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远东之虎-第6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其余的,则是杨虎城和张学良很有默契的划分开来各自管辖。这其中势力最小的,自然是邵子粒,他的政令基本出不了西安。



    即使在西安城内,张学良一个不高兴还是能抄了他的省党部。



    凌晨。邵力子再次来到张公馆,向张学良汇报情况。他谈的与江雄风谈的差不多。即抓人是奉委员长命令行事。但省党部事前没有请示副司令,是他们的严重错误。现在他们托他向副令请示如何处理。



    此时谭海已经将人都救出来了,该查抄的也全查抄了。于是张学良对着邵子粒哼哼哈哈的应付了一番,便将他打发走了。



    同时,张学良倒是极为郑重的致电蒋中证。先是说了省党部未曾知会他,便擅自抓人“不信任总部,群情激愤,迫不得已,遂向省党部索还被捕人员。唯因事出仓促,未能事先呈报钧座,请予处分。并拟将刘澜波等交总部军法处审判。”



    张学良却不知道。此时蒋中证安插在西北总部的政训处长曾扩情,也急忙飞往广州,向蒋报告西安的情况。他说的跟张学良电报中讲的几乎是完全相反的。



    究竟是怎么回事儿?!蒋中证并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致电邵子粒,进行查询。未几邵子粒复电说:事情已经结束,张确有抗日之心。但他抗日必听委座命令云云……



    蒋中证沉默了,让秘书轻描淡写地复电说:“我弟处理此案殊失莽撞,惟既知错误,后当注意,所请求处分一节,应免置议。至于马绍周等的审查,准如所拟办理。”



    此时,蒋中证在自己的书房里捏着一份报告。这份报告是由中央新闻检查处处长贺衷寒送来的,所叙述的是现在东北军内部情形。



    “据西北政训分处科长周保黎面报称,长安军官训练团自王以哲军长主办以来,以联俄容共相号召,对称呼总理及委员长均不立正而规定称呼副司令则应立正。又行营少将参议张翼即前江西匪区逃出投诚之师长,现亦在该团工作。其言论颇多荒谬。此行径,极为危险!”



    捏着报告,蒋中证缓缓的低下了头。心中流转着一个想法,张汉卿啊!张汉卿!你莫要越走越远,若是再如此便是逼我不念旧情了……



    十月底,两广事变解决收尾。蒋中证急不可耐的带着卫队亲自赶往西安,他是准备督促张学良等进行清剿。



    此时的张学良依然想着依靠蒋中证来进行抗日。东北他是回不去了,但至少要给麾下的东北军们一个交代!



    国防军在东北经营的如此之好,张学良也想着自己麾下的东北军能够抬起头来。九一114事,整个东北军蒙羞。要洗刷这种耻辱,只有在抗日的战场上!



    “居今日而欲救亡图存,复兴民族,良以为除抗日外,别无他途。比来寇入益深,东南半壁河山,几全沦陷,而多数民众咸感觉忍无可忍,抗日声浪,渐次弥漫于全国,中枢有领导民众之责,似应利用时机,把握现实,坚民众之信仰,而谋抗敌之实现。”



    “……总之,就各方言,欲救亡必须抗日,欲抗日必须全国力量之集中。良此时在钧座指挥下尽剿匪之职责,尤愿早日在钧座领导下为抗日之牺牲。”



    这是张学良发给蒋中证的电报,同时也是蒋中证不得不来西安的原因。他已经敏感的察觉到了张学良内心的变化,这种变化是他不愿意见到的!



    不过蒋中证毕竟江湖已老,这种心思自然是不会表露出来的。他和张学良一起游览华山,夜宿华清池。似乎这次根本就是为了游玩而来的。



    却是张学良自己先沉不住气了,在一次游览过后他找到了蒋中证试图提出自己对抗日的看法。事实上也就是就是陈述了自己在电报里所说的那些。



    “是要抗日。”面对慷慨激昂的张学良,蒋中证冷然的沉声道。



    “但我们的方针是‘攘外必先安内’!这是国策!目前我们当务之急就是要先消灭流窜到陕甘地区的共匪。至于士兵要求抗日,剿共有情绪问题,关键在官不在兵,风吹草动,兵随将走,这,你不会不知道吧?!你要是不懂,就换其他人来做!”



    蒋中证现在已经彻底厌烦了,他觉得张学良已经变了!而这种变化,他不愿意看到。



    “风吹草动,兵随将走,这话不错。但却必须是把国家民族的利益摆在首位的,如果离开这个前提,将再勇又有何用?!不仅无用,还会给国家、给人民带来灾难!!钧座,这您不可能不知道吧?!”



    张学良还是没有放弃,对着蒋中证便急声道:“下面的士兵们因为不明真相,也可能会暂时听令,可他们一旦弄懂了真相,就不会再跟着他走!这么做迟早是会被抛弃的!”



