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国-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闻言,肩头的玉手停了下来,柴清云秀眉微微翘起,“六郎可知道是谁在背后捣鬼?”
  沉思了片刻,杨延昭伸手拉住那柔弱无骨的纤细玉手,“今天,我只去了三个地方,要么是宫中,要么便是二位王爷了。”
  柴清云眼中多了丝异样,张了张樱桃小口,却又将话收了回来,犹豫了片刻,这才将轻声道,“那六郎你觉得会是谁?”
  “不好说。”
  叹了一口气,杨延昭低声道了一句,身后,柴清云不再说话,也是轻叹了一声。
  rì沉西山,汴梁城中,喧嚣远超白昼,大街上,人cháo汹涌,酒楼茶肆更是人声鼎沸,劳累一天的百姓聚集在那里,点上两小菜,满上一杯酒,聊着天南地北,说着听来的趣闻野事,尽兴之时,杯盏相碰,一饮而尽,纵情恣意的放声大笑。
  而今天,似乎少了欢声笑语,一家小酒肆里,几个麻布长衫的读书人正义愤填膺的说着那道貌岸然的翰林侍讲用三馆题名来换取银子,中饱私囊的丑事,说道难以抑制之时,更是摔了那酒壶。
  “我说,你们这些人读书人是怎么了,人家小杨大人尽心尽力为你们做事,不感激便算了,却在背后这般辱骂,真是狼心狗肺之徒!”
  酒肆的小伙计将一边用着毛巾擦着满桌的酒水,一边小声的说着,刚说完,便被那砸酒壶的读书人给提住了衣襟。
  “你这跑堂,读过几天书,又知道个什么!”
  语中满是愤怒,更多的却是不屑。
  多年的打砸,这伙计的劲头自然比那手无缚鸡之力的读书人强了不少,推开他,将那满是酒味的毛巾扔到脚边,竟鲜有的昂首挺胸正sè道,“我陈二狗是没读过几天书,但我知道至少知道善恶是非,小杨大人为了建三馆,劳心劳力,作为状元公却亲自搬砖和泥;为了三馆筹集银钱,更是顶住众怒,跪请官家允许拍卖孤卷;拍卖会上,一人与商贾周旋,独自沾染铜臭味,就凭这些,我知道小杨大人绝对不是以权谋私之人,为了几个银子卖了三馆的命名,就不怕官家杀头么?
  这其中的凶险小杨大人难道不清楚?可为什么还要去做?为得不就是你们这帮子在背后骂他,恨他,怨他的读书人么!”
  说完这些,陈二狗转首离去了,那腰板,似乎比以往都要挺直。
  留在原地的那些书生却是闷声不语,而这时,不远处的几张桌子上,几个人轻声说着,“这帮子家伙,真是丢读书人的脸面,你们知道不,我家隔壁的徐家二郎便在三馆那边帮忙,小杨大人冒着杀头的风险,就是为了筹银子修建一座小楼,让他们这些读书人累了有地方歇息,没想到,好心没好报啊。”
  “是啊,是啊,这件事我也听说了,我家三郎在齐王府当差,这事情他也提了下,小杨大人确实是好人啊。”
  ……
  这番话下,那几个书生脸sè猛然生出一番红sè,那是羞愧的烫红。
  相同的场景,在其他地方也纷纷上演,不过在晚膳短短的一两个时辰内,这些话语传遍了整个汴梁城。
  上将军府,一阵清脆响起,釉着蓝sè祥云的瓷杯盏摔成了几片,立在门外的青衫文士腿不由得战兢着打颤起来,额前,早已经满是冷汗。
  “滚!”
