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长安(今西安),张亮、李世勣为行军大总管,引30万大军,直奔辽东。 
  唐军行至山海关,被一片汪洋挡住了去路。这时,龙门人薛仁贵求见皇上,说有渡海良策,张亮等一听十分高兴,命薛仁贵进帐细说分明。薛仁贵,仪表堂堂,谈吐落落大方,只听他说如此这般一说,张亮等觉得有道理,依计而行。过了几天,张亮、李世勣面奏唐太宗,说前面有一大户人家摆下丰盛的酒席,请皇上光临。李世民欣然前去赴宴。太宗一行来到一豪宅,里面宴席果然十分豪华、气派。李世民几天没吃什么山珍海味了,这回大吃一顿,喝得烂醉。他昏沉沉,一直睡了两天两夜,醒来后出门一看吓呆了,迎面扑过来汹涌的海浪,一股刺鼻的鱼腥味儿熏得他踉跄后退,左右侍卫急忙扶住。太宗斥问:“这是在哪里?”张亮叩拜说:“启奏陛下,大军正在渡海,东岸快到了!”原来,豪门乃是一艘大船,载着太宗和将士们一路开怀饮酒吃饭,扬帆远航呢。太宗有点不高兴,说:“我是大唐天子,你等怎敢瞒天子而过海?”说完,自己也情不自禁哈哈大笑,张亮等人更是欢喜的满面春风,事后,重赏薛仁贵献计有功。
  

二、虚实篇(9)
唐军过了大海,直取高丽,包围了高丽重镇安市。高丽派遣大将延寿、惠真率部火速救援,都被李世勣击败,其他地方的高丽守将逃命的逃命,投降的投降,只有安市城墙坚固,防守严密,未攻下。天气日渐寒冷,粮草快用完了,唐军只得撤退。相传,唐军途经温泉乡(现为平安城,在今河北省遵化市境内)时,太宗因戎马劳累,时令不适,抑郁成疾,久治不愈,竟卧床不起。这时,有一名叫于得水的村民前来报告说此地有“神水”可以包治百病。李世勣忙命人前往查看,在不远处果然发现一眼井。于得水说:“这就是当地有名的温泉井,水质甘甜可口、四季涌流不断,温和宜人、冬暖夏凉能治病,当地人都喝此井水治病,称为‘神水’”。御医当场喝了几口,觉得神智清爽,感觉很好,命人打上一桶来,带回营寨。当晚,御医就让太宗喝了一些,一个时辰过后,太宗睁开了眼睛,忽要呕吐,扶至炕沿,只听“哇!”的吐出一口黑呼呼的东西。御医仔细查看,竟是一块化了脓的血水,太宗的精神却好了许多。从此,太宗每天饮此井水,病情日渐好转,不久,奇迹般完全康复了,众将士皆大欢喜。
  唐太宗康复后得知此地南洼北涝,盐碱过剩,常年欠收,老百姓四处流浪的很多,便下令改良土质,命将士“兜土筑城”,赐名“平安城”。赐封温泉井为“闻泉香”,此井至今仍保留在平安城镇的四村村北处,是历史古迹之一。村民们做豆腐多用此井水,因水质好,比别的井水多出豆腐。李世民还在城北养病之处修建一座寺庙,亲临指导在寺内建造了一座九节八棱十三层的摩天塔,作为纪念。太宗赐封为保国寺,让远近僧侣传经。据说,民国年间,这座寺庙成了戒烟的场所,每年9月15日,一些深山古寺的道僧来庙里办斋,传给戒烟酒的人“5字真经”:官、事、因、捕、杀,是遇难之宝。此外,太宗还改革了金融货币,将当时流行的1千枚铜板为一吊,改为160枚铜板为一吊,定为清钱。另一种是混钱,144枚铜板为一吊。从而,降低了物价,解决了军饷不足的困难,军心稳定,民心大快,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唐初贞观之治。公元644年,唐太宗任命李世勣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兵6万及一部分西北胡兵,与大将张亮合兵再度东征。3月,唐军从柳城(今辽宁省朝阳县)进发,出怀远镇(今辽宁省营口市附近),出其不意地渡过辽水,直捣玄菟(今朝鲜的咸兴),大破高丽兵。斩杀敌人首级以万计,诸城皆投降,随后数月中,唐军先后几次大战高丽军,拔城10余座,掳获7万人,高丽全国震惊。第二年5月,高丽王派遣使节,入朝谢罪,表示归服。新罗之危解除,东部边境再无滋扰。
