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拣宝-第50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缠枝莲暗花纹刻,那就是用白釉填成,就是先微刻了轮廓,再填入白釉料,最终送到窑中烧制完成。这个过程,就是填白工艺了。所以才说甜白,实际上就是填白。
    填白工艺的精致就不必多说了,不过最引人注目的却是甜白脱胎瓷那特有的淡淡肉红色,宛若婴孩之肌肤,指不忍弹。又似刚刚剥出壳的鸡蛋,莹润无比。釉色白如凝脂、素犹积雪,色调恬静柔润,在视觉上给人以甜的感觉。
    然而在强光映照下,又透出微微的粉红光晕。此情此景,就好像是甜白小碗具有了人类生命似的,净白中流露似有若无的浅红,分明就是最健康的气色嘛。
    “珍品,绝对是精品中的名珍。”
    俞飞白有些兴奋,眼中透出一种想要占为己有的渴望。
    “孔老先生。”
    一瞬间,俞飞白秉承本心,直接问道:“你这件东西有出手的打算吗?”
    “怎么,你想买?”听到这话,周老有点儿惊奇,好心提醒道:“东西的价格不菲,少说也在千万以上。”
    “一千两百万。”俞飞白豪爽道,也轮到他财大气粗一回。成为新晋亿万富翁之后,他一直没有表现的机会,现在终于尝尝挥金如土的滋味了。
    一时之间,一些人目光闪烁,惊讶于俞飞白的财力。倒是王观和钱老了解情况,也没觉得有什么奇怪,更没有什么反对意见。毕竟永乐甜白瓷小碗,就是值这个价钱。既然俞飞白真心喜欢,他又不差买下来的钱,何必阻止?
    “恐怕要让小友失望了。”
    然而,在惊讶之余,孔老先生也回过神来,含笑摇头道:“这是镇馆之宝,而且收藏了十几年,也有几分感情了,不舍得转让,请你多见谅。”
    “这样呀,确实让人遗憾……”
    俞飞白有几分惋惜,摇了摇头之后,就不再出价了。一是孔老先生态度坚决,他也不好强求。二是东西尽管是珍品,却没有珍贵到让他不顾一切想要得到的地步。
    如果说,小碗暗花纹刻不是缠枝莲纹,而是龙凤纹,或者碗心有款,或者有青花纹饰,属于《事物绀珠》一书中提到的“永乐、宣德二窑皆内府烧造,以棕眼、甜白为常,以苏麻离青为饰,以鲜红为宝”记载中的宝物,那他才会考虑要不要拼掉一半身家买下来。
    “想要收藏这样的珍宝,也是需要一定机缘的。”
    适时,钱老巧妙转移话题,微笑问道:“孔兄,如果没有什么避讳,不妨给我们说说,这东西你是怎么得到的?”
    其他人也饶有兴趣地关注起来,毕竟收藏东西除了它的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以外,东西的来历也是大家最感兴趣的事情。不然的话,收藏圈里也没有诸多曲折离奇的捡漏故事了。
    “这事说来话长,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这个时候,孔老先生也陷入了回忆之中,脸上不自觉浮现笑容:“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受到朋友的邀请,去到他的家里作客。然后在他的收藏室之中发现了这个杯子,乍看之下我就可以肯定,这是永乐甜白……”
    “在十五年前,中国的古董在世界范围内并不太受到重视。我的朋友又是纯粹的外国人,自然不能理解我对于杯子的感观,看见我十分喜欢,就半卖半送让给我了。”
    说话之间,孔老先生笑逐颜开道:“就是前几年,他无意中了解到永乐甜白在中国市场上的价格以后,一直为这事而后悔。”
    “真是幸运啊。”
    众人忍不住感叹,尤其是俞飞白,再次抱怨生不逢时,好东西都被钱老、孔老这代收藏家收刮得差不多了,轮到他们年轻一代,想要碰到好东西的几率微乎其乎。
    上世纪**十年代,简直就是收藏家们的黄金时代。在那个时期,只要藏家们不怕辛苦,勤快一些,多往乡下跑,总能掏到好东西。可是现在古玩市场,那是资本的时代了,没有雄厚的金钱财力,想买一件国宝级的东西,那纯粹是痴心妄想。
    “你还年轻,着什么急,以后大把机会。”
    听到俞飞白的抱怨,常老摇头道:“我们也撑不了几年了,以后的世界终究是你们的,何必急于一时。等你到了我们现在的年纪,收藏的东西肯定也不会少。”
    “但是花的钱更多呢!”俞飞白无声嘀咕了下,却没敢让几位老人家听到,不然肯定又要斥责他态度不端正了。
    “你们两个也别站着。”
    此时,周老笑道:“自己找地方坐呀。”
    “搬两张椅子过来。”孔老先生闻声,立即挥手示意,自然有秘书在茶几旁边添加两个座位。幸好茶几比较长,倒也不显得拥挤。
    两人致谢之后,就顺势坐了下来,然后又有人取杯子过来给他们倒茶,并且为其他人添加茶水……中间停歇了两三分钟,却是在酝酿另外一个话题。
    等到添茶的人退下去之后,周老举杯抿了口清香茶汤,随即笑道:“孔兄,你可是海外首屈一指的大藏家,镇馆之宝可不仅是永乐甜白这一件而已吧?”
