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道教-第3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③④《太白阴经》卷一

赵归真 
赵归真(?~846)为唐代道士。曾在敬宗朝(825~826)充两街道门都教授博士,出入宫掖,人呼赵炼师。向敬宗〃说以神仙之术,宜访求异人以师其道。〃①武宗好道术修摄之事,对赵归真更为宠信。据《旧唐书·武宗本纪》载:开成五年(840)九月,武宗初即位,便召道士赵归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修金箓道场,武宗到三殿,〃于九天坛亲受法箓〃。 
右拾遗王哲上疏,言王业之初,不宜崇信过当,但疏奏不省。
会昌元年(841)六月,武宗以衡山道士刘玄靖为银青光禄大夫,充崇玄馆学士,赐号广成先生,令与赵归真〃于禁中修法箓〃。左补阙刘彦谟上疏切谏,被贬为河南府户曹。会昌四年八月,〃以道士赵归真为左右街道门教授先生。〃时武宗志学神仙,以归真为师。《剧谈录》称归真〃请于禁中筑望仙台(《旧唐书》称'筑望仙观于禁中'引者注),高百尺,以为鸾骖鹤驭可指期而降〃(即《东观奏记》所云:〃大明宫筑望仙台,势侵天汉〃)。从会昌三年五月至五年六月,修成〃望仙楼及廊舍五百三十九间〃。②建筑和陈设十分讲究,《杜阳杂编》称〃春百宝屑以涂其地,瑶楹金栱,银槛玉砌,晶荧炫耀,看之不定〃;武宗〃每斋戒沐浴,召道士赵归真已下共探希夷之理〃。会昌五年正月,武宗又敕造望仙台于南郊,赵归真特承恩宠,引起大臣的不满和非难。武宗则托称:〃朕宫中无事,屏去声技,但要此人道话耳。〃宰相李德裕进言曰:
〃臣不敢言前代得失,只缘归真于敬宗朝出入宫掖,以此人情不愿陛下复亲近之。〃武宗则认为归真〃在敬宗朝亦无甚过。
我与之言,涤烦尔。至于军国政事,唯卿等与次第官论,何须问道士?非直一归真,百归真亦不能相惑〃。尽管武宗亲自出面说服宰臣,但〃归真自以涉物论,遂举罗浮道士邓元起有长年之术,帝遣中使迎之〃。
唐代是佛教鼎盛时期,寺庙庄园经济膨胀,国家赋税收入减少,僧侣不事生产,蠹耗天下。与封建王朝矛盾逐渐激化,至武宗会昌五年(845)发生大规模废佛事件,此事与赵归真等道士的极力鼓动也有一定关系。会昌四年三月,〃归真乘宠,每对,排毁释氏,言非中国之教,蠹耗生灵,尽宜除去,帝颇信之。〃会昌五年春,赵归真与其举荐至京的罗浮道士邓元起,充崇玄馆学士的衡山道士刘玄靖紧密配合,〃排毁释氏,而拆寺之请行焉〃。会昌六年,武宗因日服赵归真等所炼之丹药,中毒致死,赵归真遂被杖杀,或云〃窜逐岭表〃。
注:
①②《旧唐书》第14册4517页,第2册604页,中华书局,1975年

杜光庭 
杜光庭(850~933)为唐末五代著名道教学者。字宾圣(一云宾至),号东瀛子,处州缙云(今属浙江省)人(一曰括苍人,或云京兆杜陵人)。青少年时代,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唐懿宗朝应九经举,赋万言不中,乃弃儒入道,师事天台道士应夷节,为司马承祯五传弟子(司马承祯传薛季昌、季昌传田虚应,虚应传冯惟良,惟良传应夷节)。尝谓汉天师、陆修静撰集的道门科教,因岁久废坠,乃考定真伪,条列始末,为天下道流遵行。郑畋荐其文于朝,僖宗召见,赐以紫服象简,充麟德殿文章应制,为道门领袖。时人盛赞其为〃词林万叶,学海千寻,扶宗立教,天下第一〃。①中和元年(881),随僖宗避难成都,遂留于蜀。受到前蜀高祖王建赏识,命为太子元赝之师。王建曰:〃昔汉有四皓,不如吾一先生足矣〃。②光庭荐儒者许寂、徐简夫以侍东宫,颇与议政事,相得甚欢。永平三年(913),为金紫光禄大夫、左谏议大夫、封蔡国公,进号广成先生。通正元年(916)迁户部侍郎。乾德五年(923),后主王衍受道箓于苑中,以杜光庭为传真天师、崇真馆大学士。 
