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读大学,究竟读什么?-第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爱情不是虚荣     
  爱情不是虚荣,这原本是一个非常浅显的命题,可是,很多大学生却偏偏会犯这种常识错误。很多人觉得自己找了个校花、系花或者英俊潇洒的樱木花道就非常光荣,还有些人看到同学们都恋爱了,而自己还是单身一人,于是觉得自己很没面子,并暗暗下定决心要找个情侣来挽救自己的尊严。  
  大学里曾经流行这样一句话:“这是恋爱的季节,单身是可耻的。”后来这句话变成了“这是同居的季节,处男是可耻的”。我一直感到非常纳闷:既然单身是可耻的,那西门庆是不是应该被评为宋朝十大杰出青年?既然处男是可耻的,那《笑傲江湖》中的田伯光岂不成了天下第一高僧?  
  从某种角度来说,爱情只不过是两个人的事情,甚至爱一个人只是他自己的事情。我曾经写过一篇有内容提要、关键词、注释和大量参考文献的论文给一个女孩,题目叫“论爱你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后来还真的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了。如果当年把论文的题目改为“论我爱你与你有关”,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  
  是否喜欢一个人只有你自己知道,是否到了该恋爱的时候也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孙燕姿有这样一句歌词:爱情是座城堡。对于走入城堡的两个人来说,这个城堡与别人是没有关系的。既然如此,就算你身边的人都恋爱了,那又有什么关系呢?他们恋爱只是他们的事情,而你是否恋爱只是你的事情。  
  当你单身一人的时候,没有人真会觉得你是可耻的,就算有人这么认为又怎么样呢?只要你自己觉得充实,别人的眼光又何必在乎?而就算你很快就找到了一个李嘉欣或者道明寺,别人或许口头上会羡慕一番,但是,这种羡慕能给你带来什么呢?你和你的李嘉欣或者道明寺谈恋爱,这跟别人其实什么关系都没有,而他们或真或假的溢美之词不过是满足你的虚荣心罢了。  
  虚荣,顾名思义就是虚假的光荣。既然是虚假的,为什么还要在乎? 
  理性美与非理性美     
  在重庆工商大学“融智论坛”上,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著名社会学家周孝正一语惊人:大学生谈恋爱是好事。他进而以专家的口吻进行了论述:“从社会学角度讲,谈恋爱是异性之间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在大学生恋爱过程中,女生可了解男性理性的美,男生也可欣赏女性非理性的美,这样整个社会的相处才更融洽。”  
  我想周教授这一席话肯定让很多正在谈恋爱或者正准备谈恋爱的大学生顿时如遇知音,说不准还恨不得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周教授”之类的话。可是,大学生谈恋爱真是那么美好、那么有用吗?大学生如果不谈恋爱,整个社会就相处不融洽了吗?  
  周教授把男性美定义成理性美,把女性美定义成非理性美(不知道能不能叫做感性美),我想这应该是从美学的角度划分的吧。我大学期间虽然学过美学,而且老师还是个很有名的教授,可我实在没有认真学过,家里那些李泽厚的书也没有看完。可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我觉得周教授的理论非常经不起推敲:既然男性以理性为美,那是不是刘德华开演唱会的时候带几本康德的书在身上就更加性感了?既然女性以非理性为美,那是不是木子美、流氓燕、芙蓉姐姐等人比居里夫人更伟大?  
  前段时间看到这样一则报道:一位丈夫忍受不了妻子大腿私处刻有前男友的名字,愤而跟她离婚。这位妻子读大学的时候和一位男生爱得死去活来,为表海枯石烂此心不渝,她在私处纹上了男朋友的名字,不想两人很快就分道扬镳,导致现在的丈夫因此跟她走上离婚的道路。如果说非理性是一种美,这位妻子实在是国色天香倾国倾城了啊!  