    “大藏家之名可不敢当。”孔先生连忙摆手,自谦笑道:“小有积蓄而已,相比之下,与诸位差远了。”
    “我们就算了,不敢和你比。”周老摇头道:“在场之中估计只有令希……对了,还有王观,他们两个人的收藏,或者能与你不分上下。”
    “嗯?”
    孔老先生一怔,钱老就算了,尽管不是很熟,但是通过一些渠道,他也明白钱老是国内隐藏颇深的大收藏家。可是王观,年纪轻轻就有丰富的收藏品,难道是张葱玉一样,得到了祖父辈的传承?
    这种事情也不奇怪,有的大收藏家逝世之前,不舍得把毕生收藏捐赠出去,恰好家里的子孙之中有人对收藏感兴趣,干脆把东西传给他了。孔老先生怀疑,王观就是这样的情况。不然的话,哪来这么多藏品。
    “周老,您这话过了。”
    然而,王观也不敢与钱老比肩,直接推托笑道:“我的收藏品应该还没您老多,不能用丰厚来形容吧。”
    “藏品在精,不在多。”周老笑道:“你的一件东西,足够抵我几百件了。”
    “很对。”
    一瞬间,常老、俞飞白深以为然,纷纷点头表示赞同。
    听到这话,孔老先生若有所思起来,不过也不好多打听,只是笑道:“一件顶几百件的珍宝我没有,不过前段时间到是收藏了一件宣德青花……”
    在说话的时候,孔老先生示意起来,旁边的秘书立即小心翼翼把永乐甜白瓷小碗拿走,不久之后却捧着一个罐子回来。
    乍看之下,常老惊诧叫道:“宣德青花蛐蛐罐?”
    “真的假的?”
    与此同时,旁边众人有几分惊喜,又有几分怀疑。
    要知道尽管蛐蛐罐在古代比较常见,但是宣德年间的蛐蛐罐,那却是十分稀罕,能够与永乐甜白瓷媲美的珍宝。
    究其原因,无非是物以稀为贵罢了。纵观宣德一朝,有两样东西是现代藏家视为价值连城的孤品存在。一是宣德炉,第二就是青花蛐蛐罐……(未完待续。)
第894章 这么漂亮精致,绝对是赝品!