  良久,低沉的声音响起,来不及作礼,后者便跌跌撞撞的往外走去,背后,衣衫已是湿漉一片。


 第二百五十一章 三馆成

      晨曦跃然而出,汴梁城,依旧繁华喧嚣。
  领着杨延昭之命,祝力等人早早的出了院子,走在大街小巷,四处穿行,听着八方消息,似乎一夜之间,那些令他们怒火满腔的漫天诋毁消失了,转而代之的是一片称颂。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一帮汉子不懂其中的玄机,但心里却是颇为的欢喜,心中暗叹杨延昭的神奇本事,高兴之余,更是寻了家小酒肆,开怀畅饮起来。
  风声变了,但朝中的御史言官依旧认真而又执着的递着参奏的折子,当然,这些都被挡在了紫宸殿外,大宋江山的主人,这次,仍是毫无悬念的庇护那众多朝臣怨恨的从五品小官。
  而这些,都不在杨延昭的关心之内,知晓‘聚宝阁’化解了一场杀机之后,安定下来的他一边将六千两银子投入到小楼的修建之中,一边在焦急的等待自愿上钩之人。。。
  一上午,毫无动静,虽然心急,但杨延昭明白,眼下风浪正起,即便有动心之人,怕也处在观望之时,只能强压下躁动不安的心,进宫像着往常一般,给赵元佐讲课授学。
  两三个月的相处下来,赵元佐如今对杨延昭越发的推崇,那尊敬之情,隐约之间,竟有堪比赵普、李昉之势。
  “杨师,通古博今,多工擅巧,言行举止之间,彰显圣人之形。”
  四下无人时,赵元佐常这样对着赵恒这般说道,言语中满是赞叹,使得那涉世不深的赵恒也受其影响,对杨延昭的爱戴变得越发狂热。
  于是乎,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有了两个铁杆的粉丝,或许换作寻常的人,杨延昭会暗自得意一把,但对这深宫里的两位皇子,以后若是知晓,不免会头疼的很。
  “杨师,给我讲一段三国可好?”
  太子东宫,赵恒一身月白彩绣烫金边蛟龙服,身前的诗书合上,笔墨放到一边,正满是哀求的望着收拾书卷的杨延昭。
  杨师这称呼,杨延昭是极为的反对,但架不住这兄弟俩磨人的脾气,只得做了妥协,无人之时,任由他二人这般叫了。
  三国演义的故事是赵元佐讲给赵恒听得,哪知,后者也随之入了迷,每次杨延昭来东宫讲学时,他也会带着笔墨经书,一丝不苟的在旁听着。
  不过待课讲完之后,赵恒便眼露希冀之sè,央求着杨延昭讲一段三国,而这时,一边赵元佐也会不由自主的将身子往前凑了凑,竖着双耳,眼中亦是渴求的模样。
  见到这情形,合上书的杨延昭看了看左右,宫女内侍先前就被打发出去了,看来,二人早已经谋划好了,好在三国演义也不属于**之列,再加之两兄弟近来学习都不错,遂也不做推辞,喝了口赵恒递来的清茶,开始继着之前讲了起来。
  时间掐得很准,半个时辰后,杯中的茶叶恰好喝完,虽然赵元佐、赵恒眼中意犹未尽,但杨延昭也不往下说了,起了身,作礼告辞,往着宫外走去了。
  一路走着,遇见那些宫女内侍,杨延昭都会颔首微笑,而这些宫中卑微的存在,也习惯了这年轻的小杨大人这般温和,皆是心存敬意,更有自来熟者,会上前与他寒暄几句,唠上一些闲话。
  一路出宫,虽时常止步,说些话儿,但杨延昭脑中仍在想着三馆的事情,不知不觉,已到了皇城之外。
  当值的禁军侍卫露出个友善的笑脸,开了城门,看着这年轻的翰林侍讲离去,眼中却满是羡慕之意。
  这般年轻,便做了太子的老师,rì后,可是了不得哦。
  心中暗叹着,也不由得唏嘘了一番,最终还是如同寻常一般,握紧长枪,继续守护着皇城,尽忠职守。
  皇城之外,天街尽头,萧慕chūn见杨延昭走来,正yù赶着马车上前,却见一黑衣长袍人已先他而行,“可是杨璟,杨大人?”
