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从林肯到奥巴马时代-第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2008年美国总统选举和2009年美国总统就职典礼注定要以一种格外醒目的方式永远地载入美国史册,因为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总统选举的结果最终圆了美国数千万黑人为之憧憬、为之奋斗了200多年的梦想,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诞生了。2009年1月20日10时许,在国会山上,当选总统巴拉克·奥巴马,这位具有一半黑人血统的美国黑人公民手捧当年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曾经使用过的那本《圣经》,在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罗伯茨(JohnRoberts)的主持下,宣誓就任美国第44任总统。

    我们今天回过头来仔细审视美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仔细回顾美国黑人为争取平等、民主和解放所走过的坎坷历程,不难发现,美国出现黑人总统也并非偶然之事。而巴拉克·奥巴马本人也一直受到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思想的熏染和影响。我们甚至可以说,巴拉克·奥巴马从来就没有离开过美国黑人民权运动思想的浸润与哺育。τ米τ花τ书τ库τ ;www。7mihua。com

    首次让黑人看到获得解放的希望的人是美国第16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1863年,林肯总统颁布了著名的《解放宣言》,勇敢地向全世界人民宣布:黑人也是美国公民。但事实证明,这个宣言的颁布主要是为了政治和军事目的,为了在美国内战过程中获得黑人的支援和世界舆论的支持。尽管如此,宣言的颁布极大地激发了黑人争取平等与民主权利的热情和积极性,并义无反顾地投身于旨在消灭南部奴隶制度的美国内战之中,并这战火中受到锻炼和考验。

    从1916年开始到二战期间及二战结束后,美国南部的黑人先后经历了两次规模宏大黑人移民潮。这两次黑人的大迁徙运动对于黑人史及美国史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两次黑人移民洪流所产生的最直接的后果是美国黑人的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因为这两次黑人移民潮的主要移入目标主要都是美国北部和西部的城市,尤其是大型工业城市。在这里,黑人逐渐能够像那里的白人公民一样享有并真正行使自己的权利,特别是选举权。渐渐地,这些黑人的生活方式、对政治生活的认识和态度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转变。在政治上,这些黑人在罗斯福当选总统后开始向民主党的阵营转移,并最终成为罗斯福“新政”的最重要的支持者和“新政联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一批杰出的黑人政治家脱颖而出。黑人大迁徙运动则促使美国南部的种植园经济模式走向解体,使美国黑人的经济地位明显提高。这些长期被束缚在南部种植园经济体制中的黑人工人有机会进入工厂,开始从事半熟练和熟练的工作,他们的工作领域也从传统的农业拓展到现代工业领域。这个历史过程不仅极大地开阔了黑人农业工人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参与集体斗争的机会、意识与能力,而且使他们的经济收入明显增加,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这些使黑人从思想观念上得到空前的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一个重大后果是黑人的真正觉醒。二战爆发后,黑人的大批应征入伍,使越来越多的黑人更加深刻地感受到种族歧视与种族隔离制给他们造成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压迫,认识到美国所宣传的、要求黑人用血与生命为代价来捍卫的民主理想同美国的种族主义实践之间的巨大反差。这极大地焕发了黑人的斗争意识,使黑人逐渐觉醒。黑人在战争期间发动并成功组织的“向华盛顿进军运动”更集中展现了黑人的力量和斗争的决心与勇气。

    1955年是美国黑人史上十分重要的一年。在这年,美国蒙哥马利市的黑人终于在本世纪最伟大的黑人运动领袖小马丁·路德·金的领导下行动起来,开始了声势浩大的、为黑人争取平等的民权与政治权利的运动。金博士先后成功地组织、发动和领导了著名了蒙哥马利罢乘运动、黑人大学生入座运动、“华盛顿工作与自由游行”(MarchonWashingtonforJobsandFreedom)等一系列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群众性、非暴力运动,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美国政府在黑人的强大压力下,先后通过了《民权法案》、《选举权法案》等重要立法,明确承认了黑人的选举权和其他政治权利。1963年8月28日,25万名群众聚集在林肯纪念堂和华盛顿纪念碑之间的宽大广场上,聆听了金的演说,《我有一个梦》。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一位黑人将全体黑人的100多年的平等之梦清晰地表达出来。

    “朋友们,今天我要告诉你们,尽管我们面临着今天和明天的困难,我仍然存着一个梦想,这梦想深深扎根于美国之梦。我梦想着有朝一日,这个国家会重新崛起,并将按着其信条的真正含蕴去生活——‘毫无疑问,人生来是平等的,我们坚信这些真理’。……我梦想有一天,我的四个孩子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里,人们不再按其肤色而是凭着他们的品行相互对待。……”

    从巴拉克·奥巴马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很主观地感受到林肯、马丁·路德·金以及其他许许多多在美国黑人争取平等的历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的重要而直接的影响。还在奥巴马很小的时候,他就在自己的作文中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理想——成为美国总统。正是在这样的梦想的驱动下,并经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奥巴马终于圆了美国立国以来十几代黑人共同的梦想,成为美国的首位黑人总统。这不仅是奥巴马本人的荣耀,更是美国全体黑人集体的荣耀!

