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稣剑砍鲆皇Γ皇怯盏校⒉挥胫娼环妗5瘸煌耍饩牧硪皇τ稚侠础U庋唤煌耍β址校词侨永椿乇寂埽愠渤龆=峁徽厶诘慕钇A。Υ蟠笙模僖裁挥惺裁凑蕉妨α恕2痪茫饩剂炝顺囊恍┏浅亍=幼牛执蟀艹嗔钜彝呗柿斓某耍剂炝司映玻ń癜不帐×蚕囟保⒅堇矗ń癜不帐》锾ǎ⒅永耄ń癜不帐》镅簦┑瘸浅亍
  

一、计篇(5)
公元前506年,楚国和蔡国发生了战争。孙武认为,伐楚的时机到了。他对吴王说:“楚昭王昏庸无能,令尹无才无德,只会忌贤害能,如果现在不伐楚,那就是要错过战机了。”吴王对孙武将军十分信任,言听计从,他立刻派遣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伯嚭为副将,胞弟夫概为先锋,亲率大军进攻楚国。吴、楚两军在汉水两岸对峙。吴王解救了蔡国的燃眉之急,附近几个小国的国君纷纷前来归附。于是,蔡、唐等国联军充实到吴军中,大大增强了吴军攻楚的战斗力。在军事上,吴军采用疲楚误楚的战略,“攻其无备,出其不意”。这时,孙武突然决定放弃战船,改从陆路进攻,直插楚国后方。伍子胥一时不理解,孙武说:“用兵最贵神速,要出其不意,打他个措手不及。逆水行舟很迟缓,必然给敌以可乘之机,我军就很难取胜。”一席话,使伍子胥茅塞顿开。吴军主力舍船登陆,转战于大别山一带,与楚军主力隔水相望。楚军主帅子常本想在汉水与吴军主力决战,谁知,转眼间吴军不知了去向。正当楚将子常不知所措时,左右人七嘴八舌献计献策,众说纷云,把他搅糊涂了。最后,他决定放弃原来的作战方案,以速战速决,抢夺头功为目的,命三军全部渡过汉水,与吴军主力决战。子常错误地估计了形势认为楚军的实力优于吴军,渡过汉水向吴军作战。吴楚两军列阵于柏举(今湖北省麻城东北),吴军抓住子常不得人心、内部不和、士兵不愿为他拼死作战的弱点,先发动攻势,一举击破了子常的军队。子常慌忙丢下败军,逃往郑国。阖庐乘楚军没有了主帅,陷入混乱、溃退之时,实施战略追击。在清发水(今湖北省安陆西的涢水)追上楚军,并在其半渡时发起进攻,大败之。
  孙武等早已在大别山一带埋伏多时,严阵以待。此时,他与阖庐大军会合,在雍澨(今湖北省京山西南)再败楚军,三战三捷,打得楚军狼狈逃窜,并斩杀楚军主将沈尹戎。楚军全线崩溃,吴军很快占领了楚国的都城郢(今湖北省江陵西北),楚昭王吓得魂不附体,急急忙忙逃往隨国(今湖北省隨州)。此战以吴国的全胜而告终。
    西施惑主
  公元前495年,吴、越两国大动干戈,经过激烈的交战,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派大臣文种向吴国求和,吴王夫差提出了勾践必须入吴为奴三年的苛刻条件。勾践在大臣范蠡等3百人陪伴下,到吴国去当奴仆。
  三年很快过去了,勾践等回到越国。他们为了洗雪国耻,决心奋发图强,在废墟上重建家园。勾践夫妇带头“亲耕而食,亲织而衣,味禁珍,衣禁袭,色禁二”,广施仁政,减免租税,奖励农耕。
  他和百姓同甘共苦,致力于国家的复兴。越王在都城绍兴(今浙江省绍兴市)筑造大城,并以此为复国雪耻的基地,采取一系列有利经济发展的措施。文种、范蠡等大臣,鼎力相助,对吴国开展积极有效的外交战。他们经常投其所好给吴国进献玉帛珍玩、麻布、蜂蜜……吴王夫差要修造姑苏台,以供享乐。勾践知道后,立刻派人送去一些又长又大的优等木料,夫差看了非常高兴。
  一天,勾践忽然皱着眉头对文种说:“照这样下去,什么时候是个完?这深仇大恨怎么报呢?”文种连忙上前献策说:“大王要想灭掉吴国,最好的办法是用美人计去迷惑吴王,让他荒淫无道。”勾践听了点头称是,便派大夫范蠡四处去挑选美女。没几天,范蠡带来了两个非常美丽的姑娘,一个叫西施,一个叫郑旦。勾践看了很满意,说:“让郑旦当副手,帮助西施去迷惑吴王!”
