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道教-第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实验是〃好朱(朱砂)一斤,可得十二两〃,说明他实际提炼的水银数量已达理论数字的百分之八十七。在古代简陋、原始的设备条件下,这个数字是个了不起的成就。其次〃九转铅丹法〃,记载了他对铅化学的贡献,这也是炼丹史上关于制取〃铅丹〃(Pb3O4)的最早文献。此外,狐刚子在古代合金学方面也很有成就。所以化学史家赵匡华认为:中国的炼丹家,到了东汉末年,对五金彼此间形成合金的倾向及其合金的性能已有如此深入、系统的认识,这在中国汉晋时期的典籍中是极罕见的科技资料,较之〃九转铅丹法〃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更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葛洪 
葛洪(283~363)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出身江南士族。其祖在三国吴时,历任御史中丞、吏部尚书等要职,封寿县侯。其父悌,继续仕吴。吴亡以后,初以故官仕晋,最后迁邵陵太守,卒于官。葛洪为悌之第三子,颇受其父之娇宠。年十三,其父去世,从此家道中落,乃〃饥寒困瘁,躬执耕穑,承星履草,密勿畴袭。……伐薪卖之,以给纸笔,就营田园处,以柴火写书。……常乏纸,每所写,反复有字,人尠能读也。 
……〃①十六岁开始读《孝经》《论语》《诗》《易》等儒家经典,尤喜〃神仙导养之法〃。自称:少好方术,负步请问,不惮险远。每以异闻,则以为喜。虽见毁笑,不以为戚。后从郑隐学炼丹秘术,颇受器重。谓〃弟子五十余人,唯余见受金丹之经及《三皇内文》《枕中五行记》,其余人乃有不得一观此书之首题者〃。②西晋太安元年(302),其师郑隐知季世之乱,江南将鼎沸,乃负笈持仙药之朴,携入室弟子,东投霍山,唯葛洪仍留丹阳。太安二年,张昌、石冰于扬州起义,大都督秘任洪为将兵都尉,由于镇压起义军有功,迁伏波将军。事平之后,洪即〃投戈释甲,径诣洛阳,欲广寻异书'了不论战功。〃但因〃正遇上国大乱(指〃八王之乱〃引者注),北道不通,而陈敏又反于江东,归涂隔塞〃。③在此去留两难之际,恰逢其故友稀含为广州刺史,表请他为参军,并担任先遣。葛洪以为可藉此避乱于南土,遂欣然前往。不料嵇含又为其仇人郭励所杀,于是滞留广州多年。深感〃荣位势利,臂如寄客,既非常物,又其去不可得留也。隆隆者绝,赫赫者灭,有若春华,须臾凋落。得之不喜,失之安悲?悔吝百端,忧惧兢战,不可胜言,不足为矣〃。④乃绝弃世务,锐意于松乔之道,服食养性,修习玄静。遂师事鲍靓,继修道术,深得鲍靓器重。建兴四年(316),还归桑梓。东晋开国,念其旧功,赐爵关内侯,食句容二百邑。咸和(326~334)初,司徒王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咨议参军。干宝又荐为散骑常侍,领大著作,洪皆固辞不就。及闻交趾产丹砂,求为句漏令,遂率子侄同行。南行至广州,为刺史邓岳所留,乃止于罗浮山炼丹。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作不辍。卒于东晋兴宁元年(363),享年81岁。或云卒于晋康帝建元元年(343),享年61岁。
葛洪继承并改造了早期道教的神仙理论,在《抱朴子内篇》中,他不仅全面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理论,并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神仙方术,包括守一、行气、导引和房中术等;