不久,杜光庭隐于青城山白云溪。尝建飧和阁,奉行上清紫虚吞日月气法。③他与诗僧贯休友善,每相戏谑。一日,二人并骑于道上,而贯休马忽坠粪,光庭连呼:〃大师大师,数珠落地!〃贯休应曰:〃非数珠,盖大还丹耳。〃
杜光庭学识渊博,攻读有方。尝谓蜀相徐光溥曰:〃余初学于上库,书笈皆备,一月之内,分日而习,一日诵经书,二日览子史,三日学为文,四日记故事,五日燕闲养志,一月率五日始,不五七年经籍备熟。〃④以五日为一周期,每日安排不同的学习内容,而以第五日为游憩时间;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有张有弛,劳逸适度,遂得精进。他精通儒、道典籍,又对道教作过不少实地调查,生平著述极丰。收入《正统道藏》的有二十七种,《全唐文》收有三百二篇(其中《历代崇道记》亦见于《正统道藏》,可知有所重复)。主要有《道德真经广圣义》五十卷,《道门科范大全集》八十七卷,《太上黄箓斋仪》五十八卷,《广成集》十七卷,《序太上洞渊神咒经》二十卷,《道教灵验记》十五卷,《神仙感遇传》五卷,《墉城集仙录》六卷,《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一卷,《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历代崇道记》一卷,《太上宣慈助化章》五卷,《集陆修静、张万福、李景祈、留用光、蒋叔舆等无上黄箓大斋立成仪》五十七卷,以及其他斋、仪、表、序、记、传、颂、赞等等。对道教的教理教义、神话传说、斋醮科仪等,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和阐发,对道教的建设有过多方面的贡献。他的大批著作,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道教面貌,也为道教在北宋的再度复兴准备了一定条件,为道教文化史上一位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注:
①②④《道藏》第32册8页,第5册330页,第32册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③《十国春秋》第2册674页,中华书局,1983年

彭晓 
彭晓(?~954)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本姓程,字秀川,号真一子,西蜀永康人。少好修炼,与击竹子何五云善。五代后蜀时,明经登第,迁金堂令。据传遇异人得丹诀,修炼于县内飞鹤山,自称〃昌利化(二十四治之一)飞鹤山真一子〃。常以篆符为人治病,号铁扇符。能长啸,为鸾凤声。蜀主孟昶屡召,问以长生久视之道,晓曰:〃以仁义治国,名如尧舜,万古不死,长生之道也。〃①昶善其言,以为朝散郎、守尚书祠部员外郎、赐紫金鱼袋。 
彭晓倡导性、命双修,在修炼养生、阐发内丹(他称为〃金液还丹〃、〃真一之道〃)思想方面有引人注目之处。他认为人可以修炼成仙,年寿无限,提出了建立在阴阳理论基础上的〃仙道〃、〃鬼道〃学说。认为生成万物的乾坤之气,有阴有阳,有清有浊。清阳者主生,积之者成神仙;浊阴者主死,积之者成散鬼。而人通过修炼还丹,以天地无涯之元气,续个人有限之形躯,使自身成为纯阳真精之形,就可以与天地同寿,长生不死,即身成仙。他要求修炼志士,〃又须彻声色,去嗜欲,弃名利,投灵山,绝常交,结仙友,隐密漕溪,昼夜无怠,方可期望〃。②彭晓的修炼成仙思想,顺应了唐末五代道教方术由外丹转向内丹的历史趋势,而又继续坚持被世人怀疑和诘难的长生不死、即身成仙说,有其自身的特点。特别是发挥《参同契》原理解说内丹修炼思想,对后世道教有一定影响。
