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职业化员工必修的10堂课-第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工作或计划改变,且此改变对我有影响时,我并未被事先通知或征求意见          

※BOOK。※虫 工 木 桥 虹※桥书※吧※  

第13节:压力管理(2)         

  公司要求我接受决策,但不希望我了解决策原因和过程    

  我的工作必须通过开会才能决定该如何处理    

  会议中我十分注意自己的言论或意见    

  我忙不过来    

  我空闲的时间很多(上班时我没有足够的工作要做)    

  我觉得自己大材小用    

  我觉得我不能胜任自己的工作    

  同事们与我个性不同    

  我必须同其他部门联络或协商才能完成我的工作    

  我与同事间存在着无法解决的矛盾    

  我的同事不支持我    

  我的时间多用在处理工作配合等问题,而不是工作计划的执行    

  我与其他同事要合作的工作太多或太少    

  我受到的监督太多或太少    

  我在工作上无法发挥自己真正的才能    

  我被安排的工作任务没有意义    

  总分    

  自评结果分析:   

  总分>75:你的压力过高,本培训很可能不足以解决你的压力问题,也许你更需要心理医生的帮助。   

  总分≤25:你的压力极低,你似乎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这样的生活真的就没有压力吗?   

  多数人的总分往往介于25和75分之间,压力不低,也不算太高。这说明,工作带给人的压力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我们之所以感觉压力大,更多地缘自我们要承受的经济负担和精神负担。   

  与3~4个同事或朋友分享与讨论   

  各自的压力程度。   

  确定你的压力来源,可按重要程度排序。   

  选出大家最重要的几个压力来源。   

  影响对压力反应的因素   

  一个人对压力的反应程度,与压力事件的性质、个体心理、生理因素以及外在环境因素有关。   

  ●压力事件的性质   

  压力事件的性质,是指压力的强度、频繁度和时机。譬如一个刚被提拔(时机)到管理岗位的员工,肯定要比经验丰富的管理者感受到的工作压力要强和频繁得多。   

  ●个体心理因素   

  个体心理因素包括人格、情绪形态、思考模式和人生阅历。   

  ■人格、情绪形态是指一个人内向或外向、冲动或理智的性格倾向。内向的人往往对压力能够默默地承受,但有可能因此抑郁而不能释怀;外向的人对压力可能反应过激,但压力所造成的不良影响又较易烟消云散。冲动的人会首先排斥压力;理智的人却倾向化解压力。   

  ■思考模式是指一个人对待问题的心态是积极还是消极,开放还是偏执。积极的人会将压力视为动力;消极的人会将压力当作阻力。心态开放的人相信方法总比问题多,所以努力寻求缓解压力的方法;偏执的人则会陷入压力的漩涡中难以自拔。   

  ■人生阅历同样会影响一个人对压力的反应。人生阅历,或者说一个人的生活经验,至少包含这样几个方面:   

  ◆接触过的人。   

  ◆经历过的事。   

  ◆去过的地方。   

  ◆受过的教育。   

  ◆关注的爱好。   

  一个人的人生阅历越丰富,其抗压能力也就越强。   

  ●个体生理因素   

  个体生理因素包括一个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以及运动、营养、休息状况等。不言而喻,一个人的生理状况越好,其抗压能力也就越强。   

  ●外在环境因素         

虹←桥←书←吧←BOOK。←  

第14节:压力管理(3)         

  外在环境因素包括:文化背景与社会道德观念、家庭环境、社会支持系统和企业支持系统等。   

  刚到国外留学或工作的人,自然会体会到文化背景的不同所带来的精神压力。新员工要融入到新公司的企业文化,不承受一定的压力也是很难做到的。   

  社会道德观念开明开放的环境,会令人心情舒畅,顾虑减少,人的精神压力自然也就减弱。   

  另外,和睦的家庭、健全的社会福利保障系统,以及完善的企业支持系统(如EAP……员工帮助计划、心理咨询)都会正面影响一个人对压力的态度和反应。   

  ●缓解压力的治标方法   

  常见的许多减压方法其实都是治标不治本,也就是说可以表面或者短期起到缓解压力的作用,而不能根除压力对身心带来的不良影响。当然,采用这些方法作为权宜之计,也是可取的积极举动。这些方法包括:   

  ■数颜色法:由美国心理学家费尔德(Leonard Felder)提出,适用于情绪不佳时,可通过数周围的各种颜色来缓解情绪压力。   

  ■暗示调节法:感到压力时,用积极的想法或语言(如〃有志者事竟成〃之类)鼓励自己。   

  ■运动纾解法:国外最新研究表明,每周三次一小时左右的运动或体力劳动,会有效缓解现代人的精神压力。   

  ■音乐缓解法:喜欢音乐吗?寻找那些在你感受压力时能给你的心灵带去慰藉的音乐吧!   

