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八二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中国道教-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是明代。并说,封泰山女为碧霞元君是有根据的,〃今考封号虽自宋时,而泰山女之说,则晋时已有之〃,⑥并举张华《博物志》之文以证之。
清张尔岐同意顾炎武之说,并加以论证。其《蒿庵闲话》卷一引《帝京景物略》云:〃按稗史,(碧霞)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即泰山神)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圯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震元君。后祠日加广。〃⑦上引《帝京景物略》文不见今本,不知何故。
以上两种分歧意见,何者为是?已难定论。不过泰山神女说出现在前,黄帝玉女说出现在后,前说在民间的影响似较大些。民间多以碧霞元君为保护妇女生产之神,其塑像侧常塑一抱婴儿之侍者,故称之为泰山娘娘或送子娘娘。
道教也崇信碧霞元君,《碧霞元君护国庇民普济保生妙经》谓其原为上界天仙,已证太一青玄之位。见众生遭遇沉沦,乃分身化气,陟降泰山,化为玉女之身。后被册封碧霞之号,统领岱岳之神兵,掌管人间之善恶,护国安民,普济群生。明清时之民间秘密宗教,又写有《泰山宝卷》备述泰山娘娘灵迹,广为传播。
注:
①《太平御览》第2册1835页,中华书局,1959年
②《文献通考》上册823页,中华书局,1986年
③④皆见《古今图书集成》第49册60016页,中华书局、巴蜀书社,1987年
⑤⑥皆见《日知录》第1855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年
⑦《丛书集成初编》第0347册17页,中华书局,1983年

城隍 
中国民间和道教信奉的守护城池之神。《说文解字》曰:
〃城,以盛民也〃,〃隍,城池也。有水曰池,无水曰隍。〃①《周易》亦有〃城复于隍,勿用师〃之语。②〃城隍〃一词连用,首见于班固《两都赋·序》:〃京师修宫室,浚城隍。〃③城隍神的奉祀,古人有始于尧,始于汉,始于三国诸说,然所据不足,无可凭信。有史可征者,约在南北朝。《北齐书·慕容俨传》载:北齐文宣帝天保六年(555),慕容俨镇守郢城,被南朝梁军包围,梁军以荻洪截断水路供应,形势危急,〃城中先有神祠一所,俗号城隍神,公私每有祈祷。于是顺士卒之心,乃相率祈请,冀获冥祐。须臾,冲风歘起,惊涛涌激,漂断荻洪〃。④这是关于城隍神显灵护城的最早记载。
唐代奉祀城隍神已较盛行。《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引《纪闻》称,唐代〃吴俗畏鬼,每州县必有城隍神〃。⑤唐代地方守宰多有撰祭城隍文,祭祀城隍神者。开元五年(717),张说首撰《祭城隍文》,其后,张九龄、许远、韩愈、杜牧、李商隐等继之。李阳冰、段全纬、吕述等撰有〃城隍庙记〃,杜甫、羊士谔有〃赛城隍诗〃。唐代信仰城隍神已成习俗,以致〃水旱疾疫必祷焉〃。⑥五代十国时期,城隍神已有封号。据《册府元龟》卷三十四《帝王部崇祀三》载: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诏杭州护国庙,改封崇德王,城隍神改封顺义保宁王,湖州城隍神封阜俗安成王,越州城隍神封兴德保闉王。汉隐帝乾祐三年(950),海贼攻蒙州,州人祷于神,城得不陷,故封蒙州城隍神为灵感王。
宋代城隍神信仰已纳入国家祀典。据《宋史·礼志八》载:
