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佛是一棵树-第1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日本企业家们在谈论企业目标、经营哲学时,与其说是产业者在发表经营心得,还不如说是一位宗教得道者在传教布道,他们的谈话充满了哲学思想,“企业生存目的,企业如何生存”这些现代管理问题经过他们的注解都提升成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发展、生存的哲学问题。有的企业直接将宗教问题导入企业的经营哲学中。如丰田汽车公司就明确提出:“尊崇神佛,心存感激,为报恩感谢而生活。”正是这种“感激、报恩”的思想,使企业员工的奉献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生产已不单单是满足个人物质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它能给员工这种精神上的满足。
  由于宗教的影响,导致了企业的经营哲学都以伦理思想为基础,再加上各个企业家的观点,到处开花结果,形成了仿如宗教的各种流派,而企业好像是各种宗教,不过这只是局限在各个企业内部而已,我们不妨把它称为“企业宗教现象”。
  除经营哲学之外,日本企业日常的一些常规活动也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在松下王国里,它的每家公司都设有一个道场,专门用来供奉佛像,公司的高级职员每周都要来这里,由主持道场的和尚给他们讲法,使他们净化心灵,更好地执行公司的有关命令。作为松下创始人的松下幸之助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一生中最尊重的顾问也是他的经营导师就是一个和尚——日本近代著名的高僧加腾大观(注4)。师徒两人最成功的合作,就是通过各种宗教活动,将企业与宗教的各种教义、精神和公司的运作巧妙结合起来,然后灌输给企业员工,使他们相信工作目的并不只是为了个人和社团,更多地是追求人类生活的共同幸福。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6)
在这些成功企业家的言词里,处处体现着“因果报应”、“顺应同化”的宗教精神,他们用这种充满灵性的宗教手法来解释企业与社会、员工与上司以及员工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人与人之间必须以“仁爱”的态度来相处,企业发展以人为主,贯彻这种人本主义就是“和”的精神。利用宗教活动,企业家很好地协调了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同时也把下属的思想引到他们所希望的境界,从而在管理层内部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避免了企业的内耗。
  朝会、晚训、社歌等可谓日本管理方法上的一大特色,在公司每天上下班前的二十分钟里,所有员工都必须集中在一起高唱社歌,背诵社训或检查自己的过失。他们深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所有员工心灵的一致。更加令人惊奇的是,他们真的做到让每个员工就同一个问题作出完全相同的回答,而且这是他们所达成的“共识”。据说无论你问松下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他们公司生产什么?他们都会一致回答说:“我们公司是培训人才兼生产电器的公司。”可见他们对人才的重视和对公司经营哲学的执著追求。这些如同佛教和尚每天敲钟念佛,基督教徒的祷告一样,在每天不断地重复强调之下,每个人都不知不觉地被潜移默化了。
  日本企业就像一个个各具特色的宗教,都具有自己的宗教思想,企业最高领导者就是教主,他为实施自己的教义,不断向他的教徒传播他的经营哲学,企业员工则是一群宗教的狂热信徒,为维护他们的信仰,可以舍身取义,这也不难想像日本企业为什么能够在全世界取得令人难以想像的成绩。
  或许你会觉得日本企业的成功,其中隐含着其民族精神的特殊性,并不一定放之四海而皆准。或许你会觉得西方企业的成绩是因为上帝的“恩惠”,谁叫他们离上帝生活得近一些呢。而我们历史上的辉煌,要远远大于他们现今的骄傲。
  无论过去、现在、未来,在任何时间段,随便什么环境下,企业想要发展,必要的条件就是团结和凝聚。所以我们需要的,是一种信仰。一种为自己负责的信仰,一种去做正确事情的信仰;一种渴望成功的信仰。
  话说一位小和尚坐在地上哭,满地都是写了字的废纸。“怎么啦?”老和尚问。“写不好。”老和尚捡起几张看:“写得不错嘛,为什么要扔掉?又为什么哭?”小和尚继续哭:“我就是觉得不好。我是完美主义者,一点都不能错。”
  老和尚拍拍小和尚:“问题是,这世界上有谁能一点都不错呢?你什么都要完美,一点不满意,就生气,就哭,这反而是不完美了。”小和尚把地上的字纸捡起来,先去洗了手。又照照镜子,去洗了脸;再把裤子脱下来,洗了一遍又一遍。
  老和尚问:“你这是在干么啊?你洗来洗去,已经浪费半天时间了。”小和尚说:“我有洁癖!我容不得一点脏,您没发现吗?每个施主走后,我都把他坐过的椅子擦一遍。”“这叫洁癖吗?”师父笑笑,“你嫌天脏、嫌地脏、嫌人脏,外表虽然干净,内心反而有病,是谓不洁净。”
  小和尚要去化缘,特别挑了一件破旧的衣服穿。“为什么挑这件?”师父问,“你不是有洁癖吗?”小和尚有点不服气道:“您不是说不必在乎表面吗?所以我找件破旧的衣服。而且这样施主们才会同情,才会多给钱。”
  师父瞪起了眼睛:“你是去化缘,还是去乞讨?你是希望人们看你可怜,供养你?还是希望人们看你有为,透过你度化千万人?”
