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穿越之我是良妃-第10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一次,康熙连虚伪都没有虚伪,直接表示,从今以后,再也不会立太子了,这是断了那些个想要拱卫下一任太子赶康熙下台的人的心思。
  康熙做了这样的表态,也没有人再不识趣的找死了,康熙这几年虽然没有明着拿那些个支持胤礽的官员们做筏子,却也升升降降了许多人,也赶了许多人到偏远孤僻的地方“历练”,让他们为百姓做“实时”,眼不见心不烦。
  只是康熙的年岁到底老了,不管他心有多要强,不服老,身体也日渐的不听他的使唤了,提笔写字的右手渐渐的连拿笔都吃力,更不要说鞋子了。康熙不得不考虑继承人的问题,可是在他安排好之前还是不想让人知道他的身体不好,一边调养,一边用左手写字,坚持亲自批改奏章。
  卫琳琅此时就成了康熙的专职按摩师。
  卫琳琅现在成了大清一个超然的存在,她的儿子女儿都有本事,却不在大清,胤禩表明了不会会来大清,不会对任何一个皇子产生威胁,在他们没有即位以前,还会拉拢胤禩的帮助。连宜妃母子都因为胤禟的原因,在大清变得炙手可热,好在这两人都是懂事明理的人,从来都不会仗着儿子的势力,在外面作威作福。
  因为胤禩离开大清,康熙心里对卫琳琅越发的愧疚了,有事没事也喜欢跟卫琳琅唠唠,少年夫妻老来伴,人老了,越发的害怕孤独,有个人在身边唠叨关心着反而让他觉得舒服,而卫琳琅偶尔的也会给康熙提点意见,当然她也不会仗着康熙对她日益依赖而忘乎所以。
  这一天卫琳琅有给康熙按摩,忍不住嘀咕道;“你到底是上了岁数,孩子们也大了,你还是挑个人把事情都交给他自己安享晚年得了,难道你要替他们操劳到闭眼的那一天才算完?你八岁起就为大清操劳,现在劳累了一辈子,也差不多了。”康熙越发的老了,在别人面前强撑着,到了卫琳琅这里,完全就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了。卫琳琅看着不忍,有时候忍不住会唠叨几句,让康熙赶紧找人替班,安享晚年。好在她的儿子不在大清,平时也不跟谁交好,没有替人争位的嫌疑。康熙也知道卫琳琅是真心疼他,不会多想卫琳琅有赶自己下台的心思,有时候听着卫琳琅关心的话,康熙心里也妥帖。
  康熙摇摇头,连话都懒得说,年纪大了,身体恢复不如以前,每天要批那么些个折子,还要操心继承人问题,身心疲累啊。
  安享晚年,他也想啊,可是康熙越老越看着一帮儿子们不成器,没有一个可以担得起这个担子的,日益强盛的大清要是所托非人,绝对会倒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要是大清因为他挑的继承人而走向灭亡,康熙九泉之下也难瞑目啊。
  作者有话要说:哎呀妈呀,真不容易,终于更新了。
  正文   不足
  卫琳琅着量着康熙这会的心情,劝说道:“胤禩还等着你过去给他给他册封,你这里不交出去,咱们什么时候能去乌力吉和胤禩那里看看,再说,你也不怕你真的到了闭眼的那一天,还没有安排好,他们谁都不差,谁也不服谁,到时候会出什么样的事情,你就不担心吗?”卫琳琅仗着胤禩绝了这个位置的念想,又实在是想去看看两个孩子,不顾后宫干政的忌讳,跟康熙说了一通。那个位置太诱人了,要是皇位空悬,难保平时看着道貌岸然的皇子们不会把康熙晾着,就争夺皇位,血溅灵堂。历史上不说是胤禛假传圣旨,谋夺了十四的皇位吗?康熙要强了一辈子,卫琳琅也不想看到他尸骨未寒,就出现儿子们就兵戈相见的事情,能够出言提醒,预防一下也算是好的。
  康熙激灵了一下,卫琳琅说的事情,难保不会成为事实,可是,若是等胤禩那边封王成功,他还会回来吗?康熙思来想去,大清走倒啊如今这一天,还只有胤禩可以领导起来啊。