同时又将神仙方术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结合,强调〃欲求仙者,要当以忠孝和顺仁信为本。若德行不修,而但务方术,皆不得长生也〃。⑤并把这种纲常名教与道教的戒律融为一体,要求信徒严格遵守。他说:〃览诸道戒,无不云欲求长生者,必欲积善立功,慈心于物,恕己及人,仁逮昆虫,乐人之吉,愍人之苦,赒人之急,救人之穷,手不伤生,口不劝祸,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自贵,不自誉,不嫉妬胜己,不佞谄阴贼,如此乃为有德,受福于天,所作必成,求仙可冀也。〃⑥主张神仙养生为内,儒术应世为外。他在《抱朴子外篇》中,专论人间得失,世事臧否。主张治乱世应用重刑,提倡严刑峻法。匡时佐世,对儒、墨、名、法诸家兼收并蓄,尊君为天。不满于魏、晋清谈,主张文章、德行并重,立言当有助于教化。
葛洪在坚信炼制和服食金丹可得长生成仙的思想指导下,长期从事炼丹实验,在其炼丹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认识了物质的某些特征及其化学反映。他在《抱朴子内篇》中的《金丹》和《黄白》篇中,系统地总结了晋以前的炼丹成就,具体地介绍了一些炼丹方法,记载了大量的古代丹经和丹法,勾画了中国古代炼丹的历史梗概,也为我们提供了原始实验化学的珍贵资料,对隋唐炼丹术的发展具有重大影响,成为炼丹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著名炼丹家。
葛洪精晓医学和药物学,主张道士兼修医术。〃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在其所撰《肘后备急方》中,保存了不少我国早期医学典籍,记载了许多民间治病的常用方剂,系古代随身常备急救之手册,并在东南亚各地广为流传,为研究魏晋南北朝医学的重要史料。该书关于天花病的记载,是医学史上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对结核性传染病的认识,也比国外早一千多年。据载,葛洪还撰有《肘后救卒方》和《玉函方》。〃余所撰百卷,名曰《玉函方》,皆分别病名,以类相续,不相杂错,其《救卒》三卷,皆单行径易,约而易验,篱陌之间,顾眄皆药,众急之病,无不毕备,家有此方,可不用医。〃⑦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仙药》中对许多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习性、主要产地、入药部分及治病作用等,均作了详细的记载和说明,对我国后世医药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葛洪一生著作宏富,自谓有《内篇》二十卷,《外篇》五十卷,《碑颂诗赋》百卷,《军书檄移章表笺记》三十卷,《神仙传》十卷,《隐逸传》十卷;又抄五经七史百家之言、兵事方技短杂奇要三百一十卷。另有《金匮药方》百卷,《肘后备急方》四卷。惟多亡佚,《正统道藏》和《万历续道藏》共收其著作十三种,以后人误题或伪托者居多。
注:
①②③④⑤⑥⑦《抱朴子内篇校释》(增订本)第370~371页,333页,375页,376页,53页,126页,272页,中华书局,1985年

孙恩 
孙恩(?~402)为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和起义军首领。字灵秀。祖籍琅琊(今山东胶南县境南),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是永嘉南渡世族。其叔父孙泰(字敬远)奉吴郡钱塘五斗米道首领杜子恭为师。杜子恭死后,孙泰继传杜子恭道法,受人敬信。东晋黄门郎孔道、鄱阳太守桓放之、骠骑谘议周勰等皆敬事孙泰。东晋隆安二年(398),爆发王恭之乱,孙泰以为晋祚将尽,乃以讨王恭为名,私合徒众数千人,准备起事。事未发,司马道子父子诱斩了孙泰及其六子。孙恩逃入海岛,聚众百余名立志为孙泰复仇。 
