果点心都拿不出来。听说连阿玲的杂货铺挽翠的家都被打砸抢了,唉,这世道。要让城外那两三万人冲进了城,那后果恐怕真的不堪设想。
  “那先回去吧,这外头能吃东西的地方也没有看到。”
  经过粮铺,沈寄使人去问了下价格,还是高,但没之前城门关着时离谱了。粮食运到京城,大多还是被高门大户瓜分了。就连魏楹都想法子弄到了一些。这个潜规则,他们都无能为力去打破。好在,形势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有了这么一场,宁王是别想轻易再靠近京城了。现在要紧的是陆路和水路的通畅。
  中午吃干的,回去后就差不多做好了。这么两大四小六个人也只有四菜一汤,两荤两素加一个鸡蛋汤,最后几个小的用热水把盘底涮过喝了下去。这几个月,这样吃饭都成习惯了。尤其在街上看到,虽然京城在恢复,但街上的人明显比从前少了许多,还遍街都没有卖吃食的。几人也就知道了现在的情势还不是太好。而且很多人都是面黄肌瘦的,像他们几个这样面色红润的,着实少见。在庄子里,再是给大锅饭的供应打折,沈寄也没克扣过他们的小灶。都是长身体的时候,宁可她自己不吃,也不能饿着了他们。可是,再怎么紧着他们,还是不能和平时的丰富供应相提并论。如今交通便利些了,沈寄便尽力买了蔬菜做给他们吃。实在之前腌制的吃食吃得人反胃。
  午后,安排了几个小家伙午睡,沈寄回到房间。她坐在梳妆镜前取头上的几只钗环,魏楹从背后抱着她,“阮家,怕是要出事了。”
  “阮老爷不肯自己献出家财?”
  “献了一些,可是和他的身家比不算什么。真要说起来,他现在比国库还富。户部尚书不打他家的主意打哪家的主意。如果阮少夫人和柳家小姨来找你,你就提点她们一二吧。”
  “怎么?已经出事了?”
  “嗯,昨天她们家老三被抓起来了。本来就不是什么争气东西,故意要抓他把柄还不容易?跟一个权贵争男戏子,还在戏院里打了起来。我估着,等会儿便会给你送拜帖来。”阮家老三,便是十五叔的连襟,小权儿的姨丈了。如今魏楹的地位,阮家必定会求上来。
  沈寄揉揉额角,“他倒不是个坏人,所谓争人搞不好就救人呢。只是碰上了这样的关头,肯定要吃些苦头了。”沈寄对那个怜香惜玉博爱所有美人的三公子倒没有太大恶感。除了不专情、巨婴,其他的也还好。不过,魏楹的价值观是很鄙夷这种文不成武不就的人的,不能给家族出半分力只会添乱的人的。
  果不其然,魏楹的话音才落没多久,阮家的拜帖就来了。沈寄便回了帖子邀她们明日过府一叙。阮家递来的只是寻常帖子,又不是鸡毛信,她便按平时的举措回复。而且此事是皇帝和户部尚书要掏阮家的家底,她也不能太轻易就给人支招去了。
  “唉,你说阮家到底有多少银子啊?”
  魏楹笑笑,“不下于五百万两。他们家原本就是扬州首富,又在皇上给的肥缺上足足七年,不知道借机敛了多少财。国难当头,阮老爷如果还死抱着银子不肯撒手的话。凭他们家做过的那些事,一翻出来定然是家败人亡。”阮家那么多银子,背后肯定也不能说干净。
  沈寄其实还有点‘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所以对于这样的举动其实还有点忿然。可是一细想,现在的确是国难当头,国库里没银子了,皇帝和户部尚书自然要想法子。打劫这么一个巨富,可以稳定局势那真是毫不犹豫就可以下决定的。而且如魏楹所说,阮家也不干净,真要细查还不知有多少人命呢。好吧,是她妇人之仁了。
  “我会记得,要不断散财,反正不能成为朝廷眼中的肥羊就是了。”沈寄躺在魏楹怀里,闷闷的道。
  “放心吧,咱们家还不至于。”
  “我还要立下家规,不能一味追求金银,家中恒产不得超过百万。”
  魏楹笑出声来,“要分家的啊,一分家产不就薄了。”
  沈寄想了想,“嗯,也是。”
  午后起身,沈寄坐在梳妆镜前由苜蓿伺候着梳头,魏楹懒懒的靠坐在床边看着,一腿曲着,一腿搁在脚踏板上,整个人散发着慵懒的气息。这一面也只有在卧房里才会展现出来了。
  “皇上居然真的会让你休息一天啊?”沈寄挥手让苜蓿出去,转过身把魏楹看着。
  “我当牛做马几个月,总得让我喘口气。”
  正说着,苜蓿在门外禀报,宫里来人接小亲王进去。
  魏楹和沈寄便出去,一个在客厅陪着宫中来人说话,一个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