    “这是不可能的!”蒋中证对张学良的判断嗤之以鼻,以不容置疑而轻蔑的的口气道。



    “你们不要听信谣言,消灭了红军,我会抗日。至于士气问题,我来帮你们解决,我要到王曲军官训练团讲话,我会说服他们的,这个不过是些许小问题!剿匪,才是我们的大计!”



    王曲军官训练团是在肤施会谈后张、杨二人开办的一个军官训练团,这有些类似于国防军的军官培训。算起来里面的军官们,都是东北军、西北军的精英。



    蒋中证的目的很简单,只要这些军官们被说服了自然就等于掌控了军队的全部。这也是来自于戴笠给蒋中证的情报判断。



    最为提倡抗日的,言论最为激烈的便是王曲军官培训团。是以,蒋中证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前往那里进行他的训话。



    “本月27日,便是王曲军官训练团举行第三期开学典礼。”张学良沉默了一会儿,对着蒋中证便道:“既然钧座有此雅兴,汉卿自然万分荣幸……”
正文 六百二十章 前奏
    蒋中证的访问终究没有继续下去,那位中尉的血溅在了会场上也溅在了军官们的心里。( )在一片混乱中这次讲演草草结束。



    那位中尉救不回来了,刚刚将他扶起的时候张学良便知道。而蒋中证回到了住所后,收拾了一下第二天便登机离开。甚至都没有通知张学良等人。



    直到蒋中证走了之后,张学良才得到了消息。将中尉安葬好之后,脸色阴沉的张学良来到了杨虎城的住所。而杨虎城的脸色同样的不好看。



    “虎城兄,现在的情势你有什么看法?!”在杨虎城的书房里坐了良久后,张学良才沙哑着嗓子沉声道。杨虎城本名杨忠祥,字虎城。



    “能怎么看?!委员长现在肯定恨我们入骨。”杨虎城冷然的对着张学良便道:“咱们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委员长去参加什么开学典礼……”



    “唉……多好的一个娃子啊!怎么就那么烈性?!话不能好好说吗……”杨虎城不由得感叹,而张学良则是缓缓的低下了头。



    “那孩子我知道,本来这次委员长过来他是最高兴的。以为委员长会鼓励抗日,至少会给些希望。但没想到……”



    说着,张学良不由得深深的叹了口气。



    “这次的事情,恐怕不简单了……”杨虎城沉默了一会儿,对着张学良便道:“委员长从来就不是善罢甘休的人,我们得有思想准备……”



    张学良闻言不由得一愣,杨虎城随后沉声道:“吃了那么大的亏,要是委员长一点儿反应都没有那才是最奇怪的。根据他的习惯,我们俩穿穿小鞋那已经是肯定的事情。”



    “不过,我最怕的不是这一点。他要是把我们全调走了,没了根基再收拾我们的话……”



    张学良不由得沉默了。别看他现在是挂着南京中常委、剿总副总司令的名头,但若是蒋中证发狠了他还真顶不住!



    杨虎城也是,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和中央监察委员这些名头。不过是说着好听而已。他真正的根基是西北军,要是蒋中证下决心来收拾他肯定是顶不住的。



    “我们,得多几手准备哪……”沉默了一会儿后,杨虎城对着张学良沉声道。而张学良也不由得点了点头。



    “娘稀匹!他张汉卿想做什么?!他杨虎城想做什么?!他们还是不是革命军人?!还是不是党国之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蒋中证破口大骂!



    “拥兵自重!军阀!土匪!!”蒋中证呼哧呼哧的在自己的办公室里怒骂着,而这时候能够在他身边的不过是杨永泰、张群和陈布雷等寥寥几人。



    众人都不吭声,任由着蒋中证发脾气。果然,骂了好一会儿后蒋中证便自觉收口。对着自己的这些心腹们沉声道:“你们看看,现在的情况应该怎么办?!”



    众人沉默了一会儿,便由张群首先开口。张群,不仅是元老还是蒋中证的同学。算起来在南京国府中资历比他老的人没有几个。



    “钧座。如此看来西安不稳了……”张群环顾了一圈,对着蒋中证沉声道:“那么,我们便须早做准备。还好两广之事已定,我们自可抽调兵力自行剿匪!”



    蒋中证听了张群的话不由得点了点头,而被蒋中证奉为“文胆”的陈布雷随后道:“张汉卿和杨虎城也不是一条道走到黑的人,钧座可敬告他们若是服从中央继续剿匪则罢了。”



    “若是两人一意孤行,那么便将他们调开!”说着,陈布雷眼中闪过一丝狠色:“待赤匪剿灭了。再将东北、西北两军完全瓦解!没了东三省、没了陕西,这两军不过是案板上的肉而已!”



    这时候,杨永泰也笑着补充道:“是以。钧座可先遣大军驻于陕西附近。若张、杨两人服从中央便罢了。若是有了别样心思,我们便自行剿匪吧!”



    蒋中证闻言不由得点了点头,随后与这群幕僚们开始商议具体细节。同时,急令第1军军长兼第一师师长胡宗南进攻剿匪!



