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传媒巨人默多克-第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能的指令,仍继续推举他为侯选人,可见保守党已到了令不出门的地步。这
件事当然是工党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杰作,只是他们的蜜月期看来也不会持
续多久。

《太阳报》爆出保守党这一要员的丑闻,就在梅杰宣布大选日期后,它
让它的读者看到一件更绝的事:当事人的选区竟然不理党领袖要他们另选贤
能的指令,仍继续推举他为侯选人,可见保守党已到了令不出门的地步。这
件事当然是工党和传媒大王默多克的杰作,只是他们的蜜月期看来也不会持
续多久。

4月初传出了更多对保守党不利的消息:有关梅杰首相跟工党领袖布莱
尔上电视台辩论的安排看来告吹了。保守党人原来指望,梅杰的“实事求是”
的呼吁以及对细节的掌握,能使保守党在辩论中争取到选票。

传统上保守党是代表英国有钱人和地主阶级,竟选开支总是比工党来得
多。但工党正在尽力赶上。据《泰昭士报》报道,到 
5月 
1日,两大党开支
将达 
1500万至 
2000万英镑之间,第三方自由民主党估计是 
300万英镑。对
英国政党来说,这次选举的花费可能是维多利亚时代以来最多的。在维多利
亚时代,政界人物通过贿赂和许诺设法收买选票。但这次也许是花那么多钱
的最后一次,因为工党要是上台,就准备限制将来的竟选开支。

随着主要政党公布选举宣言,竟选运动将进入更高的档次。保守党希望,
竞选重点如能转到经济和治安等问题,他们可以争回一些投向工党的支持
票。但横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座高山。

在竟选第二个星期,新闻标题主要是有关保守党国会议员道德水平下
降。人们现在用内涵无所不包的词“卑劣”来形容。有关贪污、口是心非和
不诚实的指责,使政府无法把辩论内容转到最近的经济成就或工党的选举弱
点。国会的解散,使首相梅杰可以把唐尼调查报告的公布日期推迟到选举过
后。唐尼调查委员会是在有人指责国会有“卑劣”行径之后,对国会进行了
调查,但推迟之举更鼓励人们加强抨击。

幸运的是,丑闻已暂时告一段落,竞选的主题转向经济,这是梅杰的王
牌。不过,腐败已是千夫所指,很难忘却。《太阳报》绝不会罢休。有些人
听闻他们手中还握有更大的丑闻,要到临近投票时才出笼,以给保守党造成
最大伤害。

从目前情形看似乎大局已定。令人费解的是,按照英国 
1997年大选前的
经济情势,这次大选保守党应该一骑绝尘,再度蟀联执政,可惜形势却不是
这样,人们都认为大局已定,几间博彩公司近日开出的赔率是赌工党赢是七
赔一,保守党是一赔五。喜欢玩冷门的朋友都不敢投注保守党。据说这些博
彩公司的消息和判断,比英国军情六处还要准确。

保守党之所以弄得墙倒众人推,也是自作孽。执政 
18年,日趋腐败,许
多施政措施一味地为大富人家着想,锦上添花,而中下阶层怨声载道,人心
思变。现在除了“天意”和奇迹出现,如工党发生分裂或布莱尔不幸被巴士
撞倒,谁也无回天之力了。

唯独梅杰不认输,他具有百折不挠的钢铁意志,在随后的个把月里,他
将乘飞机、坐巴士、步行到全国每个城镇进行竞选。然而,当梅杰还在“浴
血苦战”之际,他那贤慧的夫人也许已在唐宁街悄悄地收拾行装了。


英国看来正走完了一个时代。随着英国本世纪历时最长的大选竞选时期
的第二星期将近结束,伦敦看不到有什么异乎寻常的迹象。

英国看来正走完了一个时代。随着英国本世纪历时最长的大选竞选时期
的第二星期将近结束,伦敦看不到有什么异乎寻常的迹象。
在 
5月 
1日胜利的规模,将宣告“撒
切尔时代”的完结。正如 
1906年由劳合·乔治领导的自由党大胜保守党,1945
年工党在战后全面压倒邱吉尔的保守党,1997年将成为英国政治史上一个重
要的年头。