    什么是孤品,自然就是独一无二,天底下就一件的意思,不可能成双成对出现的东西。宣德年间的官窑青花蛐蛐罐,就是这样的存在。
    一般来说,提到宣德皇帝,在史书上评价可不低。作为永乐皇帝的孙子,宣德皇帝受到良好的教育,更集万千宠爱于一身。许多人都说,他的父亲能够坐稳太子之位,并且顺利地登基为帝,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这个皇太孙的缘故。
    从文献记载看,宣德皇帝在位九年零七个月,就整个明王朝二百七十多年的统治而言,只能算是短暂的一瞬间。不过这一瞬间,却是明代最为辉煌的一页。
    宣德皇帝在位期间,不仅在军政方面有卓越才干,而且还有许多雅好,比如留神词翰、精于绘事等等。也就是说,他的诗词文章写得不错,更擅长绘画。
    当然,无论是写诗还是绘画,在大家看来,那是十分风雅的事情。只要不做到南唐后主李煜,以及宋徽宗赵佶的地步,一般人只会称赞,不会有什么恶评。
    毕竟喜好风雅,就意味着亲近文官。史书的笔杆子就掌握在文官手里,他们自然会往好的方面书写,不可能抨击。
    不过,人无完人,宣德皇帝有个喜好促织之戏的毛病,却是许多人深痛恶绝的事情。记得国内有一部关于促织的动画片,就是批评谴责宣德皇帝这种行为。
    所谓促织,其实养蟋蟀,斗蟋蟀。说得通俗一点,就是玩蛐蛐。
    玩蛐蛐这项活动,究竟源于什么时代,已经无从考据了。反正诗经之中,就有十月蟋蟀,入我床下的描述。然后代代相承,连大诗人杜甫、白居易,都写有关于蟋蟀的诗文。然而真正玩蟋蟀玩出花样,并且把玩蟋蟀编写成著作的,却是南宋歼相贾似道。
    史书评价,贾似道是误国害民的歼相,传说在北兵侵入宋境之际,他仍然和姬妾趴在地上观看斗蟋蟀。作为玩蟋蟀的行家里手,他两万余字的促织经,至今仍是养虫者的经典祖书。由此也看得出来,民间玩蟋蟀的风气,已经由下及上,在贵族之中流行了。
    不过仔细想想,宰相玩蟋蟀是祸国殃民的表率,那么堂堂一国之君也好玩蛐蛐,就算是有作为的皇帝,肯定也逃避不了一个不务正业的评价。
    文武百官不好说,反正作为宣德皇帝的母亲,当朝太后非常讨厌儿子这种行径。所以在宣德皇帝病逝之后,帝位由宣德皇帝年仅八岁的儿子即位,为防止孙子玩物丧志,荒废学业,太后干脆发布了命令,将宫中一切玩好之物、不急之务悉皆罢去。
    想一想,幼帝即位,朝政基本是太后管理,也就是所谓的垂帘听政。一道懿旨下去,而且还是贤明的决定,谁敢不从?
    一时之间,宣德皇帝登基之后,命令御窑厂精心烧造的蟋蟀罐就是这样被砸光了。不仅是宫中所藏惨遭毁弃,就连御窑厂烧制好尚未进贡的蟋蟀罐也全部打碎深埋地下。
    这种情况下,宣德年间的官窑蛐蛐罐,自然成为了十分稀罕少见的东西。至于稀罕到什么程度呢,一般人或许没有什么概念,那就举个例子吧。
    据查资料可知,清宫旧藏宣德官窑瓷器一千多件,大多数是从宣德朝传存下来的,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是现今最有权威的收藏。然而这些收藏之中,却没有一件宣德官窑蟋蟀罐,由此也可以知道,这种东西的稀少程度了。
    反正根据一些人的考据得出结论,能够在太后的旨意下,能够幸免于难的宣德蛐蛐罐肯定不多,很有可能是宣德帝赏赐大臣的礼物。毕竟按照文献资料看来,确实有关于宣德皇帝赠予官员心爱礼物的记载。
    当然,另外一些就是被打碎埋到地下的残器了。近些年来倒是出土不少,可是现在孔老先生秘书捧出来的蛐蛐罐明显不是残品。
    抛开残器不说,真正完好无损的东西绝对是独一无二,堪称孤品的珍宝。
    “这东西到底是真品,还是仿品?”