    争夺相位之战
  公元843年,吐蕃内部发生了一场争夺宰相之位的斗争。
  鄯州(今青海省乐都县)节度使尚婢婢,世代为吐蕃的宰相。他好读书,为人宽厚,处事沉着,有勇有谋,很会带兵。他手下的将士大都精悍勇敢,因此在吐蕃中很受尊敬。论恐热,姓未,名农力。他于公元822年起兵复兴王室,自称是宰相,实际是阴谋篡权。他嫉妒尚婢婢,害怕尚婢婢袭击他的后方,总想先进攻尚婢婢,以消灭之。结果,却适得其反。
  6月,论恐热率大军进攻尚婢婢,旌旗和牛羊络绎千里不绝。当他们来到镇西(今甘肃省临夏市西)时,忽然,风雨雷电大作,被雷电当场击毙的副将有10多人,死伤牲畜数百头。论恐热十分生气,徘徊而不敢轻进,尚婢婢得知后,对部下说:“他们发兵,把我们看作蝼蛄、蚂蚁一般,以为我们不堪一击,现在好了,遇到天灾了,看他们怎么办!”这时,有人进言说:“我们不妨用卑辞厚礼去麻痹他们,促使其更加骄傲轻敌而丧失警惕性。然后,再派兵去攻打,一定会胜利!”尚婢婢点头称是,决定采用此计谋。他派人以金钱、绸缎、牛羊、美酒慰劳论恐热的大军,并写信给论恐热,说:“相公兴仁义之师以挽救国难,全国谁不拥护!你有什么吩咐,只需派一个人送封信来,我们一定从命,哪里用得着你远道兴师动众,亲自前来呢!我性情愚蠢而且孤僻,只爱读书,已故君长任命我的官职,我实在担当不起。为此,我朝夕惶恐不安,只求退位隐居。蒙相公允许我告老还乡,退居乡里,就满足我的平生愿望了!”尚婢婢的信写得情深意切,早已打动了论恐热的心,他把信拿给众人看,笑着说:“尚婢婢只知死读书,不懂打仗,待我得了天下,不妨仍旧让他当宰相,坐在家里读书,也没有多大坏处。”
  论恐热当即给尚婢婢写了一封回信,热情洋溢,而且答应了尚婢婢的要求。然后,就撤兵了。尚收到来信一看,拍着大腿笑道:“我们没有君主,就归顺大唐,岂能俯首听命于这种犬鼠之辈!”说完,把信烧掉。9月,敌军驻扎在大夏川(今甘肃省临夏市西)。尚婢婢派庞结心和莽罗、薛吕二将领8万精兵进击,行至河州(今甘肃省临夏市)以南,莽罗、薛吕领4万人埋伏在险要地带,庞结心则带3万人埋伏在柳树林中。同时,令1千骑兵登上附近的一座高山上,将辱骂论恐热的信绑在箭杆上,向敌营射去,论恐热拆开信一看,怒火中烧,立即亲自率数万人马追击。庞结心佯败退走,同时做出兵马已疲劳不堪的样子,论恐热求战心切,紧紧追击,不觉跑出去数十里。这时,庞、莽两支伏兵突然发起攻击,切断了他的退路,两面夹击。这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刮的人睁不开眼睛;加之河水猛涨,淹死许多士兵,论恐热情知中计,无心恋战,拨马败逃。
   。。

一、行军篇(1)
这里主要论述行军作战,处置、指挥军队、判断敌情(相敌)的方法。阐明“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併力、料敌、取人”的思想,提出了“令之以文,齐之以武”的治军原则。
  原文:
  孙子曰:凡处军、相敌:绝山依谷;视生处高;战隆无登;此处山之军也。绝水必远水;客绝水而来,勿迎之于水内,令半济而击之,利;欲战者,无附于水而迎客;视生处高,无迎水流,此处水上之军也。绝斥泽,惟亟去无留;若交军于斥泽之中,必依水草而背众树;此处斥泽之军也。平陆处易,而右背高,前死后生,此处平陆之军也。凡此四军之利,黄帝之所以胜四帝也。
  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丘陵堤防,必处其阳,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上雨,水沫至,欲涉者,待其定也。凡地有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必亟去之,勿近也。吾远之,敌近之;吾迎之,敌背之。军行有险阻、潢井、葭苇、山林、蹋к稣弑亟鞲菜髦朔橹σ病