然而,保守党执政 
18年后可能下台,并未能在英国使人感到一场政治革
命快要开始。反对党工党在多数重要领域的政策,几乎跟执政党毫无差别。
工党已经表明,就算它要扭转撒切尔政府和梅杰政府已经进行的改革,也会
少之又少。保守党资深人物特比特说:“撒切尔时代意想不到的胜利是,工
党改变了立场,变到几乎可以投票支持。”

要是不出所料,布莱尔在 
5月 
1日人主唐宁街,传媒大王鲁珀特·默多
克应算是“开国有功”。照理,两人应并肩携手,共享荣华。但事实上很可
能好景不长,他们的结合完全是权宜之计。

报界和政坛普遍认为双方蜜月佳期不会长,在布莱尔方面,志在唐宁街,
愿与任何人握手,他看中默多克的是他的媒体机器。

然而,他们两人毕竟来自不同的世界,有着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些矛盾
在天下已定之后迟早会出现。原因是布莱尔还有工党这个家,这个家有些陈
年旧规,布莱尔和新工党都必须要遵守。例如工党执政后,答应将签署和实
施欧盟的社会宪章,其中规定要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维护最低限度的社会
福利。对于这些,默多克深恶痛绝。他的机构都是由他说了算,工会是不获
承认的。

除非布莱尔完全不顾家,一面倒。尽管左翼 
1996年夏天称他为“独裁
者”,但他还不是,还不能独断独行。看来这场完全没有情爱的结合,即使
不会马上反目成仇,也绝不会白头偕老。

原《星期日泰晤士报》总编、曾在默多克手下效劳 
11年之久的安德鲁·尼
尔在《每日邮报》撰文说:“为了促进事业的发展,他不仁不义,冷酷无情,
无政治忠贞可言。一旦布莱尔成了阻碍他事业发展的障碍,默多克就会像抛
弃美国和澳大利亚的政客一样。将其抛弃。”

尼尔认为,默多克和布莱尔未必有什么具体交易,但这位世界上实力最
强的报业大王与可望成为英国下届政府首相的布莱尔之间己达成一种默契。
布莱尔应尽情地享受蜜月,但不大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他说:“鲁珀特·默多克在澳大利亚和美国的所作所为表明,有利于他
事业发展的政客,他可以与之拥抱,失去了使用价值的,他即刻就把他们舍
弃。如果布莱尔今后背弃奉行市场经济的许诺,或拜倒在布鲁塞尔脚下,布
莱尔即刻就会遭到默多克的惩处。”

这位曾为默多克卖命 
11年、一度大红大紫的前《泰晤士报》星期刊主编
安德鲁·尼尔作出这个预言——“布莱尔和默多克的蜜月佳期不会久,而且
一定会反目为仇”,相信不会完全是由于酸溜溜的情结。

默多克手下一位不肯披露姓名的资深助手感叹说:“在操纵政客自身利
益服务方面,我从未见过比鲁珀特·默多克更精明的人。”

本书完成之时,英国的大选已结束,布莱尔已成为英国首相。鲁珀特·默
多克与布莱尔的蜜月还在继续,是否分裂还得看事态发展。


第二十章帝国继承权之争

第二十章帝国继承权之争
他就像一名快要退休的老银行家
·“我对退休以后的事情没有想太多。”
·拉克兰、伊丽莎白和詹姆斯谁会是新国王?
·安娜的小说是警示还是预言?
·拉克兰开始领先,但时间会说明一切
1996年是默多克涉足美国媒体界的 
20周年,而 
1月 
25日则是默多克带
着他的英国报纸从舰队街走出到瓦平的 
10周年纪念。尽管英国的舞台剧、连
续剧、讽刺杂志、小说,一再地拿他当影射的对象,但是他的形象似乎无懈
可击。他的第二次婚姻幸福美满,儿女个个成器。此外他的外形也不像美国
报业大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那么受漫画家欢迎。