    看了一眼,常老忍不住质疑起来,眼中多少有点不信。毕竟后人也明白宣德官窑蛐蛐罐的珍贵,自然加以仿造。而且由于真品罕见,在不了解真品具体特征的情况下,往往容易上当受骗,把仿品当成真品买下来了。
    “常兄不妨看看。”
    适时,孔老先生笑道:“掌个眼,鉴赏一下,就知道是真是仿了。”
    “你不说,我也要上手观赏。”
    说话之间,常老定了定心神,立即戴上了白手套,又摸出高倍放大镜,以及强光手电筒。装备齐全了,这才开始仔细研究蛐蛐罐。
    “俗话说,玩虫一秋,玩罐一世。”
    常老一边鉴赏,一边说道:“其实养蛐蛐最好的罐子,应该是用澄泥做的澄泥罐。澄泥制作的罐子质地润滑,透气姓能很好,比较适合养虫子。不过明代人不懂这个,或者说皇帝养蛐蛐的罐子,不能是最好的,肯定是要最贵的。”
    “不过对于皇帝来说,金银珠玉太俗气了,唯有瓷器才能够彰显高贵身份,以及文雅的品味,所以青花蛐蛐罐子应运而生。而且由于皇帝的喜爱,御窑厂工匠对于罐子的制作自然是尽善尽美。”常老有几分感叹道:“在我看来,或许最能代表宣德时期青花瓷器工艺最高水平的,应该就是官窑青花蛐蛐罐了。
    这话有点道理,众人也比较赞同。
    毕竟御窑厂的存在,本身就是满足皇帝的私欲,一切按照皇帝的喜好来办。朱元璋喜欢釉里红,所以洪武年间的釉里红是珍品,朱棣喜欢白瓷,这才有了永乐甜白的诞生。到了宣德皇帝时期,他本人偏爱青花,那么宣德青花是整个明朝最好的东西。
    当然,宣德偏爱青花没错,却更爱玩蛐蛐,那么宣德青花蛐蛐罐精美程度也可想而知。眼前这件东西就是很好的证明,器物胎体厚重,釉层肥厚,白中发青,这是宣德青花的特点。尤其是青花的锡光,在灯光下十分浓厚艳丽,十分惹眼。
    永乐宣德年间,御窑厂青花瓷普遍使用苏麻离青,这是进口料,价格昂贵。所以才有诸料悉精,青花最贵的评价。但是便宜没好货,贵的东西往往意味着质量有保证。苏麻离青料价格不菲,但是烧造瓷器展现出来的效果,确实比国产料更胜一筹。
    苏麻离青发色深沉浓艳,特点更是十分明显,如果在炉火气氛好的情况下,更是能烧出宝石般的色泽。大家稍微打量,注意到蛐蛐罐的青花颜色,就可以判断东西应该是使用苏麻离青烧制而成。
    “不过,这应该是苏麻离青和国产青料混合使用之后,才烧造成的蛐蛐罐。”
    研究片刻,常老肯定道:“你们看,苏麻离青呈深划色,而国产青料颜色比较清淡,有晕散的现象。所以罐子青花的发色比较明快,色泽浓重与淡雅相间,具备两种钴料的特点。”
    “混合钴料,应该比较少见吧。”
    此时,俞飞白饶有兴趣道:“是故意营造出这种发色效果来,还是由于苏麻离青已经开始出现枯竭迹象,所以要省着点儿使用。”
    “当然是前者,想要这种浓淡相间的效果。”
    常老笑道:“要知道宣德年间国力昌盛,有足够的军事力量,以及财政力量到国外采购苏麻离青。真正让苏麻离青陷入枯竭危机的,却是在土木堡之变以后,由于政治因素,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烧瓷空白期。”
    “这个空白期要到了成化年间才恢复过来,不过库存的苏麻离青也用完了。也就是说,瓷器的演变,也能够折射出当时国力的情况。”
    常老微叹道:“这个道理不仅是我们明白,古人心里也清楚,不然也不会总是称赞永宣瓷器是明代瓷器的最高水平了。”
    “常老,你说的我们都懂。”与此同时,俞飞白好奇问道:“关键是这个蛐蛐罐呀,到底是不是宣德官窑真品?”
    “这个嘛……”
    常老迟疑了下,立即笑道:“我不说了,你们自己判断吧。”
    “什么呀,又吊人胃口。”
    俞飞白看似抱怨,实际上却兴致勃勃接替常老的位置,然后仔细研究起来:“釉面肥厚滋润,光泽柔和不刺眼,白中泛青。釉面不太平整,像橘子皮,可能存在开片现象。在高倍放大镜底下,釉面充满了大大小小的气泡,甚至小气泡擦大气泡……”
    “宣德朝无论什么品种的瓷器,几乎都是这种釉面,蛐蛐罐肯定也不例外。”
    把里胎和外釉都打量过了,俞飞白又小心把罐子翻转过来,察看底足:“宣德青花大件东西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