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相国-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师兄觉得有趣,不妨去瞧上一瞧,小弟刚好也去见个熟人。”
  “也成。”
  郭淮点首朝着堂中摆着琳琅满目的木架上走去,杨延昭则是走到一边,肩膀上绣着个兰花的黑衣伙计走去。
  绣着兰花,按照兰桂斋的规矩,应该是这堂中的领事了。
  “小哥,劳烦替我引荐一下杜掌柜可好?”
  听到这声音,后者盯着杨延昭仔细的看了两眼,最后摇首道,“公子,你来晚了,杜掌柜在大半年前便离开了太原城,如今这里只有韩执事。”
  杜泉也走了?
  杨延昭心中愣了一下,难不成又跑到别处去开分店了,随即问道,“小哥,你可知道杜掌柜去了何处?”
  “这个倒是没听说过,小的只是个下人,哪里知道这些事情,或许公子可以与韩执事打听打听,正巧他今个儿也在楼上。”
  “那有劳小哥带路了。”
  跟着伙计上到三楼,杨延昭算是看到了他口中的韩执事,却是一直跟在杜泉身边的麻六。
  此时,衣鲜光亮,正也有了些掌柜的模样。
  屏退了引路的活计,麻六很是热情的与杨延昭倒来了茶水,“少将军,竟然是您来了,有些rì子没听到少将军的消息了,杜掌柜可是一直在念叨着,临走之时还嘱咐小的,有了少将军的消息,立马给他传信过去。”
  接过茶水,杨延昭苦笑着,“韩执事,延昭已经不是营旅之人,这少将军还是不要唤了,当rì,马峰作乱,在贵人相助之下,才得意逃脱,只是与杜掌柜失了联系。
  如今辗转反侧再入太原,还以为能再见杜掌柜,却不料他已经到了他处。”
  “那阵子的确是乱的很,兰桂斋都因此歇业了好些rì子,后来宋家官家大军袭来,马峰**宫中。
  从此,太原城易了主,倒也是安居乐业了不少,兰桂斋的生意也继续红火着。”
  与麻六聊了小半个时辰,杨延昭打听到了杜泉已经去了汴梁开店,正好rì后也有了方便,欣喜之下,又寒暄了一阵,与郭淮一道离去了。
  而兰桂斋之上,麻六飞快的摊开纸,抓起笔写了几行字,随即塞进信封之中,密封之后,招来心腹之人,快速的送了出去。
  街道上,杨延昭比来的时候开心了不少,左右看着各种小玩意儿,与郭淮一直到了天黑才回客栈。
  翌rì,当郭淮按照事先说好的往北行去时,杨延昭似乎又有了些犹豫,在后者的追问下,只能吐出了事情。
  合德师兄,代州城是小弟曾经的家。
  闻言,郭淮不再言语,杨延昭的事情他知道的不多,还是与徐少阳闲聊之时无意听来的。
  恰巧,被逐出家门正是他知道的为数不多的事情中的一件。
  这时,他明白了杨延昭这几rì来的反常的缘由,不再说话,只是默默的拉紧了缰绳,一声清脆打在马身上,快速的往北而去。
  代州城,杨府多了两尊石狮,但依然是那样的简陋,丝毫没有守疆大吏之宅的恢弘大气。朱红的大门轻骑,两个女子走了出来。
  却是八妹与罗家女。
  守卫对着两人微微行礼,八妹回之甜美一笑,“张大哥,赵大哥,齐大哥,罗大哥,你们辛苦了。”
  虽然八小姐这般亲和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了,但是正在守卫的四名兵丁仍是感觉心中有暖流走过,忙连声道着不敢。
  出了杨府,罗氏女回首望了望脸上挂着笑意的守卫,低声赞道,“待人不分贵贱,八妹倒是好心xìng。”
  “罗家姐姐说笑了,这些都是六哥教我的,他说其实每个人都是爹娘生的,哪里有天生的贵贱,那些身份低微之人也是人,所以要善待周围之人……”
  正说着,八妹的笑脸黯淡了下来,一边的罗氏女也是面露凄楚之sè。
  一年中,她时常到杨府跟着几位少夫人学习防身之术,为的就是能得知他的消息,哪怕是一丁点,也能有个寻的方向。
  “八妹,还是没有你六哥的消息么?”
