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青雀歌-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秋光正美,天高气爽,杨尚书心情舒畅。目光停留在醒目的一条,杨尚书顿了顿。

“……宁国公邓永出兵大同,抵御蒙古,获得首功,赐袭世公。”

青雀啊,你有位很厉害的曾祖父,他竟给邓家挣下一个世袭罔替的国公爵位。

十月,杨尚书收到宁国公府专人送来的书信。

“信上写的什么?”青雀站在他身边,仰起小脸问着。

“有位封号为‘宁’的国公,要回乡祭祖,顺道来拜访太爷爷。”杨阁老笑道:“这可是位了不得的人物,太爷爷要打点起精神,隆重接待。”

第16章初见〔一)

“是一位国公啊。”青雀眨眨水汪汪的大眼睛,“太爷爷您不用把他太当回事,国公而已,等我长大了,也给您挣一个,不值什么的。”

杨阁老大笑,“好啊,太爷爷等着。”青雀你真不愧是王堂敬的曾外孙女,说起话来这涯岸自高的口气,跟他可真像!

青雀的双眸漆黑纯净,明亮映人。杨阁老心中一动,吩咐人到库房寻了块极品戈壁墨玉出来,又寻出一幅光华灿烂珠宝晶莹的璎珞圈,配在一处看了看,满意点头。

杨阁老亲手替青雀戴上璎珞圈,盈润的珠玉光色映着小女孩儿精致绝伦的脸庞,令人移不开眼睛。那块极品戈壁墨玉是极为少见的纯黑色,经过不知多少万年风霜雪雨的磨练,致密润泽,色重质腻,光可鉴人。而小女孩儿一双明净的眼眸,比这墨玉更加漆黑灵动,更加珍贵可爱。

这璎珞圈青雀很喜欢,不过让她天天带着,她是不肯的。“沉甸甸的,天天戴着很累!”理直气壮的反对。太爷爷乐呵呵,“青雀乖,出门做客的时候戴着,好不好?”青雀歪头想了想,很大方的点头。

杨阁老把林嬷嬷和英娘叫了来,“多花心思,给青雀置办首饰去。虽说孩子素日里不爱这些,可是姐妹们都有,她也一件不能少。”

宁国公邓永这次回乡祭祖,当然不会是他一个人,而是宁国公府一大家子。邓麒有嫡女之屏,庶女子盈,都比青雀小不太多,论起来算是同龄。那两个女孩儿定是金装玉裹的,青雀可不能比她们差了。

林嬷嬷恭敬答应了,微笑道:“老爷,不是我偏心,咱们青雀便是荆钗布裙,也能把她那些妹妹们全都比下去。青雀,小仙女一般好看。”

这话杨阁老爱听,捋着胡须,舒心的笑。

英娘则急急道:“祁家老宅中,我家小姐还留了几箱子金玉首饰给青雀呢,都是上好的!我家小姐自小到大,老爷夫人宠爱的很,还没桌子高的时候,首饰已是成堆成堆的。”

英娘带人去了祁家老宅,从隐秘之处起出几个大箱子,抬到杨家。杨阁老命英娘一一登记造册,替青雀妥善保管。青雀一开始看着好看的石头什么的,很喜欢;看多了就烦,“还不如真石头呢,不结实!”撂开手,不再理会。

林嬷嬷和英娘也不管青雀耐烦不耐烦,只管兴兴头头的琢磨着怎么打扮她。“围领用白狐狸毛,衬着雪白的小脸,肯定漂亮。”“披风上用貂毛,神气。”“小皮袄多给孩子做几件,暖暖和和的。”“袄子面儿用缂丝吧,设色秀丽,光洁典雅。”

务必要把小青雀打扮的花团锦簇。

她们在这儿惦记着要把青雀打扮成小淑女,青雀早野小子似的跑出去玩了。因着她那往后要挣七八十来个公爵的豪言壮语,也因着她是名将之后,故此杨阁老特意给她请了枪棒师父,还从庄户孩子当中挑了八个身子健壮,性情机灵的,陪她练功夫。不上学的时候,青雀就惦记着和小伴当一起疯玩。