隆安三年,会稽王世子、扬州刺史司马元显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京师充兵役。孙恩趁民心骚动之际,率众从海岛攻克上虞,乘胜破会稽(今浙江绍兴),杀会稽内史、五斗米道徒王凝之。会稽、吴郡、吴兴、义兴、临海、永嘉、东阳、新安八郡人民群起响应,〃旬日之中,众数十万〃。①孙恩起义军占领了会稽八郡。孙恩据会稽,自称〃征东将军〃,置立官职,号其徒众为〃长生人〃,上表请诛会稽王道子和元显父子。东晋畿内诸县,〃盗贼处处蜂起,恩党亦有潜伏在建康者,人情危惧,常虑窃发,于是内外戒严。〃②东晋王朝派谢琰率重兵讨伐孙恩,浙东八郡起义军汇聚于会稽,〃其妇女有婴累不能去者,囊簏盛婴儿投于水,而告之曰:
'贺汝先登仙堂,我寻后就汝'〃③隆安三年十二月,谢琰率军攻下义兴,击杀起义军头领许允之。接着进兵吴兴;屯兵乌程(今浙江吴兴县南)。分兵配合刘牢之,向钱塘江推进。孙恩见东晋官军将渡钱塘江,乃率男女二十余万口向东撤退。后又退入海岛。
隆安四五年间,义军与东晋官军继续激战,并一度逼近建康,攻破广陵(今江苏扬州)。后因东晋政府加强沿海防务,起义军给养困难,加以疫病流行,〃死者大半〃④。元兴元年(402)三月,孙恩进攻临海失败,乃赴海自沉,五斗米道信徒认为他已成〃水仙〃,投水从死者百有余人。义军余众数千人复推孙恩妹夫卢循为领袖,继续斗争,后卢循义军占领广州,一度大举北伐,直至义熙七年(411)终告失败。
孙恩五斗米道徒信奉长生久视之道,信仰天、地、水三官,尤其相信水仙。孙恩以五斗米道组织起义,动摇了晋室的封建统治,也引起了南北朝时期道教上层人物冠谦之、陆修静对道教的〃改革〃和南北天师道的出现。《隋书·经籍志》著录有《孙恩集》五卷,已佚。
注:
①③《晋书》第8册2632页,2633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资治通鉴》第8册3498页,中华书局,1956年
④《宋书》第1册3页,中华书局,1974年

寇谦之 
寇谦之(365~448)为北魏著名道士和天师道的改革者。 
原名谦,字辅真。祖籍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后徙居冯翊万年(今陕西临潼北)。自称东汉雍奴侯寇恂之十三世孙。其父修之,苻坚东莱太守;兄寇讚在北魏初任南雍州刺史。寇谦之〃早好仙道,有绝俗之心;少修张鲁之术,服食饵药,历年无效。〃①后遇〃仙人〃成公兴,随之入华山,采食药物不复饥。继隐嵩山,修道七载,声名渐著。
天师道(俗称五斗米道)自张陵之后,常被农民用作组织和发动起义的旗帜,统治阶级对它怀有戒心,也深为当时士大夫所不满,寇谦之趁北魏太武帝崇道抑佛之机,对天师道进行改造和整顿以迎合统治阶级的需要。早在北魏神瑞二年(415),他诡称太上老君亲临嵩岳,授以天师之位,赐以《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二十卷,传其服气导引之法;令其宣此〃新科〃,清整道教,除去三张(张陵、张衡、张鲁)伪法,租米钱税及男女合气之术,专以礼度为首,而加之以服食闭炼。
泰常八年(423),又称太上老君玄孙李谱文临嵩岳,再授《录图真经》六十余卷,及劾召鬼神与金丹诸秘法,命其辅佐北方太平真君(指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统领〃人鬼之政〃。始光元年(424),至魏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献道书于太武帝。
最初,太武帝对谦之献书之举漠然处之,〃令谦之止于张矅之所,供其食物〃。左光禄大夫崔浩以其〃辞旨深妙〃上疏盛赞。
〃世祖欣然,乃使谒者奉玉帛牲牢,祭嵩岳,迎致其余弟子在山中者〃。翌年,于平城南立天师道场,重坛五层,尊其新经之制,集道士一百二十人,每日祈祷六次。太延六年(440),寇谦之声称太上老君复降,授太武帝以太平真君之号,帝遂改元为太平真君。又二年,亲至道坛受箓,封寇谦之为国师。
至此,天师道乃大盛。终北魏之世,崇信不衰。后周承魏,崇奉道法,每帝受箓,如魏之旧。太平真君九年(365)寇谦之逝世,享年83岁。