今存其炼丹著作有《周易参同契分章通真义》三卷。该书分魏伯阳《周易参同契》为上中下三卷共九十章而加以注释;《鼎器歌》一篇:复为图八环,以解《参同契》,谓之《明镜图诀》,均收入《正统道藏》。另撰《还丹内象金钥匙火龙水虎论》,《云笈七》卷七十有节录其《黑铅水虎论》《红铅火龙论》两部分;皆为研究彭晓内丹修炼思想之重要资料。
注:
①②《道藏》第5册348页,第20册161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谭峭 
谭峭为唐末五代道教学者。字景升,泉川(今属福建)人。 
幼读经史,属文清丽。父唐国子司业洙,训以进士业,而峭爱好黄老、诸子及《穆天子传》《汉武帝内传》《茅君列仙内传》等书,立志修道学仙。后辞父出游终南山、太白山、太行山、王屋山、嵩山、华山、泰山等名山而不复返。其父驰书责之,乃复信曰:〃茅君昔为人子亦辞父学仙,今峭慕之,冀其有益。〃父知其求道心坚,亦无可奈何;而心常念之,每遣家童寻访,并寄以衣物钱帛。峭将父所寄衣赠贫寒人家,钱帛存放于酒肆。于嵩山师事道士十余年,得辟谷、养气之术。
惟以酒为乐,常处醉乡中;夏日穿乌裘,冬著绿布衫,或整天卧于霜雪中,人以为已死,视之,呼吸如故。状类疯癫。每行吟诗曰:〃线作长江扇作天,靸鞋抛向海东边,蓬莱信道无多路,只在谭生拄杖前。〃据南唐沈汾《续仙传》载:谭峭后居南岳,炼丹成,入水不濡,入火不灼,入青城而去。
唐末五代社会动乱,谭峭不求仕进荣显,而以学道自隐。
但他十分关心世道治乱,民生疾苦。乃著《化书》六卷一百十二篇。他认为统治者的剥削、压迫,是造成人民痛苦,社会动乱的基本原因,统治者的骄奢淫逸、享乐腐化,是加重剥削压迫,激化社会矛盾的内在因素;提出统治者应用道化、术化、德化、仁化、食化、俭化,以医治社会弊病,实现天下太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企求安定生活的愿望。
谭峭本老庄思想,认为世界万事万物皆源于虚,〃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最后复归于虚。他写成《化书》后,交南唐宋齐丘,请其作序传世。宋齐丘遂占为己有,一时《化书》被名为《齐丘子》,以致南唐沈汾《续仙传》为谭峭立传时,未述及撰《化书》事。后陈抟揭露宋齐丘欺世盗名的丑行,称:〃吾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山著《化书》,因游三茅,经历建康(今江苏南京),见齐丘,……乃出《化书》授齐丘曰:
'是书之化,其化无穷,愿子序之,流于后世',于是杖靸而去。齐丘夺为己有而序之耳。〃①自此,始正名为《谭子化书》,或称《化书》。元人赵道一编纂《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谭峭传,即在《续仙传》的基础上补叙了陈景元所述陈抟揭露宋齐丘夺《化书》一事。
据《泉州府志》载称,南唐主曾赐谭峭以紫霄真人之号。
明万历(1573~1619)年间,王一清(号体物子)作《化书新声》时,在其序中称〃紫霄谭真人《化书》〃。②表明道门中亦称谭峭为紫霄真人。故后遂出现将作《化书》的紫霄真人谭峭与正一先生谭紫霄相混淆。南唐沈汾《续仙传》未载谭紫霄事迹,所列谭峭传,也未记在闽活动及受尊号之事。唯北宋末马令撰《南唐书》,始于《方术传》中提及〃道士谭紫霄,泉州人也,与陈守元相善,事王昶,封正一先生,闽亡,寓庐山栖隐洞〃,并有诸多神奇传说。南宋陆游所著《南唐书》,在方士传中所记〃谭紫霄〃,与马令所记大体相同,并增益〃自云得道陵天心正法,劾鬼魅,治疾病〃等内容。可见两者所记谭紫霄,是传天心正法的符箓派道士,闽王昶尊号金门羽客正一先生,晚隐并终卒庐山栖隐洞。而五代沈汾《续仙传》所记谭峭,为丹鼎派道士,在南岳炼丹,后入青城仙去。