    但是,以奥巴马当选总统所代表的美国民主的进步进程究竟能够走多远,奥巴马总统所具有的政治学和符号学意义到底当如何诠释,我们也将试目以待。

    21世纪的今天,我们平心静气地讨论美国黑人争取平等的艰苦卓绝的历程这个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深入了解美国民主制度的实质及其存在的问题,而且对于我们探讨社会运动在民主制度完善化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局限性,也是有现实意义的。
第一章 林肯时代的来临(1)
〗米〗花〗书〗库〗 ;www。7mihua。com
    一林肯的传奇人生

    沿着肯塔基州路易斯维尔市往南走大约40英里,就来到了一片崎岖不平的名叫穆尔德劳的山丘。水流湍急但十分清澈的诺布河就流经这里。这即是林肯童年生活的地方。1809年2月12,林肯降生于霍金维尔附近的一座小木屋中,取了和他的祖父同样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两岁时随家人迁到穆尔德劳,并在那里生活了5年。有一次,林肯不小心掉进了河里,是邻居的小朋友把他救上来的。林肯对此印象很是深刻。但除此之外,他的童年时光就和当时所有家境贫寒的孩子没有什么两样了。住的是粗陋的小木屋,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母亲自己纺织并缝制的粗布衣服,或者是父亲托马斯·林肯用猎枪打到的兽皮做成的皮衣,跑腿、担水浇地、除草、搬运木头、采摘葡萄和野浆果——所有这些小孩子能干的活计小林肯都干过。

    林肯的祖先可以一直追溯到萨缪尔·林肯。他是一名纺织工人,于1637年从英国移民到马萨诸塞州的欣厄姆。林肯的先辈们个个勤劳朴实、正值勇敢,很受邻居的尊敬,家道小康,最起码也过着舒服惬意的美好日子。但到了林肯的父亲托马斯这一辈,家道有些中落了,仅能维持很一般的生活水平。

    1816年,托马斯带领全家老小迁往印第安纳州。在不用帮托马斯干杂活时,小亚伯就和他是姐姐萨拉一起步行2英里去一所用圆木搭建的学校,在那里学习识字、读、写、算术等基础知识,但这样的学习活动持续的时间很短,机会也不多。1818年末,一种叫做“牛奶病”的可怕疾病在印第安纳州肆虐开来,并夺去了林肯母亲南希·汉克斯·林肯的生命。幸运的是,林肯的后母萨拉·布什·约翰斯顿对林肯姐弟很好。林肯把她亲切地称为“我的天使般的母亲”。1819年冬天,后母设法让小亚伯的学习时间多了几个星期。两年后,亚伯又到离家4英里的另一所学校上学。隔了1年,他再次得到了几个星期的学习机会。据说这些学校的老师都是靠学生朗读的声音大小和喧哗程度来评判他们是否用功学习,因此这些学校被称为“乱嚷”校。这些零星的教育就是林肯所受过的全部正式教育,总共就起来不足一年。

    亚伯从小就表现出演说的天赋。他常常因为模仿传教士或政客的演说把其他干活的人逗得捧腹大笑,连手头的活都忘了干。为了这事,他的父亲托马斯没少收拾他。亚伯小时候就酷爱读书,总愿意带本书到地里去,闲下来或趁牲口喘气歇脚的功夫看上几页。邻居们都回忆起小林肯在村子里到处找书看的情景。因为能够弄到手的书少之又少,林肯把能找来的书都一字不落地仔细阅读。威姆斯的《华盛顿传》以及《鲁宾逊漂流记》、《伊索寓言》等名著对他的影响很大。虽然受教育的机会很少,但亚伯进步很快。他在一个笔记本上用流畅的笔体写下了这样几句打油诗:

    亚伯拉罕·林肯,有手和笔,

    但天晓得何时才能有出息。

    1830年,已经是成年人的林肯自己赶着一辆牛拉的车,跟随全家人出发迁往伊利诺伊州去。同年冬天,林肯拒绝同他的家人一起迁往伊利诺伊州的科尔斯县,而是准备撑大筏子到新奥尔良去闯荡一番。他同另外两个人——他的堂弟丹尼斯·汉克斯,其后母带来的孩子约翰斯顿乘着春潮,沿桑加蒙河顺流而下,到达斯普林菲尔德市附近的里弗顿村居住下来。这件事成为林肯一生的重要转折点之一。他从此摆脱了家庭的束缚,开始在自己的新生活。
第一章 林肯时代的来临(2)
    三兄弟在斯普林菲尔德谋得了一份帮别人造船的差事,每月工资10美元。他们在桑加蒙河边建起了一间小房居住,指定林肯做饭,从政府的公地上砍伐树木供造船之用。他们将砍到的大树锯成一段段圆木,扎成木排顺水流放到下游的工场,在那里把圆木锯成厚厚的木板。他们干得很投入,一个月后,船就造好了。于是,他们将船装满猪肉、玉米等各种货物顺流经过一个叫做新塞勒姆的村子,到达新奥尔良。1831年7月,林肯再次来到新塞勒姆,并于8月在那里第一次行使了其选举权。林肯在这个兴隆的小村镇谋到了不错的工作——杂货店店员,月薪15美元。在这里,林肯这个年轻的店员逐渐征服了大家,并且在一群小混混中赢得了领导地位。1831…8132年,林肯经常参加新塞勒姆辩论会,并以其简洁有力的推理论证能力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赞誉。。tenluo