  大学生同居和女大学生怀孕已经算不上什么新闻了。在各大学附近的诊所里,人工流产是挂得最多的招牌,服务的对象不言自明。在这些诊所里,做人流的女生谈不上络绎不绝也算得上屡见不鲜,有的女生甚至做了一次又一次。而女性做人流对身体的损害是巨大的,甚至可以导致婚后不孕不育的恶果。可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大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做人流呢?难道这就是周教授所说的理性美吗?哦,她们是女生,女性有非理性美,那她们的男朋友呢?男生的理性美都到爪哇国度假去了吗?  
  据报载,某大学正在流行拍“情侣婚纱照”,以提前体验结婚的感觉。情侣们煞有介事地买来戒指,表情神圣地凝望镜头,“新娘”还幸福得直想哭。我不禁哑然失笑。也许不久的将来,大学生情侣便要流行“养个小孩”的实验,满校园都是抱着小孩散步且又风华正茂的“爸爸妈妈”了。到那个时候,大学生的理性美和非理性美就演绎得淋漓尽致了吧。  
  就算男性美和女性美分别是理性美和非理性美,这也只是两种性别的区别,而大学生只是一个特定年龄段的男性和女性。按照周教授的理论,人们都需要通过恋爱来欣赏异性的理性美或非理性美,那男婴和女婴就真的有必要青梅竹马甚至指腹为婚了,因为他们只有这样才能欣赏男婴的理性美或者女婴的非理性美啊!  
  大学生基本上处于18岁至23岁这个年龄段,虽然这种年龄的人完全可能拥有过人的理性和才智,但从整体上来说,一个二十来岁的人并没有多少社会阅历,在课堂上和书本里学来的东西也缺乏实践的体认,“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还不够成熟的大学生而言,应该还谈不上什么理性或者不理性吧,遑论什么理性美和非理性美了。 
  异性探索     
  周教授在阐述“大学生谈恋爱是好事”这一观点的时候提到:谈恋爱是异性之间一种对未知领域的探索。谈恋爱确实能够让人们对异性有更深入的了解,但是,谈恋爱是不是唯一的途径呢?如果不是唯一的,那它是不是最好的呢?就算是最好的,对于大学生来说是否也是如此呢?  
  如果谈恋爱才能探索异性的“未知领域”,那如果一个男生想了解10个女生,他是不是就需要谈十次恋爱甚至结十次婚?我想任何一个男人在娶了10个老婆之后都可能审美疲劳,所以无法欣赏女性的非理性美了。  
  如果恋爱是探索异性的唯一途径,那是不是只有同性恋才了解自己的同性?如果谈恋爱是了解异性的最佳途径,那是不是任何人最了解的就只有他的恋人?事实上,很多人最不了解的恰恰就是他的恋人,因为爱情往往会让人变得盲目。当你把双眼贴在书本上,你绝对看不清书上写了什么字,因为距离太近了。而当你和恋人的距离小到足够的程度,你照样可能完全看不清对方。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的恋人是完美的,可这个完美的人在别人眼中可能一无是处。这难道只是因为别人没有与他恋爱所以未能完成探索吗?  