  看着面容憔悴的罗氏女,八妹咬着牙,许久,才轻声道,“罗家姐姐,一个多月前,鱼儿偷听到大哥他们的谈话,说府州折家舅父来了书信,让我娘回去见见老祖,而心中刚好提到了六哥在府州。”
  “他在府州?”
  听到这消息,罗氏女一声惊呼,随即又哀怨道,“为何不早些告诉奴家?”
  八妹低了低头,“府州与代州相隔数州,鱼儿怕罗家姐姐一个人前去遇了危险,所以才不敢相告。”
  “那现在告诉奴家又是为何?”
  “因为鱼儿又到个消息,那是七哥无意中提及的,我爹不知为何将毒蝎中的萧慕chūn给踢除了,一道被踢掉的还有数十人,这些人正与他追问六哥的下落,想来是要投靠六哥去了。
  毒蝎的是六哥一手训练出来的,有他们在,去府州的路上也能少些危险。”
  八妹声音仍是不高,但说到最后一句,却是抬起了头,语中多了坚决,“罗家姐姐,你得答应带着玉儿一起,否则,鱼儿便告诉你爹去。”
  “八妹你……”
  八妹脸上露出一丝的哀伤,“罗家姐姐,那是最疼我的我兄长。”
  一条街外,茶楼之上,临窗而站的杨延昭看着街角处,两个熟悉的女子在交谈着,嘴角露出一丝温馨的笑。
  “不去打个招呼么?”
  见杨延昭如此表情,郭淮轻声说道着。
  后者摇了摇首,从怀中取出一个布包裹的东西,“合德师兄,替我将书交给八妹,那个绿襦裙的小姑娘,我在马车中等你。”
  一盏茶之后,坐在车厢中的杨延昭感觉马车微动,却是郭淮回来了。
  “延昭师弟,就这般的走了?”
  杨延昭闭眼靠在车厢上,心中不知为何有些酸楚,杨府他在外看了数眼,却始终没有勇气跨入其中。
  不知娘亲他们是否安好?
  许久,深吸了口气,叹道,“恩,合德师兄,我们直接去睢阳书院,待他rì,总会再回代州的。”
  街边上,八妹在众多行人中垂着泪水,手中的的黑布已经揭开,那熟悉的银钩铁画写着‘西厢记下’这四个字。


 第一百零二章 莫来由的虚名

      宋州,本源于宋国,而真正让它在大宋闻名于世的却是宋太祖,赵匡胤。
  当年太祖在后周曾任归德军节度使,治所正是宋州,并且陈桥兵变后建国号亦为“宋”。
  所以,这块城池也算是有了从龙之功,当然在宋朝得意展翅冲天。而且宋州濒临汴水,交通方便,商旅辐辏,隋唐以来,已发展成为一方都会。
  事到如今,俨然是继汴梁之后的繁华州城。。。
  不过让宋州更加文明的却是此地的文化根基,或许换了个名儿就容易明白了,宋州,正是今后世人耳熟能详的商丘之地。
  这里是中国百家争鸣主阵地,也是中国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发源地,其中的所出名人更是难以数清,上至燧人氏,下到侯方域都是出于此地,也是儒道两家的孔圣人以及老子的故里。
  宋州繁华的闹市在城南变得安静开来,那里有着一座书院,使得过往行人都不禁轻手轻脚起来,生怕恼了院中埋头苦读的学子。
  马车轻轻的停在了书院的门口,杨延昭跳了出来,抬头看着,琉璃砖瓦,门匾上的‘睢阳书院’四字苍劲有力。
  门前的台阶之上,两根红木柱孑然而立,上书‘学子频中第俊才擎宋廷,睢阳始兴学书院冠华夏’。。。
  整个书院比三醉庵打上了许多,也有股不动而生的威势。
  “延昭师弟,这里便是睢阳书院了,你我要进去寻张师么?”