  ■幽默化解法:多读一些幽默故事或笑话,培养你的幽默神经,从而能够笑对一切压力!   

  ■注意力调控法:感到压力时,暂时避开,换个环境休息一下,静下心来换个思路,哪怕只是跟朋友们闲聊一通都可能产生积极的灵感。   

  ■提高时间管理技巧:具体方法可参考下文中〃时间管理〃的培训课程。   

  本培训课程更希望同大家探讨缓解压力的治本方法,包括:   

  ■树立恰当的人生观。   

  ■快乐工作。   

  ■培养多元智能。   

  树立恰当的人生观   

  经过大量深入探讨后可以发现,多数职场人士的压力来自精神层面,体现在对自我的认知不足,对人生与未来的迷茫,以及攀比和虚荣。   

  ●老子的哲学观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老子的思想,其中〃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的核心原则。老子〃自然无为〃的思想并不是要人不作为,而是要人〃不刻意而争〃,要〃自然而然〃地〃顺势而为〃。   

  那么什么是一个人的〃势〃呢?一个人的〃势〃其实就是〃天生我材必有用〃中所说的〃材〃……才能!亚里士多德说得好:〃你的天赋、才能与世界需求交叉的地方,就是你的(人生)使命所在。〃也就是说,一个人能为人类和社会所做的最大贡献,应该是在他能积极地发挥他的天赋才能的时候,这个时候,任何压力都会变得无足轻重,因为这是一个人的快乐所在,正所谓〃乐此不疲〃。   

  然而,我们许多人的天赋才能由于受到世俗、攀比、虚荣的影响而被埋没了。如何找回我们的天赋才能并让它(们)社会化呢?   

  去多接触些人吧,让别人给你反馈,从而发现自己的盲点和潜力。〃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去多做些事吧,从实践中挖掘你的热情和激情所在。   

  去多走些地方吧,从新的环境中你会获得更多的感悟以及对自己更深刻的认识。         

。←虫工←木桥 书←吧←  

第15节:压力管理(4)         

  去多读些书,多学点东西吧,你会从中吸取更多成长的营养……   

  新道家在西方的影响日渐增大。新道家主张道家智慧是竞争时代的人生智慧:〃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严子陵早就道出了我们现代人应有的心理健康标准:人格的独立和心性的自由!   

  ●柯维博士的成功观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这一培训课程在中国企业内的影响越来越大。这项培训课程来源于柯维博士的同名书。这本书1989年一经推出就畅销不衰,被职场人士奉为〃成功〃宝典。    

  有人信奉性格决定命运。柯维博士认为,成功其实是习惯使然。《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并不只是简单地告诉你走向成功所需要的提高效率的技巧。这本书的精髓,更在于引导你树立〃全面成功〃的信念,探询何为自己真正想要的成功。    

  全面成功有两方面的含义:   

  ■仅有事业成功只能算成功了一半,唯有兼顾事业、家庭、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等人生其他层面的圆满和谐才是真正的成功。   

  ■〃个人成功〃,即实现个体物质和精神的独立,也不能叫真正的成功;真正的成功是要实现〃公共成功〃,即为社会作出贡献。但〃公共成功〃必须以〃个人成功〃为前提。很难想象,一个还未达到〃个人成功〃的人如何实现〃公共成功〃。    

  柯维博士提出的7个习惯是相辅相成的,前3项习惯; 即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 着重于如何修炼自己,由依赖进而独立,属于〃个人成功〃范畴。第4、5、6项习惯; 即双赢思维、知彼解己、统合综效,致力于团队沟通与合作,追求〃公共成功〃,进而实现真正的成功。而第7项习惯:不断更新,帮助你保持和巩固成功!    

  主动积极的心态来自人类拥有〃选择的自由〃。我们纵然不能掌控客观环境,但我们可以决定对客观现实的反应。这是犹太心理学家弗兰克尔通过二战集中营的亲身遭遇而得出的理论。他发现,〃选择的自由〃是人和动物的一个本质区别。举例来说,羊见了狼,会本能地逃命。而人见了虎,可以选择逃跑,也可以选择当武松,即在刺激与反应之间,人有选择如何反应的自由与能力。这种〃自由的选择〃基于人类同时具备以下四种天赋:   

  ■自觉性,因此人可以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能做些什么。   

  ■想象力,因此人可以树立愿景和目标。   

  ■意志力,因此人可以为实现目标而坚持不懈地付出努力。   

  ■良知,因此人可以知道自己的哪些作为是对人类有益的。   

  成功的人一定是充分发挥了这四种人类天赋的人。(培训4〃组织变革中的自我管理〃与此习惯相关)   

  以终为始,即我们行动之前应树立正确的目标。为什么太多人在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时反而感到失落?这是因为我们常常在攀比和虚荣中忙碌,未曾探明自己心灵深处的所欲所求:什么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我真正应该做些什么?只有确立了符合价值观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才有可能获得源自内心的满意。(培训1〃职业生涯规划〃与此习惯相关)    