  既然同性之间可以通过做朋友而完成对彼此未知领域的探索,那异性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大学期间跟班上一位女生的关系非常好,我们都很了解彼此的才华、思想、理想甚至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可是我们从来都没有与对方恋爱的冲动。如果真的恋爱了,可能我们之间就不会那么无拘无束地相处了。  
  据说,四川某高校的两位毕业生去成都一个大公司面试,甲同学的成绩非常优秀,而乙同学的成绩只是一般。面试时,人事部经理问道:“你们在大学里是否谈过朋友?”甲同学答:“我没有谈过朋友,也很少和女生交往。”而乙同学却苦笑着说:“我谈过很多次。”经理最后选择了乙同学。  
  这个故事经常被人引用作为大学生应该恋爱的证据。可是,这些人在引用的时候忽略了甲同学的一句话:很少和女生交往。甲同学的败因并不是没有恋爱,而是他与异性的交往太少。而“与异性的交往”跟“谈恋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了。而且,如果我是面试这两位同学的人事经理,我可能会在拒绝甲同学之前拒绝乙同学。在我看来,一个可以随心所欲换女朋友的人肯定也是随心所欲跳槽的人,这样的人才我是不欢迎的。  
  马加爵事件曾一度引起轩然大波。当时我留意到了这样一个观点:如果马加爵在云南大学找个女生谈恋爱,后面的悲剧就可以避免了。这真是一个让人啼笑皆非的论调。马加爵缺乏的是与身边所有人的交往,而并不是与某一个女生的爱情。只要马加爵不能融入到身边的交际圈子,就算整个云南大学的女生都是他的女朋友,他也照样会将漠视自己的同学送上西天,甚至可能会在和女朋友吵架之后让对方殉情;而如果他能积极主动地与人交际并收获他人的关心和理解,就算没有一个女生欣赏他健壮的体魄,那四个死在他的铁锤之下的人现在肯定还健康地活在人间。  
  一不留神说了太多,而我想说的只是谈恋爱并不是大学生的必修课。四年大学生活并不会因为没有恋爱而留下遗憾,反而可能会因为恋爱过而留下悔恨。当幸福的爱情被摔得支离破碎,你或许会发现自己只不过是在一个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人一起犯了个美丽的错误。  
  杜秋娘诗曰:“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而我想说的是:花开堪折方须折,莫让鲜花败残枝。如果还没到应该摘花的时候就把枝叶一并折下来,那只会眼睁睁地看着艳丽的鲜花一天天凋零于被折断的残枝。  
  恋爱综合症  
  虽然我否认谈恋爱是大学生的必修课,但也并不认为爱情是大学生的禁区。事实上,爱情这颗种子在大学的土壤里是最容易发芽、开花的,最终结出果实也不是没有可能。而且大学生谈恋爱相对而言要比社会上的人纯洁一些,不会那么功利、那么现实,对方的经济条件、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往往不是选择男女朋友的标准。  
  如果真能在大学期间和一个自己喜欢的人两情相悦,而且两个人都有足够的信心和勇气面对前路的一切困难,那么,谈恋爱不但是可行的,而且是必要的。恋爱虽然只是一堂选修课,但到了水到渠成之时,何不认真修满这个学分呢?  
  不过大学生坠入爱河以后很有可能患上各种恋爱综合症。在此列举一些,用毛主席的话来说就是“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倾家荡产为红颜     
  小施是来自贵州的一位男生,家庭条件不算太差,但也很不宽裕。大二的时候,他与我们院的一位叫小楠的女生恋爱了。小楠的父母都在湖北农村,而且经常遭受水灾之苦,生活非常艰难。而小楠却是一个非常虚荣的人,对名牌服装和高档化妆品情有独钟。每次陪小楠逛街回来,小施的钱包就会接近真空。为了取悦小楠,小施只好一次又一次地向家里要钱,并且找了两份兼职。有一次,小楠在一家商场看上了一条铂金项链,虽然没有要小施帮她买下来,但是爱不释手的样子却一目了然。从此以后,小施省吃俭用,而且更加卖命地做兼职,终于在一个月以后存了一千多块钱,并将那条项链买了回来。  
  几个月以后,商学院的一名MBA向小楠发动了频繁的进攻。这个MBA虽然其貌不扬,但出手非常阔绰,想必读研究生以前有份不赖的工作。当时正值烈日炎炎的盛夏,小楠提出想买一副太阳镜,小施只花几十块钱给她买了很普通的一副,而那个MBA却去长沙最好的商场给她买了一副三千多元的,可谓是一掷千金。没过多久,小施戴着绿油油的帽子光荣下岗,而MBA却穿着一双漂亮的破鞋隆重登基了。  
  像小楠这种贪得无厌的女生或许并不多见,但是小施这种为了女朋友而勒紧裤带过日子的男生却大有人在。经营爱情当然不能没有钱,写情诗都还要用钱去买信笺呢!可是,像小施这样为了所谓的爱情而倾家荡产,值得吗?像MBA那样一掷千金得来的爱情又算得上是爱情吗?  
