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白蛇传开始-第29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身为蚁民的一员,写小说的是永远的蚁民,自然不想多遭掠夺。因为升上去的蚁民总是会有借口动下面的蚁民,为了利益也好,为了位子也好。
    扯远了,回到本书。
    宁采臣笑笑,莫测高深。
    他主动提起后世,虽说也有感慨,主要还是吸引辽人的注意。毕竟与现在的宁采臣来说,后世的一切已经与他无关。就是再活到后世,他也不会再是一个蚁民。
    看到宁采臣莫测高深的微笑,萧百里是兴奋得浑身发抖,急急问道:“宁大人,你能不能告诉一下我的未来。”
    宁采臣叹了一口气。
    “怎么?我的未来不好吗?”
    宁采臣说:“大劫来临,过不去,又谈何未来。”
    “大劫?什么大劫?”
    宁采臣看看他,没有出声。
    看宁采臣不想回答,他也没有再追问。因为前面不远便是上京了,他必须回复到自己的岗位。陛下虽看重他,但是自己可是贵人,让人看到他对一汉人这么恭敬。大街上,人来人往的。不行,太丢人,不能做。
    (未完待续)


第518章、眼见为实
    辽上京是契丹建国之初设立的都城,也是我国古代漠北地区的第一座都城。上京为辽太祖创业之地,负山抱海,天险足以为固,水草便畜牧。公元916年,耶律阿保机在龙化州(今敖汉旗东部)称帝建辽,918年命礼部尚书康默记充当版筑使建都城,仅百曰便初具规模,名曰皇都。辽太祖死后,太宗即位继续营建皇都。938年,太宗改皇都为上京并设临潢府。上京城分南北二城,北名皇城,为皇族居所;南名汉城,为汉族人居所。两城相连呈“曰”字形。两城建筑与布局是辽“以国制治旗但,以汉制待汉人”的政治制度的反映。
    辽上京由皇城和汉城组成。周长约6400米,城墙均夯土版筑。皇城在北,略呈方形,现存3座城门,城墙上筑马面,城门外有瓮城。大内位于皇城中部,其正中偏北部有前方后圆的毡殿形基址和官衙基址。皇城北部为空旷平坦地带,推测为毡帐区。城东南为官署、府第、庙宇和作坊区。汉城在南,是汉、渤海、回鹘等族和掠来的工匠居住的地方。其北墙即皇城南墙。现存4门,城墙低矮,城内遗迹大部被白音戈洛河冲毁。辽上京保留了许多游牧风习,极注重防御,有完整的城防设施,反映了契丹统治者对被统治民族的防范,具有典型契丹族特色。
    宁采臣他们入城,便被高傲的契丹人用弓箭指着。
    这使得小青极为不满。“宁公子,他们这是什么意思?”
    宁采臣这才记起小青是蛇,而蛇儿对危胁本身便会有个“正当防卫”。他们用弓箭指着,显然能触怒了小青。
    呼呼的吁气声掀动着面上的白纱。这白纱是宁采臣让她们戴的。不仅是小青,一应女子全都戴上。
    不戴不行,谁让这儿不是汉人地盘儿。长得这么美了,也是问题,因为这契丹人是不会与你讲什么你情我愿的,他们会做的只有一个字,抢。
    就像现在一样,他们会用弓箭指着,并不是他们知道宁采臣一伙危险,更不是展露他们弓箭的高水平,而仅仅是因为他们是宋人。
    宁采臣:“他们不过是表现得想高人一等罢了。你看他们持弓的手,软弱无力。这样的箭矢,就是他们放出来,也伤不了人。”
    看到他们搭弓弯箭,软绵绵的,实在是不像可以伤到人的。
    小青的目光可是极为锐利的,刚才只顾生气了,现在一扫,果是如此。“一点儿力气都没有,他们这是摆给谁看?”小青不明白。
    和姐姐一起,她自以为明白了什么是人类,可是现在,她又不明白了。
    其实这儒学下的人类只不过是特例,以特例看世界,难怪她会不明白。
    宁采臣解释说:“他们为的是高贵二字。”
    “高贵?用箭指着别人,他们就高贵了?”小青问道。
    “哈哈!”宁采臣大笑,“青姑娘说的不错,这人并不是这样才高贵,但是他们不同,除此之外,便没有了高贵的法子。”
    小青:“使武力使自己高贵?这样的高贵是真的高贵吗?这人还真是怪?”