  胤禩手段圆滑强硬,在沙俄和他现在的国土上看似让沙俄贵族占了便宜贱价耕种土地,实际上却是利用他们的人脉给自己国家开发被战争祸乱了的土地。就连当地的土著居民也因为胤禩的怀柔关照政策也不抵抗胤禩的入侵,反而视他为救世主,不仅积极移民,还踊跃参与他的领土侵略。胤禩一边打仗扩张土地,一边利用沙俄的人力物力资源稳定后方,若说是能力,当之无愧是所有皇子中最强的,连康熙都自叹弗如。
  满人自来尊崇强者,就算是胤禩离开大清多年,他在国外的建树令他在大清依然有极高的威望。
  再说,跟着胤禩一起出国大江山的八旗子弟不少,有不少恐怕也是要回来落叶归根的,那些可是跟着胤禩浴血历练出来的如狼似虎的精兵将才,跟大清这些个浮夸无赖们是无法比拟的,哪怕回来十几个,抱成一团,任何人都无法撼动他们的地位。这些未来几十年的栋梁们,自从跟着胤禩走的那一天起,他们就贴上了胤禩的标签,连他们的家族也被划归为胤禩一派。其他人做了皇帝,想要用他们,恐怕还得掂量一二,他们也未必会真心实意的替新皇效力。
  而真正吸引康熙的还是胤禩自小就跟各位兄弟们关系交好,就算是被自己圈禁着的胤眩拓返i也没有公开翻过脸,就算是当初索额图暗害过他们兄妹,罪魁祸首索额图一家也被自己削根断骨,替胤禩他们出了恶气了。当时胤礽确实没有插手,康熙相信时过境迁,以胤禩的肚量,绝对不会跟胤礽计较。另外,几个小的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曾经受过卫琳琅的恩惠,若是胤禩即位,单因着他们的私交也不至于会出现“相煎何太急”的事情。
  只是胤禩的已经占领了不少土地,为了将来能够更好的统治打下的江山,胤禩打算立国。
  为了尊重康熙,胤禩只是打称王,还给康熙请旨,请他过去给自己授冠。胤禩已经明确了将来不会来的意图,康熙却越来越觉得大清除了胤禩还没有别人可以挑的起来,一心想要胤禩回来接班。
  康熙不完全是舍不得这把椅子,他有时候也会感到疲累,另外,知道胤禩在外扩张土地,他心里也痒痒,别看他贵为一国之君,可是连大清以外的地方都没有去过。胤眩敲蹿儇返i,康熙还是选择了他,屡次打压胤眩柝返i信任,可是,胤礽还是太性急了,等不及自己把大清引向更加繁荣昌盛的地方。
  不是康熙信不过自己培养了几十年年的胤礽,他只是信不过底下的八旗老顽固们,自己如此强硬的手段还有底下的人阳奉阴违的抵制变法革新,胤礽虽然敢鞭打朝臣,却不一定可以跟这些个老油子们周旋到底,若是他即位,怕是坚持不下来自己的改革政策。大清刚刚繁荣昌盛起来的的政令若是朝闻夕改,不说别的,光在大清以经商传教为名,实则刺探军情的各国探子们,会有什么动作,康熙可以预料得到。
  在南方,已经发现烟土这个东西了,大清因为有政府支持经商,外贸出口,各国贸易逆差比较大,而他们国家又没有大清的丝绸、瓷器、钟表等奢侈品出口,连过去引以为傲的军火也因为科学家的走失,如今还要跟大清购买。这些国家因为贸易,流失了大清的金银,只好用这些上不得台面的东西来麻痹祸害大清人了。
  皇家学院的学者们告诉了康熙这些东西的危害,康熙也做过实验,后来就明令禁止这东西的流入,对于买卖吸食大烟的行为刑法都比较重。可是,总有那么一些个人,为了赚钱或者控制人替他们办事,私底下开始走私烟土。
  自从实行了以俸养廉政策,康熙也很杀了几个贪官污吏,又任命了几批清廉的官员,大清官场不说一片清明,起码也说得上百姓们安居乐业了。那些有心思捞钱的人,在过去那些最捞钱的盐业,税赋上一点也捞不着,就在这上面收取利润。
  康熙知道,有一部分的盈利,最终进了胤礽的腰包。或许,胤礽是不知道这些银子的来历的吧?康熙如此问自己,这个自己从小养大的儿子,也离自己越来越远了。在改革以前,胤礽完全有能力担负大清的未来,可是,现在,胤礽就有些跟不上了。
  早在郭络罗氏嫁人后,满洲的姑奶奶们艳羡郭络罗氏被一个汉人丈夫捧宝贝般的尊宠着,即使没有产子,也一直不肯纳妾,两夫妻恩爱无比,简直就成了不羡鸳鸯不羡仙的典范夫妻。后来即使八阿哥胤禩也对富察氏一往情深,也阻止不了她们私底下对郭络罗氏的艳羡,毕竟,即使八福晋够幸福,八阿哥也还有两个妾身呢,还有,八阿哥那样的能够有几个呢?