    街坊四邻的赞扬极大地激发了林肯内心深处渴望获得更大成功的热情他决定从事政治活动。在偏远的边疆居住地,从事政治可以使人很快出人头地。林肯宣布竞选州议员。

    1832年,林肯的竞选纲领刊登在斯普林菲尔德的《桑加蒙日报》上。林肯的纲领主要有三点:改善州内交通状况;改善教育设施;制定一项限制利率的法律。他主张疏通桑加蒙河的航道。在他看来,教育是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应当受到良好的教育,能够阅读本国和外国的历史“以充分理解我们的自由制度的价值。”他相信,有必要制定法律禁止高利贷商人对新移民的盘剥。林肯在其纲领的最后一部分坦言:

    “据说,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抱负。不论这是否属实,我可以说我怀有的最大抱负就是使自己值得我的同胞们的尊敬,从而受到他们真正的尊敬。为满足这一愿望我将取得多大的成功,尚需试目以待。我很年轻,你们很多人并不熟悉我。我出身寒微并一直过着贫寒的生活,没有有钱、有名望的亲戚推荐我。我能否当选完全取决于本州独立的选民,如果当选,他们就会给予我支持,我将以坚持不懈的工作来报答。要是善良的人民凭智慧判断认为我出头露面不合适,我也不会很懊恼,因为过去受挫折对于我是最常见的事了。”

    1832年,林肯应征参加了伊利诺伊州州的民兵志愿队,并被推举为连长。林肯就是当选为总统候选人后,也还是对这项最令她得意的荣誉念念不忘。他的连队30天后被遣散,接着他又当了20天列兵,30天侦察兵。80天的兵役使林肯得到了125美元的收入。

    7月末,林肯回到新塞勒姆,便全身心投入到竞选议员的活动中。他给所有同他接触过的人都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可由于在县里默默无闻,尽管他赢得了新塞勒姆选区300票中的277票,还是失败了。此次活动使林肯获得了在公众中讲演的直接经验,也增加了自己的信心。

    无所事事的林肯想当铁匠,但自己也觉得这行当没什么大出息;想当律师,可是由于受到的正规教育太少,肯定没戏。于是,林肯就在当地同威廉·贝里合伙开了家杂货店,成了名小商人,经营猪肉、咸肉和枪支等。1835年,贝里去世了,留下了60。87美元的财产,外加1100美元债务。可怜的林肯只好如数将这些债务还清。为此,他获得了“诚实的亚伯”这一绰号。完了还债,林肯生活得很是清苦,手头也很拮据。他对自己的状况也很不满意。
第一章 林肯时代的来临(3)
    1833年5月,林肯幸运地被任命为新塞勒姆的邮务员,直到1836年该邮政所搬到了彼得斯堡为止。这项工作的年薪只有约55美元。林肯总是特别乐于助人。只要有事去乡间,他一定忘不了把邻居们的信件放在帽子里沿途分发。在帽子里放文件和信件成了他毕生的习惯。他还养成了经常读报的习惯,以便了解人们的想法。邮务员工作使他能近距离接触各种各样的人,这对于有抱负的政治家来说很有益处。

    为了能增加收入,林肯又接受了测量员的工作。为此,他赊购了一匹马、一副马鞍子和笼头,共57。86美元。到期因没钱还债,法院判决扣押他的全部个人财物,包括测量用具。是新塞勒姆的两个好心人帮林肯解了围,替他交了一匹马,并把他的东西从拍卖地买回来还给了林肯。

    1834年,26岁的林肯再次参加了州议员的竞选。这次,他同时得到了民主党和辉格党的支持。钩心斗角的竞选运动使林肯获得了应付错综复杂的政治策略的经验。结果,林肯成功当选为州议员,并获得了斯普林菲尔德辉格党领袖约翰·斯图尔特的格外好感。在斯图尔特的鼓励和支持下,林肯决心成为一名律师。这是他几年前的梦想。

    1834年,随着州议会开会的日子日益临近,林肯特地从朋友处借了200美元,花60美元做了身像样的衣服。11月下旬,他坐驿车前往伊利诺伊州首府万达利亚,开启了他政治生涯的新篇章。

    斯图尔特会议期间将他的门徒林肯介绍给他的朋友。就是在这里,林肯结识了一个比他还小四岁的青年民主党员,摩根县的斯蒂芬·阿诺德·道格拉斯。他出生于佛蒙特州,迁居到摩根县教书,并做律师。此次来州首府是为了获得州候补第一审判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