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胜利者的智慧传奇:兵法故事-第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楚国和魏国纷纷援救赵国的消息传到了秦国,秦王立即派人出使魏国,对魏王说:“我们很快就要打下邯郸了,现在谁敢救赵,就先打谁!”魏王是个势利小人,一听就吓坏了,连忙传令晋鄙屯兵邺(今河南省安阳北)待命,不得救赵国。秦军增兵换将,由王龁代替王陵,继续向邯郸发动新的攻势,一打就是8个月,还是攻不下来。赵国一面坚守邯郸,一面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平原君见魏军援兵屯兵不动,很着急,派人去找信陵君。使者对信陵君说:“我们平原君和你姐姐结亲,是因为佩服你的品德高尚,能于危难之中救人。现在,邯郸被围,危在旦夕,魏王却见死不救,我们只有寄希望于公子你了!”信陵君是个见义勇为的人,马上谒见魏王,请求出兵救赵。但是,魏王根本不听,执意不肯发兵。信陵君无奈,决定率领所属宾客,驾车骑百余乘前去救赵。这时,一位叫侯生的隐士拦住了他的战车,说:“难道公子再也没有别的办法救赵国了吗?你这样去,真好比以卵击石,以肉投馁虎,没有什么作用啊!”信陵君听了马上下车,跪拜问计。侯生说:“公子要去救赵国,不可不要魏王虎符(兵符),有了虎符晋鄙才会发兵。如姬若肯帮忙,偷出虎符,公子救赵的大事就有希望了!”一席话,使信陵君顿开茅塞。他立即告辞隐士,进宫求见魏王的宠妃如姬,如姬是个贤惠的美貌女子,愿意帮助信陵君救援赵国。
   。 想看书来

二、作战篇(3)
一天,如姬用酒将魏王灌醉,趁他熟睡的时候,盗出虎符,交给了信陵君。信陵君万分感激地说:“如姬夫人冒死相助,我实在是感激不尽,不知如何报答?”如姬说:“公子不必多言,请赶快上路,救赵要紧!”侯生又献策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晋鄙见了虎符仍不肯发兵,生猜疑欲告魏王,就让我的大力士朱亥将他就地打死!”说完,他叫朱亥来拜见信陵君。“我就依先生所说的话办!”信陵君说完,带上朱亥,辞别了众人,昼夜兼程,赶往邺。无忌到了邺,入帐,将虎符拿出来对晋鄙说:“大王命你立刻发兵救援赵国!”晋鄙哪里肯听,说:“你的虎符是真是假,还要辨别一下。再说,你单枪匹马来调兵,到底为什么呢?”信陵君给朱亥一个眼色,朱亥趁晋鄙不注意,从身后掏出一个大铁椎,一下子就把晋鄙椎死了。晋鄙一死,信陵君传令全军说:“晋鄙违抗军令,我依法将他处死了。现在,由我统一调令,父子在军中的,父亲可以回家,兄弟两人在军中,哥哥可以回去,独子一人在军中的,愿去愿从,可以自便。”10万魏军,经过整编和精简,只剩下8万了。
  公元前257年冬,信陵君亲自率领8万精兵,大战秦军于邯郸。这时,楚国援军也赶到了,两军合击秦军,赵国也组织精锐部队配合出击,使秦军陷入内外夹击之中。秦将王О茏撸溆嗲乇客督怠:χ剑怨袷さ脑颍饕且蛭孕⒊赏跷×顺て街绞О艿慕萄担谡紊狭细髦詈罟献菘骨兀欢阅诩忧空奖福⒄股黾踊睿薏钩浅匾怨淌乇噶α浚汉凸诿埽谷舷隆奥玖ν恰保鱿至恕捌涔谑担渫饨怀伞钡暮眯问啤K镂湓凇蹲髡狡分兄赋觯骸捌溆谜揭彩ぃ迷蚨郾烊瘢コ窃蛄η保胺蚨郾烊瘛⑶﹂榛酰蛑詈畛似浔锥穑溆兄钦撸荒苌破浜笠印薄G赝鹾鍪恿苏怨谋浠挥锌吹狡渌鞴谋浠T诰律希て谕捅岢侵拢爸詈畛似浔锥稹薄K裕艿街卮臁U飧龉适拢厮得髁恕氨笫ぃ还缶谩薄
    远征乌桓