  当范蠡护送西施一行即将离开越土的时候,他把西施单独叫去,谈了一次话。他说:“越王派你去服侍吴王,你敢立誓永远忠于祖国吗?”西施答:“我敢立誓!”范又说:“你对我和越王没有怨恨吗?你是那样年青美貌,又有自己的情人,而我们都强迫你去吴国。”西施说:“是的,我舍不得越国,舍不得我的情人。但,我知道这是为了越国的长治久安,而迫不得已。”范蠡赞许地点点头,拉起了西施的手,深情地望着她。西施似乎看透了他的心事,说:“范大夫,你虽然不是越国人,可你对越王无比忠诚,若不是你在他身边精心照顾三年,他是不会平安回来的!”范大夫感慨地说:“好西施,我们有你这样的人去吴国,就无忧无虑了!吴国灭亡,指日可待!”
  果然,吴王夫差完全被西施的美貌所吸引,高兴得忘乎所以。他完全不理朝政,天天和西施寻欢作乐。大将伍子胥忠心保吴,他见吴王整天和越国派来的两个美女饮酒作乐,非常忧虑。一天,他趁西施不在的时候,对吴王说:“大王近来不关心国事,沉湎于酒色之中,这很危险啊!”吴王听了很不耐烦,拂袖而去。伍子胥并没有灰心,以后,只要有机会他就和吴王说几句,什么夏桀以妹喜而亡天下,殷纣因妲己而自焚,周幽王宠褒姒招来犬戎之祸等等,想用这些天下兴亡的大道理引起吴王的警惕,不要上越国美女的当。这件事很快被西施知道了,她想必须除掉这个伍子胥,否则自己的性命难保。于是,西施更加用心服侍吴王,尽力讨好吴王,还劝吴王去争霸中原,干一番顶天立地的大事业。可巧,这时候齐国派使臣向吴国求援去打鲁国,夫差认为这是争霸中原的好机会,欣然同意。这一仗打得真合算,齐、鲁两国全都败了,吴国更加强大了。从此,夫差越发佩服西施,不仅宠爱,而且尊敬,还跟她谈论国家大事呢。
  

一、计篇(6)
西施看看时机成熟了,有一天,便故意皱着眉毛,揉着胸脯对夫差说:“我害怕伍太师,心里不舒服!”夫差忙说:“这是为什么呢?”西施说:“伍太师老疑心我对你不忠,说我是越国派来的间谍。俗话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大王说不定哪天听了他的话,把我送回越国,出兵攻打越王,那我还不如现在死了好!”说完,掩面痛哭,郑旦也在一旁痛哭失声。夫差急坏了,忙哄了西施,又哄郑旦,不知如何是好。他大声说:“伍子胥算是什么东西,一个老混蛋,我怎么能听他的!”从此,伍子胥渐渐失去了吴王的信任。不久,侍臣伯嚭趁机向吴王夫差进谗言,加害伍子胥。本来就对伍子胥不满的夫差听了,立即将他赐死。
  范蠡得知伍子胥已被吴王赐死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他认为伐吴的时机到了,就对勾践说:“现在绊脚石已被踢开,我们该准备伐吴了!”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统率大军一举消灭了吴国。
    笠泽之战
  吴王夫差杀了忠臣伍子胥之后,就开始###齐国,但没有取胜。不久,夫差为争权夺利,在橐皋召集鲁、卫两国君来开会商议。并在各路诸侯会面的黄池,公开挟制周君,很不得人心。越王勾践对此了如指掌,感到伐吴的机会到了。公元前478年,越王勾践在大臣文种的建议和帮助下,乘吴国大旱、仓廪空虚之时兴兵###吴国,以报仇雪恨。
  战前,勾践采纳了群臣明赏罚、备战具、严军纪、练士卒的合理化建议,做好了充分准备。为了得民心,他以为国复仇为口号,鼓励战士冲锋陷阵、奋力杀敌,居家者积极生产、支援前线;兄弟二人以上的留一人守土,奉养父母;独子和体弱多病的家庭可免服兵役。这些措施受到老百姓的拥护,因而士气很高。出发前,勾践对将士们说:“我多年来卧薪尝胆,食不知味、寝不能安。每一想到吴国所加给我们的羞辱和仇恨,就悲痛欲绝。但是,白白死了倒便宜了他们,我就是死了也要报仇!”说完,他亲自擂响战鼓,下令:“出发!”他全身披挂金黄色战袍,手持利剑站在战车上,怒目远视,身先士卒开赴前线。
