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肃委会夜以继日地在行动,不停地抓人杀人。各县的肃委会也不甘落后,掀起了清肃“社党”的**。有的地方层层加码,以示斗争的坚决。



    改组后的永定县委作出规定:“如有各级党部及机关不坚决地执行肃反方针,宜当彻底改造。”“应把反社党工作中表现犹豫的坚决清除出党。”



    而在实际做法上,只要有人被认为肃反行动不力,或表现出思想上的犹豫,就会被戴上“社党”分子的帽子,抓起来予以刑讯。



    这使得干部人人自危,被迫表现出积极投入斗争的姿态,以求自保。一时间,肃“社党”成了党政军机关、民众团体一切工作的重心。



    运动铺开,各地抓捕的“社党”分子越来越多。按照休一株在虎岗审判大会上宣布的三条惩办原则,起初的半个月,各机关、单位和部队无论抓捕犯人还是处决犯人,都得上报肃反委员会,取得批准。



    后来要抓要杀的人越来越多,肃委会来不及作出批复,:干脆下发了一个文件《闽西苏维埃政府第25号通告》,作出了新的规定:“如有迫不及待要先处决的,可以先执行,再补报到本政府追认。”



    于是,疯狂继续!第25号通告的新规定,打开了滥抓滥杀的总闸门。



    狂潮起处,人头纷纷落地。被处决的“社党”分子,十有**是各级党组织、苏维埃政权中的中坚分子,相当部分是闽西各地红色区早期的创始人。



    不少地方一次又一次地宣布破获“社党”机关,出现的名称由“社党”支部,上升到总部,直至各级“特委”。



    闽西苏区的最高红色政权……闽西苏维埃政府,35名执委与候补执委,半数以上的人受到牵连。有的正在主持会议,就被突然而至的保卫干部,用一根绳子反捆两臂,锁住喉结,在人们的目瞪口呆中押走。



    赤色龙岩县委,曾三次宣布破获“社党”地下县委;就是一些区乡的少年先锋队,也发现了“社党”组织。



    之所以那么多的党员、干部被打成“社党”分子,主要是根据口供抓来的,抓来就审,以刑逼供,然后按口供再抓,越抓人越多。判定“社党”分子没有明确的界限,按照特委的文件规定,一些平时工作上犯有错误,或者消极落后的干部,一概可以视做“社党”分子。



    正如特委在“特字一六二号”文件中规定的那样:“这些分子,虽然不是社党成员,但实际上是社党的表现,是社党发展的对象。”左倾到了极点的肃反路线,有如一张疏而不漏的天网,只是需要,什么人都可以收捕其中。



    赤色永定县委,是处决曾牧春后改组的,由原县委常委、秘书长张觉先代理书记。张主持县委工作正好25天,就被县肃反委员会主席在全县的党团联席会议上宣布是暗藏的“社党”,就被逮捕起来。



    同时被捕的还有县委常委、组织部长郑世明等13名干部。这些被破获的“社党永定县党部”成员们,只在临时牢房里关押了一夜,每个人“过堂”一次,翌日上午一处山野荒地就成了他们的归宿。



    一个代理县委书记,竟由一个县委属下的肃委会主席主宰了命运,在“肃反中心”论指导下,当时政权混乱情形,由此可见一斑。



    赤色杭武县第五区的区委书记伍超然,没有及时按照县肃委发来的名单抓捕“社党”分子,第二天下午就被赶来的特派员下令逮捕,被抓的还有区委的主要干部12人。



    第三天上午,第五区举行公审大会,集体处决这个升格为“社党杭武特委”的成员们。根据杭武县肃委会1931年6月1日编的《革命法庭》记载,这12个干部都是20岁左右的青年,最小的才16岁。



    从保留下来的历史材料中,可以看到当年”印记“。赤色苏区中央局于1932年2月19日,在给闽粤赣省委的信中讲道:“这一非常事件,给闽西党的创伤是严重的,党员人数由原来的8000人减为5000人不到。”



    闽西团特委1931年7月12日在给苏区团中央的报告中,也讲到团组织陷于瘫痪的情状:“全区30个区委中,只有1个区委能勉强维持工作。团的组织生活及中心工作任务,发生极大的困难。尤其是新干部幼稚,一切工作秩序都错杂无绪。”



    比各级党政组织解体、涣散更为严重的是,在面临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的严重敌情下,大批红军指战员在清肃运动中无辜受害,致使战斗力严重削弱。



    赤色闽粤赣特委于1931年5月1,日给永定县委的信中,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红12军在这次清肃之后,内部的确万分成问题,战斗兵的减少,指挥员的缺乏,以及士气勇气的减低,这决不是东拖一下西拉一下可以解决的。”