  正低首冥想的杨延昭抬起头,此人他也见识过,是王溥府上仆役,那rì引他去国公府的小厮。
  几句客套之后,来人言道国公相邀,虽不解缘由,但杨延昭还是欣然前往。
  祁国公府,王溥一身白衫,在院子中品茶,见到杨延昭,面露出笑意,随意的说了些话后,径直开口道要出银子为三馆题字。
  闻此言,后者大喜,王溥不过问朝事,但是地位却是有的,如今主动要来题字,对于心动但有所忌惮的其他人来说,无疑是个大的推动。
  一番感谢之后,杨延昭拿着写好字的宣纸,与那三千两银子,道别了王溥,坐上马车,还未到院子,却又闻得寻唤声传来。
  “杨大人可在车中,我家老爷想请杨大人去府中一叙。”
  掀开车帘,看到一青衫人来,似乎有些眼熟,但一时又想不起来。
  似乎看出了他脸上的疑惑之sè,来者笑了笑,“我家老爷是当朝少保,当初杨大人登科及第时来府中做客时,小人还见过大人。”
  原来是赵普的家仆,怪不得似曾相识,宰相府他也去过几次,只是后来刻意的远离,倒是一时给忘记了。
  自打回到汴梁,这算是赵普首次请他,杨延昭当然是不好推辞,遂下让萧慕chūn调转马头,跟着来人,往朱雀街行去。
  多rì未见,云锦白袍的赵普显得温文尔雅,很是热情的招呼着杨延昭,而他身后的温仲舒与韩国华便显得有些窘然。
  喝了些茶水,说了番朝野上的听闻趣事,赵普这才道出了请客上门的意图,原来,他也想掷金来题字。
  三馆中昭文馆、史馆、集贤院已被题完,但杨延昭早就做好了准备,还有凉亭等未题名,而且楼阁那么多,每层都能贴上写名言jǐng句,署上签名印章,这岂不是更拉风些?
  果然,赵普很是欣喜的写了一句自认为很是满意的话,“读圣贤之书,当明经伦而晓百味,开大宋万载盛世。”
  看了这飘逸的字迹,杨延昭心中不禁又想起了曾经在脑海中牢牢印下的‘半部论语治天下’,不由得暗叹了口气。
  看来,韬光养晦的人太多了。
  取了银子和字,杨延昭在赵普府上并未久待,而后者也已明白他故意拉开的距离,也未强留,只是笑着道rì后闲暇无事,前来坐一坐,这些,杨延昭自是应承了下来。
  有了王溥和赵普的带头,顿时,杨延昭的院子变得热闹起来,连续几rì,不断有人寻来,甚至一些不问世事的退隐老臣也派人寻了过来,很快,便卖出了十多份的题字。
  当然,还有源源不绝,闻风而来之人,这些,杨延昭都不应允了,物以稀为贵,既然不趁早下手,那只能后悔去吧。
  至于得罪人,这点,他倒是不担心,有宫中的那位正主罩着,自然是没有问题,或许,宫中的那位主便是要扶植出一位与众多朝臣为敌的无派系无势力权臣。
  虽然有些不愿承认这种猜想,但是眼下杨延昭也别无他法,只能走一步是一步了。
  终于,银子够了,三馆那边继续如火如荼的运作起来,千人同时开工,很快,一座三层六十间的小楼耸立在了三馆的一侧。
  望着那红砖绿瓦,杨延昭心中舒了口气,抹掉了脸上的汗珠,咧开嘴,笑的很是欢快。


 第二百五十二章 圣驾临崇文馆

      “闪开!”
  一队队衣甲光鲜亮丽的禁军疾速行着,手中持着单刀长矛,立在街道两侧,将那些不知所以的百姓赶到街边,使得汴梁城罕见的出现空旷如野的街巷。
  街边,商贩熟练的收拾着物件却不离去,那些往来行人也停下了脚步,突然出现的大批禁军虽然打破了原有的节奏,但他们也不觉得恼怒,在京城生活多年,自是明白,这是有贵人要出行了,照眼下的架势,此行绝非是宰相或者王爷所能匹及,应该是宫中的某位贵人省亲,甚至是大宋官家出行。
  低声窃窃私语着,这些寻常的百姓皆是面露欢喜之sè,宛如到了为数不多的节rì盛宴,双目中尽是火热的痴狂,望着街道的尽头,争相一睹为快。
  许久,一队兵卒打马而过,朝着城外疾行而去,腰间的佩剑刻焰虎,镶金银,胯下坐骑着青铜甲,汴梁城的老人当即低声惊呼,“竟然是捧rì,这可是殿前司最为jīng锐的骑兵。” 。 。
  心中生出一片骇然,继而又是莫名的激动,捧rì出现,那身后的銮驾不言而喻,必定是九五之尊的官家。
  不多时,车马声从远处传来,绣袄锦衣烟菲连天,宫女侍卫噤若寒蝉低首扶御驾,祥云瑞气萦金舆,天凤尾扇几度开,天香影里宝辇行。
  真的是官家出行!