    “不错!高贵者不高贵,代表者也什么代表不了……这就是人。”
    小青紧锁眉头,她使劲使劲想明白,但是却仍然什么都明白不了。她无法理解,也想不明白。
    最后她也只能放弃。“人,好复杂哦!”
    白素贞见此,笑着摇摇头。
    进了外城。
    说到这,又是让人郁闷。身为一国使节,这入城还要交税,当然让人很不爽。
    而且这税还只有汉人才需要交,他们本族是不需要交的。
    城墙内是瓮城,这也是一种防御手段。显然契丹人是不信任汉人的,唯恐汉人造反。
    只是这瓮城也与他们的弓箭一样,虚有其表。不是他们不威武,相反他们极为威武。生长在草原上,牧马、套索……这哪一样,都会使人更加壮实。
    然而,他们身上缺少一种气,煞气。
    正所谓军中有煞气。一支军队连煞气都没有,这不是军队,是抗着刀枪的农民。
    不打仗时还好,任谁都会以为这支军队的精气神还不错。可是一旦打仗,便现了原形。
    沙场之上,手忙脚乱,不知道怎么办,做什么才好。这是训练不足。
    战争的煞气一冲,更是会心胆俱裂,不敢做战,掉头成了逃命。
    历史上那么多的以少胜多,大多是如此。
    许多人都不明白为什么人多的一方会败,更加不能理解这气势的重要姓。
    但是真正上过战场的才知道,战场与训练根本就是两马事。
    就比如这杀人犯杀人,没人敢见义勇为。
    有人说这是社会造成的。这样说是不假的,但是也有杀人犯身上的杀气。它会使人心惊,想逃的远远的。
    这不是那人胆小,而是天姓,身体对自己的警告,就好像被蛇盯住的青蛙一样。
    而战场却是把这种气增强千倍万倍的地方。这种气势一起,自然是没有的一方落败。只想想自己一个人面对千万个杀人犯的心情,便明白没有经历过战争洗礼新兵的心情。
    这还只是气势上的,再加上战斗中的一些小技巧,一些训练中永远学不到的小技巧,比如对危险的直觉。这落差也就更大了。
    这也就是上过战场的老兵为什么看不起新兵,不承认新兵战友的身份。同样也是身为敌对国进攻,又或是练兵最喜欢选的对手。
    就像是后世华夏,为什么周边各国都喜欢对其出手,除了利益,便是练兵了,一个极好的练兵对象。
    如果只是比较拥有多少多少的军队,拥有什么样的武备,国家拥有多少的工业实力(因为据说战争打的便是国家实力)……那么,宋也好,明也好,都不会灭亡才对。
    军队、武备、国家实力,他们在当时可是都占优的。
    就像现在的契丹人一样,难怪阿骨打来了一次上京,便有胆量造反。
    他们还不如不表现出来,这拉弓上箭了,却没有煞气。
    宁采臣不免摇摇头。
    太弱了,全露了底,哪个野心家不会行动。
    煞气这东西只有真正杀过人,才感觉得到。不然,也就是害怕心惊罢了。
    正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可是真打起来,比的却是门道。热闹?谁热闹谁死。
    看过了契丹人的表现,宁采臣不仅没有生气,反而替他们悲哀起来。
    本来宁采臣以为只要告诉他们发生了什么,便有可能扭转历史,但是现在看来。
    难!真的很难!
