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华为的世界-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起海外的经历仍然是不胜唏嘘。王冠珠曾经担任过新华信市场研究咨询有限公司的副总裁,在为一些客户做电信咨询项目的时候,他还总是忍不住回忆起当初在华为的日子。在他看来,华为今天的成绩是付出了重大代价才得到的。
  华为打海外市场的四拨人中的第一拨,是最早做海外市场的那一拨人。从1996年开始,他们到国外各个市场走走看看,了解当地电信市场的基本情况,同时也看一下当地的商业环境和风土人情等等,回来写一份报告交上去,然后下个月就再去另一个地方,其实并没有真正扎下根来。
  而第二拨人最辛苦,开始到当地租办公室、找代理商,做市场的开拓。由于当时华为在海外的知名度太小,大的运营商和代理商基本上都不理睬,因此第二拨人的主要作用其实也就是培育市场,告诉客户华为是干什么的,能干什么。
  

第一章 新血统(7)
但是,如果没有前两拨人的铺垫,第三拨人也不可能接触到具体的项目。随着订单数量的增多,原来华为在海外布的一些孤点渐渐连成了“根据地”。而真正大兵团作战的已经是第四拨了,时间也已经是2003年之后了。现在的华为将国内大批的精兵强将派到海外市场,“根据地”又变成“解放区”了。
  “我应该算是四拨人中间的第二拨吧。”王冠珠说。2005年11月14日,西班牙电信这家曾经让王冠珠等人感到无比挫折的电信运营商,终于认可了华为,选择华为作为其3G和宽带领域进行业务创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并且与华为携手开拓拉美市场。这个消息让王冠珠无限感慨。
    在陌生的天空下
  2001年初,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公司内部发表了《雄纠纠 气昂昂 跨过太平洋》的著名讲话,号召华为人去开拓海外市场。而早在1998年华为就已经进入了俄罗斯市场,并且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在俄罗斯站稳了脚跟。但是,在更为发达的西欧市场,华为的成功却延迟了好几年。
  邓涛是华为刚刚开始摸索欧洲市场时的“队长”,与他一起从近万公里之外的中国来到欧洲“跑码头”的还有几个销售人员。开始的时候,他们经常来往于德国、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多个国家之间,寻找可能的市场缝隙。那时的华为也还没有欧洲总部的概念,所以他们经常开玩笑说:“邓涛走到哪里,欧洲总部就在哪里。”
  2001年之前,对于欧洲,华为仍然还处于熟悉的阶段,甚至根本谈不上做生意。邓涛等人那段近似于走马观花的经历,最大的收获仍不是卖出了多少设备,而是通过不断地摸索,让华为对欧洲市场有了总体的概念,对每个国家的特点也有了一些与原来不同的认识。
  例如,按照华为在国内行之有效的“农村包围城市”策略,华为一开始准备选择西班牙和葡萄牙等西欧相对不那么富裕的国家作为突破口,希望利用价格的优势和电信设备制造巨头们不太“看得上”的小市场来进行突破。但是到了当地才知道,情况与自己设想的大相径庭。
  20世纪末期的欧洲,一体化进程正在提速阶段,而这种政治局势对于经济游戏的影响也正在全面体现出来。比如,在电信领域,那些在欧洲不太富裕的国家的运营商如果采购欧盟厂商的产品将会享受欧盟的很多补贴政策。而这些补贴政策之优厚可以让华为当时唯一具备的价格优势变得没有任何作用。因此华为在国内赖以起家的策略在欧洲并不太有效。
  一来到海外市场,华为人就不得不面对着陌生的天空。而这种“陌生”让他们在很长时间内都感受不到“雄赳赳、气昂昂”的感觉,反而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挫折感。
  2000年的时候,怀着一腔热血的王冠珠加入了华为。当时,华为已经把海外视为下一步的突破方向,英语水平不错的王冠珠也是在这个时候被派到了海外市场,由于那个时候华为在海外基本上还没有多少根基,大部分员工并不愿意出去,而事实上,最早出去的那些人最后在海外能够站稳脚跟的也确实寥寥无几。
  一开始,王冠珠被派往非洲的南非和阿尔及利亚等国家,跑了几个展会,做了一些技术交流工作,但是在南非他很快就吃了一个败仗,并体会到了做海外市场和国内市场的不同。当时华为投了南非电信的一个标,并对客户做了超前承诺,这在中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测试的时间已经到了,华为的设备还没有开发出来。由于参与测试的厂商比较多,华为的投标人员又想出一个“巧”办法,提出能不能先测其他厂家的设备,最后再测华为的设备,这样可以争取一些开发时间。
  没想到,南非电信斩钉截铁地说不行,所有厂家的设备必须同时到位,并且由南非电信决定测试的顺序。如果华为提出合理的理由,测试可以推迟,但是也同时推迟其他厂家的测试。最终,华为的投标人员没有拿出合理的理由,只好道歉。这次华为人自己打了自己一个嘴巴,以后再也不敢轻易承诺。
  