  敌近而静者,恃其险也;远而挑战者,欲人之进也;其所居易者,利也。众树动者,来也;众草多障者,疑也。鸟起者,伏也;兽骇者,覆也。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辞卑而益备者,进也;辞强而进驱者,退也;轻车先出居其侧者,陈也;无约而请和者,谋也;奔走而陈兵车者,期也;半进半退者,诱也。
  杖而立者,饥也;汲而先饮者,渴也;见利而不进者,劳也。鸟集者,虚也;夜呼者,恐也;军扰者,将不重也;旌旗动者,乱也;吏怒者,倦也;粟马肉食,军无悬缻,不返其舍者,穷寇也。谆谆翕翕,徐与人言者,失众也;数赏者,窘也;数罚者,困也;先暴而后畏其众者,不精之至也;来委谢者,欲休息也。兵怒而相迎,久而不合,又不相去,必谨察之。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夫惟无虑而易敌者,必擒于人。卒未亲附而罚之,则不服,不服则难用也。卒已亲附而罚不行,则不可用也。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令素行以教其民,则民服;令不素行以教其民,则民不服。令素行者,与众相得也。
  讲解:
  这里着重论述了行军作战的要领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孙子指出,军队行军作战和侦察判断敌情,应该注意什么?应注意在通过山地时要靠近有水草的谷地;驻扎时,要选择“生地”即居高向阳的地方;如敌人占据了高地,不要仰攻,这些是在山地行军作战的处置方式。横渡江河,要在离江河稍远的地方驻扎;如果敌军前来进攻,不要在河中迎击,要乘它部分已渡,或部分未渡时发动攻击,这样比较有利。如与敌军交战,不要靠近江河去迎击它,在江河地带驻扎,也要居高向阳,切勿在敌军下游驻扎或布阵,这是在江河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方式。通过盐碱沼泽地带,要迅速,不要停留;如在盐碱沼泽地带与敌人遭遇,就要抢先占领有水草而且靠近树林的地方,这是在盐碱沼泽地带行军作战的处置方式。在平原,要选择地势开阔平坦的地方,最好背靠高处,前低后高,便于撤退时到山林中隐蔽。以上四种“处军”方式,是黄帝所以能战胜四方氏族首领四帝(赤帝、青帝、白帝、黑帝)的重要原因。
  黄帝,名轩辕,姓公孙,系关中平原一带部落首领。黄帝统率的华夏民族在黄河流域和华北大平原西部地区发展。据今4600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蚩尤部族展开了一场殊死大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涿鹿中原之战。当时,蚩尤族集结了81个支族的队伍,凭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和武器精良等条件,先发制人,向黄帝族发动了气势汹汹的攻势。黄帝面对强敌,沉着应战,充分利用位处黄河上游的地理条件,筑土坝蓄水,居高布阵,以抑制对方凌厉攻势。一日,狂风大作,尘沙漫天,黄帝决定利用这一特殊有利的气候,因势利导,展开决战。他命令劲吹号角,高擂鼙鼓,乘蚩尤族部众迷乱失措、惊慑丧胆之际,以指南车指示的方向,驱兵向蚩尤族杀去。最后,在玄女族的大力支援下,一举战胜强劲的敌人,在冀州之野(今河北一带)擒杀蚩尤,黄帝族大获全胜。黄帝族人兵不解甲,乘胜东进,一直进击到泰山附近,在那里举行了“封泰山”典礼后才凯旋西归。为维护自己在东部地区的统治权益,黄帝命东夷集团中一位能服众的氏族首领少皞清继续统领九夷部众,并让东夷集团与华夏集团互结同盟,臣服于自己的统治。从此,黄帝成了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有诗云:“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智,光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①