    10月29日,为蒋中证之寿诞。为缓和双方的关系,张学良飞抵洛阳为在那里监督剿匪的蒋中证祝寿,同时试图劝蒋中证联共抗日。



    结果可想而知,蒋中证根本就没有可能同意。



    “就算您不抗日,总应该让我们去抗日吧?!我不要求其他的,我去闽江抗日成不成?!”说的一肚子火的张学良对着蒋中证便吼道。



    蒋中证冷然的看了他一眼。沉声道:“汉卿,别被赤匪迷了眼睛!剿匪,是中央的既定策略!是关乎到党国存亡的大计!你若是还有意见,我便把东北军调到贵州去!让顾祝同过来剿匪!”



    张学良不由得一滞,沉默了一会儿后才对着蒋中证行了一个军礼。而后离开了蒋中证的办公室。看着张学良的背影,蒋中证目光渐冷!



    11月17日。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在萌城、甜水堡以西地区击溃第1师第2旅;21日下午,红1军团第1、第4师和红31军一部,从南、东、北3面向山城堡猛攻,激战至22日上午,全歼中央军第78师1个多旅。与此同时,红28军在红井子附近击溃第1师第1旅。



    至此,胡宗南第1军在受到重挫后,停止进军并开始西撤。蒋中证闻讯极为愤怒,急调三十万中央军前往陕西!



    11月12日救国会举行了孙中山的纪念活动,担任主席团成员的史良要求南京国府停止内战、联俄容共、扶助农工。这让蒋中证更加愤怒!



    而日本方面同时也提出抗议,要求南京国府“务必妥善处理此事,务使两国邦交受其负面影响。”日本驻沪总领事若杉即命令领事约见国民党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要求马上逮捕救国会成员。



    俞鸿钧不敢怠慢,急电南京国府请求指示。得到回电后,23日上午邹韬奋、史良、李公朴、王造时、沙千里等救国会的领导人陆续在住宅被捕。



    随后,南京国府通电正式起诉救国会成员,并另外通缉在美国讲学的陶行知等7人,随后也在苏州开庭侦讯!



    11月底,西安。



    杨虎城的心腹、十七路军十七师五十一旅旅长赵寿山外出考察了一年后归来。对于这位自己极为看重的下属归来,杨虎城自然是高兴的!



    他在自己的住所设宴款待了赵寿山,酒足饭饱后杨虎城细细的询问了赵寿山这次考察的心得。赵寿山对于自己的这位老上司是了解的,于是毫不隐瞒的将自己所想、所见全都说了出来。



    赵寿山着重向杨虎城陈述了当前形势,说明日本在各地的动作和企图进一步灭亡全中国的各种事实,同时也谈到在平、津和济南与宋哲元、韩复榘见面的情形。



    同时,也说起了在南京、上海等地的所见所闻。说是祸国殃民、**透顶绝不为过。杨虎城听得很是仔细,还不时点头。



    “军座!是否可以考虑,蒋中证如果来西安,必要时我们把他扣起来,逼他联共抗日?!”忽然间,赵寿山对着杨虎城便想也不想的沉声道!



    杨虎城听了显得有些惊异,仔仔细细的望了赵寿山半天,才沉声道:“天大的事,我们敢干?!我们能干?!”



    “只要您把当年打李贞的精神拿出来(李贞是蒲城县的大恶霸,杨虎城在青年时把李击毙),就敢干!”赵寿山也是跟着杨虎城多年的老人了,对着杨虎城向来是直言不讳!



    杨虎城并没有直接回覆赵寿山的话,沉默了良久之后才以深沉而又带责备的态度对赵寿山说:“你这些话只能对我说,绝对不能对其他任何人讲。知道吗?!”



    赵寿山知道了杨虎城的意思,不由得笑着点了点头。



    当夜,杨虎城密会张学良。两人在张学良的书房里密谈良久,但究竟两人说了什么外人无从知晓。



    12月2日,张学良飞抵洛阳见蒋中证,要求释放抗日救国会成员。同时向蒋中证面报,曰:上次之事,加之救国会导致东北军人心不稳,势难支撑。是以再三请蒋委员长前往训话,蒋中证也想挽回一下上次损失的形象。于是同意赴西安,驻华清池。



    12月4日,蒋中证由洛阳到抵西安,其三十万中央军嫡系部队已接近陕西随时可以开始“进剿”赤匪。



    蒋中证抵华清池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再次进谏,不过换来的是一阵的怒骂:“别妄想我会和赤匪谈判!你们现在要么进兵剿匪,要么我把东北军、十七路军分调贵州、安徽!让出路子来,我亲自剿匪!”



    张学良和杨虎城面色不愉的离开了华清池。然而张学良还不死心,12月7日张学良再次秘密来见蒋中证。



    “滚!!我蒋某人不可能跟这些土匪同流合污!和他们合作可以,你把我枪毙了就跟他们合作!!”张学良每次来,都是说什么合作抗日的事情。蒋中证已经极度的不耐烦了!



    “我跟赤匪,势不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