九个孩子跑到村口,玩起打仗。青雀是将军,带着一队人马把敌军追的无路可逃,按住一顿痛打。欢呼声中,天朝军队大赢特赢。

马蹄声响起,尘土飞扬中,十几匹快马护卫着三辆黑漆平顶马车,向着杨集驶来。孩子们连架也顾不上打了,手拉手站在路边看热闹。杨集,极少来外人的。

这一行人愈来愈近,孩子们看清楚了,三三两两交头结耳,“当兵的呀。”骑马的这十几个人,盔甲鲜明,分明是卫所将士的打扮。

到了近前,为首的一名少年抬手示意,骑兵、马车缓缓停了下来。“敢问小哥,此处可是杨集?”少年端坐马上,温文尔雅的询问。

他年纪不大,十二三岁的样子,肤如凝脂,目如点漆,温润优雅如三月里的春风。不过此刻骑在高头大马上,身披黑色山色纹铁甲,头戴盔胄,凭添了几分金戈铁马之气,令人生出畏惧之心。

孩子们纷纷往后退着,最后,只剩下一名美丽的小女孩儿。这小女孩儿身穿大红袄,手提红缨枪,小脸蛋红扑扑水灵灵的,如朝霞一般。

女孩儿家提着杆红缨枪,想上阵打仗么?少年微微一笑,在马背上弯下腰,谦虚的请教小姑娘,“请问,这里可是杨集?可住着位杨阁老?”

“我知道!”小姑娘昂起头,声音清冽甘美,“就是不告诉你!”

单听她的声音,好比村前那道清澈的溪水,叮咚欢快,明亮愉悦。可再听听她这话里的意思,颇为气人。

少年看她年纪幼小,也不能跟她一般见识,含笑说道:“小姑娘,做人要讲礼貌。有人客客气气的问路,你既知道,为何不据实相告?”

“你才不讲礼貌!”小姑娘轻蔑的斜睇着他,“问路的人骑在马上不下来,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这叫讲礼貌?别叫人笑掉大牙了!”

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少年呆了呆,殷红的唇角勾了勾,又勾了勾。小丫头,你人不大,会用的词倒不少!

后面的十几名骑兵当中,早有人不耐烦了,却都不敢声张,死死忍着。他们都是久经沙场的兵士,早已习惯听命于上峰。上峰既喜欢亲自问路,他们便一言不发的在后头等着。

倒是马车里的人,坐不住了。中间一辆朱轮马车的车帘掀开,露出一张年轻女子的脸庞,“世子爷,不必跟这小村姑啰嗦,直接入村即可。我虽记不大清楚,依稀觉着是这里了,应该没错。”

少年眉头微皱,笑道:“杨二奶奶记的路,那是最好不过。”方才问你,你不是说自己长在京师,生平只回过杨集一次,杨集的路径,并不熟悉?你若早说,我又何须惹的这位小姑娘不快。

少年冲着小姑娘点头致意,挥挥手,一马当先向村口驰去。后头的骑兵、马车也跟上,浩浩荡荡奔向杨集。

小姑娘眼珠转了转,招手叫过八名小伴当,一一吩咐下去。伴当们得了令,飞快的一个一个跑走了。

黑衣少年这一行人进了村不久,正想找个村民问问路,一条小岔路上摇摇晃晃出来了辆老马拉的破车,那马已是瘦骨嶙峋,快要走不动了,车也像是快要散架了,看着让人替它悬着心。

车把式是位年迈的老人,老眼昏花的赶着车,竟到了黑衣少年这一行人的前头。黑衣少年倒还罢了,依旧在马上端坐着,车里的女子掩起口鼻,“臭死了!快把他赶走!”敢情,车上拉的是大粪,臭烘烘的。

这辆破车出来的正是地方,正堵到了一个狭窄之处,黑衣少年等绕不过去。这要是个清楚明白人,还能跟他问问路。这要是个普通的车把式,还能命他赶紧让开,莫挡着道。偏偏他已老的直不起腰,跟他说什么都白搭。

要说让人替他赶开车吧,瞅瞅他那老马、破车、风一吹就能吹倒的车把式,也没人敢动弹。更甭提车上那股子臭味,让人直想躲的远远的。

黑衣少年镇静的做了个后退的手势。

骑兵们得了令,迅速向后撤退。马车上的那位年轻女子虽是心里不服,后退却是极乐意的,赶紧离开吧,是想熏死人还是怎么的。

他们向后退到了宽阔之处。

本来吧,黑衣少年想着他们退了,破车往前走,错过去,也就结了。结果好巧不巧的,那匹老马发了脾气,一步不肯向前,车把式又是抽打又是嚷骂,老马就是原地不动。

“他拉的要不是一车大粪,老子连人带车给他丢沟里!”骑兵中有人狠狠咒骂。这还真是,要是他好赖拉点别的,别这么恶心人,没准儿真能这么干。

黑衣少年身姿笔挺骑在马背上,神色如常,并没有气急败坏。倒是骑兵中不少人骂声越来越响,车中女子也顾不得风度仪态了,气的直啰嗦,“刁民难缠,刁民难缠!”

