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熟人:性相近习相远-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阳副校长没有介绍是政法大学还是农业大学,没有介绍是法学专业还是财经专业,没有介绍是专职教师还是兼职教师,这些空间留给台下学员去联想、去幻想、去梦想。大多数法院同仁听说过其名没见过其人。今日近距离接触,振奋人心。廖副院长落落大方地走向讲台,春风满面,意气风发,白色衬衫配黑吊带裤,头发三七分开,油光可鉴,脸色白里透红,他轻巧地用手压下掌声,开始了他的讲演。

  坐在凌子鼐同桌的一个外县法院的小伙子听得特别专注,说:“这位老师的名字经常在书报上出现,是大学教授还是专家学者,挺有风度的。”凌子鼐说:“我们法院的廖副院长。”小伙子疑惑问:“不会吧!这种身份的人怎么留在县里,没有返城么?”凌子鼐说:“兼任县政协副主席呢?”小伙子说:“难怪,难怪”。

  “封面人物”廖逸宣没有按照书中顺序讲什么“主题”、“材料”、“结构”、“语言”之类,而是从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出发,逐个说明解决办法,“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法学文章,在《法理论坛》杂志发表,时间是一九八八年八月第一期第四十七到五十二页,”“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杂文,在《街谈巷议》杂志发表,时间是*年三月第四期第十二到十四页。”“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小说,在《风花雪月》杂志发表,时间是一九七九年五月第二期第十七到二十一页。”“我曾经写过这样一篇随笔,在《英雄韬略》杂志发表,时间是一九八三年六月第二期第八十七到九十四页。……廖老师自称在市、省、国家级杂志、报纸采用文章三百多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法律、触及文学、哲学、美学。廖老师是有十多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时,搜肠刮肚,展示四十多年人生经验,淋漓尽致,一觅无遗。凌子鼐惊讶廖老师驾驭语言的功力和技巧,那些似乎信手拈来的比喻,既有哲理的机警犀利,又有文学的形象美感,贴切、生动、不落俗套,把许多难以有形象的事物刻划的栩栩如生,这反映了廖老师的艺术气质和文学才华。

  下课铃一响,廖老师从亢奋中停止下来,台下的人在台上阳副校长的引诱下又掀起一阵掌声,以表谢意。有几个坐在凌子鼐旁边的学员在议论:“有点象个人作品展览会?”“不,是优秀成果推介会。”“真是不错,我们有这么多成果,也不会在县法院混,早调市城来了。”“不知这位专家学者是那方神仙?”凌子鼐听着听着,走出了审判大厅的门。

  接下来的几节课分别由“业大”分校的专职老师授课,他们都是清一色的“业大”副教授,法律职务是副处级审判员,带着大家从开头一章到最后一章,那章是重点,那题是要点,“记住啊!”学员们在书上用铅笔、钢笔、圆珠笔划段,没有一点生气,没有一点味道,回想起那个白色衬衫配黑吊带裤的廖老师,多少有了一些留恋,在座的人起码耳闻目睹过这个“著作等身”的专家型法官。廖老师没有下来辅导学员,只是把“讲稿”三份分别交给三个学员代表,任你去打印、复印还是手抄。

  《写作教程》对于中文专业毕业的凌子鼐是老马识途、轻车熟路。试卷由“业大”分校老师批改,给出了98的高分。廖逸宣老师把成绩转告凌子鼐时,几乎手舞足蹈,为自己培养一位高材生而自豪,更为自己打造一位刀笔吏而骄傲,廖老师郑重地对凌子鼐说:“我早说过,当过老师的人素质相对要高。我们可以合作,争取更多成果。”

  凌子鼐点点头,想起徐校长对张院长的尊称,就说:“你是我的老领导,多加指教!”

  廖老师说:“好,我最喜欢你叫我老领导,这样亲近些?”