第一章 新血统(8)
2001年下半年,王冠珠又被派到西班牙,当时的西班牙代表处还只有邓涛和他两个人,办公室就在著名的皇家马德里足球队主场伯纳乌球场的旁边。一开始,他见识的是西班牙人的懒散:他们都是早上9点上班,下午1点开始吃午餐,一直吃到下午4点,然后到办公室简单做点事情就回家了。而华为的中国员工却是没日没夜地干活。
  有一天他忍不住对自己的上司邓涛说,我们中国人工作这么努力,我们要超过他们西班牙应该只是时间的问题。在欧洲历练已久的邓涛沉思了一下,回了一句,“恐怕没那么容易,别忘了我们的效率实在太低”。
  效率低有不熟悉西方商业规则的原因,甚至有时候是习惯不同造成的。比如华为在西班牙的代理商当时向王冠珠抱怨说:“给你发电子邮件了,你怎么没有回答我的问题。”王冠珠觉得很委屈,“我明明回邮件了,怎么说我没回答呢?”他后来才发现,自己还不懂怎么用西方人的方式来回复E…mail—他应该逐条地详细回答每个问题,而不是像中国国内那样笼统地做一个回复,然后再等双方见面的时候去解决问题。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是一个障碍,但真正的“拦路虎”还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经验的缺乏和自身能力的短缺。
  邓涛和王冠珠两个人在西班牙的时候,与当地运营商进行了一些接触,但这些接触显然并不成功。王冠珠对当年自己与全球第八大电信运营商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的交流印象很深。“刚一见面,双方自我介绍的时候,西班牙电信的专家看到我带来的研发专家是20多岁的毛头小伙的时候,脸上露出了非常诧异的神态。”王冠珠说,“在他们的印象中,所谓的电信专家应该至少是四五十岁了。可是中国的电信市场真正发展起来才几年呀?!”
  年轻的背后难免是不严谨。在一次与这家运营商进行技术交流的时候,对方要求华为在ADSL里面实现一个功能。在此之前,王冠珠曾经与华为中央研究部的开发人员讨论了很久,认为这项功能不可能实现。会后,好像是不经意似的,西班牙电信的一位工程师给了他一本标准手册,说你看看的第几项的第几条。他一看,那一条标准已经明确认定能够实现这项功能。即便在今天,这件尴尬的事还让王冠珠记忆犹新。
  由于火候还不到,雄心壮志的华为却很难得到海外运营商的认同。实际上,无论在南非还是在西班牙,王冠珠等人当年只是突破了一些小的运营商,并没有签下金额较大的单子。
    找向导、搞合作、进圈子
  “当年最大的痛苦是什么?”王冠珠说:“其实不是人家不认同你,而是你根本见不到运营商。”这令在国内与运营商天天泡在一起的华为海外军团感到非常不习惯。
  当年在西班牙人生地不熟的华为员工甚至到当地的中国使馆经商处寻求帮助,希望介绍运营商或者是代理商也行。结果让使馆的工作人员也很为难—如果说要找做鞋做衣服的代理商,一抓就是一大把,因为中国的温州服装和皮鞋企业早就在这里扎根多年,而电信设备他们以前从来就没有打过交道,连什么是交换机都不知道,就更别提找代理商和运营商了。
  显然,刚刚进入西欧市场的华为根本没有能力直接接触到哪怕是较小的电信运营商。“自己去谈几次也不见得能见到人家的高层主管。”曾经跟随邓涛在欧洲“跑码头”的王冠珠回忆道,“所以,我们开始想办法发挥当地代理商的作用。”
  有意思的是,在回忆与华为合作过程的时候,法国运营商NEUF的CEO米歇尔·保兰曾经承认那个“打电话”的代理商的作用非常关键。而实际上,华为在后来的内部总结中,也把代理商的“搭桥”评价为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华为开始意识到利用代理商做向导是从其与阿尔斯通(Alstom)的合作开始的。这家法国的系统集成商经常会承揽到一些电信的项目。作为总包,它也需要寻找一些性价比较高的设备商进行合作。
  书 包 网 txt小说上传分享

第一章 新血统(9)
当年在法国,经过了一段时间的乱打乱撞之后,华为终于找到了当地一家很有影响力的代理商,通过它接触上了阿尔斯通。而那时候阿尔斯通正好接了一个非电信核心业务的城域网项目,不过这个项目不是在法国而是在东欧的捷克。
  正苦于找不到价格较合适的设备商的阿尔斯通,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和华为开展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合作的结果非常圆满,从此以后华为在法国开始有了一些小名气。然后,同样也是通过代理商,华为找到了当时规模尚小的LD,做成了第一笔大生意。
  “实际上,华为要想在等级森严的欧洲做生意,一开始必须找到合适的代理商和合作伙伴,也只有通过代理商才有可能见到运营商。”王冠珠说道,“对于在国内与运营商天天见面的华为来说,这种间接的销售方式非常不习惯。但是,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在欧洲华为必须学会‘借力打力’。”