  老和尚圆寂了,小和尚成为住持。他总是穿得整整齐齐,拿着医疗箱,到最脏乱贫困的地区,为那里的病人洗脓、换药,然后脏兮兮地回山门。他也总是亲自去化缘,但是左手化来的钱,右手就济助了可怜人。他很少待在禅院,禅院也不曾扩建,但是他的信众愈来愈多,大家跟着他上山、下海,到最偏远的山村和渔港。
  小和尚说:“师父在世的时候,教导我什么叫完美。完美就是求这世界完美;师父也告诉我什么是洁癖,洁癖就是帮助每个不洁的人,使他洁净。师父还开示我,什么是化缘,化缘就是使人们能手牵手,彼此帮助,使众生结善缘。至于什么是禅院?禅院不见得要在山林,而应该在人间。南北西东,皆是我弘。”
  

模块三:做正确的事情为自己负责(7)
戒律,在我们的心中,天地,在我们的眼中,你有没有信仰不要紧,你信仰什么也无所谓,因为人生重要的并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注1:周叔迦(1899—1970),字志和,笔名云者等,秋浦(今安徽东至)县人。周馥后代。建国后,被选为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兼副秘书长。1956年起,任中国佛学院副院长兼教务长。同年,被印度摩阿菩提会推为终身会员,是我国著名的佛教专家和学者。
  1970年病逝,著作有《中国佛教史》、《唯识研究》、《法华经安乐行义记》和《因明学》等。
  注2:鸠摩罗什(公元343…413年),中国佛教史上杰出的翻译家。其祖原籍印度,世代相国。罗什译经,质量优良。他不直译;而是采取不害原意的办法进行意译,一千五百多年来,为佛徒所喜读,他所翻译的经文,篇篇都是文笔流畅,内容深入浅出,使人读后易懂易记。鸠摩罗什是我国佛教史上赫赫有名的三大翻译家中最早的一位,另外两位是真谛和玄奘。
  他为中国佛教的传播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研究佛学;先小乘;后转为大乘,尤其着重弘扬龙树、提婆的般若性空学说。《中》、《百》、《十二门》三论的译出,为后世嘉祥建立“三论宗”奠定了基础。故罗什可称为三论宗的远祖。
  鸠摩罗什的一生不仅对于我国佛教思想的发展有重大影响。而且他那高深的中文造诣,通过经文的翻译传播,对于扭转当时士大夫们片面追求辞藻华丽的形式主义的文风,也起了革新进步作用。
  鸠摩罗什的活动,对于我国文学和哲学的发展,也有很大影响。在文学方面,他翻译了很多文艺性很强的佛经。在他译的《维摩诂经》里,有许多绝妙的借物言情的文艺作品;他翻译的《杂譬喻经》里讲了好多小故事,是一部通俗的民间文学汇集,《大乘庄严论》的文章,结构也初步具备了短篇小说的规模。这些东西介绍过来以后,对于我国文学,特别是口语化的通俗文学的发展,有很大贡献。他的影响,我们从后来的变文、俗文、小说、弹词甚至戏曲中都可以清楚地找到痕迹。
  注3:《佛遗教经》,又称《遗教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垂涅槃教诫经》、《佛临涅槃略诫经》。一卷。后秦鸠摩罗什译。
  遗教,又作遗法、遗诫、遗训、遗告、遗化。是指佛陀临涅槃时所说的教法。本经是佛陀临入涅槃时,为后世佛弟子所说的最后教法,因此特称为《佛遗教经》。与《四十二章经》、《八大人觉经》合称为佛遗教三经。
  注4:加藤大观是真言宗的和尚,却并非从小出家。他在寺院长大,做过刺绣工人。后来因一场大病,致使不能行走站立,时达三年。大概是因为信仰的缘故吧,笃信佛法的他又奇迹般地能够站立起来,由此,他投入佛门。和一般的信徒不同的是,他有那样的人生经历,所以对佛的信仰格外诚笃。只是他没有自己的寺院,也不靠佛事维持自己的生活。
  。 最好的txt下载网

模块四:忍辱,成熟的男人像条狗
一、从至尊宝到齐天大圣
  成熟的男人像条狗。
  写下这行字的时候,自己都觉得有些叛逆,好像是借用愤青的口吻,在埋怨或唾弃着什么。…
  如此突兀的宣泄,似乎也和这本书的主题不同,应该比较符合某种悲伤情歌的浅吟低唱。其实有时候无病能呻吟也是种莫大的幸福。
  智慧总是在矛盾中迸发,可能符合所谓的大智若愚吧。
  作为男人这种动物而言,可以没钱没财、没权没势,甚至一无所有,但是有一种东西始终不能丢弃,哪怕在穷困潦倒时都不能没了面子。面子问题,就是尊严,古人用鲜活的生命留下一个刻骨铭心的概念:士可杀,不可辱。于是成就了许多抛头颅、洒热血的真的勇士;也成全了一些所谓小人们的千古骂名。
  英雄这个词,从来都是模棱两可,虽然号称不以成败论英雄,但是江湖上总是流传着“成者王侯败者寇”的定律。只要最后成了他人的手下败将,莫管你当初如何意气风发,让多少人望你的项背,输了就是输了,至多为你的豪气赢得一个“匹夫之勇”的称谓。就像至死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再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终究也只是一代武夫的“夫”。倘若你能熬到功成名就的一天,即使如韩信候般承受穿越他人胯下的奇耻大辱,也是世间的美谈而非笑料。好一句“重整山河待后生”,国家没了都能东山再起,受些小小的委屈又如何?