60多岁的默多克就像一名快要退休的银行家。记者在他的私生活中挖不
出任何肮脏事。他的低姿态使得没什么可供讨论的话题。

1985年,默多克的第二任妻子安娜出版了她的第一本书《她自己的想
象》。这本书受到国际报界的广泛关注,人们渴望从中窥视到默多克隐秘的
私生活,然而,他们并没有收获。

鲁珀特·默多克已走完他人生的大半里程,然而至今还没有人为他准确
地作结论。因为默多克在传媒界一贯天马行空,是一个高来高去的奇人,无
法用任何一个单一形容词来归纳或是界定他,他似乎天生就具有混淆定义的
功能。譬如美国报业大亨威廉·蓝道夫·赫斯特已经成为了“大国民”的代
名词。英国报王罗伯特·马克斯韦尔是扯着嗓门咆哮的“鲍勃船长”,意大
利媒体巨子贝鲁斯科尼是阴沉的“红衣主教”,CNN的特德·特纳是“南方
之口”,微软公司的比尔·盖茨则是“超级怪胎”。

而默多克的一个不雅绰号“扒粪者”却是别人早期给他冠上的,那个时
候他在英国只拥有一家报纸《世界新闻报》。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他
的声势锐不可挡,大有蚕食鲸吞整个星球之势。

由于无法抓住默多克的私生活中可炒作的事情,一些人对他展开侧面进
攻。

1985年剧作家霍华·布蓝顿和大卫·黑尔的剧本《真理》,后来改成舞
台剧,把当时接收《泰晤土报》的澳大利亚报业巨子默多克改头换面成南非
的蓝柏·乐侯,这是影射默多克最著名的一出舞台剧。

在《真理》这出戏里,乐侯网罗一名年轻柔顺的记者,并且把他晋升为
《胜利报》(影射《泰晤士报》)总编辑,但是当他想要刊登一条有关核污
染的独家新闻时,乐侯却把他开除了。尽管这位报业大亨采取无为而治的政
策,但是对下属却是极为傲慢无理,常常胡乱开除报社老人,或者一下子就
把当红的人拉下马,用制造恐惧来达到控制的目的,他甚至把自己比作斯大
林。

这出戏的最后一句台词由乐侯的口中说出,他说:“欢迎来到谎言制造
工厂。”他在吐出这句话之前已经把《胜利报》和黄色小报《潮流》(影射
《太阳报》)的编辑室合二为一。“反正不管针对高级知识分子、或是针对
中下阶层,还不都是一样的东西?”这句话含沙射影指的就是默多克把全国
大报和黄色小报的编辑部都搬到瓦平办公。


《时代》杂志的封面曾经把默多克画成一个征服曼哈顿的大猩猩,英国
一个著名的人偶讽刺节目则把“扒粪者”塑造成在粪缸里洗澡的家伙。

《时代》杂志的封面曾经把默多克画成一个征服曼哈顿的大猩猩,英国
一个著名的人偶讽刺节目则把“扒粪者”塑造成在粪缸里洗澡的家伙。

自从默多克于 
15年前收购《泰晤士报》之后,大量出现了描写媒体大亨
的小说。这些小说多半显示政治圈和媒体界息息相关,媒体大亨对政治人物
的操纵可以做到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的地步。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科克利斯·穆林的《一个非常的英国的政变》,这部
日后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描述拥有数家保守党报纸的乔治·费森爵士,领导
了一个成功颠覆社会主义政府的阴谋。事实上默多克正是保守党的强烈支持
者,而且他还控制了保守党的出版机构“哈怕。柯林斯”。当然,默多克现
在又抛弃了保守党,转向一向讨厌的工党。

