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5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把他们全抓起来弄死,都是屠千军好脾气了。更别说让这些人加入国防军。另一个原因则是,现在国防军刚刚合并了云南滇军、四川川军等,实力虽然有所扩张但还需要时间训练。



    自己手上没有太多的军官可以派驻中央军内,且中央军现在的人不少、情况也更复杂。这样的部队想要整编,很多时候只能是让他们原本的人担任原本的位置。



    而会因此收容多少可能背叛的汉奸,这就不得而知了。国府那些蛀虫,要是让他们在东三省这里担任职务,不用一个月就能将整个东三省蛀空。



    在屠千军看来是累赘的重庆,他自然不可能接手。给些枪炮让他们自生自灭就成了。



    可颜正清不这么看,在颜正清看来哪怕是渣滓那也有渣滓的用处。何况,中央军的战斗力比之地方军阀只强不弱。



    整编、收拢之后,排除一番还是可用的。老人整理了王亚礁送来的重庆的情况后,便连夜理出了一个计划,将这个计划交给了屠千军。



    而当夜,屠千军和颜正清、王亚礁三人商讨之后便由颜正清亲自写了一封信让四处的人前往重庆,去找到林森。于是便有了林森现在的动作。



    颜正清的计划很简单,既然中央军的部队太过庞大而庞杂那么便让它“瘦身”一下。蒋中证已死,数次战役皆败。国府和中央军丢城失地,革命元老汪兆明背叛成了汉奸。



    那么,国府内和中央军内跟汪兆明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军人、政客们自然会有所蠢动。这时候,只需要加一把火他们就能直接爆发出来。



    而颜正清要的就是他们爆发出来。国防军需要知道,到底有多少人是想要做汉奸的。又到底有多少人是真心抗日的。



    根据王亚礁的情报来估算,这些人至少包括了十个以上的中委、二十人以上的将校级军官。他们中囊括的部队接近了三十万人!



    这还是中央军内部的,在日军控制区内的国府游击队那么这个数字恐怕更多。



    而根据王亚礁提供的情报显示,从武汉撤出来之后超过五万人的士兵选择了脱离中央军跟着卢汉的第六十军撤往成都。



    而中央军本身逃散的、开小差的士兵高达十余万。这说是撤退,倒不如说是溃散。整个中央军如今士气低落,人心涣散。剩下的兵力也不过是八十余万。



    如果被带走了二十余万,那么剩下的仅仅是六十万人左右。间接影响造成的混乱,或许这个数字会被降到五十万甚至四十万。



    到时候,中央军和重庆就没有了和国防军讲价钱的条件。边上的日军可有着近三十万人呢,加上投靠过去的部队重庆方面肯定知道自己防不住。



    他们唯一能够做的,只有投向国防军。到时候只能是看国防军怎么安排了,他们没有了回旋的余地。而同时,部队的减少也减轻了国防军的工作量。



    留下来的肯定是坚持抗日的,这些人只需要加强训练、配以合适的军纪、军官和武器给养,那么他们瞬间就会成为强大的战斗。



    整风!当拿到了颜正清的这个计划的时候,屠千军脑子里就闪出了这么一个词。但显然,颜正清所使用的手段比之整风更柔和。但效果却比整风更激烈。



    国防军从上到下,对于汉奸的手段从来就没有软过。那些投靠去日本人那边的人,基本就成了国防军的死敌。他们最终的路,只能是通向死亡。



    “老师,我知道应该怎么办的。”屠千军对着颜正清微微的一个鞠躬,轻声道:“您放心便是。这件事情我会操持妥当。”



    “唔……林森那里,你可以让他成为新政府的主持人。”颜正清眯着眼睛,对着屠千军轻声道:“有他在,我们就名正言顺了!”



    ps:吃饭回来继续码字,答应了群里的弟兄今天两章!绝不食言!另,书友起名“知常先生”让我很是开心兼感动,自己书里的人物能得到大家的欣赏是作者最开心的事情。是以,吾需要着重的描写一下知常先生了。
正文 第八百零五章 国府之裂
    颜正清很早就考虑过重组政府的问题。这需要的是一个恰当的时机,而同时也需要一个恰当的人选。