  一般驻军总是喜好高处而厌恶低洼地方,要求向阳,回避阴湿,驻扎在便于生活和地势高的地方,将士不容易生病,这是很重要的。丘陵、堤防驻军,必须驻扎在向阳的一面,并且要背靠着它,对军队的这些好处,来自有利的地形辅助。河上游下暴雨,看到水沫漂来,要等水势平稳后再渡河,以防山洪暴至。凡是遇到“绝涧”、“天井”、“天牢”、“天罗”、“天陷”、“天隙”等地形,必须迅速避开而不要靠近,让敌人去接近它;我面向它,让敌军去背靠它。对于低洼地、草木繁茂的山林地区行动,必须仔细反复搜索,防止伏兵和奸细。敌人离我很近而仍保持镇静的,是倚仗它占据的险要地形;敌人离我很远而前来挑战的,是企图引诱我前进;敌人布防不在险处而在平地,定有他的用意。许多树木摇动,可能是敌军来袭击;草丛中有许多障碍,是敌人企图迷惑、阻碍我;鸟儿惊飞,可能是下面有伏兵;野兽骇跑,是敌军大举突来。从尘土飞扬的高低、快慢均可判断敌人是开着战车,还是步行;是在砍柴,还是在扎营安寨。总之,仔细观察前方的动静是指挥员做出正确判断的前堤。
  。 最好的txt下载网

一、行军篇(2)
敌方派来的使者言语谦卑,实际上他们是在加紧备战,是要向我方进攻;敌方派来的使者态度强硬而军队又向我方进逼的,是准备撤退;敌战车先行开出并占据翼侧,是在布列阵势;没有预先约定而突然来请求议和是另有阴谋。急速奔走并展开兵车的,是企图与我方交战;敌军半进半退的,可能是伪装混乱来引诱我方上当;敌兵倚枪而立的,是饥饿的表现;打水的士兵急于行饮的是干渴缺水的表现;敌兵见利而不前进是由于过度疲劳;敌营寨上面集结群鸟,说明下面是空营;敌人若夜间惊叫,表示惊慌;敌营惊扰纷乱,是敌将无威严,而旗帜摇动不齐的是队伍人马十分混乱;军官易怒的是全军疲倦的表现。若用粮食喂马,杀牲口吃,收起炊具,不返回营寨的是穷寇;敌将不得人心,士兵必然私下里议论纷纷;将帅若无取胜之策,必然再三犒赏士卒;一再重罚士兵的说明将帅已陷入困境;将帅开始对士卒凶暴而后又畏惧的是愚蠢之才;如果来使态度谦和,表示对方想休战;敌若愤怒前进,但久不交锋又不撤退,必须谨慎地对待,弄清他的真实意图而不可盲动。所以,兵力不是越多越好,只要不轻敌冒进,能集中兵力并判明敌情,必能获胜。对待士兵要赏罚严明,否则他们不服气。不服气军心就会焕散,焕散了就很难指挥。对士兵要恩威并重,平时严格管教,命令能很好贯彻执行,战时才不会乱来。总之,将帅与士卒的关系必须良好。
  孙武详细论述了在行军中和打仗时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从自然界到敌军营寨、辎重给养、官兵关系等等,提供了多方面的经验,如江河作战一段,确实值得重视。公元前525年,吴、楚长岸(今安徽省当涂)之战中,楚国令阳尹占卜战争的结果不吉利,反对出战。司马子鱼说:“我得上游,敌在下游,何故不吉?”坚持出战,果然大败吴军,夺得吴国巨型战舰“余皇”。因此,水战占据上游,有地利的优势。只有爱兵如子,士兵才会出死力。南北朝时期的梁武帝肖衍手下有一员虎将陈庆之,能征善战,在梁武帝时代是一位举足轻重的大将军。他“善抚军士,能得其死力。”所以,每次作战必胜。观察动物来相敌也是常用的方法。如公元前555年,齐、晋两军在平阴(今山东省平阴北)对峙,齐军撤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