路旁是一排杨树。一个娇小的人影轻盈爬到树上,手提红缨枪,居高临下的看着这一幕。紧跟着,一个又一个的孩子上了树,笑咪咪往下看。

“真臭!”杨树上的小女孩儿楸着鼻子,做嫌弃状。其余的孩子也跟着学,“真臭啊,真臭啊。”树上笑声大作,越笑越欢快。

“把那嚣张的小村姑射下来!”车中女子下了命令。拿那老车夫没辙,拿个小村姑还没辙么。骑兵中早有人朗声答应了,弯弓搭箭,作势欲射。

小女孩儿提起红缨枪,大叫,“扯呼!”孩子们一个个跟猴子似的,机灵的下了树,四散逃开。

这小丫头是哪家的孩子,会说居高临下、颐指气使,还会说扯呼?黑衣少年清冷的眼眸中,闪过丝笑意。

小女孩儿下了树,并没跑开,依旧是大红袄,红缨枪,笑嘻嘻站在车队旁边,毫无惧色。

骑兵中有人催马过来,低声请示少年,“世子爷,属下去把这小村姑擒来,细细审问,如何?”少年冷冷看了他一眼,那人心中打个突突,垂首施礼,无言退到后头。

少年跳下马,冲着小女孩儿客气的拱手,“方才在下失礼了,对不住。”

小女孩儿粲然一笑,老气横秋的点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痛改前非,孺子可教。”

少年被她说的哭笑不得。

“呶,那条小路,看到没有?绕过去,看到一间小土屋就左转,然后看到一个小树林再左转,走不了多远就到杨阁老家了。”小女孩儿痛快的给指了路。

少年微笑道谢,翻身上马,带着人绕小路走了。

这一拨人走后不久,老马破车也悄没声息的撤了。

小女孩儿嘻嘻一笑,提着红缨枪,神气活现的回了杨宅。

第17章初见(二)

早有小伴当回府送过信,“村外来了一支人马,有骑兵有马车,问杨集的路,问杨阁老家,不知是敌是友!”

管事的听了这话,嘴角抽了抽。“不知是敌是友”,你们跟着青雀打架打上瘾了是不是?又是扮侠客又是扮官兵的,成日家就你们最忙。

阁老大人是全俸荣休的一品大员,你当是江湖上三山五岳的掌门人呢,不知是敌是友。

管事的差了老成家人出门,“看看,哪位登门拜访。”家人答应着,去了。没多大会儿,笑着回来禀报,“是咱们二少奶奶,带着瑜哥儿、琪姐儿回来了!因路上不太平,请了英国公府世子爷相送。这不,快到大门口了。”

管事的心里纳闷。二少奶奶带着哥儿、姐儿跟着二少爷在皖南任上,好好的,怎会悄没声息的回了杨集?忙亲自去禀了杨阁老,又请林嬷嬷火速收拾宅院,好给二少奶奶、哥儿、姐儿居住。对了,还有一位英国公府的世子爷,古道热肠专程护送二少奶奶回府的,又是那么个身份,不好怠慢了。

林嬷嬷顿时忙碌起来,指挥着一众侍女打扫宅院,收拾床铺,从库房中取出各项应用之物。英娘也想过去帮忙,林嬷嬷笑着推了,“好英娘,你顾着咱家这位小姑奶奶就行。”英娘抿嘴笑笑,也没坚持。

青雀正绘声绘色讲述自己的丰功伟绩,“太爷爷您是没见着,一众人等愁眉苦脸看着老马破车,秋风萧瑟,满目凄凉……”

摇着小脑袋,满脸惋惜之色。

这调皮丫头!杨阁老眼中满是笑意,佯怒道:“就因为那少年没有下马问路,你就这么整治他?”

青雀嘻嘻笑,“哪里,哪里。他们来势汹汹,来意不明,不知是敌是友,故此我要拖上一拖,好让太爷爷有个防备!”