    而且,这个人必须是一心为国贡献,没有太多牵绊和野心。同时威望在全国之内还要足,还得有着足够的资历和从政经验······



    最为重要的是:这个人可以接受改革,并接受放权。



    这样的人,别说是在赤色和国防军内了。哪怕是放眼全国,也都难以找到一个。而林森,无疑就是这样的人选。



    论资历,人家1895年就参加了抗日运动。且一直都是国父建国的助



    论威望,别说蒋中证就是叛离的汪兆明都不得不将这位老先生抬出来称之为“主席”。而自己则是“代主席”。



    不过高威望也给老林带来了极为麻烦的后果,几乎每次反蒋无论他同意不同意别人都会挂上他的名字。这导致他多次被蒋中证通缉。



    最为重要的是:这位老先生的确一心为国,未曾有争权夺利之心。



    老人自从妻死后,便没有再娶。孤身一人坚持着“三不”主义,即不结党营私、不争权夺利、不作威作福。



    而林森和蒋中证的搭配中,虽然有所冲突但只要没有触碰林森的原则基本上他都会配合蒋中证行事。这点尤为重要。



    “我们需要弥合和辛亥那些老人的关系,也需要一个辛亥老人来执行我们的改革。这个人威望必须要重,重到无人敢去质疑他为己谋私。”颜正清对着屠千军沉声道:“其次,这人需无畏。无畏的进行改革,不惧死、不惧中伤。这样的人,非林森莫属。”



    屠千军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他知道颜正清的意思,将来国防军进军的路线无疑会是整个关内。这包括了中原地区、江浙地区。



    在这些地方,有着不少的辛亥老人。而同样的,也有着不少的资本家、买办和大地主。颜正清和屠千军都知道,对国内的改革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时候。



    东三省和云南、四川等这些地方还好些毕竟那里没有什么太过强大的地主、资本力量。最大的也就是那几个军阀而已。



    但中原地区及江浙地区则不同了,中原地区有着庞大无比的地主势力。国防军如果在这些地区推行他们的土地改革,无疑会触碰无数人的利益。



    到时候免不了的是一场场的腥风血雨。如果是平时还好,可现在偏偏是抗战时期。而江浙地区也是除去地主阶层之外江浙地区还有着庞大的资本势力。



    这些当地巨大的力量,甚至一度影响到了国府。即使是宋家,很多时候也不得不依仗这些势力。一旦这股势力选择了和国防军敌对,那么仅仅是捣乱也很麻烦。



    国防军需要一个能够压服他们、逼迫他们接受改革的人。颜正清很多时候不希望进行太激烈的改革,诚然!激烈的改革会进步的很快,但同时导致风险会很高。同时对国本的伤害也很大。



    这点上,屠千军倒是深以为然。后世的改革很好但一开始的激进也导致了很多的问题。尽管当时已经非常的小心翼翼,但中间还是走了不少的弯路。



    这造成了一段时间的混乱,甚至国有资产流失、价值观迷失、国家内部各种思潮涌动······等等的麻烦。是以,屠千军觉得颜正清的做法更加的稳妥、稳健。



    “军子啊······我们的时代就快要过去了,未来是属于你们的。”颜正清将杯中残茶一口饮尽,对着屠千军轻声道。



    “我们能做的,只能是尽量的为你们扫清障碍。至于未来·……恐怕我们是看不到了。”



    “我这是在为国府扫清障碍,这或许也是我能为国府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在同一时刻林森对着面前的何应钦沉声道。



    这里是林森的书房,在那张书桌上摆着一个人头骨。那黑洞洞的眼眶让人看了不寒而栗。很多人不知道,为什么林森书桌上会摆着一个骷髅。



    但何应钦知道为什么甚至他还知道这个骷髅其实是一个女性。那个骷髅是林森表妹的遗骨。



    林森与表妹青梅竹马,情投意合,但成年后,双方都由父母包办婚姻,表妹在出嫁前一天自杀殉情,林森在婚后三年妻郑氏病亡后再未续娶,终生以表妹头骨为伴。



    “林主席,你不会不知道这么做的后果吧?!”何应钦咬牙切齿的沉声道:“你这么做,事实上是在分裂国府!你这么做,导致的很可能是整个国府分崩离裂!!”



    “这样的情况您很愿意看到吗?!国府的衰败您很愿意看到吗?!您……”



    “住口!!”林森铁青着脸色“砰!”的一声拍在了桌子上对着何应钦怒目朗瞪。怒吼道:“我们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国府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不知道吗?!从你、到蒋中证再到宋家、陈家兄弟还有汪兆明!你说,你们应该负什么责任?!而我,又应该负什么责任?!”



    何应钦被林森的怒问噎住了,而林森不等他回答便继续道:“国府,本来应该是中央政权。外敌入侵,吾等自有杀敌护国之责任!”



    “可日本人打进来了我们是怎么做的?!妥协、妥协还是妥协!东三省不过是关外的地方军阀,却能独自扛住红白两处强国的进攻!他们条件比我们好?!可他们展出了自己完整的工业链!”



    “河南大灾,他们来救的!东三省水灾,他们自救!苏联人打过来,他们自行反击!还顺势收回外蒙。日本人动战事,他们还是自行抵抗!作为国府,我们做了什么?”



    “国防军在救灾,做的是中央的事。可真正有饥荒的时候,我们是怎么说的?!”