自开宝、皇祐以来,凡天下名在地志,功及生民,宫观陵庙,名山大川,能兴云雨者,并加崇饰,增入祀典,州县城隍,祷祈感应,封赐之多,不能尽录。宋赵与时《宾退录》谓宋代城隍:〃今其祀几遍天下,朝家或赐庙额,或颁封爵,未命者或袭邻郡之称,或承流俗所传,郡异而县不同〃。⑦赵与时还就闻见所及,列举有庙额封爵的城隍神达数十个之多。
元朝继承宋的祀典。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上都建城隍庙。至元四年,兴建大都。至元七年,大都城建成,立城隍神庙,设象而祠之,封曰祐圣王。元虞集《大都城隍庙碑》曰:〃自内廷至于百官庶人,水旱疾疫之祷,莫不宗礼之〃。⑧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加封大都城隍神为护国保宁王,夫人为护国保宁王妃,城隍夫人之封赐始见于此。元余阙《安庆城隍显忠灵祐王碑》记曰:〃今自天子都邑,下逮郡县,至于山夷海峤、荒墟左里之内,无不有祠。〃⑨明代城隍神信仰趋于极盛。洪武二年(1369),封京都城隍为承天鉴国司民升福明灵王,开封、临濠、太平、和州、滁州城隍亦封为王,秩正一品;其余府为鉴察司民城隍威灵公,秩正二品;州为灵祐侯,秩三品;县为显祐伯,秩四品都、府、州、县城隍各赐王、公、侯、伯之号,并配制相应的衮章冕旒。朱元璋敕封城隍的用意,据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三载,太祖谓宋濂曰:〃朕立城隍神,使人知畏,人有所畏,则不敢妄为。〃AB洪武三年,又定庙制,府州县城隍庙与各地官署正衙高广相当。《大明会典》卷九三载每岁仲秋祭都城隍神,〃遣官诣庙致祭,国有大事则告〃。AC明代府州县新官到任,必先宿斋城隍庙,以与神誓;并称城隍神于冥中司民命,且有监视纠察官吏之任。
清代亦崇祀城隍神。据《清史稿·礼志》载:清都城隍庙有二,一在北京,一在沈阳。清初定制,凡祭三等,城隍为群祀之一。清承明制,以城隍主厉坛,每岁仲秋祭都城隍。
每月朔、望有司诣都城隍庙上香,二跪六拜,旸雨愆期则祷。
从隋唐开始,逐渐以〃正人直臣〃或被认为有功于民者为城隍神。《通典》卷一百七十七〃襄阳郡〃条引鲍至《南雍州记》云:〃城内见有萧相国庙,相传谓为城隍神〃。AD《太平广记》卷三百三〃宣州司户〃条载,宣州司户死,引见城隍神,府君曰:〃吾即晋宣城内史桓彝也,为是神管郡耳。〃AE宋赵与时《宾退录》卷八云:城隍〃神之姓名具者,镇江、庆元、宁国、太平、襄阳、兴元、复州、南安诸郡,华亭、芜湖两邑,皆谓纪信;隆兴、赣、袁、江、吉、建昌、临江、南康,皆谓灌婴;福州、江阴,以为周苛真州、六合,以为英布;和州为范增襄阳之谷城为萧何;兴国军为姚弋仲;绍兴府为庞玉……;鄂州为焦明……;台州屈坦……;筠州应智顼……〃AF时代愈后,所祀之人愈多。明清时期的杭州城隍周新、上海城隍秦裕伯,是城隍神之著名者。
民间奉祀城隍最初以为城池、地方的保护神,前引《北齐书·慕容俨传》所记城隍帮助慕容俨退梁军,即是一例。稍后,人们又奉城隍为主管阴司冥籍之神,《茶香室丛钞》卷十六谓:〃《太平广记》引《报应录》云:'唐洪州司马王简易,常暴得疾,梦见一鬼使,自称丁郢,手执符牒云,奉城隍神命来追,王简易即随使者行,见城隍神。神命左右将簿书来检,毕,谓简易曰:犹合得五年活,且放去。'是唐时城隍之神,已主冥籍,如今世所传矣。〃AG道教至迟在唐代即奉祀城隍。它因袭民俗,亦视城隍为保护地方、主管当地水旱疾疫及阴司冥籍的神灵。杜光庭删定的《道门科范大全集》卷十二至十七之祈求雨雪斋仪中,启请神灵之一,即为城隍社令。南宋吕元素《道门定制》卷二〃诸司文牒〃中,有〃城隍牒〃,为关照城隍将所管亡魂押送坛场,听候超度。明代所出的《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将其神职加以概括,称其职责为:代天理物,剪恶除凶,护国安邦,普降甘泽,判定生死,赐人福寿。又称其属下有十八判官、分掌人之生死疾疫、福寿报应等事。AH旧时各地城隍庙多由道士住持。道书《诸神圣诞日玉匣记等集》以五月十一日为都城隍圣诞日,该日城隍庙即举行祭祀。