  男人最怕的就是别人说他不成熟,男人最想得到的就是别人赞他成熟,这就如同女人爱漂亮的心理,天生的,你用硫酸伴着硝镪水也抹不去这种渴求。
  不过被比喻成狗,同样让人无法接受。再恶毒的咒骂也比不过一句“狗都不如”,如果被骂成这样,我绝对是做不到打不还手,骂不还口的,不知你是否能忍受。
  “那个人样子好怪。”
  “我也看到了,他好像一条狗。”
  在大漠如血的残阳中,衰老的破旧城墙上,夕阳武士搂着貌似紫霞仙子的女孩,远处是漫天风沙下齐天大圣那渐行渐远的,有些潇洒又略有些落寞的背影,一段看上去不着边际的对话。
  凡是能称作经典的,都不那么容易的被人淘汰。
  每一次看《大话西游》,都有每一次的感动,而且每一次感动的理由也不太一样。最初的记忆,是流连于至尊宝对紫霞的爱情宣言。其实每一个人都会有至尊宝一样的悲哀。年少的时候我们想要追求、想要得到的东西很多,长大后得到了还想要得到更多,终于到了应该满足的年纪却发现真正想拥有的却并不是眼前所得。那到底什么是真正的得到?想要重新来过,可是人生已经不允许了,只有看下一辈子能否如愿。“如果上天给我一个再来一次的机会……”虽然只是一个美丽的诺言,却美丽得能让天地都心痛。
  后来开始喜欢上那个啰里啰唆、婆婆妈妈的唐僧,“等你明白了舍身取义,你自然会回来和我唱这首歌的。”谁是那位在我们的耳边喋喋不休的唐僧?他会不会让你想起了打骂过我们的父母,管教过我们的老师,训斥过我们的前辈?谁在青春年少时不曾经历过他们的谆谆教诲,谁在少年轻狂后没有产生过强烈的逆反心理?没有反抗过的人生是不完美的,年轻人犯的错误连上帝都会原谅。不过,当每一棵“青葱”成熟起来,成了男人或女人,都会由衷地感谢他们的教诲,或者在跌过跟头之后懂得后悔当初没有听他们的话。不记得哪位哲人说过,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能被人管、被人骂是种很大的福分。不信你试试,如果在工作中犯了错误老板没有责骂、领导没有惩罚,就等于你和这家公司的缘分基本已走到了尽头。
  最近再看《大话西游》,突然被影片结尾这段无厘头式的对话惊醒,不经意间慢慢嚼出夕阳武士和他所爱之人的感悟,那个像狗一样的背影,那个身负重担、背着使命上路的人,原来,就是生活中的我们。然而这一句,也是整个电影的主题。换一种说法,可以把它理解为:一个男人的无奈。你喜欢至尊宝,还是喜欢齐天大圣?答案或许见仁见智。至尊宝可以无所畏惧,无牵无绊地行走于江湖,对喜欢的人他敢爱敢恨,敢作敢当。是不是很像我们“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放荡不羁?那么你仰慕谁?崇拜谁?尊敬谁?谁又算得上是真的英雄?当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承担去改变人间的大义,但是肩负着家庭与社会的责任、为生活中的理想去努力,忍受世间的挫折与磨难,却是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的课程。只有忍辱才能负重,做一个真的汉子,不一定非要顶天立地,但是要求无愧于心。其实从至尊宝到齐天大圣的蜕变,正是在写实每一个男孩到男人的心路历程。
   。 想看书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