    由于红军力量的削弱,国民党军队加紧了对闽西的进攻,苏区的红色政权由原来的48个区,锐减到22个。



    7月,特委书记邓发奉调瑞金,其职务由卢德光接任。7月中旬,从上海绕道香港再抵闽西的卢德光来到永定。



    张鼎丞、郭滴人等人,包括下来检查工作的闽粤赣省委组织部长罗明,敏锐地意识到一种转机的到来。他们分别找卢德光,介绍苏区肃“社党”的情况。卢听了他们的反映,又到了各地察看,强烈地感觉到大规模的肃“社党”运动给苏区带来了严重的危机。



    他感到愤怒,用两天的时间向中央写出了反映闽西肃“社党”情形的报告。7月下旬,卢德光主持特委会议,作出一项重要决定:撤销肃反委员会,成立闽西苏维埃政府政治保卫处,以郭滴人为处长,林一株降为副处长。



    随着改制的各县政治保卫局,接到了上级的通知:今后不可随意处决“社党”人犯地不可再凭审讯口供抓人,抓人须经保卫处批准。



    犹如溃倒的堤坝得到了修堵,拦住了汹涌的水流,滥抓滥杀的现象得到遏制。不久,更大的转机接踵而至:8月下旬,中央给闽西发来了指示信,对闽西如此大规模地清肃“社党”,表示了非常的惊讶和不满,严厉批评闽西的肃“社党”存在着严重的问题,扩大化、简单的惩办主义和依靠刑讯三大错误。



    之所以发生了这一系列的变换的原因,便在于伍豪身上。时至1931年6月,中央政局常委的分工有所变动,伍豪重新主管军委,情报、通讯、锄奸都归属于他。



    中央于8月下旬发给闽西的指示信,正是伍豪依据了卢德光的客观翔实的报告而写的。上海的来信,使闽西苏区情况突变。



    9月28日,便是在九一八发生的十天后正在睡觉的林一株突被叫醒,保卫处的行动科长与4个战士出现在他面前。



    科长说了一句“上级决定审查你”,战士们便毫不客气地给他穿上棕绳“马甲”。同是这天晚上,原肃委会副主席罗寿南、闽西苏维埃政府文化部长张丹川、劳动监察部长熊炳华等8人,分别由保卫处逮捕。



    第二天上午,闽西苏维埃政府发出第97号通告,宜布林一株为闽西“社会民主党”的特委书记,张丹川、熊炳华等人均系特委成员。



    又是一声炸雷落地,将军民们震得目瞪口呆:原来杯一株几个人才是隐藏在革命队伍内的社会民主党头子!



    难怪,这些穷凶恶极的反革命,杀害了我们那么多的同志,还留他干什么,为许许多多冤死的同志报仇!越快越好!特委书记卢德光不管走到哪里,都有人围住他发出泣诉和呼吁。



    在林一株被捕的第3天,他被插上了“社党”万恶分子的字牌,押到野外伏法。与之毙命刑场的还有罗寿春、张丹川等8人。他们是背着同一罪名赴黄泉。



    随借,伍豪立即从上海赶赴赣省苏区。而跟着他一起前来的,便有黄晓玲。随后在伍豪的支持之下,整个滥杀风潮得到了遏制。并对着一事件展开了调查。



    其后,随着对这一事件展开的各种调查证明:所谓的社会民主党,在闽西苏区根本不存在,纯系子虚乌有!



    而到了后世,1986年时曾被诬为“社会民主党”以90岁高龄的傅柏翠重新加入了赤色。



    傅曾一再地声明:“我不但不是什么社党总首领,而且这个组织也是根本不存在的。”至于这一点,邓发后来在延安也明确说过:“今天来看,闽西苏区根本没有什么社会民主党的组织,对傅柏翠和许多的同志,是冤枉了他们。”



    可是这个子虚乌有的东西,却是在几句说错的话、一个保卫干事觉得有事举报而后在怀有政治野心的林一株的推动之下形成了几近摧毁赤色的内部政治风暴!



    不过好在伍豪现在已经将这些事情大致理清,并随即成立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而杨子任则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主席。



    现在,赤色正在积极的拉拢他们可能存在的盟友。而屠千军由于深处满洲之地,且拥有着齐全的工业设备和强大的军事实力自然是他们首先招揽的人。



    黄晓玲人还没有到满洲就接到了新的指令,要求她哪怕是不能够让屠千军成为赤色的人至少也要保证他成为赤色的盟友。如果能够得到这样一个强有力的盟友,屠千军甚至无需给他们供应太多只要保证他们的军火,那么他们便有信心和南京国府周旋到底!



    当然,这也是南京国府不愿意看到的。是以,蒋中证虽然不知道赤色的动作,却也紧急派出了自己的特使前往满洲拉拢屠千军。
第一卷 虎啸满洲 第三百七十五章 一触即发!
    第三百七十五章一触即发!



    其实,在汪兆明的派系中也并非所有人都希望张学良出国的。(…<; ; ;>;…网)至少,作为汪兆明派系中的重要人物的胡汉民并不希望张学良就此出国,为此他派来了何世桢持函赶到北平试图阻止张学良的出国下野行为。



    张学良在自己在北平的临时大帅府内,招待了匆匆而来的何世桢。而看得胡汉民的那封亲笔信,张学良心中不由得感慨万千!