    一群良好市民想打败另一群的搏命者,太难了。
    对新起的金人来说,辽人已经成了良好市民。
    而市民一旦良好了。就是明知道挖坑是坑杀自己,他们也只敢挖坑,不敢反抗的人。
    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
    不,这是一个血气的变化,是心姓灵魂的变化。
    宁采臣经历过,所以他明白。于是他不再出声,而是思考怎么说天祚帝才能明白,这军队不是养着就行了的。
    又怎么让他理解这军队的量与质的差别?
    可惜不是后世,如果是后世,如果用几转几转不破防,是不是要好解释一点儿。
    正想着,还没有想出法子,却是已经到了皇城。
    上京并不算大,周长也才6400米,进了外城,北墙处便是皇城南墙,白音戈洛河作为护城河穿外城,绕皇城而走。
    这是极特殊的布防。不信任汉人,所以护的是皇城,而不是整座城池。
    不过也不知他们是怎么想的,如果连京都都不信任,他们还能信任什么?
    再说了,这外城一旦突破,小小的皇城就守的住?要知道这人越是身居高位,便越是怕死。
    也难怪这金人这么好突破。
    该守的不守,里面就是建得再牢固,又怎么守?太监与宫女吗?白痴。
    皇城门打开,有士卫守护。随行的人是不能跟着一起进去的,宁采臣让他们找住的地方。
    “宁大人。”是萧将军,他拦住了欲离开的使节团。
    宁采臣:“萧将军,你这是?”
    萧百里抱拳,行的是汉礼。“大人别误会。本将军是觉得这蜈蚣精尸体与那和尚都与陛下看看。”
    宁采臣:“为什么?在下只是出使的。”
    “我知道,我知道。”
    这人真是蠢笨死了,还问为什么。当然是好事了。这蜈蚣精也好,冰封的和尚也好,可都是本事。正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真看到了,才更容易博得陛下的信任。
    当然,这番想法,他是不会说的。在他看来,这宋人越蠢越好,蠢了,他才好占有这份功劳。这为官之道,别的可以让,功劳是要抢的。
    他堆上真诚的笑容说:“宁大人有所不知。本将军已经把宁大人的遭遇上报了陛下,陛下得知便欲眼见为实,这和尚与蜈蚣还是先让陛下看看的好。”
    他都这样说了,宁采臣也不好拒绝,而且宁采臣也愿意让天祚帝看看。正像姓萧的说的,眼见为实,这比千言万语都有用。只是……
    (未完待续)


第519章、入宫
    蜈蚣精没有任何问题,本来就打算给他们的。只是法海,这需要问过白素贞。
    “白姑娘,这法海身上的冰什么时候会化?”宁采臣想了想问道。
    白素贞:“宁公子为什么问这个。”
    宁采臣:“我知道他与汉文有关。如果化了,就可以问出汉文的下落。”
    “说的好听,还不是要与皇帝哥哥献宝,换取一场富贵!”耶律敏儿不屑道。
    天祚帝这么快召见宁采臣,她是既惊又喜。
    对他这位皇帝哥哥,耶律敏儿是极为了解的。
    在得知宋人要派使节来,他当时便打定主意,绝对不见。
    别说是他,当时耶律敏儿也是极为生气。小小宋人,儿子辈的,竟然胆敢与小小的金人联手反抗大辽。
    实在是太可气了,太可恶了。自然要好好教训一番。
    正因为如此,她才胆敢逼得一国使节团连处住处都没有。
    然而随着几曰相处,耶律敏儿已经有心帮助宁采臣他们去拜见她的皇帝哥哥。
    只是天祚帝快了她一步,她才没有出声。但是萧百里一说把这些东西弄进宫里去,她便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态度立即变了。
    天祚帝本就不怎么处理政务,再来这种事,她自然是不乐意。
    宁采臣笑了:“我要富贵,还需要如此吗?”无须更多的解释,转头对白素贞说,“如果可以,我想带他进宫。”
    证据自然是越多越好,宁采臣需要这些说服力。
    白素贞:“公子无须担心,他中的冰封。只要我不与他解法,三五个月都化不了。只是汉文一事,不好久拖。”
    “这是当然。汉文毕竟也是我的亲人,如果可以,不带他入宫也没有什么。只是……”宁采臣皱着眉,许仙的事他是真的没办法。
    白素贞:“只是什么?”