注:
①《说文解字》第288、306页,中华书局,1963年
②《周易通义》第27页,中华书局,1981年
③《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第1册602页,中华书局,1958年
④《北齐书》第1册281页,中华书局,1972年
⑤AE《太平广记》第7册2400页,中华书局,1961年
⑥《全唐文》第5册4461页,中华书局,1983年
⑦《笔记小说大观》第6编4册2140页,台北市新兴书局,1985年
⑧⑨《景印文渊阁四库全书》第1207册335页,第1214册401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83年
AB《典故纪闻》47页,中华书局,1981年
AC《大明会典》第3册1463页,台北渊文丰出版公司,1976年
AD《通典》943页,中华书局,1984年
AF《丛书集成初编》第0315册94~95页,中华书局,1983年
AG《笔记小说大观》第34册96页,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84年
AH《道藏》第34册747~748页,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联合出版,1988年

土地 
中国旧时信奉的村社守护神。《礼记·郊特牲》曰:〃地载万物,天垂象,取财于地,取法于天,是以尊天而亲地也。
故教民美报焉。〃①比较朴素地表达了上古人们酬谢土地负载万物、生养万物之功的心情。其后,又出现了以整个大地为对象的抽象化的地神崇拜,这种地神被称为〃后土〃,是封建皇帝的专祀;而各个地区及村社仍奉祀该地区该村社的地方小神。这种地方小神初称社、社公,后称土地。
纬书《孝经援神契》曰:〃社者,五土之总神,土地广博,不可遍敬,故封土为社而祀之,以报功也。〃②《乐稽耀嘉》也说:〃社,土地之主,地阔而不可以尽祭,故封土为社,以报功也。〃③《汉书·五行志》注曰:〃旧制,二十五家为一社。〃④《礼记·祭法》在〃大夫以下成群立社曰置社〃下注云:〃大夫以下包士庶,成群聚而居,满百家以上,得立社。〃⑤此二十五家或一百家所立之社,为地方行政小单位,所祀之神即称社公或土地。社公和土地之称皆见于东汉。《后汉书·方术传》称费长房得卖药翁之符后,〃遂能医疗众病,鞭笞百鬼,及驱使社公。〃⑥王充《论衡·讥日篇》曰:〃如土地之神不能原人之意,苟恶人动扰之,则虽择日何益哉!〃⑦此后典籍中有相沿称社公者,但更多的则称土地。
最初人们崇敬社公、土地,是因为它能生长五谷,负载万物,养育百姓,更多是从它的自然属性方面着眼的。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文化的发展,这种自然崇拜便转变为人格神崇拜。人们用以象征它的不再是〃封土为社〃的那一方土,而是一个具有人格特征的拟人神。甚至随着封建国家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权制度的完善,更将它视为与封建政权最下层官吏相当的一级小神。
在土地神人格化的过程中,各地土地神又先后有了各自的姓氏和名讳。此以道书所载为最早。约出于六朝之《道要灵祇神鬼品经·社神品》曰:〃《老子天地鬼神目录》云:京师社神,天之正臣,左阴右阳,姓黄名崇。本扬州九江历阳人也。秩万石,主天下名山大神,社皆臣从之。河南社神,天帝三光也,左青右白,姓戴名高,本冀州渤海人也。秩万石,主阴阳相运。……《三皇经》云:豫州社神,姓范名礼;雍州社神,姓修名理;梁州社神,姓黄名宗;荆州社神,姓张名豫;扬州社神,姓邹名混;徐州社神,姓韩名季;青州社神,姓殷名育;衮州社神,姓费名明;冀州社神,姓冯名迁;
稷姓戴名高。右九州,上应天九星之根,九宫阶在领九州,……
可使之赏善罚恶,救济苍生也。〃⑧《太上正一盟威箓》卷三所记九州社神名大同小异。