  “这个自然,不过不是此刻”,杨延昭望了望快要西垂的太阳,“现在已经熟悉了来路,而且天sè还尚早,合德师兄你我去寻个小院可好?明年三月才chūn闱,在宋州成,待上个数月了,总得有个住处。”
  “延昭师弟说的也是,不过你要准备科试,那就在附近找个空宅,这样来往书院也能方便些。”
  说着,郭淮登上马车,拉着杨延昭往一边走去,而睢阳书院因为名声在外,附近倒是有着不少的清净小宅来出租或者变卖,只是银钱上高于其他地方。
  而这对于不缺钱的杨延昭倒也算不上什么。
  “这婆子倒也周到,家中东西备得还算齐全,也省得你我再去集市上一一买来。”
  扫眼看了看屋中凳椅桌柜,锅碗瓢盆,甚至是米粮都有,这让郭淮不禁感叹刚才那个拿了银子脸都要贴上来的王婆子还是有些可取之处的。
  小院不大,只有三间厢房,但却布置的清新雅致,院中载着寒梅,只是严冬尚未来临,寒梅也未吐出清艳的花朵,台阶之上,摆着两盆清脆的九节莲。
  看来即便是做生意,也摸准了客人的喜好,怪不得附近的屋舍都供不应求,要不是加了价钱,今天或许还真难以找到这间小宅。
  “合德师兄,你我去书院瞅瞅可好?”
  放下包裹,杨延昭看了看天,也差不多快要到了rì落时分,书院该是散学了,此事拜访张师,也正好合宜。
  不打扰他授课,也不被他人发难。
  小院中无养马之处,所以郭淮顺道将马车给牵上了,路过一客栈之时,给那笑脸活计丢了块碎银,将马车寄放到了客栈马厩中去了。
  街道之上,人明显多了,大多是长衫方巾,手抱着书卷的书生,在三五成群的说道着,而两侧酒家小铺中也钻面sè含羞的小娘子来,嘴角留chūn的看着路过的俊俏后生。
  鼻中满是炊烟菜香之气,杨延昭与郭淮融在这熙攘人群中,信步走着,约莫一刻钟的时间,再到了睢阳书院。
  门口,不时的有着书生走出,杨延昭走上前,拦住一年纪稍长着,“这位先生,请问张师,张虞和可在书院之中?”
  此人听到杨延昭所言,正在皱眉沉思的脸顿时沉了下来,目光也有些不快,这举动倒是让后者颇为吃惊。
  难不成他刚才所言有所不敬?
  不过来人见杨延昭面相生疏,须臾便收了不满,略带客套的应道着,“在下并非书院先生,不过是一求学之人罢了,张师已经离去了,兄台若是要寻他,可以去张师府上。”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对方不喜,也是他忘记了,科试之中,白发苍苍的老者都比比皆是,而立之年的人更是不在少数。
  况且古人都好颜面,读书人尤其好之,所以刚才‘先生’二字说出,没有翻脸,已经算是胸襟开阔了。
  微微弯腰,以示歉意,杨延昭也不再刚才的事情上言语,直接揭过再次问道,“不知兄台可否告知张师家住何处,小弟与兄长远道而来,有要事寻张师相商。”
  “既然是远道而来,附近也不是熟悉,倒不如由我领你们去吧。”
  有人带路当然是求之不得,如此,杨延昭当下大喜道,“那是极好,多谢兄台了。”
  郭淮也抱着拳谢道,“多谢。”
  这时,温仲舒才多看了一杨延昭身边的郭淮,见他面sè木楞,身上亦无文人之风,便无了兴趣,只是礼貌的回应般的点了点头。
  穿过几条小巷,或许是觉得杨延昭谈吐还算风雅,温仲舒便与他交谈起来,待听到后者是府州解元之后,不禁正视了几分。
  “原来阁下是府州的解元,倒是温秉阳失敬了。”
  杨延昭忙将行礼的他扶起,“温兄何必这般折杀了小弟,杨璟不过是运起好了些,况且府州不比宋州卧虎藏龙,高手如云,小弟只不过是莹莹皓月之光,不敢与rì争辉。”
  闻言,温仲舒笑了,“解元兄委实太谦逊了,府州城虽在北方,但也是人杰地灵之地,能夺解试之首,胸中必定是才华横溢,学富五车……”
  正说着,却是突然止住了声音,走着的脚步也停了下来,转过身,很是吃惊的指着杨延昭,“你从北方来?姓杨名璟?”