寇谦之改革天师道的原则是〃以礼度为首〃,即保留和增加适合儒家礼教的内容,革除和废弃违背儒家礼教之制度。首先摈弃可被农民起义利用的教义和制度,反对〃称官设号、蚁聚人众、坏乱土地〃,〃谋害国家〃等。认为农民领袖是〃诳诈万端〃、〃惑乱万民〃的〃父不慈,子不孝,臣不忠〃的〃愚人〃和〃恶人〃,他们所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则是一些〃逋逃罪逆之人〃和〃奴仆隶皂〃之类的贱民,〃下俗臭肉,如狗魍魉〃,咒骂〃当疫毒临之,恶人死尽〃。要求兼修儒教,并教生民,佐国扶命。主张臣忠子孝,夫信妇贞,兄敬弟顺,安贫乐贱,信守五常。并将此列为道教规戒之内容,遂使儒家之道德规范成为道士的行动准则。天师道〃从天师升仙以来,旷宫置职,道荒人浊,后人诸官,愚暗相传,自署治箓符契,气候侧错,不可承准〃,②出现组织涣散,科律废驰的混乱局面,寇谦之乃致力于天师道之组织整顿。首先,他以太上老君口吻对某些道官祭酒乱取民财的违科行为进行了严励的批评和指责:〃吾初立天师,授署道教治箓符,岂有取人一钱之法乎?〃继而宣布:〃吾今并出新法,按而奉顺,从今以后,无有分传说愿输送,仿署治箓,无有财帛,民户杂愿,岁常保口厨具,产生男女,百灾疾病,光怪众说厨愿,尽皆断之!……
若有道官浊心不除,不从正教,听民更从新科正法清教之师。〃③其禁止道官过分索取道民财帛之措施,既减轻了道民的经济负担,又缓和了二者之间的矛盾。针对某些道官妄传张陵所授黄赤房中之术,授人夫妻,淫风大行,损辱道教的犯戒情况,决定废除房中黄赤之法。在组织制度上,主张简贤授明,唯贤是授,改革道官祭酒的世袭制度。
寇谦之十分重视道教斋醮仪范。他认为,若仅修服食、辟谷、导引之术,只可得除病寿终,〃诸欲修学长生之人,好供寻诸诵诫,建功香火,斋练功成,感彻之后,长生可克。〃
〃男女官努力修斋,寻诸诵诫香火建功,仙道不远〃。①故此,他为天师道增订了道官受箓、道官道民求愿、道民犯律解度、为人治病、为亡人超度、为祖先亡灵解厄之斋仪,且为各种斋仪制定了仪式,亦为后世道教斋仪奠定了基础。经寇谦之改革后的天师道,后人称新天师道或北天师道。
《正统道藏》所收《老君音诵戒经》一卷,一般认为,即《云中音诵新科之戒》的残本。近人汤用彤先生等则认为,现存《太上老君戒经》《太上老君经律》《太上经戒》《三洞法服科戒文》《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女鬼青律》等书,亦为《云中音诵新科之戒》中的内容。它们保存了该书之骨骼,唯在辗转抄录中,或有文句错落,或有后人增改。
注:
①《魏书》第8册3049页,中华书局,1974年
②③④《道藏》第18册212页,212页,216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陆修静 
陆修静(406~477)为南朝宋著名道士,早期道教的重要建设者。字元德,吴兴东迁(今浙江吴兴东)人。三国吴丞相陆凯之后裔。少宗儒学,博通坟籍,旁究象纬。又性喜道术,精研玉书。及长,好方外游,遗弃妻子,入山修道。初隐云梦,继栖仙都。为搜求道书,寻访仙踪,乃遍游名山,声名远播。宋元嘉(424~453)末,陆修静市药至京师,宋文帝刘义隆钦其道风,召入内宫,讲理说法。时太后王氏雅信黄老,降母后之尊,执门徒之礼。后因避太初之乱南游。于大明五年(461),至庐山,在东南瀑布岩下营造精庐,隐居修道。宋明帝刘彧即位,思弘道教,泰始三年(467)召见于华林园延贤馆,〃先生鹿巾谒帝而升,天子肃然增敬,躬自问道,咨求宗极。先生标阐玄门,敷释流统,莫非妙范,帝心悦焉〃。①明帝乃于北郊天印山筑崇虚馆以居之。在此期间,他〃大敞法门,深弘典奥,朝野注意,道俗归心。道教之兴,于斯为盛〃。②元徽五年(477)卒,时年七十二岁。弟子奉其灵柩还庐山。诏谥简寂先生,以庐山旧居为简寂馆。宋徽宗宣和(1119~1125)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