爷孙俩说着话的功夫,黑衣少年这一行人已到了杨阁老家门前。“是这里了。”车中女子下了车,面带惊喜。这乡下地方她本是厌恶的,可长途跋涉之后,只想着能好生歇息。其余的,根本顾不上。

女子左手拉着个年约十岁的男孩儿,右手拉着个六七岁的女孩儿,噙着眼泪告诉他们,“瑜哥儿,琪姐儿,这便是咱们杨家的祖居了!你们太爷爷他老人家,正是住在这里!”

府门打开,林嬷嬷微笑迎了出来,把一行人请了进去。马匹牵到马房,兵士请到外院住下,世子爷单住一个清雅的小院,侍女服侍他沐浴更衣。二少奶奶、瑜哥儿、琪姐儿,则被请到上房。

二少奶奶带着儿女拜见过祖父杨阁老,垂泪道:“皖南匪乱横生,孙媳在彼处住着,胆战心惊的,。正逢世子爷要返京,便求着世子爷护送,投奔祖父。”

杨阁老面色凝重,沉声道:“匪患极重么?如此,大成在彼,安全否?”杨阁老的次孙,杨少奶奶的丈夫杨大成,时任皖南县令。

二少奶奶呆了呆,一时不知该如何做答。如果说严重,难保不会吓到老人家;若说不严重,呃,那自己带着儿女匆匆忙忙回了杨集,算是怎么回事。

侍女走进来,曲膝行礼,“世子爷来拜见老爷。”杨阁老吩咐,“快请!”二少奶奶忙道:“祖父,这位是英国公府的世子爷,姓张名祜,年少英雄,令人敬仰!孙媳和瑜哥儿、琪姐儿,一路之上,全亏他看顾。”

侍女打着帘子,一位仪表出众的少年公子轻裘缓带,走了进来。他身穿玄色团花蝙蝠纹织锦长衫,一头乌黑亮泽的长发用束发冠松松冠住,玉貌朱颜,风姿秀异。

行礼厮见毕,杨阁老问及皖南匪情,张祜微笑道:“阁老大人无须挂怀,如今匪乱已靖,皖南安宁。”他虽然只有十二三岁的年纪,却已追随其父英国公征战经年,话语间自有令人信服之处。杨阁老听了他这话,心中稍定。

皖南确实有山匪作乱,朝廷才会派英国公张复率兵剿匪。不过这些山贼实属乌合之众,不经打,张复不费吹灰之力,已将他们尽数剿灭。

张复率领军队徐徐返回,张祜不耐烦,要抄小道回京。可巧杨二奶奶正想回老家,张祜只好护送她一路回来。好在皖南离夏邑不远,过了夏邑,他便可放马驰骋。

“有劳世子,老夫感激不尽!”杨阁老再三对张祜道谢。对于张祜这样的少年,护送官员家眷,实在是难为他了。

张祜如美玉般的面容上绽开温雅迷人的笑容,声音更是纯净如一泓春水,“阁老大人客气,晚辈愧不敢当。”

瑜哥儿、琪姐儿垂手侍立,时不时的偷偷看一眼侃侃而谈的张祜。他的风度真是优雅,而且,和曾祖父说起话来,这般从容,这般淡定!

二少奶奶在一旁侍立着,看看张祜,看看只比张祜小上两三岁的瑜哥儿,恨铁不成钢。瑜哥儿,你看看你,跟世子一比,你成小傻子了!

再看看清秀稚气的琪姐儿,心里怦怦直跳。要说家世,倒还相当;要说才貌,倒也相配;便是年龄,也是合适的。

二少奶奶正胡思乱想着,侍女掀开帘子,丫头们簇拥着一位粉雕玉琢的小女孩儿走了进来。这小女孩儿大概六七岁的年纪,雪肤花貌,目剪秋水,竟是个美人胚子。

这……这岂不正是方才那嚣张的小村姑?二少奶奶心中恼怒,若不是碍于祖父在堂上坐着,更有尊贵体面的客人在场,真想好生发作这小村姑一番。

“小村姑”笑嘻嘻见过杨阁老,称呼“太爷爷”。杨阁老招手把她叫到身边,牵着她笑向众人,“这是我的小学生,名叫青雀。青雀,去见过张世子,见过你二伯母,还有瑜哥哥,琪姐姐。”

瑜哥儿、琪姐儿睁大眼睛。这,这不是方才树上那小女孩儿么?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