  很多大学生的家庭条件非常一般,父母要么是普通的工薪族,要么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当你和男朋友沉浸在西餐厅那低柔的音乐里,你有没有想过你的父亲可能正在广州的某个工地上扛水泥?当你站在商场的柜台为女朋友挑选最高档的化妆品,你可否知道,你的母亲可能正用皴裂的双手在地里辛勤地劳作?她将养猪卖粮的钱寄给你做生活费,而你有没有考虑过为她买一瓶哪怕是最便宜的护手霜?  
  我见过很多大学生情侣不但非常恩爱,而且都只想方设法为对方省钱,这样不是很好吗?两个人一起去旋转餐厅吃烛光晚餐固然非常浪漫,但是两个人晚自习下课以后牵着手在校园里散步又何尝不是一种浪漫?女朋友生日的时候给她订一个大大的蛋糕固然没错,可是给她设计一张漂亮的卡片并附上一首精美的小诗,这又何尝不可?  
  爱情需要经营,但需要的是用心经营,而不是用钱经营。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当你的女朋友将你的钱当成普通的纸来花,你就该考虑她所爱的到底是你还是你的钱包了。而当追求你的男生或者你的男朋友在你面前一掷千金,你也千万别以为那就叫做爱情。一个有一万块钱的人为你花掉一百元,你只占了他的百分之一;而一个只有十块钱的人为你花掉十块,你就成了他的全部。 
  全职恋人     
  前文谈到兼职的问题时提出了一个“兼职学生”的概念,指一些大学生将主要精力放在了兼职上,从而沦为了兼职学生。而大学里还有一些人并没有做兼职却照样脱离了学生这个角色。有些大学生坠入爱河以后便朝朝暮暮形影不离,将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在了恋爱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些人的职业已经不再是学生了,因为他们完全已经成为了“全职恋人”。  
  泡泡和彤彤是我在大学里见过的最恩爱的一对情侣。他们两个人都既有才又有貌,是驰名好几个院系的金童玉女。虽然不是很有钱,但这并不影响他们两个人的浪漫生活。每天早上泡泡都要买好早点放到彤彤的宿舍窗台上(彤彤的宿舍在一楼),当彤彤听到有人在窗户玻璃上敲了三下,她就知道早餐送来了。如果当天的课程不需要或者不敢逃课,他们两个人就紧挨着坐在教室最后面,每人都有一只耳朵里塞着耳机听CD。下课以后他们就一起逛街,一起爬山,一起去图书馆看时尚杂志。彤彤的诗写得很好,隔三岔五地会送一首给泡泡,而泡泡的诗歌水平也迅速提高,不久就成为了后朦胧派的一代宗师。晚上睡觉前泡泡总要送彤彤到女生宿舍楼下,拥抱好一阵子才会分开,每次都像是生离死别一样。  
  转眼到了毕业的季节。彤彤虽然到了大四才勉强通过英语四级,但凭借其优美的文笔和出众的外表,毕业后非常顺利地进入了位于广东佛山的美的集团。而泡泡则没有这么幸运了,他因为到毕业还没有通过英语四级,加上还有十来个学分没有修满,所以没有拿到毕业证和学位证。彤彤去了佛山以后,泡泡也试图在佛山找份工作,但是一直没有遂愿。考虑到深圳和广州的机会要多一些,泡泡又到这两个地方递了很多份简历,但仍然是石沉大海。彤彤说:你来佛山吧,我养你。泡泡便真到佛山去了。但此后两个人的矛盾渐渐多了起来,没过多久便分手了。  
  他们的分手让很多同学都扼腕叹息。如果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