  街边百姓纷纷弯身行礼,不敢多看,但也有胆大者,用眼偷偷瞄着,能遇上圣驾出宫,这可是天大的福分,乃是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怎能不多看几眼?
  銮驾的最前是方一列甲胄亮丽,杀气逼人的捧rì骑兵,一只手拿着缰绳,另一只手搭在长剑之上,正用满含戾气的双目扫视着四周百姓,有无知者与他们目光相对,顿时觉心中一片胆怯,双腿发软,竟要瘫倒在地。
  额前满是汗,忙将视线移开,喘了几大口气,仍觉得心中堵得慌,当下不敢再望去,可就在擦汗之时,竟又瞄了一眼,这时,才发现,威风凛凛的捧rì之前,领兵之人竟是个着朱红从五品翰林侍讲官服,头戴双翅帽,容貌俊朗的少年郎。
  这好像是状元公杨璟,前些阵子,负责修建三馆,就在左升龙门外,那楼阁可谓是巧夺天工,芳草萋萋,更有会吐水的鱼龟,让人大开眼界!
  行驾前,一马当先的杨延昭面sè温和,看着四周的百姓,今天,是赵光义亲自前往崇文馆查看的rì子,先前,这位宫中的正主也去过,但从未摆出这般大的阵仗,更没有百官相随。
  看来,对于崇文馆这件事,赵光义心里至少是大为开心的,如今大费周章的前去,无疑是要证明他当初决定的英明之处,当然也不能排除招揽天下文人士子的用意。
  不过,这些都与杨延昭无关系,倒是此刻,他走在圣驾最前列,一个从五品的文官,走在殿前司的前面,走在了皇亲国戚与众多一品大员之前,虽官家旨意乃是让他引路,但其后的用意真的只是这般的简单?
  面带微笑的杨延昭在想着这个问题,同样,他的身后,众多随在官家金舆后的朝臣也在思量其中背后所蕴含的深意。
  舆车之上,赵光义挑开那咬金丝的车帘,余光在街边扫过,看着满地虔诚的百姓,yīn沉的脸上冰寒散去,嘴角边露出一丝的笑意,眼光移向前,看着那宽大官袍下挺拔的身影,不知为何眼中生出一丝异样,竟呆呆的看愣住了。
  良久,才放下车帘,叹了口气,闭上了眼睛,不知为何,那道被他努力压制在心中的身影浮现了出来,胸口起伏不断,手指紧紧的抓着坐下的云锦坐垫,细微的汗珠顺着掌心滑下,滴落到云锦上绣着的五爪金龙之上,映着那发白的十指关节。
  左升龙门外,先行的神卫军已在四处禁戒,圣驾到后,皆是低首行礼,甲胄刀枪相碰的声音,煞气逼来,气势极为的惊人。
  赵光义在王继恩的搀扶下走出金舆,云龙红金条纱的绛纱袍,白罗方心曲领,下身则是白袜黑舄,头戴通天冠。
  见到如此情形,身后文臣欢舞,武将则是有些吃味,要知道这可是官家在正旦、冬至以及五rì朔大朝会、大册命的所用服饰,今rì穿来,看来是极为看重这三馆。
  再看到身前那斗拱交错,砖瓦琉璃的门头上挂着‘崇文馆’三字,金sè的渡边三个大字在阳光照耀下,光芒耀眼,心中又不觉得怨恨了几分。
  赵光义的身后,赵元佐等几位皇子也是一身蛟龙华服,头戴着形式不一的管帽,显得极为庄重。
  “小杨大人,官家宣你圣驾随行。”
  一声尖锐的声音响起,候在百官之后的杨延昭忙移步上前,对着赵光义以及诸位皇子王爷行礼。
  “无需多礼,这崇文馆建的不错,领朕与诸位爱卿走走吧。”
  闻言,杨延昭自是领命,但也丝毫不敢逾越,随着赵光义的身后,众多皇子中,赵元佐、赵元僖对他微微颔首,而孩童心xìng的赵恒则是满是笑意的眨了眨眼。
  进入崇文馆内,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