  公元207年,汉献帝建安十二年,曹操官渡一役大败袁绍,军威大震。袁绍之子袁熙、袁尚率残兵逃往乌桓。曹操打算远征二袁,平定乌桓。临行前他与群臣商议,大多数人害怕荆州的刘表乘机进犯,谋士郭嘉献策说:“你的威名虽震动天下,胡人认为距中原太远而不会想到你去攻打他们。必然戒备不严,实施突然袭击是很容易灭亡他的。袁尚兄弟还活着,四方百姓也没有受到你的恩惠,若不北战而南征,形势将对你不利。一旦袁氏凭借乌桓兵的支持,联合进犯,青州、冀州就恐怕要不为我们所有。刘表只会空谈而没有真才实学,不必忧虑。”曹操听了正中下怀,十分高兴,决定远征。当曹操大军行至易州(今河北省易县),突然,郭嘉卧病不起。曹操十分担忧,早晚去病榻前探望。但郭嘉的病很重,总不见好。一次,他对坐在自己身边的曹操说:“主公宜早发兵,不必为我耽搁,误了军情。”又劝谏说:“兵贵神速,除去辎重,轻兵兼道,杀他个出其不意,方可获胜。”曹操依其计招降袁绍旧将田畴作向导,封为靖北将军,取道白檀之险径,直逼敌都柳城。在白狼山,两军相逢,曹操令将军张辽迎敌,斩酋长蹋顿于马下,余众皆降。
  曹操凯旋归来,引军进入柳城,论功行赏,封田畴为议郎,收得骏马万匹。一天,曹操大军来到易州,得知郭嘉已死去几天了,这好比一盆冷水兜头浇来,胜利的喜悦立刻转为悲痛,曹抚摸郭嘉的棺材放声大哭。这时,有人递上郭嘉临终前留下的一封书信,曹操忙止住哭泣拆开观看,只见信中说:“今闻袁熙往投辽东,明公切不可加兵。公孙康久畏袁氏吞并,二袁往投必疑。若以兵击之必并力迎敌,急不可下;若缓之,公孙康、袁氏必自相图,其势然也。”曹操深信不疑,依郭嘉之计而行,按兵不动。果然,数日之后,公孙康送来二袁头颅,请降。曹操重赏来使,封公孙康为襄平侯、左将军。
  曹操远征乌桓,大获成功。在碣石留下一首诗词,为世人传诵,这就是著名的《观沧海》。北方从此尽归曹操所属。
    北魏灭夏之战
  十六国时期,北方的魏国发展较快。由于它能接受汉族的先进技术与文化,任用汉族知识分子崔浩而辅弼,整顿内部、发展军备,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因而逐渐强大起来。魏在向南扩展的同时着手统一北方,却遇到了大夏国的抵抗,阻碍北魏向西北地区发展。
  公元427年,北魏主拓跋涛命大将奚斤、周几率数万大军攻打夏国重镇薄坂(今山西省永济西),进袭关中、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10月,亲率精锐骑兵2万出魏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渡黄河袭击夏都统万(今陕西省靖边县白城子)。夏主赫连昌急忙率军迎击,战败退回城中固守。魏军分兵肆掠牛马10余万头,掳民万余,乘胜而归。这年冬,魏军南路奚斤等部进展顺利,攻下了长安。第二年,夏主其弟赫连定领兵2万南下,企图夺回失地,恢复关中,魏、夏两军相持不下。拓跋涛深思熟虑,一天,他对群臣说:“我南军奚斤部已将夏军牵制在关中,我若趁此机会再袭统万,定能大获全胜!”群臣无不称赞。于是,他决定率10万大军西进,以3万步兵运送军备器具。司徒长孙翰为先锋,常山王拓跋素为后继,发动了对统万的第二次攻击。这次魏军先抵拔邻山(今内蒙准格尔旗境内)扎营筑城。附近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唯恐魏军伤及自己,纷纷投靠称臣,这使魏国的兵力和威望猛增。拓跋涛改变了原来的行军路线,决定率轻骑3万以最快的速度攻击统万城,这一决策有许多人不理解,拓跋涛解释说:“古人云,用兵攻城,在军事上是下策,不得已才用的。现在我军若坐失良机,等步兵、攻具等齐备后再去攻打,敌军必然固守,不敢出战。统万城乃是赫连昌之父赫连勃勃动用10万胡、汉两族百姓用蒸熟的土修建的,非常坚固。如我军攻城不下,旷日持久,食尽兵疲,必然形成进退两难的局面。因此,先以少数精锐部队直达坚城,诱敌出城迎战,速战速决。”一番话说的群臣心服口服。
  