  有些不解,但杨延昭还是点了点头,“正是,温兄。”
  “你是不是在燕王府留下了‘渔家傲’一词?”
  “燕王府?”
  杨延昭有些愣住了,一时间还真的想不出自己何时到过燕王府,而这燕王又是何人。
  “就是先帝之子,已被封为燕王的赵德昭。”见杨延昭不是在装糊涂,温仲舒压低了声音,提醒着。
  听到这句话,杨延昭倒是想了起来,确实有这么一件事,那还是开chūn之时,匆忙去汴梁,想要求见赵光义,走投无路,用了赵德昭这块敲门砖。
  当时是留下了一首剽窃的词,还被赵氏兄弟要求抄写了下来。
  “温兄如此一说,好像是有此事。”
  “果真是你!”
  温仲舒突然惊叫一声,上前拉着杨延昭的衣袖,如此之举让跟在身后默不作声的郭淮身子立马紧绷起来。
  若不是杨延昭伸出右手暗做拦截之状,他估计早就纵身上前,将温仲舒给击倒在地。
  兴奋之后,温仲舒也察觉到了自己的异常,忙松开手,对着杨延昭行礼,“学生有眼不识泰山,竟不识得杨大家。”
  再次有些身处云雾里,不知所以然的杨延昭忙扶起了他,“温兄,你这又是何故?”
  “难道杨大家还不知情?”
  “温兄,莫要乱言,杨璟只不过是黄口小儿,哪里担得起‘大家’二字,若是温兄诚意相交,便唤我延昭,莫再提这大家之称。”
  见杨延昭语中有了愠sè,温仲舒这才收了恭谨,心中多了些感到,语气也更外的柔和,提着他解起疑惑来。
  原来,在杨延昭走后,赵德芳兄弟时常拿着他留下的‘渔家傲’欣赏,而赵德昭喜好文书,结交了些士林之人,常招这些人入府把酒言欢。
  于是乎,‘渔家傲’一词便得以流传开来,豪迈的词风一扫汴梁中的烟柳之气,不仅是常以风流雅士自居的文人,就连大咧的武将都时不时的吟上两句。
  当然,随着词流行开来的还有那瘦弱骨,却刚劲有力的字迹,即便是汴梁中的书法大家都自叹不如。
  就连则平先生也喜好非常,常与那燕王讨那‘渔家傲’,奈何赵德昭始终不愿送出,后者只能对着屋中仿迹独自叹息着。
  则平先生,却是大宋官场沉浮半生的太子少保赵普。
  “不知温兄是如何知道小弟是‘渔家傲’所作之人?”
  这是杨延昭听了半天后的心中疑惑,当初,他留的名是刘璟,而天下之大,谁能知道他杨延昭就是刘璟?
  “呵呵,世上没有不通风的墙,延昭兄你在山南与小赵爷相遇之事早已经传遍开来了,三月林间花盛开,以酒会词出佳作,这可是多么让人向往的事情。”
  温仲舒断断续续的说着,满脸的欣喜之sè,杨延昭却越听越觉得事有蹊跷。
  他作词是在汴梁的赵德昭王府之事当然是不能外传,否则世人皆知北汉毁于一不及弱冠少年之手,赵宋颜面何存?
  只是赵德昭兄弟为何要将此事宣传出去,更是将他身份点出,再加上那赵普,难不成真的是喜好自己的书法?
  说句真心话,他杨延昭不相信,说出一句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人怎么会对笔墨有着痴情独好?
  不知为何,杨延昭突然感觉到还未踏进的汴梁城中有着一股浓浓的yīn谋之味。


 第一百零三章 温仲舒

      “诺,延昭兄,前方便是张师的宅院了。”
  指着身前不远,一间略大的宅子,温仲舒笑着道,一路走来,特别是在得知杨延昭身份之后,对方的谦逊有礼让他很是感动,心中也多了结交之心。
  看着那宅子前挂着的两盏绯红的灯笼,门额上书着‘张府’的额匾,杨延昭也明白是到了目的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