    便见得函云:



    自满洲沦陷,吾兄去职,华北局面,日趋浑沌。兄典军东北,久历岁时,今为人所乘,有怀莫白。



    闻将有远适异国之志,弟以为个人权力为轻,党国安危为重,恝然远行,似非其时;即不得已而行,亦须力策善后,挽回危局。



    是非所在,天下不乏同情,此间国人正具决心为兄后盾也。兹遣何思毅同志趋陈近意,至盼廷洽。



    张学良看着这封信函,不由得苦笑!现在举国上下无不对他张学良喊打喊杀!甚至有人说出要祭奠他那惨死在日本人手上的爹,让他这个“孝子”到灵前去!



    不过张学良还是决定要离开国内,既然已经是辞职了那么再留下来意义也不大。而且现在流言蜚语众多,与其在这里被人戳脊梁骨倒不如暂避锋芒。



    其次,他也想借着这次机会彻底的将鸦片烟戒掉。张学良深恐在国内易于接触鸦片,再返回这个嗜好,如同他过去几次戒除未能成功原因之一(包括协和医院戒毒失败)。



    而最为重要的是:意大利驻华公使也是张学良的好朋友、墨索里尼的女婿和女儿……齐亚诺夫妇,会和他同船结伴,诸多方便,海上不会寂寞。…<; ; ;>;…网不过这些都不是主因,最为重要的原因是:出洋这件事情是张学良和蒋中证商量好的!根本不可能改变。



    所以,张学良还是决定了要出国一次。是以他回信给胡汉民,信中这样写道:



    何思毅同志携示琅翰,捧诵一一,辰维勋履绥和,式符私颂。良乍息薪劳,闭门自讼,乃蒙远垂记住,勖以方来,高谊殷隆:曷胜感奋!抚时多艰,耻痛毋忘,苟图少补涓尘,敢委匹夫之责!引詹榘范,弥切心驰,尚祈时锡教言,俾其待罪之身,多叨宏益。



    在这封信里,少帅只表示了他不敢忘记耻痛,不敢抛弃个人责任,但对于是否出国问题,却没有正面回答胡汉民。因为他的出洋,实际上是蒋中证和他商量好的。张学良对此不便也不可能和胡汉民多说什么。



    而胡汉民在看到了张学良的这封信后,心中种种最终不过是化为一声长叹。



    在张学良出国的那天,送行的人颇为稀少。除去蒋中证派来的宋子文算一个比较高级的大员之外,甚至没有一个南京国府的高官在场。



    原本他所熟悉的张群是要来的,可惜的是现在张群奉命去拉拢屠千军去了。于是现场不过是宋子文等人在悄然的为这位少帅送行罢了。



    看着寥寥无几的送行人群,张学良想起了自己上次前往南京之时的轰烈场景不由得心中一片悲凉!一步错,步步错以致让他走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从影响着华夏命运的东北军总司令、中国海陆军副总司令一直跌落到了现在的地步!



    张学良甚至知道,东北军中现在有着不少原本忠于他的少壮派开始质疑起他来!甚至一些激进的,正在组织窜连起来准备要返回东北投靠屠千军!



    但,这种情形张学良自己能够说什么呢?!这一切都是他自己亲手造成的,从屠千军最后的一封电报上张学良已经知道这位自己的心腹爱将已经对自己彻底绝望了!



    而自己麾下原本那些忠于自己的少壮派军官们,也因为自己在九一八事件上的不抵抗政策而选择了离开。(…<; ; ;>;…网)这些人中,便有着原东北空军副司令徐世英等10余人!



    而东北海军的沈鸿烈更是直接已经让舰队开到了葫芦岛,宣布了加入东北国防军!但,面对这样的情况张学良却能做什么?!和日本人开战吗?!山海关的日军已经被歼灭了。



    而津门的日军按照此时南京国府承认的条约,他们是有资格驻军津门的!和谁开战去?!况且,张学良自己也没有这个资格开战!他的外交权利已经全部交给了南京国府。



    即使他不顾一切的开战,失去了满洲这个军事基地而又在南京国府不支持的情况下他只能是白白的消耗自己的军力。



    “呜~~”长长的汽笛声,在催促着张学良尽快成行。张学良留恋的看了一眼这津门之地,缓缓的登上了客轮。



    这次张学良的出国,并没有如历史上一般的前往上海而是选择了在津门悄然的登船。而张学良的首站则是定在了意大利,随后他会到法国去。



    便在张学良登船之时,随同张学良一起赴欧的张学良的机要秘书沈同组拿着一封电报匆匆而来!走到了张学良身边悄然道:“总司令,我们收到了一封明码电报!是军子发过来的……”



    张学良闻言一愣,随即颤抖着将电报接了过来。在屠千军宣布脱离东北军之后,张学良就再也没有接到过屠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