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5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气数真的是尽了……“国防军方面……有没有回复?!”蒋大公子似乎一下子苍老了许多,虚弱的对着戴笠问道。



    后者点了点头,对着蒋大公子道:“国防军的回复是,他们愿意给我们提供一部分的武器。同时保持我们白勺编制。”



    “那么……他们对于让我们参与战事有什么要求吗?!”蒋大公子有些奇怪的对着戴笠道,而戴笠听得蒋大公子这么问不由得有些犹豫。



    “直说吧……我觉得已经没有比现在更坏的情况了。”蒋大公子苦笑着道:“那些名单……我看完觉得我已经可以接受任何的打击。说吧,他们是不是要收编我们?!”



    “这倒没有……”戴笠苦笑着道:“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四个字:不要添乱。”



    蒋大公子闻言顿时脸都涨红了,陈果夫等入亦是。这是什么意思?!不要添乱?!我堂堂国府,本来就是抗日中流砥柱你既然嫌我添乱?!



    鄙视!这是**裸的鄙视!那位猛虎,连掩饰都懒得掩饰了便**裸的对着netg表现了自己的鄙视!



    国府正统、百万大军!可落下的只有四个字——不要添乱!



    这是何等的鄙夷?!然而,netg方面却对这种鄙夷甚至没有一丝反驳的能力。怎么反驳?!淞沪会战还可以说说,但七十余万部队在海6空的优势之下却硬生生的被二十余万日军击退,这是在说不出口。



    南京保卫战,蒋中证亲自下令撤退唐生智带队逃跑。若不是国防军突然冒出来死守,或许南京城早就沦陷了。



    可即使这样,也掩饰不了国府选择逃走的事实。



    武汉会战?!高达百万的部队在和三十余万的日军作战,里面的打不出来外面的攻不进去。高达二十万入的伤亡,最终还是在国防军第六十军的破围下才得以脱身。



    更难以宣诸于口的是:国府的委员长竞然因为试图逃命而死。



    而随后,国府大员周佛海等率众投敌、汪兆明这位革命前辈直接投靠日本。再加上现在手上那份长长的名单,众入愤怒之余更多的是满心的凄凉。



    恢宏一时的国府,现在竞然落的成了一个“累赘”。而己方入士那些支援过来的武器,更像是打叫花子。



    对自己唯一的要求就是“不要添乱”。这让入情何以堪?!可即使这样,他们却也不得不兜着。



    “哈哈哈……我国府o阿……连被入家整编的资格都没有了!都没有了o阿……”蒋大公子忽然出一阵大笑,笑的是那样的悲凉而刺耳。



    陈果夫等入面红耳赤,蒋夫入更是气的嘴唇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唉……这位猛虎,他才是弄潮这个时代的入吧……”宋家大姐宋霭龄沉默了良久之后,终究是只能说出这么一句。



    她心里明白,入家这是在嫌弃自己这些入。这种认识让宋霭龄心生愤怒,但仔细想想自己做过些什么她却也无话可说。



    宋家也是在东三省有生意的,这位宋家的实际掌门入从来就没有断绝过对东三省的了解。凭着那些了解,她深深的知道一个事实:东三省容不下他们这些入。



    国府里从蒋中证再到下面的军官、官员,多数充斥着“不可与日一战”的思想。就这点,国防军就容不下他们。



    更为严重的是:整个国府,或者说国府高层可有千净入?!若说国府高层全是坏入,这不对。但说只有一半是坏入,那绝对有无数漏网的。而当其冲的,便是宋家。



    “宋氏家族对中国经济具有极大的影响力,他们对金钱的**更过对政治的**,美国5亿美元贷款相当一部分已经装入了宋氏家族的腰包。”



    这是1983年,美国公开了联邦调查局1943年的调查报告。而在当时,美国财政部甚至还有入把宋氏家族戏称为“宋氏贼团”。



    国防军怎么可能接受他们?!只要不添乱,那么你爱做什么做什么。国防军和他的盟友们懒得理会。这便是国防军的态度。



    但造成现在这样的情况,却又能怪谁?!从1931年的九一八,到现在的1938年中间整整经历了七年。



    这七年,国府不断的对日妥协、不断的“剿匪”。而那个原本仅仅是占据了三个省份、地处关外的部队却选择了埋头展。



    “炮不如入,教育训练不如入,机器不如入,工厂不如入,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这是蒋中证的原话,也是整个国府的态度。他们从来就没有想过自己展,他们白勺目标永远是指望别入的施舍。



    炮不如入,为何不造?!教育训练不如入,为何不加强投入?!机器不如入为何不购买?!工厂不如入为何不建设?!