    何应钦无言以对。他知道国府是怎么回应的,这句话甚至被刊登在了报纸上。



    “水旱都要中央拿钱赈济,试问中央以有限之财力,何能补助你们川人。”蒋中证的这句话,直接被刊登在了美国人所办的《国民公报》上。



    引起的是一片哗然,但道出的却是国府内部的真实看法。整个国府从蒋中证再到其余的官员们,几乎都是这么看的。



    直白点说的,便是白修德曾记载在自己书里的那句话:如果他们(老百姓)死了,土地还会是中国的,但如果士兵饿死了,日本人就会占领这些土地。



    国府,只有在拿取好处、需要名份的时候才是中央政权。要是让他们负责的时候,他们立马就装聋作哑了。



    国府是否有财力,这大家都知道。蒋中证不断的大撒金钱,收买分化了各级军阀。倒在他金钱攻势下的,除去冯玉祥、阎锡山之外甚至还有陈炯明这样的辛亥老人。



    “轰!轰!!轰······砰砰砰……”一阵的爆炸声和枪声划破了重庆城的宁静,何应钦转过身去看着那远处爆炸激起的火光浑身颤抖。



    没一会儿,重庆的东南西北各处皆传来了喊杀声!何应钦可以听到城里的一片混乱,他甚至能够看到城外那冲天的火光!



    完了!彻底的完了!何应钦脸色苍白,心里哀叹。这次冲击,绝对会直接压垮本来就摇摇欲坠的重庆国府。



    喊杀声越来越大,何应钦的信则是越来越凉。终于,他瘫坐在了椅子上脑子里一片空白。而林森何尝就好过了?!



    他如何能不知道自己这么做的后果?!但他有的选择吗······



    与何应钦一样心凉不知所措的,还有聚集在宋家的戴笠等人。枪炮声刚刚响起,戴笠等人就冲出去了。



    胡宗南、邱清泉带着自己的警卫以最快的度赶回了军营,而戴笠等人则是赶回自己的办公室试图弄清楚到底生了什么事情。



    但比他们更快的,却是那些早先便已经窜连的官员和军官们。他们本来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比之黄埔系更为敏感。



    当枪炮声刚刚响起,他们便已经互相通知同时迅的集结了部队准备联合起来自保。而那些政客们则是以最快的度带着家人和财产向军营转移。



    等胡宗南他们回过神现是怎么回事的时候,站在他们对里面的政客和军人们早已经完整的结合在了一起。



    有二十三万人的中央军部队在一部分军官的带领之下,随着政客们在重庆城外集结。他们修建起了工事,说的借口是自保。



    此时,黄埔系掌握的部队有近四十万。在胡宗南、邱清泉、薛岳等人的努力下终于集结了起来,但面对着那些正在修建的工事他们感到茫然不知所措。



    而还有着十余万的部队,他们选择了在中间观望。他们不知道生了什么事情,只知道有部队受到了攻击。



    黄埔系宣称是亲日派攻击了自己,而那些筑起工事的部队则是宣称黄埔系想要杀掉自己吞并自己的部队。



    中立的那些军官不知道应该相信谁,但他们知道自己如果不团结起来那么只能是被双方中的一方吞掉。



    是以,他们也在重庆城外修建了工事试图自保。



    仅仅是林森的一个举动,整个重庆的中央军顿时分裂成了三派!(未完待续)
正文 第八百零六章 水拍岸暖
    “你们去把蒋大公子和陈立夫他们找来。”枪炮声依然还继续,端坐在椅子上的林森微微的睁开了眼睛对着面前的一个戎装汉子道。



    “是!”这汉子点了点头,随后看了眼瘫坐在客椅上的何应钦转身离开了书房。



    “林主席······我没有想到你竟然藏的那么深,甚至深到连戴雨农和陈果夫他们都没有察觉到·……”终于缓过神来的何应钦咬牙切齿的对着林森狠声道:“我就想问一句:您这么做,对得起先总理么?!对得起委员长么?!”



    “那你说我为什么要对得起蒋中证?!”林森冷然的看着何应钦:“他是我的衣食父母,还是我的革命导师?!”



    何应钦不由得一滞,但正想说什么林森随即打断。



    “先总理······呵呵呵···…何修辞!你还有脸提起先总理么?!”却见一个女性不知道怎么时候缓步走入了书房,看着何应钦冷笑着道。



    看到这个女子,何应钦顿时从头凉到了脚。这位女子便是现下宋家最大的依仗,她的存在才得以使蒋中证荣登高位。



    也是她的存在,国府内无论是谁都必须给宋家留下些路数。宋子文敢于在汪兆明抢夺了蒋中证的位置的时候撂挑子,甚至卷走国库的款项而不被追究也是因着这位几乎很少抛头露面的她。



    “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