二、作战篇(4)
6月,魏国大军来到统万。拓跋涛将主力隐蔽在城北山丘深谷中,派出少数骑兵飞奔城下挑战,夏军龟缩城内不敢迎敌。一天,小卒报告:“大帅,有一夏人来降!”拓跋涛大喜,忙传令让他进帐。来人自称夏将:“狄子玉”,并透露说:“赫连昌已急调其弟赫连定回援,但,赫连定认为你们一时半会拿不下都城,打算打败奚斤后再回兵统万。到那时两军一起夹击,就会将你们一举歼灭。”恰巧,魏营中也逃走了一个叛徒,对赫连昌献策,劝其出战。傻头傻脑的赫联昌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并立即率步、骑3万余人出城讨战。拓跋涛闻讯心中大喜,知敌已中计,便佯装后撤,诱敌深入。突然,大风骤起,飞沙走石,雨随风至,对魏军十分不利。有人进谗言:“今风雨从上方来,敌顺我逆,是不详之兆,愿陛下速避敌锋。”然而,拓跋涛、崔浩指挥若定,一面继续迎击夏军,一面将骑兵分成两路,绕道敌军背后,断其后路,顺风反击,变不利为有利。激战中,他身先士卒,虽中数箭仍奋不顾身,士兵个个英勇杀敌。夏军大败,赫连昌率残兵败将逃窜,赫连定也未能攻下长安,兵败逃到上圭(今甘肃省天水)与之会合。不久,魏军大军压境,赫氏一族倾刻瓦解,夏国灭亡。
    唐军大战吐蕃
  唐玄宗年间,我国西北部边境常常遭到异族侵扰,尤其以吐蕃、突厥等少数民族骚扰最凶,大片良田沃士荒芜,老百姓不得安生。在抵抗吐蕃入侵的战争中,涌现出一位智勇双全的年轻将领王忠嗣。
  一次,吐军进攻新城,王忠嗣一马当先,率军奇袭吐军。他采取集中兵力,歼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策略,唐军以锐不可挡的优势取得首战胜利。不久,吐军为夺回新城,重新来战,兵力比前一仗增加了许多。形势明显不利于唐军,出现了敌众我寡、敌强我弱的局面,一些胆小的官兵悄悄逃跑了。王忠嗣见此情景就对将士们说:“胜败乃兵家常事,当兵就要不怕死,怕死的别当兵!谁要是临阵脱逃,立即斩首,决不留情!我军要以少胜多,决不能让敌人得逞!”他的话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没有逃远的士兵也纷纷回来了。这时,只见王将军披挂上阵,指挥从容,他派遣少数精锐骑兵直闯敌阵,自己亲率主力左冲右突,斩杀敌军数百人。吐军立刻乱了阵脚,死的死,跑的跑,唐军趁势呼啸掩杀,再次保住了新城。从此,有很长一段时间吐军不敢前来滋扰。
  王忠嗣常备不懈,决定突袭敌都吐谷浑,与吐军决战,彻底击败之。战斗打响后,他命精锐骑兵迅速直捣敌军大营,以火烧、炮击,很快就把吐军打得落花流水,获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史称这次战争是:“虏其全国而归”。经过数百次交战,唐军先后击败了吐蕃、突厥、回纥诸部,威震塞外沙场,巩固了大唐边界,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宁的日子。
  但是,好大喜功的唐玄宗,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顾各方面条件不成熟竟下令攻打石堡城。石堡城是吐蕃重镇,有大兵把守,易守难攻,条件不成熟很难取胜。王忠嗣建议等待时机伺机进攻,不要急图进取,轻易兴兵必败无疑。但唐玄宗不听。天宝六年,玄宗命大将董延光率军攻打石堡城,命王忠嗣分兵接应。结果,吐军戒备森严,早有防范,唐军中计,出师受挫。奸相李林甫借机造谣中伤王忠嗣分兵接应不利,坐失良机、蓄意谋反。玄宗震怒,传旨将王忠嗣斩首,幸亏他的部将哥舒翰等人极力保奏,才幸免一死。