东晋以后,民间多奉一些生前作善事者或被认为廉正的官吏作土地。最早一例为《搜神记》卷五所载之蒋子文,其文曰:〃蒋子文者,广陵人也。……汉末为秣陵尉。逐贼至钟山下,贼击伤额,因解绶缚之,有顷遂死。及吴先主(孙权)之初,其故吏见子文于道。……(子文)谓曰:'我当为此土地神,以福尔下民。尔可宣告百姓,为我立祠。不尔,将有大咎。'是岁夏,大疫,百姓窃相恐动,……议者以为鬼有所归,乃不为厉,宜有以抚之,于是(孙权)便使封子文为中都侯,……为立庙堂。〃⑨至宋代,洪迈《夷坚志》记此类神话尤多。其《夷坚支志》乙卷九称,南朝沈约因将父亲的墓地捐给湖州乌镇普静寺,寺僧们遂祀沈约为该寺土地。其《夷坚丙志》卷一,记李允升死后作东桥土地《夷坚支志》甲卷八,记陈彦忠死后作简寂观土地;《夷坚支志》戊卷四,记王仲寅死后作辰州土地;《夷坚支志》癸卷四,记杨文昌死后作画眉山土地;《夷坚三志》辛卷十,记黄廿七父死后作湖口庙土地等。《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亦多记人死为土地之事。
明清以来,民间又多以历代名人作各方土地。《茶香室续钞》卷十九引明郎瑛《七修类稿》云:〃苏郡西天王堂土地,绝肖我太祖高皇帝。闻当时至其地而化,主杨氏异焉,遂令塑工像之。后闻人言,像太祖,即以黄绢帐之于外,不容人看。〃AB清赵翼《陔余丛考》卷三十五云:〃今翰林院及吏部所祀土地神,相传为唐之韩昌黎,不知其所始。……又《宋史·徐应镳传》:临安太学,本岳飞故第,故飞为太学土地神。
今翰林、吏部之祀昌黎,盖亦仿此。〃AC清俞樾《茶香室丛钞》卷十五云:〃国朝景星杓《山斋客谈》云:吾杭仁和北乡有瓜山土地祠,俗戏惧内者曰:'瓜山土神,夫人作主。'吾友卢书苍经其祠,视碑,始知为汉祢衡也。祢正平为杭之土地,已不可解,乃更有惧内之说,则更奇矣。〃AD《茶香室三钞》卷十九云:〃国朝徐逢吉《清波小志》云:清波门城西二图土谷祠,在方家峪口,祀大禹皇帝。……按:吾邑乌山土地,称尧皇土地,亦此类。〃AE清姚福均《铸鼎余闻》卷三云:〃今世俗之祀土地,又随所在以人实之。如县治则祀萧何、曹参,翰林院及吏部祀唐韩愈,黟县县治大门内祀唐薛稷、宋鲜于侁,常熟县学宫侧祀唐张旭,俱不知所自始。〃AF从诸书所记看,宋以后,无论城乡、学校、住宅、寺观、山岳皆有土地庙,凡有人烟之处,皆有供奉的香火。人们对土地的信仰,并不亚于城隍。且因其与人民最接近,对它颇有几分亲切感。人们希望它保佑五谷丰登、家宅平安,添丁进口,六畜兴旺。凡是在世间很难得到满足的愿望,都希望从它那里得到。
旧时的土地庙,一般都供一男一女两个神像,男的多为白发老叟,称土地公公,女的为其夫人,称土地婆婆。有的地区又称田公、田婆。土地配祀夫人,不知起于何时。宋洪迈《夷坚志补》卷十五《榷货务土地》载,临安土地之夫人甚美。证明至迟到南宋,土地已配祀夫人。《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四十八更记一则趣事云:〃中丞东桥顾公璘,正德间知台州府,有土地祠设夫人像。公曰:'土地岂有夫人!'命撤去之。郡人告曰:'府前庙神缺夫人,请移土地夫人配之。'公令卜于神,许,遂移夫人像入庙。时为语曰:'土地夫人嫁庙神,庙神欢喜土地嗔。'既期年,郡人曰:'夫人入配一年,当有子。'复卜于神,神许,遂设太子像。〃AG民间以二月二日为土地生日,到时,〃官府谒祭,吏胥奉香火者,各牲乐以献。村农亦家户壶浆,以祝神釐。〃AH
注:
①⑤《礼记》第145页,25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
②③《重修纬书集成》卷五第38页,卷三第94页,日本明德出版社,昭和46年
④《汉书》第5册1413页,中华书局,1962年
⑥《后汉书》第10册2744页,中华书局,1965年
⑦《论衡注释》第4册1364页,中华书局,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