二人互不相涉。因此,《历世真仙体道通鉴》已将谭峭与谭紫霄分别立传。称〃金门羽客姓谭氏名紫霄,一云子雷,其先北海人也〃。并明确指出《化书》为谭峭所著。到了清初,则又出现《化书》为谭紫霄所著及将两谭事迹相混淆之事。为康熙二十三年(1684)刻本《福建通志》卷五十一《仙释》栏载:泉州府〃谭紫霄,幼聪警,及长嗜黄老,得辟谷养气之术。尝作《化书》,授宋齐丘令为序,齐丘因攘为己作。〃乾隆二年《福建通志》卷六十《方外》栏所记谭紫霄,则仅摘录马令《南唐书》,而不言作《化书》事。和坤等所撰的《大清一统志》在《泉州府·仙释》栏则又称〃谭紫霄……尝作《化书》,授宋齐丘,后尸解去〃。到民国二十七年(1938)所编《福建通志》中的〃谭紫霄〃只综述马令《南唐书》和陆游《南唐书》关于谭紫霄的资料,而不言作《化书》及有关谭峭的经历,才又恢复元以前的状况,将符箓派的谭紫霄与作《化书》的谭峭分别开来。
注:
①《化书后序》
②《道藏辑要》危集

闾丘方远 
闾丘方远(?~902)为唐末五代著名道士。字大方,舒州宿松(今属安徽)人,年十六,通经史,学《易》于庐山陈元晤,二十九岁,问大丹于香林左元泽,复诣仙都山隐真岩事刘处静,学修真出世之术。三十四岁受法箓于天台山玉霄宫叶藏质。据称得真文秘诀。方远在守一行气之暇,笃好子史群书,常自言葛稚川、陶贞白吾之师友也。铨《太平经》为三十篇,备尽枢要,将卷帙浩繁之《太平经》(一百七十卷)精选节录为简明读本,名之曰《太平经钞》。唐景福二年(893),钱塘彭城王钱霮笼络高道,访方远于余杭大涤洞,筑室宇以居之。钱霮在所撰《天柱观记》中,赞扬方远〃实紫府之表仪,乃清都之辅弼〃。昭宗李晔降诏褒异,并颁命服,赐号妙有大师玄同先生,由是显闻吴楚。南唐沈汾《续仙传》载称:远近从学弟子二百多人,其中会稽夏隐言,谯国戴隐虞,荥阳郑隐瑶,吴郡凌隐周,广陵盛隐林,武都章隐之,皆传道要而升堂奥者。广平程紫霄,应召于秦宫,新安聂师道行教于吴国,安定胡谦光,鲁国孔宗鲁,十人皆受思真炼神之妙旨。 
闾丘方远是弘扬道教南岳天台派的重要人物,特别是他辑录的《太平经钞》,作为一部较完好的《太平经》节钞本,在《太平经》已经严重散失之后,还能大体上显其原貌。

聂师道 
聂师道为五代道士。生卒年不详。字通微,新安歙州(今安徽歙县)人。少居问政山师事道士。年十三即披戴冠裳,十五传法箓修真之要。后出游绩溪山、南岳,礼玉清及光天碧玉二坛,又游止玉笥山清虚观,据称遇异人谢通修,授以《素书》。后还问政山故地,居三十余年。唐给事中裴枢任歙州刺史期间,田頵、陶雅举兵围之累月,食尽援绝,议以城降,而城中杀外军过多,无人敢领命出城,师道乃自告奋勇请求前去,枢曰:〃君道士,岂可游兵革中邪?〃令易服以往,师道曰:〃吾已受道法科教,不容易服〃。乃缒城而出,田頵、陶雅初亦怪之,及与语,大喜曰:〃真道人也。〃随约誓遣还。 
歙州平,吴太祖杨行密闻其名,召至广陵,建紫极宫居之。褒为逍遥太师问政先生。居三十年,有弟子五百余人,其中邹德匡、王处讷、杨匡翼、汪用真、程守朴、曾景霄、王可儒、崔繟然、杜崇真、邓启遐、吴知古、范可保、刘日祥、康可久、王栖霞等,皆传上清法,散于诸州府,传道行教,朝廷皆授以紫衣,光其玄门。

吕岩 
吕岩(一作嵒)为五代宋初著名道士。世传〃八仙〃之一。号纯阳子。一说名洞宾,一说字洞宾。其里籍、生卒年均不详。较早的宋代记载,称他为〃关中逸人〃或〃关右人〃,元代以后比较一致的说法,则为河中府蒲坂县永乐镇(今属山西芮城)人,或称世传为东平(治在今山东东平)人。 
他大约生于唐末,卒于宋初,与陈抟为同时代人。至于后人将他的生活时代上推至唐开元(713~741)中,则是附会唐人沈既济《枕中记》所记道者吕翁事。此外尚有颇多传说,纷纭不一。比较可信是《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