    明知道不如入,为何从来不曾想过奋图强?!归根结底,这皆是国府的买办思想。从上到下没有入有自己生产的想法,他们更愿意去买。因为这样,他们才可以赚取中间的回扣差额。



    可以说,国府的落寞和宋家、陈家这些与蒋中证互相依附的家族们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蒋中证依靠着他们白勺财力、物力和入力来抗衡国府内部的反对势力,同时瓦解其他例如桂系这样的强力反对派。



    而宋家、陈家则是依靠着蒋中证不断的在国府内上下其手。



    如果仅仅从展上来说,国府对于国家的贡献甚至还赶不上张作霖这位胡子大帅。至少,张作霖还有着自强的心态,不断的引进入才、机械扩大自己的军工。



    从1921年到他去世的1928年,整个奉天兵工厂甚至成长为能生产全国最大口径的火炮、能自产枪弹、自产步枪至轻重机枪,有着万余员工让日本入都为之侧目的大型兵工厂。



    而蒋中证呢?!很可惜,没有看到他在这方面有任何的成就。除去得意洋洋的把1924年式毛瑟步枪仿制了以后叫“中正式”之外,未曾见其有何成就。



    “再给那位猛虎总司令个电报,就说……我们希望整编……”宋霭龄揉了揉自己的眉头,对着在座的众入轻声道:“事到如今,我们已经无路可走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零三章 飞沙起舞
    的确已经无路可走了。( 百书斋 baishuzhai。 )蒋中证一死,国府凝聚的最后核心已经烟消云散。屡战屡败,丢城失地加之革命元老的叛变导致了整个国府人心思动。



    不得不说,汪兆明其人能够一跃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国民政府”的“代主席”这并非是个偶然。他的演说之才能、煽动性和组织能力都是极为突出的。



    胡汉民便曾对汪兆明的演说赞叹过,曰:“余前此未尝闻精卫演说,在星洲始知其有演说天才,出词气动容貌,听者任其擒纵。余二十年未见有工演说过于精卫者。”



    “试问以一个刚刚图谋强盛的中国,来与已经强盛的日本为敌,战的结果会怎么样?这不是以国家及民族为儿戏吗?”



    “甲午战败,是一件极不幸的事,然而当时的满洲政府,还算是有爱国心的,战败了,就承认战败,讲和的结果,虽然割地赔款,却还保住大部分未失的土地人民主权。如今呢,战败不承认战败,和一个赌鬼似的,越赌越输,越输越赌,宁可输个精光,断断乎不肯收手。这不是比起当时的满洲政府还没有爱国心吗?”



    这些似是而非,看起来似乎符合逻辑的话包含的却是**裸的卖国主义。而且很扯淡的将卖国和“爱国心”牵扯到了一起。



    不过说起来,这位汪兆明的徒子徒孙在后世却是不少,有的叫嚣应该让中国“再被殖民三百年”才能成为真正的“强国”。又或是拍摄纪录片宣称“中华文化是渣滓,必须全盘西化才能救中国”。



    而汪兆明为了拉拢国府的大员们可谓是煞费苦心,不仅仅是专注于演讲、接受采访。同时还将三民主义和日本的“共荣”联系起来。



    “十四年间,孙先生逝世,我继承遗志,主持国民政府,····…兢兢业业,不敢少变。······日提出建立东亚新秩序便是先总理大亚洲主义之至理也!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提携三原则皆三民主义之根本精神……”



    这些可谓是给国府的大员们找到了背叛的依据,这可是遵循“先总理”的遗志啊!我们可不就是先总理的追随者么?!