另外,知名作家杰佛瑞·阿契过不了多久,也将推出一部小说体的传记
《第四权》,这部小说赤裸裸地揭发了马克斯韦尔和默多克之间的争斗。阿
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马克斯韦尔像中了邪似的认为自己是无所不能的,反
之默多克在 
1990年一度几乎破产,幸好花旗银行伸出援手才得以摆脱困境。
默多克经此变故之后立志要经营全世界最大的媒体王国,而他果真做到了。

《第四权》的写法完全没有故意抹黑媒体大亨们,反倒好好捧了捧他们
叱咤风云的英雄本色。基于阿契是哈伯·柯林斯出版公司的签约作家,《第
四权》里保证看不到一句批评默多克的句子。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会有一部如同《公民凯恩》一样的大制作的影片出
笼,描写鲁珀特·默多克的奋斗生涯,说不定也会像《公民凯恩》一样轰动
全世界。

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知道默多克为何一而再、再而三地收购全世界的
企业,无止境地在全世界扩展野心。他是否只是在体现遵行资本主义逻辑的
强烈冲动?还是在进行一项大的阴谋?或是想要控制人类的思考?不过,也
许在商场上赢得全胜就是他的最终的目的,也许他想像他的父亲一样,留给
他的孩子一个不易击破的媒体帝国,留给他们一个更完美的世界。

默多克的行事作风干脆利落,他在媒体界和娱乐界已经树立了一个相互
为用的典范,那就是把发行系统诸如卫星电视、电视台、有线电视、电影公
司和出版公司,跟诸如电影、电视节目和新闻做全球连线。目前美国国会通
过新版电信法,解除了电话、有线电视、广播业不得跨界经营的多项限制,
使得早已入籍美国的默多克有了更大的挥洒空间。

默多克一直在设法培养他的孩子们。目前令媒体界最为关注的是选择继
承人的大事。为了确保他建立的国际传媒帝国能延伸到下个世纪,默多克本
人也在思考着、观察着、计划着。

新闻公司就像默多克的不动产一样。这家新闻公司总部在澳大利亚,而
公司所有人默多克远在美国,他亲自遥控经营管理这家媒体集团多年。

65岁的默多克自知岁月不饶人,曾多次暗示他有一天将把新闻公司的控
制权转交给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在最近的几个月,三个孩子伊丽莎白、
拉克兰和詹姆斯都在新闻公司被安排一个高层次管理工作。他们的父亲在家
庭所有的新闻公司控制其业务 
22年,默多克准备退休,他说:“我对退休以


后的事情没有想太多,但我料想我将来会呆在旁边观看一段时间。”

后的事情没有想太多,但我料想我将来会呆在旁边观看一段时间。”

在全球传媒业的广阔世界里,他们自然是无名之辈,但他们是伊丽莎
白·默多克和拉克兰·默多克,是鲁珀特·默多克的孩子。尽管履历平平,
但越来越明显的是,他们是继承父亲最具实力的候选人,是即将掌管新闻公
司帝国的舵手。

默多克曾说:“我希望给他们所有人机会,让他们来证明自己。”“这
取决于他们如何应付摆在他们面前的挑战。两个已经在公司的孩子干得都不
错。”

当然,继承问题还不紧迫。默多克说他没有退休的计划。而伊丽莎白小
姐也认为,她的父亲将永远也不会停下来。“只有当他的生命终结时,他才
能从工作中退休。”

伊丽莎白小姐毕业于美国的瓦萨尔大学,毕业后一直为新闻公司工作,
主要从事电视台的投资工作。她有一个孩子。今年,她担任了伦敦英国天际
广播集团有限公司的总经理。新闻公司拥有这家卫星电视公司。。 40%的股份。
她的顶头上司是默多克的高级助手萨姆·奇斯霍尔姆。

大约就在这个时候,拉克兰·默多克被任命为新闻公司在澳大利亚业务
的副总经理,在肯尼恩·考利的手下工作、考利是默多克身边资格最老的助
手之一。去年,拉克兰又担任了新闻公司设在香港的卫星电视公司的副总裁。
这是一个新设立的职位。

拉克兰是兄妹中最爽快地承认想经营新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