公元763年,吐蕃趁“安史之乱”,唐朝国力虚弱,发兵进犯,占领了凤翔、邠州(今陕西省彬县)北十几州土地。敌军很快逼进长安,唐代宗吓得往陕州逃命。大将郭子仪率1万唐军迎击10万吐兵,虽然敌强我弱,他镇定自若、临阵不慌,决定采取声东击西战术。他一面派人去劝说邠宁(今甘肃省环江和陕西省彬县等地)节度使,请求增援;一面派出2百轻骑到蓝田(今陕西省蓝田)城北诱敌、牵制敌人。自己则亲率唐军主力佯言向蓝田城东进军,实际向西方向猛扑。吐兵被搅得晕头转向,在蓝田东扑了个空,退却时被唐军打个措手不急,潰不成军。京城之危化为乌有,代宗返回长安。他涕泣着对文武百官说:“子仪真乃大唐的社稷之臣,我因为重用他晚了,才落得这样的结果。”
  公元764年,唐朝叛将仆固怀恩勾结吐蕃、党项、回纥等10万人马进犯中原。郭子仪向代宗请求出兵抗敌,增派凤翔李抱玉,滑濮李光廷,邠宁白孝德,镇西马璘,河南郝庭玉,淮西李忠臣各出兵扼守敌兵所必经要冲。代宗准奏,即刻发兵。
吐军在邠宁攻城不下,便向奉天进兵,长安震惊。朔方兵马使浑吞只魇拱自獯蟀芡卤穹芰颂凭氖科5蓖戮俅谓ナ保氍{等乘黑夜袭击敌人,与吐兵打了2百回合,共斩兵杀将5千余人。一天,突降大雨,数日不停,使吐军不能前进。遂转移其兵力攻击醴泉(今陕西省礼泉县),令党项兵西掠白水(今陕西省白水县)、东侵蒲津(今山西省永济西蒲州镇)。敌军所到之处大肆抢夺男女、焚烧房屋、践踏庄稼。同华节度使周智光率兵出击,大败吐军。吐军败退到邠州,与回纥会合,又合兵入侵,兵围泾阳(今陕西省泾阳县),唐军严守不战。天黑后,敌兵退驻北原。这时,仆固怀恩死,回纥、吐蕃争权夺利,引起纠纷,分兵驻守。郭子仪认为时机到了,派部将李光瓒等去说服回纥,争取他与唐军联合共灭吐蕃。回纥不相信,说:“郭令公真在这里吗?如果真在此,就让我们见一见吧!”李光瓒回营报告说:“回纥往日与我军有深厚盟约,不如将军亲自去说服他们,这样方可不战而胜!”临行前,郭晞劝阻说:“父亲是国家的统帅,怎能以自身去充虎狼之饥呢?”,“今天要战,父子都得死,而国家危险。前去说服,使之归顺,是国家的福祥。”郭子仪说完,用马鞭打儿子的手,只带领几名骑兵直奔敌营。这时,唐营中有人喊话:“郭令公来了!”
  

二、作战篇(5)
唐军几人直奔敌营,敌大元帅合胡禄都督药葛罗忙整装前往迎接。双方一见如故,郭谦和地说:“你们回纥曾为唐朝立过大功,大唐怎么感谢你们也不为过,你们岂能听信馋言,背弃盟约来侵占我京城附近县城?抛弃以前的功德,背弃恩德帮助叛兵,是何等愚蠢啊!况且怀恩背叛君王,背离自己的生母,这在你们那里有吗?今天我冒死前来劝解,如果你们杀了我,我们的士兵必然愤怒,定要和你们决一死战!”敌元帅说:“怀恩欺骗我们,说汉天子已去世,郭令公也死了,中原无君主,所以我们才跟着来了。今得知汉天子仍在长安,将军又统领部队亲来会面,怀恩是死有余辜,我等怎敢与唐军为敌!”回纥降服了,同意将功补过,与唐军合击吐蕃。药葛罗和郭子仪举杯盟誓,结为友好联军。回纥酋长高兴地说:“原有两个巫师随军,说这次行动一定很好,不和唐兵交战,要与唐军中一位大人物见面之后即返回。这话果然应验了!”临走,唐军送回纥彩绸3千匹、白银5百两,酋长们把它们分赏巫师和部下,两军皆大欢喜。药葛罗率部追击吐蕃,白元光领精锐骑兵与之配合,在灵台(今甘肃省东部)西原,大败吐蕃军,救出被俘男女4千多人。
  

三、谋攻篇(1)
本篇主要论述“上兵伐谋”,运用谋略智慧夺取胜利的重要性,不得已才动武的重要意义,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是一条普遍的规律,凡用兵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