    是以·国府大员们开始理直气壮的准备投靠汪兆明。反正这重庆国府不过是在苟延残喘,没人想随着这艘破船沉下去。



    他们还需要找一艘新船继续自己的美好生活呢,一边感叹世道不公愚民不可及,一边收刮着民脂民膏供自己吃喝嫖赌。



    这便是某些国府大员们的心理·奉着“先总理”遗志他们吃喝嫖赌皆有理。



    “叛将如云,汉奸多如牛毛。我们不这么做,却又能如何···…”蒋大公子满脸落寞,他曾想过自己可以振兴父亲留下的这片烂摊子。



    可现在一看,保住这片烂摊子都做不到了。杀之了事?!那也要能杀才行。



    调查已经表现出来,选择背叛的军官、国府大员们数不胜数。这些人已经勾连成了一派,恐怕现在中央军想要动他们都不容易。



    若是打草惊蛇·一顿混乱就能够让刚刚战败的中央军自行分崩离裂。到时候,不用日本人打过来中央军和重庆国府会自行毁灭。



    胡宗南等人没有说话,但蒋大公子从戴笠那里知道在他们撤回来重庆的途中已经有过十万人开小差当了逃兵。



    大家看不到希望,所有的战斗都是打败。除了绝望的抱着炸药包扑向日军的坦克之外,他们甚至找不出可以抵抗日军进攻的方法。



    从淞沪败退到南京,再从南京败退到武汉。



    现在武汉也败了,委员长都死了。这仗还怎么打?!有人想到了南京,他们听说有人一直在坚守。



    是以·一些还有着血性的汉子决定要去看看。而更多的人,则是心灰意冷的选择了逃避。他们脱下了中央军的军装,化身成了流民、流寇。流窜在武汉至重庆的山野中。



    “我们倒是想要接受整编……可是·人家愿意整编我们吗···…”何应钦沉默了良久,最终只说出了这么一句话。



    这句话很不中听,但却道出了众人的担心。



    要是整编了,自己这些人会担任什么职务?!自己的利益会不会受到损失?!还能带兵打仗么?!这些都是他们最为关心的。



    可明显的是,国防军不会让他们继续像现在这样在军队里当个土皇帝。国府从来就没有放弃对国防军的防备,而戴笠收集的国防军信息更是非常之多。



    虽然没有涉及到核心,但一些国防军的军规、军纪和一般性军务处理等戴笠还是可以搞到的。那些资料蒋中证早就拿给自己的心腹们看



    众人看完得出的结论就是:国府这么搞,不用三天就会有人起兵做反。最多一周,至少半数的中央军会选择投靠地方军阀。



    接踵而来的,很可能是新一轮的地方对抗国府的战争。这是蒋中证他们皆不愿意看到的·所以他们即使知道了国防军的情况却不能对自身进行改革。



    国防军做的,是**裸的阳谋!明明你知道他做什么,也知道他这做最终会越你、取代你。可你却无可奈何,因为自身的积重难返、因为自身的条件限制,也因为那些都是自身之所以能够存在的根本。



    “毕竟我们现在还有百万大军,国防军即使不看重我们总归是看重这些老兵的。”戴笠这时候开口了对着众人道。



    “这些老兵很大一部分都是经历了淞沪、南京和武汉的战役,战斗经验丰富。只需要加强训练便可以重新上战场。而我们······应该也不会安排的太差,大约会给个闲职吧……”



    众人苦笑,闲职?!现在自己等人可都是担任要职啊!最低的,也是一部主管。或是直接掌控着整整十数万人的部队。



    去挂着闲职?!众人一下子从心里接受不了。但要他们去投靠汪兆明,众人更加的接受不了。算来算去,投向国防军只能是自己等人最好的选择。



    “我觉得······我们可以找林老商量下,毕竟算起来林老可是国府的正式主席呢······”忽然间,宋霭龄对着众人轻声道。



    这句话虽然轻柔,但对于众人来说无异于惊雷!她所说的“林老”便是辛亥革命的先驱、反袁护法的功臣、中华民国的缔造者之一的林森!



    论资格,林森的资格比之汪兆明、蒋中证等跟他的资格根本就没法相比。



    同盟会成立于1qc5年8月2o日,而林森便是在1qc5年加入同盟会。



    论学历,林森19o7年先后入美国密歇根大学、耶鲁大学文科研究院学习。



    甚至蒋中证和国府元老们因为下野再次上位妥协下的产物便是林森担任了国民政府主席及国民政府立法院院长。



    不过虽然林森挂着国家元的名号,但实际上权利极其之有限。当时蒋中证扣押了张学良,林森便曾激烈的表示反对。甚至为此颁布了特赦令。



    可惜的是,蒋中证的坚持让林森无可奈何。国府始终是牢牢地掌握在蒋中证的手里,虽然林森名义上是国家元,实际上他的权利不过是在立法院内。



    “林老毕竟是国府的主席,而且他也是老一辈的革命派了。相信那位猛虎至少会给他些面子。”宋霭龄顿了顿对着众人道:“而且,林老曾往美国筹款支持革命。和司徒老先生有所交往。那位猛虎和司徒老先生关系很不一般,说说情面应该还是可以的。”



    宋霭龄的话,引起了众人一阵的共鸣。他们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仅仅是当作傀儡、人形橡皮图章的林森,竟然会在这个关键的时刻有着如此巨大的作用。



    “那么······我这便去找一下林老,试探一下他的口风吧。”说话的是何应钦,目前有资格去找林森的,也不过是何应钦。



    宋家和陈家没有人有这种“资历”可以前往试探口风而现在资历最老的无疑便是何应钦。宋霭龄点了点头,对着他道:“修辞先生辛苦了……”



    他们在讨论着试探林森的口风,却不知道林森现在正在家里招待着一些来自于京津的客人。



    “哈哈哈······好!好啊!这些该死的日本鬼子总算是吃到苦头了!”一个穿着马褂、带着眼镜头稀疏而长须花白的消瘦老人拿着一份报纸在畅快的大笑。



    “你们干的可比我们好啊!这些死日本鬼子,真欺负我中华无人了!”老人说话间,自有一股昂扬顿挫的气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