  若是可以选择,还是有大半的人不愿意去蹚皇家的浑水的。一些个家族还是不需要用女儿们来换取利益的,也愿意给女儿最幸福的生活,有郭络罗若氏在前,他们也敢跟康熙透透口风。
  康熙表面上向来爱做成人之美终成眷属之事,得知这些,自然大开绿灯。只要康熙知道,这是他制服天地会附带的福利,满汉不婚,是真正促进满汉一家的一个最大的阻碍。
  为了促进更多的满洲格格“婚姻自由”,康熙连选秀都走走过场,只要不是必要的家族的嫡女,他是不会介意撩牌子让她们自己婚嫁的。而皇子们的侧福晋,格格等,有胤禩的先例在前,只要不是嫡妻没有嫡子,康熙也懒得给他们指人了,当然,他们自己或他们的额娘替他们求的例外。
  有卫琳琅在耳边嘀咕,康熙也不是那么在意多子多福的理论了,好儿不要多,一个顶十个,有些时候,儿子多了反而是祸患。再说,就算他孙子不少,因为后院的争斗,真正能够长大成人的又有几个呢,还不如少赐几个女人,让他们也少在后院耽搁,为大清多办些事情来的重要。
  大清已经走向了一个国际化的国家,满汉不通婚已经名存实亡,连那些来大清定居的外国人也有跟满汉各族通婚的,各国国家民族自己的的交流和相互通婚已经在民间普遍存在。
  而胤礽因为身份地位的原因,只困在紫禁城里,鲜少接触外面的世界,他所了解的东西,都是口口相传,或者书本上的东西,缺少了许多应对治世之能力。
  再者,康熙心里还有一根刺。索额图谋逆,胤礽虽然没有参与多少,但是他至少是知情不报,而且,还有故意纵容之意。康熙也知道,胤礽也是不易,毕竟在太子位置上坐了这么多年的太子,恐怕除了胤礽,还没有其他人,也堪称是举世无双的。可是,面对自己自己长寿的皇父,他就不能够等等吗?索额图私下里跟他商议要提早让自己“下台”的时候,他心里就没有一点愧疚吗?
  康熙一想到自己从小养大的儿子盼着他死,心里就不寒而栗,再有多少爱心,也在胤礽一次次纵容,替索额图求情的过程中也消失殆尽了。在胤禩两兄妹昏迷不醒的时候,康熙看着胤礽强装出来若无其事的表情,跟后来,胤礽病中祈求索额图去伺候他的样子,康熙对胤礽真的是绝望了。胤礽对兄弟姐妹们的清冷,也令康熙望而却步,这或许都怪不得他,但是,真的有那么一天,自己的儿子们可怎么办?胤禩当真就一辈子也不能够在踏上大清的领土了吗?
  胤禩,是比胤礽更好的选择。从他白手起家到如今称王,康熙几乎没有给过他物质上任何的支持,但是,他们三兄弟齐心,带着当初的送嫁队伍和招揽的流落在外的蒙古部族,周旋在沙俄人中,还征服了大片的土地和人民,他的建树不比康熙小。康熙一千个,一万个放心,大清交个他,只会更加的繁荣强大。
  那边的领土是胤禩打下来的,换人去做皇帝只怕也没有那么大的威望,两个跟着胤禩打江山的皇子中,胤禟只喜欢赚钱提供后援,胤礻我乐意做先锋打仗,两人都没有当皇帝的志向,孩子们还小,也在大清,还没有那个能力可以领导那些各国混杂居住在一起的人。
  康熙这几日真是日夜愁,夜也愁,即想踏上胤禩的国土上去看看,又放心不下大清,无人看管。
  卫琳琅试了试,问道:“就没有一个让你放心的?”