  吴王闻讯惊慌失措,此刻,西施、郑旦也不知那儿去了。他急忙和伯嚭等率军迎战,吴、越两军在笠泽(今江苏省苏州市南,与吴淞江平行的一条江)夹水对阵。越王把兵分左右两军,自己亲率6千精兵居中军,欲从正面进攻吴军。为迷惑敌人,他从左右两军中派出小股部队隐蔽在江中,夜半时分,左右两军突然鸣鼓佯渡,诱敌分兵。吴军不知是计,以为是越军的主力攻上来了,匆忙分兵抵抗。趁敌分散兵力之时,勾践率主力悄悄地迅速过江,出其不意地从吴军两路中的薄弱部位展开猛攻。这一仗不单击败了吴国中军,而且使吴军左右不能连接,前后被围。很快,越军又果断地切断了吴军后路,打得吴军落花流水,一败涂地,越军乘胜前进。越、吴再战没溪(今苏州南),三战于郊(今苏州郊区),三战三捷。吴军土崩瓦解,吴王只好退守姑苏。勾践不获全胜、誓不罢休,决定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使吴王在坚持了两年后终于被凶猛的越军一举破城。夫差逃到姑苏台上,又被包围,他派人求和无望,这时他才后悔当初没听伍子胥的忠告,悲愤交加、自杀身亡。
    尉缭献策
  战国时期,为了统一六国,称霸天下,秦王政(秦始皇)广收人才。一天,他听说魏国有一个名叫缭的人很有才干,即聘为大臣,掌管全国的军事大权,人称国尉,又叫尉缭。尉缭与丞相吕不韦的门客李斯很熟,深知李斯能帮助秦王出谋划策,打乱六国部置,最终统一中国。于是,向嬴政举荐李斯,共同研究统一六国的策略。 
  一天,秦王政向他请教统一六国大计,尉缭说:“当今各国势力和强秦相比,犹如晋国,分散则容易灭亡,联合则难以攻击。例如,三晋联合,智伯瑶灭亡,这个教训大王不能不考虑。”秦王问:“怎样才可使列国散而不合?请先生赐教!”尉缭说:“国家大事,皆取决于权臣,这些人有几个能为国家尽忠效力,不过都想多得点财物贪图个安逸罢了。大王为取天下,就不要吝惜府库财物,要不惜重金贿赂各国有势力之重臣、权臣,以乱其谋。我掐指算了算,只需花费30万两黄金,各诸侯国即可灭亡。若天下尽归秦,何患府库无藏物。”秦王政听了非常高兴,拜尉缭为上宾、太尉,其弟子皆封为大夫。
  从此,秦国拿出大量库存金钱,派遣宾客、使者,奔走各国,视其宠臣用事,以厚礼贿赂之,探测其国情,离间其君臣和各国之间的关系。他们依尉缭所列消灭六国顺序:韩、赵、魏、楚、燕、齐行事。一天,尉缭对秦王说:“大王可派遣王敖先去魏国,劝其向赵国求救兵。再用重金收买赵国宠臣郭开,劝赵王出兵”。尉缭认为,韩是小国,可先消灭,关键是赵、魏两国。先伐魏,只要赵国出兵,就可以此为罪名,移兵击赵。亡赵后再亡魏。秦王政点头称是:“这个主意好!”灭六国大政方针一定,秦王即向魏国发兵。同时,遣使王敖持黄金5万两,往魏国行事任其使用。王敖到了魏国,拜见魏王说:“秦伐魏,魏危在旦夕,大王不如割地给赵,求其援救。”魏王不相信赵国会出兵。王敖谎称:“赵国大权由郭开掌握,我与他素相友善,只要我去见他,讲明道理,我想不会有问题。”魏王信以为真,答应把邺(今河北省临漳县与河南省安阳市的交界处)城割让给赵国,还托王敖持国书到赵国求救兵。王敖用3千两黄金收买了赵国重臣郭开,令其卖国求荣,对赵王进谗言:“魏亡、赵危,今魏愿割邺城之地向我求救,大王应同意。”赵王听信谗言,不加思索地派出5万兵马去接收魏国邺城。秦王闻讯立刻移兵伐赵,两军在邺交战,赵军大败。秦兵乘胜追击,攻破邺城及其他九城池,这时赵王才慌了神,忙召集群臣商量对策。大家都主张启用大将廉颇抗秦,唯郭开反对,极力阻止赵王启用廉颇。王敖问:“你不担心赵国灭亡吗?为何不劝赵王起用廉颇为将?”他漫不经心地答道:“赵国亡不亡,与我何干?廉颇是我仇人,我怎能容他?!”王敖知他是没有一点爱国心的人,遂串通说:“赵国灭亡后你可到秦国与我共事”。随后,又赠7千两黄金,希望他以后有事,还要多多关照。郭开手捧光灿灿的黄金,大笑道:“我受秦王厚赠,若不用心图报,何以为人?”