  为了打开局面,华为光代理商就要找两批。第一批代理商的主要作用其实是介绍关系,由他们带着去见运营商;大运营商一般能够见到一两位中层,小运营商也许就能够见到高层了。一来二去之后,华为也就知道谁是当地最有价值的运营商,谁是最有实力的代理商了。然后,华为再重新选择当地排在前几名的有实力的大代理商。虽然有实力的代理商代理费一般都要贵一些,但是能够更快地打开市场,华为在法国的成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除了代理商之外,华为也很重视借助合作伙伴的力量。华为的另一次突破就是和通信业的巨头高通合作。在2G时代,欧洲的移动市场是GSM一统天下,即使是高通这样的CDMA巨头也无从下手。于是,高通与一家中东的投资基金公司Omnia Holding Ltd。合资在德国成立了一家电信运营商Inquam Limited,通过其子公司在欧洲各国购买移动牌照。由于欧洲各国普遍偏向GSM技术,国际上通行的800MHz~900MHz频段、1 800MHz~ 1 900MHz频段早已经被其他GSM运营商占用;Inquam只好退而求其次,拿到了葡萄牙、德国、罗马尼亚、俄罗斯、瑞典等国的450MHz频段,也就是CDMA450。
  这个频段的资源大多用来发展集群通信,政府、企业是其主要的客户。华为和高通一直有着很好的合作关系。通过这层关系,加上提供给运营商优厚的商务条件,华为一举进入了葡萄牙的CDMA450市场。如今,CDMA450在全球遍地开花,而华为也已经占领了全球CDMA450系统设备60%的市场。
  在欧洲市场上,除了对于找向导和搞合作的,华为在内部可以总结的另一个经验就是“要进入圈子才有机会”。比如,华为在法国的市场上最早获得收获是有特殊原因的。对于华为这个新玩家来说,法国与中国文化某种程度上的相近性是一个不可忽视的要素。这也让华为最早在法国找到了“进圈子”的感觉。
  Patrick,一个很普通的法国名字,这也是华为法国公司总经理温群的法国名字。来到法国已经两年多的时间,虽然温群的法语说得还是不太灵光,但是他已经结交了一大批法国朋友。如今的温群已经能够拿着半个柠檬熟练地挤着柠檬汁,也吃惯了蜗牛、生蚝等法国大餐。除此之外,他还能够准确地辨别不同品牌、不同产地的波尔多葡萄酒。
  蓝黑竖纹的西装配上斜纹的领带,擦得锃亮的皮鞋,梳得一丝不苟的头发,温群的一身装束法国味道浓郁。“这还真是工作需要。”至今,他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刚到法国不久的一件事情。当时,一位合作伙伴邀请他去参加一个活动。“大夏天的,没有穿正装根本不让进去,里面的老头、老太太都穿着晚礼服。”
  “法国人就是欧洲的中国人,他们也好美食,也特别讲朋友关系。当然更重要的是,他们的思想不保守,更容易接受我们这样的新伙伴。”温群认为法国人确实比较特别。虽然当初的单子并不是自己打下来的,但是作为接任者的他同样会在下班之后和当地的客户打成一片,而这在欧洲其他的很多国家却并不一定需要,或者也根本不可能。
  。 最好的txt下载网

第一章 新血统(10)
“这并不意味着华为可以通过私下关系获得额外的利益。”温群特别强调,只不过这样沟通之后,法国人与华为这样的新生力量的距离很快就拉近了,这就为华为赢得了与客户充分沟通的良好氛围。而这种沟通对于华为是无比重要的。
    做海外市场就是革自己的命
  2005年9月,英国贝兴辛斯托克小镇上一个普通的工作日。天刚刚亮,崔俊海就被两岁的宝贝女儿崔云舒吵醒了。几个星期之前,他的夫人和女儿来到了英国。“我想先让他们在这里待半年然后回国内过春节。明年再过来以后,孩子就到了在这里上幼儿园的年纪了。”
  崔俊海是华为欧洲投标部的主管。1998年就加入华为的崔俊海第二年就进入了国际投标部。作为“第三拨”海外军团的成员之一,他几年来在全球各地一共投了多少个标,自己也记不太清楚了。“但是BT这个标今后是怎么也不会忘记的。”他这样说道。
  2004年6月,BT的“21世纪网络”第一次发标。当时可谓盛况空前,有数百家大大小小的供应商参加了投标,场景如同一场盛会。作为上任后的第一个项目,崔俊海最近一年与BT没少打交道,光是报价就来来回回进行了五六轮。
  2004年在做BT投标的时候崔俊海所在的团队曾经开过一次会,大家边吃边聊、互相鼓劲。当时他说了一句“我真的是屡败屡战”:几年前他也曾在荷兰等国家投过标,结果却不如人意,凡是千万美元级别的大单子基本上是胜少负多。
  “我们当时的实力还不行,公司的品牌、团队、供应链、客户关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单单上过几次门、交过几次材料、做过几次演示,这还远远不够。大的运营商会看你的综合能力。”
  而如今崔俊海开始越来越多地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了:“现在我们基本上每投五六个标就能中一个。” 崔俊海说,什么时候华为可以三个标中一个,就可以称得上一流的设备供应商了。
    没有回头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