  康熙叹气,倒是有一个,一时半会回不来啊。
  卫琳琅并不知道康熙心里还想着胤禩,小心翼翼的提议道:“胤禛呢,你也不放心吗?他这么多年可少替你办事啊?”
  康熙沉默不语,胤禛虽然是他的儿子,可是连康熙自己也看不清这个孩子在想些什么。
  胤禛的性子极为隐忍,小时候因为自己的一句话,生生的改了脾性。却也因为太隐忍,一方面忍受着德妃无理刁难,一方面也疏远着自己的生母和亲弟弟。胤禛表面上是个直臣,踏实低调的替康熙办事,既不得罪太子,也不沾染别人,一直做着吃斋念佛的样子,可是,胤禛却瞒不过康熙,他是一个表里不一的人。胤禛手里捏了佟佳氏传家玉佩多年,私下里也做了许多动作。他跟随胤礽多年,深知胤礽的底牌,胤礽有些机密事会泄露出来,其中不乏胤禛的功劳。
  康熙知道,胤禛虽然拿着佟佳氏的玉佩,却始终搞不定佟佳氏,胤禛自认为时机成熟,也试探着联络佟国维,胤禛以佟佳氏养子的身份,跟佟国维痛哭跟孝懿皇后之间母子深情,也是想借此告知佟国维,只要听他的令,将来佟家地位会稳固无比。可惜,佟国维并没有跟着胤禛走,也管教这佟佳氏的子侄们跟胤禛疏远关系。
  胤禛搞不定佟佳氏,转而对一个奴才秧子献殷勤,为了拉拢年家,以及年家的新秀年羹尧,对他的妹妹言听计从,已经达到了宠妾灭妻的地步;可惜,年羹尧这个墙头草,不仅跟胤禛周旋着,跟胤祯也相见甚欢。另外,胤禛忘记了,乌拉那拉氏也不是一个无用的家族,当初康熙给他选了这么一个岳家,就是体谅他没有母家的支持,自小受了许多苦楚。
  只是乌拉那拉氏一直低调做人,不愿意过早的暴露底牌,如果论私心,他们自然会跟着胤禛走,可惜,胤禛太性急,或者太自以为是了,唯一的嫡子也没有保住,后来又为了年侧福晋,屡次驳了嫡妻的面子,乌拉那拉氏怎么会跟这样一个皇子姑爷一条道走到黑呢?
  康熙对胤禛的惺惺作态十分鄙夷,即使他办差做事用心尽力,但是连一个家族,自己的后院都不能够掌控的皇子,如何让万千百姓听命与他?一个大清,有多少家国天下事,他可以抗得过来吗?连自己正经的岳家都跟他疏远了的人,那些油滑无比的满汉大臣会真正的臣服与他吗?
  不说别的,康熙是知道自己培养的儿子们的,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胤禌身体自小不好,是兄弟们中最文弱的,却也熟读兵法策略,要说论心智谋略,恐怕也没有几个人能够超过他。其他的儿子自不必说,个个都是人中龙凤,要他们乖乖听从胤禛的领导,只怕很难。胤禛这么多年,虽然办差能力突出,却在人物关系上令人不敢恭维。
  历史上不乏一些个草包皇帝,照样带领国家过了几十年。皇帝本人,若是能力差一些也没有什么关系,只要他有驾驭人心的本事,自然有许多人为他办事。胤禛办起事情来有一股拼命三郎的气势,事必躬亲,不愿意相信别人,天底下的事情多的是,若是什么事情都要亲自去做,累死他也做不完的。这些年为了办差讨得康熙的好评,胤禛手段强硬,得罪了多少人,诚然,胤禛这样做,康熙当时是十分欣慰的,现在想起来,却也是胤禛的硬伤,手段过于强硬,不懂得变通。
  不说别人,起码胤祯就不服胤禛的管教。
  这两个同母兄弟,一样野心勃勃,行事不羁,各自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