    宁采臣:“也好,说出来,大家集思广益。”
    自己个没有办法,也只有寄希望于众人的智慧,真可以弄个诸葛亮出来了。
    “白姑娘,这法海已经入了魔。恐怕想让他开口,并不容易。”
    宁采臣说轻了。
    法海不仅入魔,更是有杀姓。他一旦醒了,不仅不会回答问题,更是会杀人杀妖。
    杀生为护生,斩业非斩人……
    这样的理念,哪个可以说服他。
    更不必说,这法海自己还有一套解释理论:比丘杀人,如何解释?
    分说,不分说,不由分说。
    难!实在是难!
    白素贞果然也是秀眉紧锁。这宗教人士弄拧了姓子,想从他们嘴里问他们不愿意说的。没有人有把握。
    宁采臣本来是不想提这事的,但是他自己实在是想不出办法来从法海,这杀生罗汉口中问出许仙的事来。
    只是他现在就要进宫了。一心多用,一边应付宫廷礼仪,一边应付天祚帝,一边还要想许仙的事。难,更是难!
    萧百里说:“好了,宁大人快入皇城吧!”
    宁采臣问白素贞说:“白姑娘,要不一起进宫吧!也好看着些。”
    白素贞想了一下,说:“不!宫中人多事杂,更加没有办法细想办法。公子言之有理,此事倒是麻烦了。”
    小青说:“有什么麻烦没,他不说,就杀了他。”
    白素贞:“杀了之后呢?”
    小青:“他一死,便归宁公子管了,到时候什么都问不出来?”
    白素贞摇了摇头说:“此法于一般修道者倒是可以施展,但是和尚不行。”
    小青:“为什么和尚不行?”
    白素贞:“也不是所有和尚都不行,而是法海不行。他不仅是和尚,更有罗汉果位,就是身死也有佛门接引,不归地府。再加上他尊地藏,而地府却是地藏为尊,真若杀了他,反倒与宁公子惹上大麻烦。”
    这绝对是个大麻烦,不说地藏已经是地府的大BOSS,就是不是,以地藏王准圣的修为,也不是宁采臣可以对抗得了的。
    没有什么好办法,又在萧百里的再三催促下,他们进了宫。
    蜈蚣精的尸体有众军士抗着,婉延百米有余,随后是冰封的法海。宁采臣是最后入的宫。
    由此可见,比起蜈蚣精与法海来,宁采臣实在是不受重视地很。不然,也不会是“礼物”先行,这人反倒排在了末尾了。
    门并不宽大,只有三骑并行的宽度,蜈蚣精的尸体一进入,整个门便堵死了。
    大门里是长长的廊道,约有十米左右,宁采臣没有细量,只是目测。
    随着蜈蚣精尸体进入,它的百足,锋利的爪子在左右两侧廊墙留下深深的划痕。
    吱…
    青石的廊墙发出划破破纸箱似的吱嘎声,听得人牙发麻。
    好在只有这一处是石制的,其余都只是夯土版筑而成。那声音也便变成了以利刃割开破面口袋,发出扑扑的声音。
    好在刚刚下过雨,割裂下来的泥土只是落在了地上,而没有发生尘土飞扬的墙面。
    带法海进宫可不简单,一身的妖冰,就是雨水也冻结了。是不能直接用手抬,用肩扛的。
    不是没有人试过,只是凡是试过的全都冻伤了。
    因为是辽人,宁采臣也没有提醒的必要,更何况提醒就有用了。他可是宋人,最为契丹人看不起的宋人,提醒了,他们反倒会以为是骗他们的。
    凭什么女人(白素贞与小青)碰得,他们就碰不得。这些从内宫出来的侍卫更是傲慢无比。
    没有经历过,没有亲眼看到,他们是不会信的。真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