  
  冬意朦胧的光照中,小巷、偏僻、冷落,一阵寒风吹去,石子路上卷起一片枯叶,沙沙作响。

  一个偶然的机会,凌子鼐走进了廖逸宣副院长的家,廖逸宣和妻子两人守着一幢红砖青瓦平房。廖夫人在县农机厂上了几年班,厂家不景气下了岗,每月领用四十元生活费。廖副院长的一对双胞胎女儿在广东老家带大,双双考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又双双进到东北的一个军工企业,之后各自成家立业。一对女儿都要接母亲去东北生活,母亲担心留下父亲一人寂寞,死活不肯前往,留在县城陪伴。女儿寄来钱款,买下一幢老式房子,供父母居住,等待父亲退休后再作去留打算。廖副院长一家食著无忧。

  廖副院长的客厅摆满了奇花异石,挂满了条幅横批,足见一个文人的追求与心境。最引人注目的是客厅里摆放着的很多腊石,精致的架子衬托着,在灯光下通透剔亮。凌子鼐很是好奇,随口问了几句腊石特性。廖副院长如遇知音:“这是我们无疆的腊石。是我假日下乡捡来的。据史料考证,它是在千百年甚至亿万年前生成,由岩浆期后的热水溶液沿裂隙上升凝结而成,属岩浆范畴的石英岩,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它质地细腻坚硬,色泽及外形多样,具有蜡脂般湿润透感,摩氏硬度为7度,仅次于金刚石、刚玉和黄玉,质与玉同,价比玉高,具有极高的玩赏与收藏价值。”凌子鼐听得如痴如迷,廖副院长说:“你如有兴趣,我教你捡石和辩石,很有学问和考究的。山无石不奇,水无石不清,园无石不秀,室无石不雅。”凌子鼐说:“好的!以后有机会拜您为师。”说着提出有心想拜读一下廖副院长的文章,廖副院长一听,相见恨晚,直呼知已,扶住凌子鼐的双肩半推半拉进了书房。廖副院长从书架上取出一堆书报,叠在写字台上。“这本是《学术研究》,收集了我近几年来的一百多篇论文,这本是《案例研讨》,收集了我近几年来的八十多篇文章。这本是《调查报告》,收集了我近几年来的六十多篇文章。这本是《审判纪要》,收集了我近几年来的三十多篇文章,这本是《文艺摭谈》,收集了我近几年来的一百多篇文章。”廖副院长如数家珍,凌子鼐也虔诚聆听。确实,凌子鼐为这样一位领导能在这样物欲横流声色犬马的喧嚣中清静下来而感慨万千。

  廖副院长接着说:“小凌你信不?我还写了二部长篇小说和一部电视剧本哩!”

  凌子鼐似信非信说:“真的?”

  廖副院长说:“真的!尽管没有出版,但比起当红作家的作品,不见得会更差。”说完捧出几部书稿,方方正正的打印件,都配有封面,书稿装订不了,就用绳索串着,十分齐整。凌子鼐数了页码,每部均在四十万字上下,有六百多页。廖副院长喜上眉梢:“你是第一个读者,近一千万字喽!揭示深刻的社会问题,反映尖锐的*现象,这类小说上级宣传部门把着门道,出版社怕惹事,我猜审核不了,我也不想出版,留着自娱自乐,闲暇时翻一翻,许多经典案例,读来很有收益!”

  凌子鼐说:“不出版?可惜了。”

  廖副院长说:“那里?那里?我们当领导的还不至于靠稿酬养家糊口呀!”

  凌子鼐说:“听说写长篇小说主要靠灵感,还得掌握技巧。”

  “是啊!”廖副院长说:“当语文老师的会写作文,不一定写得出小说。当文学编辑的会改稿件,不一定写得出小说。写长篇小说一定要找到一个平台,就象演戏要有舞台。这主要应有社会阅历,靠观察,靠思考,找到一个平台让你想象的人物从中跳跃,不然是写不出来的,写了也写不下去的。”