  要事第一、平衡角色的忙碌才有意义。柯维博士在此提出了他那影响极大的时间管理观念,即依重要性与紧迫性将事务分为四类,告诫我们要关注其中属于重要而非紧迫的事务。而重要性与目标有关,凡有价值、有利于实现目标的就是要事。当我们过多地或被迫处理紧迫之事时,那些重要而非紧迫的事务迟早会变得紧迫,使我们陷入〃救火队员〃的模式之中,似乎永无宁日;也体会不到游刃有余的境界。同时,每个人都是多角色,我们是主管、雇员,也是子女、父母、兄弟姐妹,是朋友……倘若我们用全身心去完成单一角色的使命,如做一名出色的主管或雇员,而忽略其他角色,那么很难造就圆满人生。我们不难理解为什么登月太空人巴兹在完成任务后不久即发生精神崩溃,以及某些企业精英在退休后过早辞世。当然,关键还是在于价值观,如果有人愿意选择锐意进取、光辉灿烂而不那么冗长平淡的人生,也有可取之处,只要自己内心满足就好。(培训3〃时间管理〃与此习惯相关)          

。←虹←桥书←吧←  

第16节:压力管理(5)         

  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成功,还需追求〃公共成功〃。〃公共成功〃的前提是人际关系的和谐。   

  习惯双赢思维,是〃公共成功〃应有的态度。利人利己并创建和谐共赢。世界之大,人人都有立足的空间,他人之得不必视为自己之失。利人利己观念以品格为基础:诚信、成熟、豁达。豁达的胸襟源于厚实的个人价值观与安全感,由于相信有足够的资源,所以不怕与人共名声、共财势,从而开启无限的可能性,充分发挥创造力与宽广的选择空间。 (培训8〃服务意识与技能〃与此习惯相关)   

  知彼解己:欲求得别人的理解,首先理解对方,这是实现〃公共成功〃的必要方法。人人都希望被了解,也急于表达,却常常疏于倾听。有效的倾听不仅可以获取广博正确的信息,还有助于别人对你信任感的增加。当我们修炼到能把持自己、享有内心的平静与抵御外力的力量,我们无疑晋升了人际关系的阶梯。 (培训5〃人际关系的建立与维护〃,培训6〃商务讲演〃,培训7〃会议主持与参与技巧〃与此习惯相关)   

  统合综效的威力无比。许多自然现象告诉我们:全体大于部分的总和,不同植物生长在一起,根部会相互缠绕,土质因此改善,植物比单独生长时更为茂盛。两块砖头所能承受的力量大于个别承受力的总和。这一原理也同样适用于人类,但并非万无一失。只有敞开胸怀,以接纳的心态尊重差异,才能众志成城。 我们在创建、激励高效团队,管理冲突与歧见,以及激发团队或组织的创造力及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无一不在应用统合综效; 达到充分〃借势〃,而这一切只有在团队个体即每个成员的〃个人成功〃的基础上才得以达成。所以,〃统合综效〃正是〃公共成功〃的结果。(培训9〃问题的分析与解决〃,培训10〃高效团队协作〃与此习惯相关)   

  不断更新,全面关照生命,追求圆满人生。用〃失去方知可贵〃来表述健康最恰当不过。柯维博士告诫我们要从身体、精神、心智、社交与情感四个层面来均衡地磨炼自己,要把运动、陶冶性情、学习、沉思、阅读、写作分布到匆忙的生活中去,并坚持不懈,愈挫愈勇。工作本身并不能带来经济上的安全感,因为一切均在变化中,包括人的期望值,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创造力和适应能力,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拥有财富,也不代表经济独立,拥有创造财富的能力才真正可靠。    

  〃高效能人士的7个习惯〃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我们业已谙熟的理论或教导,而是催人付诸行动的内心撼动。请大家一定去读这本书。有条件的话,最好还能参加相关的培训,从中你会感悟那些真正成功的人是如何拥有快乐充实的人生的。   

  快乐工作   

  ●工作的三种境界   

  有这样一则故事可以形象地说明一个人对现有工作的态度。一位记者在一个建筑工地采访。问到第一位建筑工人他在做什么时,这位建筑工人无精打采地回答说,他在砌砖头,从早累到晚,好歹一天的工钱还能糊口。他其实把工作当成是一种劳作,是谋生的手段。   

  记者又问另一位工人他在做什么。这位工人说他在尽一个建筑工人和做丈夫、父亲的责任。当一个人把工作当成尽责的手段时,工作对他来说是一个职业。   

  记者问到第三位工人时,这位工人说每早一起床,他就迫不及待地想早点来到建筑工地,因为他为自己所建造的这个建筑将成为本城新的地标而感到十分自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