   。 想看书来

一、计篇(7)
从此,这个奸臣施展浑身解数离间赵王和廉颇的关系,又离间赵王和大将李牧的关系,使赵军迅速瓦解。当秦兵直逼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之时,他甚至劝说赵王投降,公子嘉痛骂道:“你这混蛋!先王社稷怎可放弃!”他拔剑在手说:“覆国谗臣,再敢胡言,我让你身首两地!”说着就要杀之,被赵王劝住。一天;郭开趁士兵防守之隙,派心腹偷偷出城将密信一封送入秦营,信中说:“赵王已十分畏惧,若秦王大驾亲临,我将力劝赵王献城!”秦王大喜,立即亲自出征包围邯郸,绣着“秦王”二字的大旗吓破了赵王的胆,郭开又趁机进谗言,让赵王以巡城为名,打开城门把投降书交给秦王,并下令在城楼上竖起降旗。
  就这样,秦王不费任何将士、兵卒,很快灭亡了赵国。当秦国拜郭开为上卿时,赵王才醒悟,原来他是个内奸!但为时太晚了,赵王气得一病不起,死于房陵。当然,任何叛徒都是没有好下场的,没多久就被李牧的门客劫杀了。
    屈原救国
  公元前313年,秦惠王派遣张仪到楚国以割地为诱饵,骗取楚怀王的信任,借以达到拆散齐楚联盟的目的。张仪来到楚国,在楚怀王面前巧言令色,油腔滑调地乱说一通,怀王目光短浅,不知他包藏着什么祸心。大夫屈原冷眼旁观,很快就识破了张仪的险恶用心,退朝之后,屈原劝楚怀王不要上张仪的当,说:“秦国以小利诱骗我们,妄图破坏我们与六国合纵,大王切不可让秦国的阴谋得逞!”但,怀王不听忠告,反而对屈原产生不满。一直到楚齐绝交,秦国丧失信义,怀王才如梦方醒,出兵###秦国,结果连战皆败。这时,怀王后悔莫及,重新起用主张整顿朝纲,“举贤授能”,修明法度、联齐抗秦的爱国诗人屈原,派他去齐国协商,打算重修两国的盟约。
  这个消息传到了秦国,秦惠王害怕齐楚联盟,对自己不利。于是,为表示愿意退还失地,与楚国修好,再次派张仪到楚国,假意进行拉拢。张仪先以重金贿赂贪官上官大夫靳尚,又以珠宝拉拢怀王的宠妃郑秀。优柔寡断的楚怀王又改变了主意,不再听屈原的劝告。
  公元前304年秦楚结盟,第二年,齐、韩、魏三国联兵伐楚。此时,屈原已被贬放逐,四处流浪。但他一颗强烈的爱国心始终如一。在流浪中,他目睹了楚国的危难和“民生之多艰”,怀着满腔悲愤,创作了继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之后的又一旷世绝笔:《离骚》,全诗共373句,2490个字。诗中表达了他对腐朽权利的愤慨,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美政救国理想的追求。
  几年之后,秦楚之间战争连续不断,楚兵屡遭失败。楚怀王三十年(公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