  “听不懂呀?”凌子鼐想听解释。

  “比如你想用性格描写一方一俗之人,怎么办?打个浅显例子,象我们无疆县的平阳人慵懒,留坊人撒谎,张坑人急燥,泥洋人耍赖……,如果单纯地写,这是评论。如何艺术再现,就要设定一个空间、时间给这些人物亮相。谁来说出他们的特征?谁最了解他们的特征?又使得后面留有悬念,不会太苍白并有可读性。我们可以假设,假设什么呢?我举个例子不一定准,举什么呢?”廖副院长眼珠滚动:“假设,假设,这样吧,一个卖*子被抓,对,这个例子很好,应该是外地来的卖*子被人强暴,下面才能表达内容。女子到派出所报案。警察问:‘嫌疑人有何特征?’女子说:‘听口音好象是你们无疆人。’警察问:‘是平阳人?’女子说:‘平阳人没那么早,这人天色一黑就来了。’警察问:‘是留坊人?’女子说:‘留坊人好吹牛,这人一句话没讲。’警察问:‘是张坑人?’女子说:‘张坑人直奔主题,这人慢慢腾腾,不慌不忙。’警察问:‘是泥洋人吧?’女子说:‘泥洋人从来不出钱,这人给了五元钱,叫我不能报案。’”还没听完,凌子鼐说肚子笑痛了,廖副院长却一本正经,还要继续讲下去,廖副院长越是不笑,凌子鼐笑得更厉害。最后廖副院长总结了:“写文章,不是争口气鼓把劲可以做到的,要有天赋!”

  根据凌子鼐的验证,包括小说,包括电视剧本,包括廖副院长在“业大”分校面授时讲课提及的内容一点不假,那些题目、书名、期号、页码也都准确无误,只是廖副院长提到的三十篇范例是篇幅较长的学理文章,其它的都是涉及各行各业的论文、杂文、散文,三、四千字,最多的是案例评析一类。就是这三十篇学理文章,足够使一个大学毕业生拿到三十次中级、高级职称,如果是凌子鼐,恐怕就不再是小秘书了。凌子鼐突然看到了廖副院长浓黑的头发下遮掩的少许白发,是啊,当别人在谋得一份固定职业后学会潇洒,酒杯交盏,应酬自如,结识达官显贵,企望高升进步之时,我们的廖逸宣技术员、“共大”老师,县三中老师、县三中副校长、法院副院长、政协副主席却为求证一个事实认同一个观点,挑灯夜战,宵夜旰食,绞尽脑汁,劳损腰肌,挥汗淋漓,透支生命,时常,伏案桌前,孤影相伴,一支笔、一叠纸、一包烟、一杯茶、一千多万字叫你抄也要多少天,凌子鼐感动得泪水在眼眶打转。

  
  省高院研究室下发一些学术研究课题,廖副院长敏感地抓住这个机会,与凌子鼐商量合作事宜。凌子鼐说搭上董宪章,我见他近期摘录了很多法学类的学术资料。廖副院长平日经常关注文笔好又懒动笔的董宪章,有一次在审判委员会上还提到董宪章是有学术研究天份的人,写起东西来一气呵成,厚积薄发,不象别人如同小猫咬自个尾巴,原地打转。这一比喻无形中触动别人神经,刘副院长就说吃了黄豆子放个响屁就会上天吗,洪副院长也说有本事没本事不是嘴上挂着要拿来给人看的呀。廖副院长私下婉转批评过董宪章,不要把“朝中无人,做死闲成”挂在嘴边,人家把它传给领导听,便成牢骚怪话。谁多做少做领导心里有谱,用不着别人提醒,至于能否提拨重用或者嘉奖记功,领导需要的是别人对他的尊重,说白一点,领导没有欠你的人情,为何要提拨重用你,有什么理由要给你嘉奖记功。董宪章是听不进别人话的,唯有廖副院长,他是看重的。廖副院长有着和他相似的经历,但廖副院长有话藏在肚子里,他不说没有人知道。这一点,董宪章学不到的,学不到但对廖副院长很显得谦逊。曾经对廖副院长说过,我是不向别人讨教的,唯有你廖老师。一句廖老师使廖副院长把一生的写作技巧交付出来,认为后继有人。

  承领学术课题是第一次,三个人都有合作的意向。经张院长同意,由凌子鼐写请示向省高院申报《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研究》这一课题。为了申报成功,廖副院长还给省高院办公厅马主任打了招呼,托他出面通融一下。不到一个月,上面批文下来,并拨来二千元研究经费。不足一个星期,廖副院长亲自拟制调研提纲,凌子鼐和董宪章看了十分惊奇,这份提纲就是廖副院长对妨害司法活动犯罪长期调查与思考的结果,是多年来法学理论研究的积淀。俩人佩服之至,有谁敢跳出来跟廖副院长比一高低?在基层法院没有几个,董宪章说全省法院也没有几个。

  凌子鼐邀董宪章到廖副院长办公室讨教,两人各拿来纸笔,坐在沙发上,聆听廖副院长的讲解。不料,廖副院长认真起来,说在办公室谈,是把学术研究当儿戏,不象一回事,偏要到一楼审判法庭,叫办公室的人扛来一块黑板,弄来一盒粉笔。空荡荡的审判法庭旁听席上,坐着凌子鼐和董宪章,廖副院长脱下衬衫,换上套装,来了精神,在黑板上重重写下“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研究”几个行书大字。在下面,写了三行楷书,分别写上“一,我国现行刑法分则分类的利弊及妨害司法活动犯罪专章归类的必要性”,“二,关于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的立法建议”,“三,修改刑法时可供参照的体系与结构”。然后又在三个标题后面划上许多星状线,分别用隶书、草书写了多行小标题。

  廖副院长俨然一副教授的派头,大作分析:这篇文章分作三大部分来写。第一部分是,他指着“我国现行刑法分则分类的利弊及妨害司法活动犯罪专章归类的必要性”,大声说话:“有关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从内容到排列上均有不完善之处:一是内容上不够完整。表现在没有突出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的特殊性,如暴力阻碍、对抗、抵制司法人员执行职务的,在目前司法实践中也只有类推适用妨害公务罪。同时,表现在忽视了对司法机关及司法人员声誉的保护。如案件当事人为了打击报复或渲泄私愤,使用暴力或其他方法,贬低、损害司法人员的人格,破坏司法人员的名誉,或故意捏造并散布某些虚构事实,损害司法人员的人格,破坏司法人员的名誉,或冒充司法人员骗取钱财或索取案件材料,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等行为,在目前法律无特别规定之下,就不便以妨碍司法活动犯罪予以论处;二是排列上显得混乱。表现在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散见于反革命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权利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渎职罪等几类犯罪中。要完善刑法分则中的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的规定,只有将包含在分则各类犯罪中有关妨害司法活动的犯罪抽出来独立成类,专章设置并在内容上进一步充实。这样的好处在于;第一,有利于保障国家司法活动的顺利进行。第二,是法律适用的内在要求。第三,有许多国家的立法例可资借鉴。”廖副院长说到这里,喝了一小口茶,继续分析第二部分,指着“关于妨害司法活动犯罪的立法建议”,他说:“要抓住四大方面。第一,分析妨害司法活动罪的特点。第二,提出妨害司法活动罪的立法模式。其中,一是从现行刑法分则中抽出来的几类犯罪作集中规定,二是从现行刑法分则中分化出来的几类犯罪作明确规定,第三,提出进一步完善司法活动犯罪的有关见解,第四,提出妨害司法活动罪的构成要件。”廖副院长接着提到第三部分,指着“修改刑法时可供参照的体系与结构”,说道:“这部分应当包括,妨碍司法活动的犯罪,损害司法权威的犯罪,滥用司法权力的犯罪。”他的意见,这篇文章能长则长宜短则短,不定篇幅。三个人每人负责其中一个部分,最后由他负责统稿。

  大家商量,第一部分有了比较明显的纲线,由凌子鼐撰稿,毕竟他是第一次接受这样艰巨的任务。第二部分有很大难度,需要谙熟的法理知识,由廖副院长撰稿。第三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